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2052.1-2022 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 第1部分:通用要求

DB63/T 2052.1-2022 Rural Roads Survey and Design Specification 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

青海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3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63/T 2052.1-2022
标准类型
青海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2-09-09
实施日期
2022-11-01
发布单位/组织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3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80

CCSP66

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63/T2052.1—2022

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

第1部分:通用要求

2022-09-09发布2022-11-01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63/T2052.1—2022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体原则............................................................................2

5总体要求............................................................................2

6外业工作............................................................................3

7内业工作............................................................................4

8现场服务............................................................................6

9质量管理............................................................................6

附录A(规范性)农村公路勘察设计外业工作成果..........................................9

附录B(规范性)农村公路勘察设计内业工作成果.........................................17

参考文献.............................................................................30

I

DB63/T2052.1—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DB63/T2052《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分为9个部分:

——第1部分:通用要求;

——第2部分:工程地质勘察;

——第3部分:路线设计;

——第4部分:路基、路面及排水设施;

——第5部分:桥梁涵洞;

——第6部分:路线交叉;

——第7部分: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第8部分:绿色农村公路生态文明设计要求;

——第9部分:施工组织和工程造价。

本文件是DB63/T2052《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的第1部分。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省交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青海省公路局、青海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旭东、冯海东、何林、索南才吉、陈丽、张霞、乔晓阳、谢旭武、韩明忠、

周维娜、郭延忠、何月、陈湘青、杨永延、仉国芳、张全斌、李本锋、吴正全。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监督实施。

II

DB63/T2052.1—2022

引言

为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服务乡村振兴,科学指导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阶段农村公路建设与

发展,进一步补齐农村公路发展短板、推动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根据青海省地域、气候等建设特点,结

合农村公路实际,制定了DB63/T2052《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

DB63/T2052由以下9部分构成:

——第1部分:通用要求。目的在于规范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质量工作,确立可操作、可追溯、可证

实的标准化程序。

——第2部分:工程地质勘察。目的在于确立农村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方法和内容。

——第3部分:路线设计。目的在于确立农村公路路线勘测设计的方法和内容。

——第4部分:路基、路面及排水设施。目的在于确立农村公路路基、路面及排水设施的设计方法

和内容。

——第5部分:桥梁涵洞。目的在于确立农村公路桥梁、涵洞的设计方法和内容。

——第6部分:路线交叉。目的在于确立农村公路路线交叉的设计方法和内容。

——第7部分: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目的在于确立农村公路交通工程安全设施及沿线设施的设计

方法和内容。

——第8部分:绿色农村公路生态文明设计要求。目的在于确立绿色农村公路的设计方法和内容。

——第9部分:施工组织和工程造价。目的在于确立农村公路施工组织计划和工程造价编制的方法

和内容。

III

DB63/T2052.1—2022

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

第1部分:通用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农村公路勘察设计的术语和定义、总体原则、总体要求、外业工作、内业工作、现场

服务、质量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农村公路勘察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19025质量管理培训指南

GB50162道路工程制图标准

GB/T50379工程建设勘察企业质量管理标准

GB/T50380工程建设设计企业质量管理规范

JT/T1180.1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基本规范第1部分:总体要求

JTG/T3383-01公路通信及电力管道设计规范

JTG3430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3830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

JTGC10公路勘测规范

JTG/TC10-2007公路勘测细则

JTGC20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GC30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

JTGH30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DB63/T1922公路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技术指南

DB63/T2052.2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第2部分:工程地质勘察

DB63/T2052.3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第3部分:路线设计

DB63/T2052.4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第4部分:路基、路面及排水设施

DB63/T2052.5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第5部分:桥梁涵洞

DB63/T2052.6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第6部分:路线交叉

DB63/T2052.7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第7部分: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DB63/T2052.8-2022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第8部分:绿色农村公路生态文明设计要求

DB63/T2052.9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第9部分:施工组织和工程造价

3术语和定义

GBJ124、JTGC10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

DB63/T2052.1—2022

4总体原则

农村公路设计应遵循“统筹融合、适度超前、安全耐久、服务便捷、因地制宜、节约资源、绿色环

保、便于养护”的原则。

5总体要求

5.1公路建设分区

应按照公路建设分区确立公路规划、设计原则,分区应符合DB63/T2052.8-2022附录A规定。

5.2等级及选用

农村公路按行政等级可划分为县道、乡道、村道;按技术等级划分为二级、三级、四级公路,其中

四级公路分为四级、四级(Ⅰ类)、四级(Ⅱ类)三个类型,并按以下规定选用:

a)县道宜采用二级、三级;

b)乡道宜采用三级、四级(不含四级(Ⅰ类)、四级(Ⅱ类));

c)村道宜采用四级;

d)旅游、资源、产业等公路宜不低于四级(不含四级(Ⅰ类)、四级(Ⅱ类)),可采用“一

次规划、分期实施”方案;

e)无大型、重型车辆通行需求,且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时,可采用四级(Ⅰ类)、四级(Ⅱ类)。

