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564-1995 音频负荷控制接收机

DL/T 564-1995 Ripple control receiver for load control

行业标准-电力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2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L/T 564-1995
标准类型
行业标准-电力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
发布日期
1995-11-13
实施日期
1996-05-01
发布单位/组织
-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电力工业部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低压电器厂
起草人:
丁毅、周昭茂、邵源、曹云沛
出版信息:
页数:2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页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音频负荷控制接收机��������������DL/T�564—95

Ripple�control�receiver�for�load�contro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1995-11-13批准���������1996-05-01实施�

��本标准非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EC1037(1990)。�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音频负荷控制接收机(以下简称接收机)的术语、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配电网音频负荷控制接收机的研制、生产、检验与使用。�

2�引用标准�

��GB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311.3�高电压试验技术�第二部分�试验程序�

��GB998�低压电器�基本试验方法�

��GB2423�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GB2829�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性的检查)�

��GB3873�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4208�外壳防护等级的分类�

��GB5169�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GB6162�静态继电器及保护装置的电气干扰试验�

��DL/T�532�无线电负荷控制单向终端技术条件�

3�术语�

3.1�一般术语�

3.1.1�音频负荷控制接收机ripple�control�receiver�for�load�control�

��由输入、译码电路、功能设置电路及输出回路等单元组成的装置。它能接收叠加在电力配电网上的音

频控制脉冲信号并根据命令使相应的开关动作,从而改变电力负荷状况,达到控制负荷之目的。�

3.1.2�标准接收机�standard�receiver�

��安装在设备面板、表盘或仪器框架上的接收机。�

3.1.3�专用接收机�special�receiver�

��有专门用途的接收机。例如,装在路灯柱子上控制街道照明用的接收机。�

3.2�与功能单元有关的术语�

3.2.1�输入单元�input�elemcnt�

��将音频控制信号从供电网中分离出来,并把它们传送给译码单元的功能单元。�

�额定控制电压U����

3.2.2(s)ratedcontrolvoltage

��叠加在供电网上的音频信号电压,指其稳定的有效值,并以接收机的额定供电电压U的百分数表示。�

n

�动作电压U��

3.2.2.1(f)operatevoltage

��在报文编码符合要求且在规定的条件下能使接收机正确动作的控制电压最小值(也称为接收机的控制电

压灵敏度,或简称为灵敏度)。�

�不动作电压U���

3.2.2.2(nf)non-operatevoltage

�������������������

页码,���

��报文编码符合要求且在规定的条件下,保证接收机不动作的控制电压最大值。�

�最大控制电压U���

3.2.2.3(max)maximumcontrolvoltage

��在规定条件下,确保接收机将收到的信息按照系统编码要求正确动作的控制电压最大值。�

�额定控制频率f���

3.2.3(s)ratedcontrolfrequency

��给接收机规定的控制电压的频率。�

3.2.4�编码和译码单元�

3.2.4.1�音频控制码�ripple�control�code�

��在规定循环周期内的信息脉冲序列的编码。�

���注:在附录A中给出了音频控制命令码的循环周期的例子。�

3.2.4.2�译码单元�decoding�element�

��控制信号的识别单元,音频控制信号经该单元检出并以适当信息传送到输出单元。�

