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01/T 243-2024 污染源污水监测现场质量控制技术规范
DB4401/T 243-2024 Wastewater monitoring field quality contro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ollution source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4年01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2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020.40
CCSZ05
DB4401
广州市地方标准
DB4401/T243—2024
污染源污水监测现场质量控制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on-sitequalitycontrolofpollution
sourcewastewatermonitoring
2024-01-23发布2024-02-23实施
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401/T243—2024
目次
前言..................................................................................Ⅲ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现场监测人员........................................................................2
5监测设备与辅助用品..................................................................2
6现场调查............................................................................2
7采样点位与位置......................................................................2
8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3
8.1监测项目........................................................................3
8.2分析方法........................................................................3
9现场采样与监测......................................................................3
9.1样品采集........................................................................3
9.2现场监测项目的测定..............................................................4
9.3现场记录填写....................................................................4
10样品保存、运输和交接...............................................................4
11现场监测数据审核...................................................................5
12监测过程摄录.......................................................................5
12.1摄录内容.......................................................................5
12.2摄录要求.......................................................................5
13其他...............................................................................5
附录A(资料性)现场调查情况表........................................................6
附录B(资料性)便携式快速仪器法测定水质..............................................7
附录C(资料性)便携式快速仪器法在现场监测环节的质控应用.............................17
参考文献..............................................................................19
I
DB4401/T243—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州市生态环境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省广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深圳准诺检测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鸿展、张倩华、陈俊文、刘建辉、苏涛、李列波、刘伟佳、朱建雄、张树杰、
何俊杰、林媛、柳钢、陈丰妹、邓拓宇、陈佩瑶、彭伟志、唐菲菲、郑海燕、张爱萍、姚海历。
Ⅲ
DB4401/T243—2024
污染源污水监测现场质量控制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污染源污水监测现场质量控制的术语和定义,现场监测人员,监测设备与辅助用品,
现场调查,采样点位与位置,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现场采样与监测,样品保存、运输和交接,现场监