5.3工作流程

农村公路勘测设计工作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流程见图1):

a)外业工作阶段:外业大纲、勘测(含勘察)、总体设计、中期检查,各环节应满足本文件第6

章及附录A要求;

b)内业工作阶段:内业指导书、内业设计、检查优化、成果交付,各环节应满足本文件第7章

及附录B要求;

c)现场服务阶段:设计交底、设计变更、设计回访,内容及要求应符合本文件第8章规定。

外业工作内业工作现场服务

图1农村公路勘测设计工作流程

5.4专业分工

勘测设计通常可分为12个专业,即地质勘察、总体设计、路线、路基及路面、桥梁及涵洞、路线交

叉、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其他工程、筑路材料、施工组织计划、工程造价;项

目较小时可将部分专业合并管理。

5.5技术要求

2

DB63/T2052.1—2022

各专业的技术方案选择、技术手段、勘测、设计深度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及DB63/T2052.2~DB63/T

2052.9规定。

5.6四新技术

采用四新技术应遵循“安全耐久、环保节约、易于施工、便于养护”原则,宜在实践基础上实现本

地化。

5.7教育培训

应按GB/T19025及相关文件规定,确定培训需求及目标,并建立教育培训机制。

5.8质量管理

应贯穿外业工作、内业工作、现场服务全过程,并符合本文件第6章~第9章规定。

5.9安全管理

应按JT/T1180.1执行,改(扩)建工程勘测、勘察的作业安全应符合JTGH30规定。

6外业工作

6.1一般规定

6.1.1外业工作前,确定项目组成员,并进行技术指导;外业期间应按本文件第9章规定进行质量管

理。

6.1.2项目组进场前,应进行质量、安全等教育培训;外业期间应自查、自检。

6.2外业大纲

6.2.1编制外业大纲前,应进行方案研究,并组织现场踏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熟悉可行性研究报告及项目资料,初步确定外业工作范围;

b)初步收集路网、气象、水文、地质、专项评估报告、既有公路及相关工程等资料,结合现场

踏勘情况,确定后续拟收集的资料清单;

c)针对沿线保护区、环境敏感点、控制性桥梁、危险路段、地质灾害路段等进行踏勘,初步拟

定项目重点和难点;

d)通过实地踏勘核实项目起终点、中间控制点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路线方案,初步拟定需进行

路线方案研究、比选的路段及相关外业工作内容;

e)询问或核查筑路材料、取(弃)土场、服务站等位置,初步拟定测绘、勘察等相关外业工作

内容;

f)对于改(扩)建工程应通过踏勘,初步拟定测绘、勘察、检测、试验等相关外业工作内容;

g)拟定与建设方及其他相关方沟通、协调的内容。

6.2.2外业勘测、勘察前,应编制外业大纲,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结合现场踏勘结论和沟通、协调情况,确定工作范围;

b)确定项目负责人和各专业负责人,以及各专业技术人员;

c)简述沿线路网、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质等情况;

d)简述项目环境影响、防洪等专项评估报告结论;

3

DB63/T2052.1—2022

e)绘制初步的路线方案图,并示出起终点、中间控制点、保护区、环境敏感点、控制性桥梁、

危险路段、地质灾害路段及初步拟定方案比选路段;

f)列出勘测、勘察、总体设计等主要工作方案和工作量;

g)列出各专业需投入的仪器、设备等数量;

h)制定外业工作计划,划分工作界面;

i)制定质量、进度、安全等管理方案及保障措施;

j)应按DB63/T2052.2规定编制工程地质勘察大纲,并纳入外业大纲。

6.2.3设计方应组织技术力量,对外业大纲进行审查;技术复杂项目,应组织相关方审查外业大纲,

并符合青海省相关文件规定。

6.3勘测和勘察

6.3.1勘测、勘察应按外业大纲进行,并符合JTGC10、DB63/T2052.2规定;勘察应及时与其他专业

沟通、协调。

6.3.2改(扩)建工程应根据项目需要,进行技术状况评定、检测等,并符合DB63/T2052.3~DB63/T

2052.7规定。

6.3.3外业勘测和勘察成果应按附录A分专业、分阶段进行自检和复查。

6.3.4不同设计方或不同项目接线互测宜形成书面文件,衔接段应采用实地放样互测方式进行验证,

互测长度二级、三级公路宜不小于1.0km,四级公路宜不小于0.5km,精度应符合JTG/TC10规定。

6.4总体设计

6.4.1路线、路基、路面、桥梁等各专业应总体协调、相互衔接,依据勘测、勘察情况,结合交通需

求、地形条件,统筹考虑用地、环保、安全、经济等因素,优化总体设计。

6.4.2各专业总体设计内容应符合DB63/T2052.3~DB63/T2052.9规定。

6.4.3应对总体设计方案的合规性、可行性、经济性进行论证。

6.4.4复杂路段应进行多方案综合比选,重点、难点应与相关方进行衔接和沟通。

6.5中期检查

6.5.1设计方宜按附录A规定,对外业工作成果进行内部验收,对总体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论证,并优

