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7238-2018 篡改(污损)文件鉴定技术规范

GB/T 37238-2018 Specification for forensic examination of altered and damaged document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2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37238-2018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8-12-28
实施日期
2019-04-01
发布单位/组织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篡改(污损)文件鉴定中常用的术语和定义、变造文件鉴定、污损文件鉴定、模糊记载鉴定、压痕记载鉴定、文件形成方式鉴定、鉴定意见的种类及判断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司法鉴定/法庭科学领域文件鉴定中篡改(污损)文件鉴定所涉及的变造文件鉴定、污损文件鉴定、模糊记载鉴定、压痕记载鉴定、文件形成方式鉴定。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
起草人:
杨旭、施少培、凌敬昆、钱煌贵、[徐彻]、卞新伟、孙维龙、奚建华、陈晓红、罗仪文、周光磊、张清华、孙其然、王雅晨、王楠、孙年峰、叶瑞仁
出版信息:
页数:22页 | 字数:40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13.310

A9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7238-2018

篡改(污损)文件鉴定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forforensicexaminationofalteredanddamageddocument

2018-12-28发布2019-04-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峪非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0(..'I(J

GB/T37238-2018

目次

l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变造文件鉴定………………...…………...….4

5污损文件鉴定……………………·10

6模糊记载鉴定……………………·12

7压痕记载鉴定……………13

8文件形成方式鉴定………………………14

9鉴定意见种类及判断依据…………·16

参考文献·

GB/T37238-2018

h)若被掩盖字迹笔画不完整的,可采用残字推断法分析可能的原有内容或残留字迹;

i)根据检验结果,对掩盖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4.5.5换页文件检验

4.5.5.1装订痕迹检验

装订痕迹检验的技术要点,应包括但不限于:

a)装订工艺、装订方法有无异常痕迹;

b)可疑页纸张与其余页纸张上留下的装订孔结构、数量是否吻合;

c)可疑页纸张与其余页纸张上留下的装订孔形状、边缘痕迹等是否吻合;

d)分析文件末页和首页上相应部位留下的装订印压痕迹是否吻合;

c)若存在多次装订痕迹的,分析装订痕迹的形成方式、形成过程及相互关系;

f)根据检验结果,综合分析装订处有无拆封后重新装订的痕迹。

4.5.5.2封装痕迹检验

封装痕迹检验的技术要点,应包括但不限于:

a)检查密封封口处的状态,及封口处骑缝签名、日期、印文、手印等其他附加信息,分析贯穿封口

的字迹笔画、印文笔画或线条、于印纹线是否完整连贯,色料的理化特性是否一致;

b)若密封部位有火漆印、钢印等,分析其笔画或线条的印痕是否完整连贯;

c)粘贝占部位纸,张的分离痕迹是否吻合,有无异常分离痕迹或分离物;

d)粘贝占部位留下的粘合剂痕迹是否吻合;

巳)应根据检验结果,综合分析封装处有无拆封后重封装的痕迹。

4.5.5.3纸张检验

纸张检验的技术要点,应包括但不限于:

a)文件各页纸张的色泽、规格及其他理化特性是否一致;

b)各页纸张上固有的起防伪或装饰作用的底纹,JK印、图案及纸张边缘的裁切痕迹是否吻合;

c)各页纸张上的印刷图文、线条反映出的印刷特征是否吻合;

d)纸张上若有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批次或其他特殊标识等信息的,应分析其是否吻合;

巳)对于采用数字水印技术的彩色激光打印形成的文件,分析各页纸张有无打印暗记特征及其所

包含信息是否吻合。

4.5.5.4孚写字迹检验

手写字迹检验的技术要点,应包括但不限于:

a)各页字迹的形成方式是否一致,字迹布局是否异常;

b)各页字迹的笔迹特征是否相同,书写是否连贯;

c)各页字迹反映书写工具特点的笔痕特征是否吻合;

d)各页字迹与对应的下页纸张有无对应的压痕等。

4.5.5.5印刷字迹检验

印刷字迹检验的技术要点,应包括但不限于:

a)各页字迹的形成方式、字迹整体布局有元异常迹象;

b)各页字迹的字体、字形、笔画细微形态,及项目符号、编号及特殊符号的使用情况是否吻合;

8

GB/T37238-2018

c)各页文本的行、字、段间距,首行缩进、左缩进、悬挂缩进、对齐方式,页眉、页脚、左右边距、换行

分页、中文版式设置等排版特征是否吻合;

d)各页印刷字迹反映出的印刷特征是否吻合;

c)其他反映印刷字迹制作工具特点的痕迹特征是否吻合。

4.5.5.6字迹色料检验

字迹色料检验的技术要点,应包括但不限于:

a)各页字迹色料的表观颜色、微观形态有元差别;

b)各页字迹色料的理化特性及在纸张上的渗透、扩散、附着能力是否吻合;

c)各页字迹与对应的上页纸张有无相应的转印痕迹或字迹潜影。

4.5.5.7其他搞迹检验

其他痕迹检验的技术要点,应包括但不限于:

a)各页纸张榴皱痕迹、折叠痕迹是否吻合;

b)各页纸张破损痕迹及其他污染痕迹是否吻合;

c)各页纸张有无相关页其他印迹等的转印痕迹或潜影;

d)各页纸张有无其他压痕记载或其他异常痕迹。

4.5.6密封文件检验

4.5.6.1密封状态的检查

密封状态检验的技术要点,应包括但不限于:

a)分析文件密封处的构成要素及其形成机制和方法;

b)分析文件密封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c)密封处若存在装订痕迹的,按4.5.5.1的要求进行检验;

d)密封处若存在封装痕迹的,按4.5.5.2的要求进行检验;

e)根据检验结果,综合分析检材有元拆封的迹象;