测数据审核和监测过程摄录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对污染源污水开展执法和日常监管的监测活动。
注: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是依法成立,依据相关标准或技术规范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
结果,并能够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专业技术机构。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HJ91.1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168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订技术导则
HJ354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CODCr、NH3-N等)验收技术规范
HJ355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CODCr、NH3-N等)运行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污染源pollutionsoure
向环境排放有毒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材料、产品、设备和装置,分为天然污染
源和人为污染源。
3.2
污水wastewater
在生产与生活活动中排放的水的总称。
3.3
全程序空白样品wholeprogramblanksample
将实验用水代替实际样品,置于样品容器中并按照与实际样品一致的程序进行测定的样品。一致的
程序包括运至采样现场、暴露于现场环境、装入采样瓶中、保存、运输以及所有的分析步骤等。
3.4
排污单位enterprisesandinstitutionsforsewagedischarge
向外环境或公共处理设施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
1
DB4401/T243—2024
4现场监测人员
4.1现场监测人员应掌握与所处岗位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基础知识、法律法规、评价标准、监测标准或
技术规范、质量控制要求,包括但不限于点位布设、样品采集、现场测试、样品保存与运输等过程的要
求。
4.2承担工作前应经培训及能力确认,能力确认方式应包括基础理论、基本技能、样品分析的培训与
考核等。
4.3现场测试和采样应至少有2名现场监测人员在场。
5监测设备与辅助用品
5.1根据污染源污水监测的具体任务,应携带必要的监测设备与辅助用品,主要包括:
a)水温计、pH计、流量计等现场测试仪器;
b)满足监测项目分析方法要求的样品容器,如方法未明确的,可根据HJ91.1要求准备;
c)不与水样发生物理化学反应、从而引起水样组分浓度变化的采样器,如重金属采样不得使用不
锈钢采样器,挥发性有机物采样不得使用聚乙烯、聚四氟乙烯采样器;
d)样品低温保存箱(温度可控制在0℃~5℃)、样品箱;
e)样品保存剂;
f)记录表格、标签及样品容器封条(封条不可重复使用,使用后应能易于辨别是否曾被打开)。
5.2现场测试仪器应由经过授权的人员进行操作并对其进行正常维护,保持设备外观整洁,标识齐全
有效,定期核查关键性能指标并记录,确保其功能正常,能够满足监测工作要求。
5.3属于国家强制检定的现场测试仪器,应依法送检,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属于非强制检定
的现场测试仪器应按照相应的校准规程定期自行校准或核查,或送有资质的计量检定/校准机构进行检
定/校准。并对检定/校准结果是否满足方法要求进行确认,经确认满足方法要求方可使用。
6现场调查
6.1现场监测期间,现场监测人员应对排污单位进行现场监测调查,做好相应记录(见附录A),由
排污单位陪同人员或执法人员签字确认。
6.2现场监测调查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a)排污单位名称;
b)监测期间主要产品的生产负荷;
c)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工艺、工艺流程及运行情况;
d)污水排放情况及处理负荷;
e)污水排放去向、排放方式;
f)是否存在干扰因素;
g)其它情况说明等。
7采样点位与位置
7.1排污单位已设置规范排放口时,应在排污单位设置的规范排放口混合均匀处采样;对排放含第一
类污染物的污水,应在其产生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排放口、总排放口或法定边界外环境处采样。
7.2排污单位存在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和排放标准规定的其他排放口设置要求的,现场监测人员应
2
DB4401/T243—2024
参照排放标准、监测标准和技术规范,根据实际排污情况选择采样点位,并记录说明。
7.3排污单位有污水处理设施、间歇排污的,经执法人员确认,可在其污水处理后连通外环境的收集
(储存、暂存)池(槽、罐、沟)内采样,并记录说明采样点污水是否外排。
7.4排污单位停产或没有排污,经执法人员确认其曾经持续或间歇排污、而且无可处理相应污染因子
防治措施的,经核实生产工艺后,可在其产污环节之后的污水收集(储存、暂存)池(槽、罐、沟)内
采样,并记录说明。
7.5发现暗管,虽无当场排污,经执法人员确认在外环境有该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痕迹的,可在此暗
管连通的污水收集(储存、暂存)池(槽、罐、沟)内采样,并记录说明。
7.6在与外界雨水沟(井、渠)交汇前,经执法人员确认不存在倒灌等外界污染时,可在排污单位连
通外环境的雨水沟(井、渠)中任何一处采样,并记录说明。
7.7在污水量过少等不能满足检测要求特殊情况,执法人员现场检查时确需采样的,应在采样记录和
出具的报告中说明相关情况。
7.8现场可采用附录B的方法开展污染物和污水去向排查,优化点位布设。
8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
8.1监测项目
8.1.1污水监测项目可参考排污许可证、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审批意见、