��译码单元能可靠地检查出在被设定的编码位置上信息脉冲的有或无。�

3.2.5�起始脉冲�starting�pulse�

��规定命令码的第一个脉冲为接收机译码动作的开始。�

3.2.6�脉冲间隔�pluse�interval�

��音频控制命令码中,一个信息脉冲的开始到下一个脉冲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

3.2.7�信息脉冲�information�pulse�

��在起始脉冲之后出现在命令码位置上的脉冲。�

3.2.8�报文�message�

��由起始脉冲和一定数量的信息脉冲组成,代表一个或多个命令。�

3.2.9�命令�command�

��接收机能接收到的并能使其输出单元执行某种动作的命令。�

3.2.10�循环周期�cycle�duration�

��起始脉冲开始到接收机返回到正常静止状态之间的时间间隔。�

3.2.11�输出单元�output�element�

��按译码单元提供的信息来控制的一个或多个输出回路(一般为继电器)。�

3.2.12�动作�operation�

��输出继电器的触点由断开到闭合,或由闭合到断开的位置状态变化。�

3.3�影响因素�

3.3.1�影响因素�influence�factor�

��影响接收机工作性能,通常指接收机外部性能的任意量或任意因素。�

3.3.2�动作条件�operating�conditions�

��对影响因素规定的一组性能特性范围和工作范围,在此范围内规定和确定了接收机的工作性能和变

化。�

3.3.3�规定的动作范围�specified�operating�range�

��构成动作条件一部分的单个影响量的范围。�

3.3.4�动作极限范围�limit�range�of�operation�

��处在动作状态的接收机所能承受的最恶劣条件。在此条件下,接收机无损坏,性能无改变并保持正确

动作。�

4�技术要求�

�������������������

页码,���

4.1�环境条件�

4.1.1�气候环境条件�

��a.温度与湿度�

��接收机正常安装于有遮蔽的场所,温度与湿度条件为:�

��C0级温度-5~+45℃,相对湿度5%~95%;�

��C1级温度-25~+55℃,相对湿度5%~100%(包括凝露);�

��两级的最大绝对湿度为28g/m3。�

��b.大气压力�

��66~108kPa。�

4.1.2�机械与电磁环境条件�

��接收机正常安装在工业环境的控制室内,它应能承受正常运行中的机械振动和常规运输条件下的冲击

振动及电磁干扰,而不造成失效或损坏。�

4.2�结构要求�

4.2.1�一般要求�

��接收机外壳、端子盖的设计,在正常使用和正常条件下应能避免引起任何危险,并确保:�

��a.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绝缘性能,防止电击穿危及人身安全。�

��b.当与带电过热部件接触时,应能防止由于过高温度可能引起着火。�

��c.能防止灰尘和水等异物的进入,应符合GB4208中IP51级的规定。�

��d.金属零部件表面应有良好保护层,不易受腐蚀。�

4.2.2�加封�

��接收机外壳与端子盖间应能加封,仅在开封后才能触及到接收机内部部件。�

4.3�电气性能要求�

4.3.1�电源�

4.3.1.1�供电电压�

��额定供电电压U:或;�

(n)100V220V

��变化范围:(0.8~1.15)�U。�

n

4.3.1.2�供电电压频率�

��供电电压的额定频率f:或;�

(n)50Hz60Hz

��变化范围:(0.94~1.02)�f。�

n

4.3.2�功率消耗�

��接收机处于静态时所消耗的功率,应不大于以下各值:�

��电阻性负载3W,电感性负载5VA,电容性负载15VA。�

4.3.3�绝缘性能�

��接收机在规定环境条件下使用时,应保持足够的绝缘强度。�

4.3.3.1�绝缘电阻�

��各电气回路对地和各电气回路之间的绝缘电阻值:�

��正常试验条件下不小于10MÙ;�

��湿热试验条件下不小于2MÙ。�

4.3.3.2�冲击耐压�

��输入和输出回路对地及两回路之间应能耐受6kV的冲击电压,正负极性各10次。�

�������������������

页码,���

4.3.3.3�工频耐压�

��输入和输出回路对地及两回路之间应能耐受有效值为2kV的工频电压,时间为1min。�

4.3.4�温升�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接收机的电气部分及其绝缘不应达到对其工作可能有不利影响的温度,在环境温

度40℃时,接收机表面温升应不超过25K。�

4.3.5�命令编码与滤波器带宽�

��接收机可以通过编程器进行不同命令和功能的编码,编码后便可接收相应的命令,用户现场编码与修

改编码方法应简单且操作方便。�

��接收机滤波器的频率范围为~�f到�f。�

(10.015)s(1+0.015)s

4.3.6�输出回路�

4.3.6.1�输出回路数�

��应不少于3。�

4.3.6.2�输出继电器型式�

��为具有双稳态或自保持功能的继电器。�

4.3.6.3�触点开断电压�

��额定开断电压(U):���U=�U�

iin

��最高开断电压:�����1.15�U�

n

4.3.6.4�触点开断电流:�

��同一接收机中输出继电器触点的开断电流可按表1取相同值或不同值的组合。�

表�1�开�断�电�流�值�

cosö=1的电阻性负载下的额定开断电流

210162531.54080

(A)