£)若通过密封状态的检查尚不足以得出明确鉴定意见的,可按4.5.6.2的要求进行开封检验。

4.5.6.2开封检验

对密封文件进行开封检验的原则及技术要点,应包括但不限于:

a)开封检验前应征得委托方书面同意,并采用照相等方法记录保存开封前检材的密封状态,特别

是检材需检密封处的状态;

b)检验前,若密封袋内有文件或物品的,应由委托方从密封文件的非密封部位或无争议的部位,

采取适当的方法将其取出另存;

c)检验时,应根据密封纸张的理化特性和粘合部位状态,以不形成新的分离痕迹为原则选则开封

的方法,必要时应当进行预试验;

d)开封的方法常见有清水浸泡法、气熏法等,检验时应根据文件纸张的特性和密封状态,选择适

当的方法并控制漫泡或气熏的时间;

e)开封检验时,应采用适当的开封方式,确保封口能自然分离,不形成新的分离痕迹;

£)开封后,应检验文件封口处对应纸张部位的分离痕迹和粘合痕迹的吻合情况,观察有无纸屑等

异物或其他异常痕迹,有元两种以上粘合剂等异常情况;

g)根据检验结果,对检材密封文件是否存在多次开封的痕迹进行综合分析和评断。

9

GB/T37238-2018

4.5.7消rn:及伪老化文件检验

4.5.7.1消退及伪老化方法的分析

应根据消退或伪老化的污染残留痕迹的分布状态或残留物的理化特性,分析可能的消退或伪老化

的方法。常见的消退或伪老化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a)化学方法:利用化学试剂通过溶解、酸碱或氧化还原反应等,消除或改变字迹色料的颜色,使之

不可见或呈现陈旧的表象;

b)物理方法:通过对字迹长时间的光照或加防!飞等,利用光或热效应,使字迹色料的颜色逐步减谈

甚至消失或呈现陈旧的表象。

4.5.7.2纸张检验

纸张检验的技术要点,应包括但不限于:

a)纸张表而色泽是否正常,有无污染、消退残留物及异常印压痕迹;

b)纸张表丽可疑部位的理化特性有无异常变化,纸张表面的纤维有无损坏的痕迹;

c)根据纸张上各类污损痕迹的分布状态及性质,综合分析是否符合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进行消

退或伪老化的痕迹特点。

4.5.7.3字迹检验

可疑字迹检验的技术要点,应包括但不限于:

a)可疑部位有无残留的字迹笔画、色料,相邻字迹色料有元退色或变色等现象;

b)消fil及伪老化部位若有书写有字迹的,分析可疑字迹有无扩散、退色或变色等现象;

c)分析可疑字迹笔迹特征、笔痕特征、书写材料理化特性与其余字迹是否一致。

4.5.7.4残留物检验

残留物的检验的技术要点,应包括但不限于:

a)若纸张上有残留物的,应采用显微检验方法,观察分析残留物的微观结构;

b)若需要,可选用适当的化学试剂,检验分析确定残留物的性质和种类;

c)若需要,可选用适当的检测分析仪器,对残留物的理化特性进行检测分析;

d)根据残留物的检验结果,综合分析可能的消退或伪老化方法。

4.5.7.5其他痕迹检验

其他痕迹检验的技术要点,应包括但不限于:

a)可疑部位有无相关的字迹压痕或转印痕迹;

b)利用荧光检验等无损检验的方法,对文件上相关部位进行检验,分析有元原有字迹的潜影;

c)有无其他异常痕迹等。

5i亏损文件鉴定

5.1检验步骤

污损文件鉴定应根据鉴定要求及检材被污染损坏的原因,确定具体的检验方案,并按如下检验步骤

进行:

a)若检材被污染的,可根据需要按5.2要求的检验原则和技术要点进行清洁;

