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4307.4-2024 内河水下工程结构物检测与评定技术规范 第4部分:拦河坝部分

DB34/T 4307.4-2024 Internal Water Underwater Engineering Structure Inspection and Evalu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Part 4: Barrier Dam Section

安徽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4/T 4307.4-2024
标准类型
安徽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4-01-11
实施日期
2024-02-11
发布单位/组织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160

CCSR52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4307.4—2024

内河水下工程结构物检测与评定技术规范

第4部分:拦河坝部分

Technicalregulationsforinspectionandevaluationofunderwaterstructure

ofinlandriver—Part4:Dam

2024-01-11发布2024-02-11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4/T4307.4—2024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规定...........................................................................1

5检测准备与方案编制.................................................................2

一般规定.......................................................................2

检测准备.......................................................................2

方案编制.......................................................................2

6现场检测...........................................................................3

一般规定.......................................................................3

检测范围.......................................................................3

检测内容.......................................................................3

检测方法及要求.................................................................4

7检测评定...........................................................................5

一般规定.......................................................................5

评定流程.......................................................................5

单元评定.......................................................................6

水下结构物评定.................................................................6

8检测报告编制.......................................................................7

附录A(资料性)拦河坝水下工程结构物常用检测方法.....................................8

附录B(资料性)检测数据成果要求.....................................................9

附录C(规范性)拦河坝水下工程结构物单元评定技术状态等级............................10

附录D(资料性)水下检测作业记录表..................................................11

附录E(资料性)水下检测报告封面及扉页..............................................16

I

DB34/T4307.4—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DB34/T4307《内河水下工程结构物检测与评定技术规范》的第4部分。DB34/T4307已

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桥梁部分;

——第2部分:港口部分;

——第3部分:船闸部分。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安徽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提出。

本文件由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安徽省港航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现代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高速公路试验检测科研中

心有限公司、南京水科院瑞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胡升、鲁文妍、韩朋、赵勇、柯敏勇、杜荣宏、陈亮、张雷、韩正权、程华才、

罗彬、桂玉枝、刘海祥、束冬林、龙志勇。

II

DB34/T4307.4—2024

内河水下工程结构物检测与评定技术规范

第4部分:拦河坝部分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内河水下工程结构物检测与评定(拦河坝部分)的基本规定、检测准备与方案编制、

现场检测、检测评定、检测报告编制。

本文件适用于拦河坝水下混凝土结构及金属结构的检测与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1344无损检测超声测厚

GB26123空气潜水安全要求

GB28396混合气潜水安全要求

NB/T10349压力钢管安全检测技术规程

SL101水工钢闸门和启闭机安全检测技术规程

SL/T352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

SL/T436堤防隐患探测规程

SL713水工混凝土结构缺陷检测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拦河坝水下工程结构物underwaterengineeringstructurearounddam

拦河坝挡水建筑物、引(输)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及金属结构水面以下部分。

水下检测underwaterdetection

采用指定方法对水下目标的技术指标或形态进行测试的过程。

4基本规定

拦河坝水下工程结构物检测分为定期检测和特殊情况检测。

4.1.1定期检测:结合拦河坝安全鉴定周期,一般6~10年开展一次。

4.1.2特殊情况检测:当发生有感地震、极端气温、超标准洪水、水位骤降骤升、高水位期、低水位

期及其他影响拦河坝安全运用情况时,应进行特殊情况检测。

主要工作流程包括检测准备、方案编制、现场检测、检测评定等环节。

1

DB34/T4307.4—2024

水下检测的潜水人员、设备和系统、作业程序等安全要求应按GB26123和GB28396的有关规定。

水下检测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规定。

5检测准备与方案编制

一般规定

5.1.1水下检测仪器应满足测量精确度、分辨率、量程及动态响应的性能要求,以及气候环境、机械

环境、电磁环境的适应性要求。

5.1.2水下检测前应对检测设备及附属软、硬件等进行检查、校正,保持正常工作状态。检测仪器、

设备检定或校准时,宜按照检测仪器设备的实际布设情况进行整体检定或校准。各检测设备应配套齐全

并在检验合格有效期内。

5.1.3釆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时,应与成熟的方法进行比对验证,有相应的检测细则,

并提供测试误差或测试结果的不确定度。

5.1.4水下检测应重视与仪器监测成果的对比,对运行异常、仪器监测成果警示的部位应重点核查。

检测准备

5.2.1水下检测的目的、范围和内容应根据检测对象的具体情况和要求经过初步调查后确定,初步调

查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a)水文、气象、水下地形与建筑物相关资料;

b)拦河坝设计、施工、监理、质监、竣工验收相关资料;

c)历年运行、检测、监测、维护等相关资料;

d)查看水下作业区周边地物、地貌、交通状况等;

e)调查被检测部位工作状况及现场条件等;

f)检测水域的环境信息,包括水深、水温、水动力及风力风向等影响检测的信息;

g)水下检测设备的安放和布设位置;

h)其他有助于检测的信息。

5.2.2水下检测前应做好工程运行调度和电力安排,为检查引(输)水、泄水建筑物提供检查条件及

动力和照明。

方案编制

5.3.1水下检测作业开展前,应根据委托单位的要求和初步调查结果编制水下检测方案。

5.3.2水下检测方案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a)项目概况;包括拦河坝概况,结构类型,运行情况,历年检测、维修加固情况,所检水下部位

