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03/T 042-2022 城乡社区协商操作规程

DB3303/T 042-2022 The operational procedures for urban and rural community consultation

浙江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303/T 042-2022
标准类型
浙江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2-03-04
实施日期
2022-04-04
发布单位/组织
温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3.080

CCSA16

3303

浙江省温州市地方标准

DB3303/T042—2022

城乡社区协商操作规程

Codeofpracticeforurbanandruralcommunityconsultation

2022-03-04发布2022-04-04实施

温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303/T042—2022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程序确立...........................................................................1

5程序指示...........................................................................1

提出协商议题...................................................................1

审核协商内容...................................................................2

确定协商方案...................................................................2

公告协商方案...................................................................3

拟订协商规则...................................................................4

组织开展协商...................................................................4

形成协商意见...................................................................5

告知协商结果...................................................................5

落实协商事项...................................................................5

6追溯方法...........................................................................5

附录A(规范性)城乡社区协商流程图...................................................7

附录B(资料性)城乡社区协商记录样式.................................................8

附录C(资料性)城乡社区协商事项目录................................................14

C.1村(社区)与村(居)民之间的协商事项..........................................14

C.2村(社区)与自然村(村民小组)、小区、楼宇之间的协商事项.......................14

C.3村(社区)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协商事项............................................14

C.4村(社区)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商事项............................................14

C.5村(社区)内部之间的协商事项..................................................14

附录D(规范性)“五议两公开”事项....................................................15

I

DB3303/T042—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温州市民政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瑞安市民政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方震、薛雷、吴晓宇、林栩、何长缨、郑义君。

II

DB3303/T042—2022

城乡社区协商操作规程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城乡社区协商的程序,规定了提出协商议题、审核协商内容、确定协商方案、公告协

商方案、拟订协商规则、组织开展协商、形成协商意见、告知协商结果、落实协商事项等阶段的操作指

示,以及各阶段的转换条件和描述了过程记录的追溯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城乡社区协商(以下简称“协商”)的操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城乡社区协商urbanandruralcommunityconsultation

在城乡社区中,基层政府、基层党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经济组织、其他组织及村(居)民

等协商主体通过平等对话、理性商讨等方式,就涉及当地村(居)民与公众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以及民

生热点难点事项进行协商,从而消除分歧和达成共识以解决相应问题的民主形式。

注:城乡社区指城市社区和行政村。

4程序确立

协商程序由提出协商议题、审核协商内容、确定协商方案、公告协商方案、拟订协商规则、组织开

展协商、形成协商意见、告知协商结果、落实协商事项等9个阶段构成。其协商流程见附录A。

5程序指示

提出协商议题

5.1.1不同协商议题需由不同协商主体向村(社区)党组织或村(居)民委员会提出,村(社区)党

组织、村(居)民委员会成员也可提出协商议题,提出协商主体及协商议题所对应的协商事项见表1。

5.1.2村(社区)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需通过走访询问、“智慧村社”平台、热线电话、微信

公众号等方式向协商主体征集议题。

5.1.3议题需由村(居)民委员会统一收集登记,并形成《协商议题建议和审核表》(表格样式参见

表B.1)。

1

DB3303/T042—2022

表1提出协商主体及协商议题所对应的协商事项

序号提出协商主体协商事项

1村(社区)或村(居)民村(社区)与村(居)民之间的协商事项

村(社区)与自然村(村民小组)、小区、楼宇之间

2村(居)民、村民小组组长、业主委员会或楼宇长

的协商事项

村(社区)、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辖区企事

3村(社区)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协商事项

业单位、机关单位或社区社会组织等

4村(社区)或政府部门村(社区)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商事项

5村(社区)党组织或村(居)民委员会成员村(社区)内部之间的协商事项

审核协商内容

5.2.1村(社区)两委需在1个月内通过两委联席会议按下列要求对协商议题进行审核:

a)属于附录C中规定的;

b)影响村(社区)、村(居)民公众利益相关的;

c)具备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的。

注:村(社区)两委指村(社区)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

5.2.2当发现协商议题属于附录D中规定的事项时,应转移至“五议两公开”的民主决策程序。

5.2.3通过议题审核时,村(社区)两委需确定该议题协商的召集人、记录员、指导员及监督员,其

要求与职责如下:

a)召集人:宜由议题提出人或村(社区)两委或在群众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影响力及较强召集组

织能力的村(居)民担任,负责确定协商方案、拟订协商规则、主持开展民主协商活动等;

b)记录员:宜由专职村(社区)工作人员或者村(社区)干部担任,也可由协商主体推选一名能

记录协商内容及过程的人员担任,负责协商全过程的记录;

c)指导员:宜由村(社区)干部或驻村(社区)干部担任,负责指导协商工作,并在协商过程中

帮助对接和联络有关部门;

d)监督员:宜由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担任,负责协商过程及落实过程的全程监督,并记录、

公布落实情况。

5.2.4协商议题审核通过后3日内,由村(居)民委员会将协商议题审核结果告知议题提出主体。

5.2.5只准许符合5.2.1中要求的协商议题进入确定协商方案阶段。

确定协商方案

5.3.1协商召集人需通过电话、走访、微信、QQ或会议等方式与各利益相关方沟通联系,并拟订协商

方案中的下列内容:

a)时间:需在协商议题确定后15日内进行民主协商;

b)参与人员:人员的确定需充分考虑议题事项的内容、利益关系、复杂程度和影响范围等因素,

还需体现自主参与、辖区职能部门及专业人士参与指导等原则,协商参与人员见表2;

c)形式:针对不同类型协商议题选择适宜的协商方式,协商方式适用情形见表3;

d)主持人:宜由协商召集人担任。

5.3.2协商召集人需在协商方案拟订后2日内将其传达至各利益相关方,各利益相关方如有异议需在

2日内反馈,协商召集人根据反馈意见可对协商方案内容作适当的调整,并将调整后的协商方案及时传

2

DB3303/T042—2022

达至各利益相关方。

表2协商参与人员

人员类别协商参与人员

村(居)民、党员、党代表、人大、政协、妇女、老年人、业主委员会、物业、新居民、

群体

特殊群体等人员

市直单位、乡镇、街道等政府部门人员,执法部门、驻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共建单

辖区单位

位等单位人员

专业人士与协商事项相关的各类专业人员

自主参与协商对协商议题感兴趣、热心于村(社区)公共事务的村(居)民群众等人员

表3协商方式适用情形

序号协商方式具体形式适用情形

宜适用于下列情形的协商议题:

a)人员居住分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