其他相关环境管理规定等明确要求的污染控制项目来确定。
8.1.2可根据生态环境管理部门要求、污染源排放特征等条件,增加监测项目。
8.2分析方法
8.2.1监测项目分析方法应:
a)优先选用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中规定的分析方法;
b)若适用性满足要求,其他国家、行业标准分析方法也可选用;
c)尚无国家、行业标准分析方法的,所选方法应按照HJ168的要求进行方法确认和验证。
8.2.2所选用分析方法的测定下限应低于排污单位的污染物排放限值。
9现场采样与监测
9.1样品采集
9.1.1采集的水样应具有代表性,能反映污水的水质情况,满足水质分析的要求。采样方式和采样频
次按HJ91.1的相关要求执行。
9.1.2采样前应检查采样器材是否完好、洁净。用于微生物等组分测试的样品容器应经灭菌处理,在
采样前包装应完整,避免采样前造成容器污染。除动植物油、石油类、挥发性有机物、微生物等监测项
目外,采样前先用水样荡涤采样容器、样品容器2次~3次,荡涤污水应妥善处理,不得影响样品。监
测分析方法、标准另有规定的按相应规定执行。
9.1.3采样时应去除水面杂物、垃圾等漂浮物,不可搅动水体底部沉积物,采样过程中应避免因接触
采样容器及瓶盖的内部而导致样品污染。
9.1.4污水量过少而又需采样时,可多次采集至洁净储水容器,保证足够容量后分装入样品容器,标
准分析方法有特殊要求的项目除外。
9.1.5对不同的监测项目选用的容器材质、加入的保存剂及其用量、保存期限和采集的水样体积等,
3
DB4401/T243—2024
应按照监测项目的分析方法要求执行;如分析方法未明确要求,可按照HJ91.1执行。
9.1.6按分析方法中的要求采集全程序空白样品,空白测定值应满足分析方法中的要求,一般应低于
方法检出限。如分析方法中未明确,每批次水样均应采集全程序空白样品,与水样一起送实验室分析,
以判断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掌握全过程操作步骤和环境条件对样品的影响。
9.1.7按分析方法中的要求采集现场平行样品。如分析方法中未明确,对均匀样品,凡能做平行双样
(除现场监测项目、悬浮物、石油类、动植物油类、微生物等)的监测项目也应采集现场平行样品,每
批次水样应采集不少于10%的现场平行样品;样品数量较少时,每批次至少采集1份样品的现场平行样
品。当现场平行样品测定结果差异较大时,应对水样进行复核,检查采样和分析过程对结果的影响。
9.1.8现场可采用附录B的方法对污染物浓度进行判断,采集现场加标样品,加标量一般为样品粗判
浓度的0.5倍~3倍,现场加标控制指标可参照分析方法中的要求执行。
9.1.9现场可采用附录C的方法对样品采集、样品保存与运输等环节加强质量控制。
9.1.10采集样品后,现场监测人员应立即填制样品标签及样品封条。样品标签应贴在样品盛装容器上,
样品封条应贴在样品盛装容器封口处。现场监测人员和排污单位陪同人员应在封条上签名并注明封存日
期。现场未有排污单位陪同人员或陪同人员不肯配合的,应记录说明。
9.2现场监测项目的测定
9.2.1水温、pH值、流量等能在现场测定的监测项目或分析方法中要求在现场完成测定的监测项目,
宜在现场测定,并按照方法要求实施质控措施。
9.2.2可采用附录B的方法对水质进行现场测定。
9.3现场记录填写
9.3.1样品采集、现场测试、样品保存与运输等监测活动的记录应在现场及时记录。
9.3.2纸质原始记录使用墨水笔或中性笔书写,应做到字迹端正、清晰。如原始记录上内容有误需要
改正时,应在错误的内容上划以斜线,再将正确内容补写,并在其下方签上姓名及日期。
9.3.3样品采集时间应具体到分钟。
9.3.4现场记录应包含以下内容:
a)监测目的、排污单位名称、气象条件、采样日期、生产工况、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工艺、污水处
理设施运行情况、污水排放量/流量、排水去向、排放方式及排放规律;
b)现场测试项目和监测方法、现场测试仪器型号与编号、仪器校准情况;
c)采样时间、采样点位、水样感官指标的描述、采样方法、采样项目、项目采样量、采样方式、
样品编号、保存方法、采样容器材质信息;
d)现场测试记录应有监测人员、校核人员、审核人员签名;
e)排污单位陪同人员或执法人员签名;
f)其他需要说明的有关事项及现场特殊情况等。
10样品保存、运输和交接
10.1样品采集后应尽快送实验室分析,确保样品时效性。样品运输前应将容器盖紧。装箱时可采用泡
沫塑料等减震材料分隔固定,以防破损,运输箱不能倒置。除防震、避免日光照射和低温运输外,还应
防止沾污。
10.2同一采样点的样品(含质控样品)应尽量装在同一样品箱内。运输前应核对现场采样记录上的所
有样品是否齐全,应有专人负责样品运输。
10.3现场监测人员与实验室接样人员进行样品交接时,应对样品时效性、完整性和保存条件进行检查
4
DB4401/T243—2024
和记录,并在交接记录上签字。样品交接记录内容包括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SN/T 5090.2-2018 商品化试剂盒检测方法 霉菌和酵母菌 方法二 2018-03-12
- SN/T 0348.2-2018 出口茶叶中三氯杀螨醇残留量检测方法 第2部分:液相色谱法 2018-03-12
- SN/T 5073-2018 出口食品添加剂中甲苯、甲醇等溶剂残留量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法 2018-03-12
- SN/T 5091-2018 商品化试剂盒检测方法 副溶血性弧菌 方法一 2018-03-12
- SN/T 2521-2018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血清分型方法 2018-03-12
- SN/T 2552.1-2018 出口乳及乳制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 第1部分:取样指南 2018-03-12
- SN/T 5092-2018 商品化试剂盒检测方法 霍乱弧菌 方法一 2018-03-12
- SN/T 3033-2018 出口燕窝的分子生物学真伪鉴别方法 实时荧光PCR法和双向电泳法 2018-03-12
- SN/T 5046-2018 进出口饲料中丁基羟基茴香醚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2018-03-12
- SN/T 0695-2018 出口植物源食品中嗪氨灵残留量的测定 2018-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