结构特点等;

b)检测目的和要求;

c)检测依据,主要包括检测所依据的标准及有关技术资料;

d)检测范围、内容和方法,包括检测项目、选用的检测方法、检测工作布置、检测工作量等;

e)检测作业流程及具体实施方案;

f)检测人员和仪器设备;

g)检测工作进度计划与工期;

h)检测配合工作及要求;

i)检测安全、环保措施和应急预案;

2

DB34/T4307.4—2024

j)检测成果形式。

5.3.3检测方案编制完成后宜经审查后实施。

6现场检测

一般规定

6.1.1拦河坝水下工程结构物检测对象为拦河坝水面以下混凝土结构及金属结构。

6.1.2应严格实施水下检测方案,当检测内容有变更时,应及时调整水下检测方案。

检测范围

6.2.1挡水建筑物:坝体、坝基、坝肩。

6.2.2引(输)水建筑物:引(输)水洞、进水塔(竖井)。

6.2.3泄水建筑物:溢洪道、泄洪洞及消能设施。

6.2.4金属结构:闸门(含拦污栅)、压力钢管。

检测内容

6.3.1检测单元划分

检测应按拦河坝主要构成划分单元,可划分为挡水建筑物、引(输)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和金属

结构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可再划分为若干子单元。拦河坝水下工程结构物检测单元划分见表1。

表1拦河坝水下工程结构物检测单元划分

单元子单元

坝体

挡水建筑物坝基

坝肩

引(输)水洞

引(输)水建筑物

进水塔(竖井)

溢洪道

泄水建筑物泄洪洞

消能设施

闸门(含拦污栅)

金属结构

压力钢管

6.3.2挡水建筑物检测

6.3.2.1坝体水下检测应包括下列内容:

a)相邻坝段之间的错动;

b)伸缩缝开合情况和止水的工作状况;

c)上下游坝面裂缝情况:部位、数量、走向、长度、宽度,并了解裂缝的变化情况;

d)混凝土有无蜂窝、麻面、孔洞、露筋、疏松区等;

e)混凝土损伤状态:压碎、冻融、剥蚀、脱落等情况;

f)排水孔的工作状态;

g)渗漏水量及水质情况。

3

DB34/T4307.4—2024

6.3.2.2坝基和坝肩水下检测应包括下列内容:

a)基础岩体有无挤压、错动、松动和鼓出;

b)坝体与基岩(或岸坡)结合处有无错动、开裂、脱离和渗漏等情况;

c)两岸坝肩区有无裂缝、滑坡、溶蚀、绕渗等情况;

d)基础防渗排水设施的工况是否正常情况,有无溶蚀,渗漏水量及水质情况;

e)坝前淤积情况。

6.3.3引(输)水、泄水建筑物检测

引(输)水、泄水建筑物水下检测应包括下列内容:

a)引(输)水洞进水口有无淤堵、裂缝及损伤;

b)进水塔(竖井)有无裂缝、破损、露筋、渗水、空蚀或其他损坏现象;

c)引(输)水洞洞身是否存在裂缝、渗水、错位、剥落、冲刷、磨损、空蚀、淤积等缺陷;

d)溢洪道(泄洪洞)的闸墩、底板、边墙、胸墙、溢流面(洞身)等处有无裂缝和损伤;

e)伸缩缝开合及止水情况是否正常;

f)渗漏水量及水质情况;

g)消能设施有无磨损、冲蚀、裂缝、变形和淤积情况。

6.3.4金属结构检测

金属结构水下检测应包括闸门(含拦污栅)、压力钢管等金属结构的外形尺寸及变形检测、止水检

测、腐蚀检测、运行状态检查,并应符合SL101的有关规定。具体包括下列内容:

a)闸门门体是否存在变形、扭曲、腐蚀,面板、横梁、纵梁等构件是否存在损伤、变形错位,连

接螺栓是否存在损伤、变形、松动、缺件;

b)闸门止水是否存在破损、变形、缺件、漏水;

c)平闸门的主轮(滑道)、侧向支撑、反向支撑是否存在损伤、变形、缺件、腐蚀;

d)轨道、底坎、止水座板等埋件是否存在损伤、变形、腐蚀、错位;

e)闸门平压设备是否腐蚀、变形;

f)拦污栅是否破损、腐蚀、变形;

g)压力钢管是否存在表面损伤、变形、腐蚀、焊缝缺陷、渗漏。

检测方法及要求

6.4.1混凝土缺陷检测方法

6.4.1.1拦河坝水下混凝土缺陷包括表面缺陷和内部缺陷。表面缺陷检测主要采用水下探摸、水下摄

像法、声呐等,内部缺陷主要采用超声法、钻芯法等。

6.4.1.2表面缺陷检测应在水上检测人员的指挥监督下,采用潜水员、水下机器人或其他专用平台抵

近水下结构物进行检测。

6.4.1.3水下摄像法适用于能目视观察到的混凝土结构外观缺陷检测,采用水下摄像法可按照SL713

的有关规定执行。

6.4.1.4采用水下探摸检测水下混凝土表面缺陷时,可使用水下摄像机、塞尺、手持高分辨率图像声

呐、水下激光扫描仪等辅助检测设备。

6.4.1.5水下裂缝深度检测,可采用钻芯法、塞尺法等。

6.4.1.6超声波检测水下混凝土内部缺陷可按照SL/T352的有关规定执行。

6.4.2混凝土渗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