10

GB/T37238-2018

b)根据检材的具体情况,选择5.3中相应的方法进行整复和固定;

c)若需对污染文件的模糊记载进行显现和辨认,选择第6章中适当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

d)按5.4的要求,对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评断,并作出相应的鉴定意见。

5.2污染文件的清洁

对污染文件进行清洁的原则和技术要点,应包括但不限于:

a)对检材进行清洁应以不扩大污染范围、不破坏被污染的内容为原则;

b)对检材进行清洁前,应先分析污染物质的理化特性,-再制定具体的清洁方案;

c)若需要提取污染物质进行进一步检验时,提取时应尽量不破坏被污染的文件内容;

d)根据污染物和被污染文件内容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清洁方法,必要时应进行预实验;

c)应采用照相或扫描等方法,记录保存检材清洁前后的状态。

5.3?亏损文件的整复和固定

5.3.1破碎文件的整复和固定

破碎文件的整复和固定的原则和技术要点,应包括但不限于:

a)破碎文件的整复应遵循先分析文件碎片的特性及分布情况再拼接的原则;

b)分析文件碎片的几何形状、边缘痕迹、理化特性及其上字迹、线条、图案、污染痕迹等内容,并鉴

别其相互关系;

c)根据文件碎片的具体情况,由边缘向中心或由内向外逐步拼接;

d)应首先选择而积较大、边缘完整、形状特殊、有明显特征的碎片进行拼接;

e)拼接的破碎文件可用玻璃或有一定硬度的透明薄膜进行固定,不宜进行粘贴被糊,并应采用照

相或扫描等方法记录保存。

5.3.2烧毁文件的整复和固定

烧毁文件的整复和固定的原则和技术要点,应包括但不限于:

a)整复被烧毁的文件时,应以保持原状、不造成新的损坏为原则,不应采用破坏性方法;

b)烧毁文件的固定应遵循先整复后固定的原则;

c)烧毁文件可用15%的时油水海液采用喷雾、气熏或直接用水漂等方法进行软化摊平;

d)烧毁文件如己分离成碎片的,按5.3.1规定的破碎文件的整复方法进行整复;

c)烧毁文件整复后可用玻璃或有一定硬度的透明薄膜进行固定,不宜进行粘贴被糊,并采用照相

或扫描等方法记录保存。

5.3.3浸损文件的整复和固定

漫损文件的整复和固定的原则和技术要点,应包括但不限于:

a)对粘连的浸损文件在分离展开时,应以保持原状、不再损坏为原则,禁止采用破坏性方法;

b)对已浸湿粘连的漫损文件如不能直接展开的,可待其干燥后再小心分离;

c)对巳干燥的浸损文件如不能直接展开的,可稍加1润温,待其软化后再小心分离;

d)浸损文件如己分离成碎片的,可将碎片分离后按5.3.1规定的破碎文件的整复方法进行整复;

e)整复后的漫损文件可用玻璃或有一定硬度的透明薄膜进行固定,不宜进行粘贴被糊,并采用照

相或扫描等方法记录保存。

5.4综合分析和评断

5.4.1应根据鉴定要求及检材各要素的检验结果,对检材污损的原因及污损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和评

GB/T37238-2018

断,并按9.3的要求作出相应的鉴定意见。

5.4.2应按GB/T37234-2018中第9章规定的证实方法,记录并归档鉴定人在污损文件鉴定过程中

对第5章要求的符合情况。

6模糊记载鉴定

6.1检验步骤

模糊记载鉴定应根据鉴定要求及检材模糊记载形成的原因,确定具体的检验方案,并按如下检验步

骤进行:

a)根据确定的检验方案,从6.2~6.7中选择相应的方法进行检验p

b)若需对检材上压痕记载进行检验的,按第7章的要求进行检验;

c)按6.8的要求,对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评断,并作出相应的鉴定意见。

6.2显微检验

6.2.1在自然光或照明光源下,应通过调整光照角度,目测或借助放大镜对检材需检部位的色泽、状

、宏观形态等特征进行分析和比较,初步辨认文件上可能存在不可见内容的部位或可能的内容。

6.2.2根据检材的具体情况,应通过选择不同类型的物镜,调节光源强度、光照角度、放大倍率、观察方

式等技术参数,观察检材可疑部位的色泽、分布状态、微观形态等,初步分析文件上存在不可见内容的部

位,辨认可能的内容。

6.2.3应采用照相等方法,制作清晰的显微图片,记录保存显微检验的结果。

6.3视频光谱检验

6.3.1应根据检材的具体情况,使用视频光谱检验仪(文检仪),选择不同检验方法、调节技术参数,观

、微观形态及视频光谱特性,分析文件上可能存在不可见内容的部位。

察检材可疑部位的色泽

6.3.2视频光谱检验的方法和技术要点,包括但不限于:

a)分色检验:检测和分析比较被检测部位在一定波段的可见光范围内的反射或吸收特性,选择合

适的滤色片凸显模糊记载上的不可见或不清晰的内容;

b)紫外检验:检测和分析比较被检测部位的紫外特性,通过被检测部位紫外特性的差异选择合适

的参数显示模糊记载上的不可见或不清晰的内容;

c)红外检验:检测和分析比较被检测部位的红外特性,根据被检测部位红外特性的差异选择合

适的参数显示模糊记载上的不可见或不清晰的内容;

d)荧光检验:检测和分析比较被检测部位的荧光特性,根据被检测部位的荧光特性的差异选择

合适的激发光和截止滤波片显示模糊记载上的不可见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