DB35/T 630-2022 坦洋工夫红茶 栽培技术规范
DB35/T 630-2022 Planting Techniques Specification for Tan Yang Hong Tea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2年04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福安市茶产业发展中心、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农垦茶业有限公司、福建新坦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陈祖枝、陈林海、吴志丹、尤志明、温铃光、杨如兴、林鸿、何燕燕、刘小凤、杨军、傅雯霏、王水金、张帆、陈辉煌、林清菊、林清、张星星。
- 出版信息:
- 页数:1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7.140.10
CCSX55
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630—2022
代替DB35/T628—2005、DB35/T630—2005、DB35/T631—2005
坦洋工夫红茶栽培技术规范
TanyangCongoublacktea—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cultivation
2022-04-25发布2022-07-25实施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5/T630—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DB35/T628—2005《坦洋工夫红茶茶树品种》、DB35/T630—2005《坦洋工夫红茶栽
培技术规范》和DB35/T631—2005《坦洋工夫红茶低产茶园改造技术规范》。本文件以DB35/T
630—2005为主,整合了DB35/T628—2005、DB35/T631—2005的内容。与DB35/T630—2005相比,
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增加了田间机械作业的相关内容(见6.2);
b)删除了追施化肥的相关内容(见DB35/T630—2005的6.2.2.1);
c)更改了病虫害防治的相关内容、增加了草害防治的相关内容(见7.4);
d)增加了茶树短穗扦插的相关内容(见附录B)。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福安市茶产业发展中心提出。
本文件由福建省茶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F/TC20)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福安市茶产业发展中心、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农
垦茶业有限公司、福建新坦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祖枝、陈林海、吴志丹、尤志明、温铃光、杨如兴、林鸿、何燕燕、刘小凤、
杨军、傅雯霏、王水金、张帆、陈辉煌、林清菊、林清、张星星。
本文件于2005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I
DB35/T630—2022
坦洋工夫红茶栽培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生产坦洋工夫红茶的茶树栽培环境条件、园地建设、茶树种植、茶园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生产坦洋工夫红茶的茶树栽培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1767茶树种苗
GB/T15063复合肥料
GB/T18877有机无机复混肥料
GB/T20014.12良好农业规范第12部分:茶叶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
GB/T20937硫酸钾镁肥
NY/T225机械化采茶技术规程
NY/T525有机肥料
NY/T853茶叶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2019茶树短穗扦插技术规范
NT/T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NY/T5018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GH/T1245生态茶园建设规范
DB35/T1289茶园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环境条件
4.1茶园环境条件应符合NY/T5010的规定。
4.2茶园空气质量应符合NY/T853的规定。
4.3茶园土层厚度宜在100cm以上,地下水位宜在100cm以下;土壤pH宜在4.0~6.0之间,土壤
有机质含量宜在1.5%以上。
1
DB35/T630—2022
5园地建设
5.1总体要求
茶园规划符合GH/T1245的规定。
5.2开垦要求
园地坡度5°以下可等高种植,亦可开垦水平宽幅梯层茶园;5°~25°的山坡地,应建等高梯
层茶园。
5.3生态建设
茶园上风口保留或新植防护林;茶园四周保留植被或种植林木形成隔离带;茶园园内主要道路、沟
渠两侧或一侧种植行道树;茶园梯壁、空闲地宜种植护坡植物及绿肥。
5.4茶园道路
主干道与园外道路连接,支道与主干道相连,茶行与茶行、茶行与支道之间设置步道,茶行间设置
耕作道。坡地茶园道路应按“之”字形或“S”形绕山开筑。
5.5茶园水利
5.5.1茶园与森林或荒地交界处设置隔离沟,沟深、沟宽宜50cm~60cm,沟壁倾斜50°~60°;
主干道和支道内侧建排水沟,沟深、沟宽宜20cm~30cm;茶园内侧宜建长宽深为(100cm~200cm)
×(20cm~30cm)×(30cm~50cm)的竹节沟,每个竹节沟可间隔2m~3m。
5.5.2茶园上方或排水沟的出口处建设蓄水(灌溉)池,进水口设置沉沙坑。
6茶树种植
6.1品种选择
合理选配种植早、中、晚生适制坦洋工夫的茶树品种(详见附录A),茶苗繁育与质量要求按照附
录B的规定。
6.2种植方法
平地茶园直线条植,坡地茶园横坡等高种植。采用单行单株(双株)条植、双行单株(双株)条植
方式或单行和双行(单株或双株)混合种植;种植大行距160cm,小行距40cm、株距30cm;机采茶园
茶行每隔40m左右,宜预留80cm宽的机械作业操作步道。
6.3开沟
全园翻耕深度50cm以上,清除杂草、树根等;大行距160cm,开深50cm、宽40cm~50cm的定植
沟。
6.4底肥
2
DB35/T630—2022
每667m2施饼肥500kg或施用商品有机肥或同等肥力的农家肥1000kg~1500kg,同时配施钙镁
磷肥或过磷酸钙50kg~100kg,宜分层施用,每层土肥混匀后再施上一层,最后盖土10cm。有机肥应
符合GB/T20014.12、NY/T525的规定。
6.5栽植
秋冬季或早春,土壤湿润时栽植;根系距离底肥10cm以上,覆土至根颈处,压实、踩紧、浇足定
植水。栽后及时定剪,行间宜铺草覆盖或套种矮秆豆科绿肥。
7茶园管理
7.1施肥
7.1.1幼龄茶园
2
7.1.1.1每667m1~2龄茶树每3~4个月施用复合肥(N:P2O5:K2O=15:15:15或相近配方)8kg~
9kg,施肥后及时盖土。
2
7.1.1.2每667m3~4龄茶树每3~4个月施用复合肥(N:P2O5:K2O=15:15:15或相近配方)10kg~
12kg,施肥后及时盖土。
7.1.2采摘茶园
7.1.2.1肥料用量
2
全年氮肥(以N量计)每667m用量13kg~20kg,三要素比例氮(N)、磷(P205)、钾(K20)比
例为1:(0.3~0.4):(0.4~0.5)。机采茶园肥料用量提高20%~30%。
7.1.2.2肥料种类
7.1.2.2.1基肥采用有机肥、茶叶专用肥、或复合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微生物肥等,可配合施用其
他营养元素肥料。
7.1.2.2.2追肥采用速效性肥料。
7.1.2.3施肥时间
基肥于当年秋季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SJ 1666-1980 FM-150型电子管 1980-11-11
- EJ/T 876-1994 生产堆退役质量保证 1994-10-24
- SJ/T 10532.8-1994 工艺管理 工艺评审 1994-08-08
- SY/T 5348-2012 钻井液电阻率仪 2012-08-23
- HG/T 3070-2008 橡胶配合剂 沉淀水合二氧化硅总铁含量的测定 2008-04-23
- QJ 3126-2000 航天软件产品保证要求 2000-09-20
- HB 1919-1975 锥螺纹板牙 1975-10-01
- HB 6678-1992 民用航空器陀螺稳定型磁方向仪最低性能要求 1993-02-22
- JB/T 7804-1995 记录仪表用交流伺服电动机 1995-11-10
- JB/T 10142-2012 便携式超声抛光机 技术条件 2012-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