cosö=0.4的感性负载下的开断电流(A)15810101010

4.3.6.5�触点寿命�

��通、断上述额定开断电流不少于30000个循环。�

4.3.7�供电电压长期中断的影响�

��一个或几个输出继电器在供电电压中断时应能按照编码要求达到编码设定位置(触点断开、闭合或位置

不变),在断电期间,其位置不应改变。当接通电源后,触点应按用户编码要求达到设定位置。�

4.4�功能要求�

4.4.1�状态显示�

��接收机的工作状态(正常,故障,收码时,收码间歇时)和输出继电器位置状态应有显示。�

4.4.2�时间设置功能�

��能按编码要求改变输出继电器闭合或断开的延时时间;�

��按设定的时间,输出继电器应能自动返回到原设定的位置;�

��按设定的循环时间,输出继电器应能循环闭合、断开。�

4.4.3�继电器触点位置的设定�

��通电位置编码设定(触点断开、闭合或原设定位置)�

��断电位置编码设定(触点断开、闭合或原设定位置)�

4.5�控制电压要求�

�������������������

页码,���

4.5.1�动作电压�

��音频控制的动作电压由用户与厂商共同根据以下条件协商而定:�

��a.供电电压;�

��b.供电频率;�

��c.环境温度;�

��d.电网谐波;�

��e.控制频率。�

��可供选用的动作电压,一般为额定供电电压U的0.5%,1%,2%;但不得大于2%。�

n

4.5.2�不动作电压�

��不动作电压由用户与厂商根据以下条件共同协商:�

��a.供电电压;�

��b.供电频率;�

��c.环境温度;�

��d.电网谐波;�

��e.控制频率。�

4.5.3�最大控制电压�

��对控制频率在250Hz以下的最大控制电压至少是动作电压U的8倍,频率在750Hz以上的最大控制电压

f

至少是动作电压U的15倍。在250~750Hz之间频率的最大控制电压值按下式计算:�

f

æfs­250ö

U=U´ç8+´7÷

maxfè500ø�

式中�fs——接收机控制频率值,Hz;�

���U——接收机动作电压值,V。�

f

4.6�电磁兼容性要求�

4.6.1�抗谐波干扰�

��接收机的工作应不受供电网谐波电压的干扰。附录B给出了干扰接收机功能的谐波电压取值。�

��当施加一个正确编码的动作电压U时,接收机应正确动作;当施加一个不动作电压U时,在规定的

fnf

温度范围、供电电压范围,以及在受到以下各种干扰时,接收机应不发生误动:�

��a.电网单一谐波H,它的值刚好低于控制信号频率,且具有附录B给出的幅值时;�

a

��b.电网单一谐波H,它的值刚好高于控制信号频率,且具有附录B给出的幅值时;�

b

��c.电网单一谐波H,它的值刚好低于H或高于H,具有附录B给出的幅值,H的频率和幅值由用户与

cabc

厂商共同协商确定(见附录C中图C1);�

��d.复合谐波,由H,H,H组合而成。无论是从附录B中取得还是由用户与厂商之间协商得到的幅

abc

值,都应乘以K=0.6的系数。�

4.6.2�抗间谐波干扰�

��这些电压是由大功率工业设备产生的。例如,电机或感应炉,或附近的发送设备发生的。�

��接收机能承受这些电压的能力用“抗干扰极限曲线”表示。该曲线代表接收机能经受4.6.1条中给出的

邻近谐波组合的最大电压值,谐波电压是频率的函数,同时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a.在一个编码控制电压等于U(系数>1)时,能正确动作,称之为“与动作有关的抗干扰极限曲

áfá

线”。�

��b.在一个编码控制电压等于âU(系数â<1)时,不应发生动作,称之为“与不动作有关的抗干扰极限曲

nf

线”。�

�������������������

页码,���

��这里的U与U是接收机的动作电压和不动作电压,在频率f=f±50n(n=1和n=2)时,亦应检查接收机的

fnfs

动作状况。�

��干扰电压极限曲线的极限幅值应由用户与厂商共同协商。�

4.6.3�抗供电电压突降和短时中断影响�

��当供电电压突降或中断不超过500ms时,接收机应不发生误动作。�

4.6.4�抗静电放电影响�

��接收机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能承受在其外壳和人员操作部分产生的电压为8kV的静电放电电压,而不

发生错误动作和损坏。�

4.6.5�抗传导性高频干扰电压的影响�

��接收机应能抗御由于供电电源回路传入的1MHz高频衰减振荡的干扰电压之影响,而不发生误动作和

损坏。�

��共模干扰电压值为2.5kV。�

��差模干扰电压值为1.0kV。�

4.6.6�抗外磁场的影响�

4.6.6.1�抗工频磁场的影响�

��接收机应能抗御50Hz交流0.5mT的磁场影响,而不发生误动作。�

4.6.6.2�抗直流磁场的影响�

��直流外磁场在接收机全部外表面移动,接收机必须保持其动作性能,不产生误动作。�

��直流外磁场的磁动势(安匝数)根据音频系统特性和供电网络特性,由用户与厂商共同商定。�

4.7�厂内连续运行�

��接收机在调试合格后,应进行出厂前连续通电24h考验(12h常温,12h高温)。在此期间,发码总次数不

得少于500次,不得误动;拒动次数不得超过总发码次数的0.5%。�

4.8�可靠性要求�

��接收机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MTBF≥50000h。�

5�试验方法�

5.1�一般规定�

5.1.1�试验条件�

��除非对有关项目另有规定,所有的试验都应在附录E的基准值条件下进行。�

5.1.2�滤波器及控制逻辑部分试验用仪器�

��表2示出了滤波器及控制逻辑部分试验用仪器。�

���表�2�

序号仪器名称性��能��要��求备��注

�频率范围����160~1600Hz

�频率可直读或外接数字

�音频信号发�频率误差����≤0.1Hz

1频率计监测,输出电压可

生器�输出电压����0.1~5V

直读或外接毫伏计监测

�输出电压失真度�0.1%

�音频信号发�频率范围����与被测接收机相同�音频信号叠加在供电电

2

码仪�输出功率����≥30VA源上

�输出电压����0~10V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