化改进。

6.5.2二级公路及技术复杂项目,建设方应组织咨询方及相关专家按附录A规定进行外业验收,并对

主要方案进行评审论证,按验收结论优化改进;其他项目可参照执行。

6.5.3技术简单项目,存在个别复杂方案的,宜组织专项评审论证,按评审结论优化改进。

6.5.4应按附录A规定编制外业报告。

7内业工作

7.1一般规定

7.1.1内业工作前,应确定项目组成员,并进行技术指导;内业期间应按本文件第9章规定进行质量

管理。

7.1.2内业阶段,项目负责人、各专业负责人及主要设计人员应与外业阶段一致。

7.1.3内业阶段,项目组应对设计成果进行自查、自检。

7.2内业指导书

4

DB63/T2052.1—2022

7.2.1内业设计前,应编制内业指导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明确项目负责人、各专业负责人及设计、复核、审核、审查人员;

b)明确需执行的国家、行业、地方标准,以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防洪评价

报告、规划文件、相关批准文件等;

c)根据总体设计、勘察报告、勘测资料及外业验收结论,确定各专业技术路线;

d)拟定各专业主要技术参数、指标,结构物主要构造尺寸、结构验算内容等;

e)制定内业工作计划,明确各专业设计界面;

f)制定质量、进度等管理目标及保障措施等;

g)规定设计文件说明、图、表的编号。

7.2.2设计方应组织技术力量,对内业指导书进行内部审查;技术复杂项目,应组织相关方或委托咨

询方审查内业指导书。

7.3内业设计

7.3.1应按内业指导书进行,并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及DB63/T2052.3~DB63/T2052.9规定。

7.3.2内业阶段,若发现外业工作深度不足或需调整设计方案时,应补充相关外业工作内容,并符合

本文件第6章规定。

7.3.3内业阶段,应及时对图表进行复核、审核;各专业间应及时沟通、协调,解决相关技术问题。

7.3.4采用四新技术的设计方案,宜设置试验路段(工点),并提供相关质量检测方法及竣(交)工

验收标准。

7.4检查优化

7.4.1内业设计成果及基础资料应按附录B要求进行自检和复查,并满足以下要求:

a)检查基础资料的完整性、合规性;

b)检查设计图、表的完整性及设计深度,并按照GB50162规定检查设计图、表的规范性;

c)各专业验算书、计算书应采用复算方式进行复核,并采用对比方式进行审核;

d)检查各专业设计图与总体设计的一致性,并检查不同专业衔接的合理性、协调性;

e)检查设计图与配套数据表、数量表、指标表、一览表的一致性,相关数据应采用复算方式进

行复核,并采用对比方式进行审核;

f)检查设计说明与总体设计、各专业方案的一致性,并进行数据、文字校对;

g)检查设计过程的合规性,并检查图、表等的签章;

h)检查复核、审核、内部审查、外部审查结论的优化改进情况;

i)记录质量管理过程,复核、审核记录应归档。

7.4.2设计方应对设计成果进行内部审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检查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性文件的执行情况;

b)检查基础资料、验算书、计算书、设计成果的完整性、合规性、一致性、准确性;

c)对各专业主要方案进行分析论证,审查其安全性、适用性、经济性、可实施性;

d)对重大方案、技术复杂方案组织专项评审论证;

e)检查项目质量管理记录及设计过程的合规性,并进行质量分析评价;

f)检查相关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

g)记录质量管理过程,内部审查记录应归档。

7.4.3建设方或主管部门应按国家、青海省相关规定,对设计成果进行咨询审查及项目评审,项目组

应按咨询审查和评审结论优化改进。

5

DB63/T2052.1—2022

7.5成果交付

7.5.1设计成果交付应符合本文件附录B规定,并应完成相关优化改进工作。

7.5.2交付的纸质版文件应装订整齐,规格、封面颜色、签章等应符合相关规定。

7.5.3按相关规定划分为密级以上的原始资料均不应附入设计文件,但应整理归档备查。

7.5.4交付的电子版及数据模型,应符合国家和青海省相关保密规定。

8现场服务

8.1一般规定

8.1.1工程实施阶段,应进行设计交底、设计变更、定期回访、竣(交)工验收等现场服务。

8.1.2应通过现场服务,跟踪施工过程、收集数据,通过分析评价,提出自身质量改进措施。

8.1.3现场服务应符合本文件9.1.4规定。

8.2设计交底

8.2.1应向参建各方进行技术交底,解答参建各方提出的问题,并做好记录。

8.2.2技术交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说明设计意图、项目特点,以及重点、难点;

b)根据参建各方要求,对相关施工图纸、施工方案进行补充说明;

c)重点或难点工程,应说明施工工艺、质量安全措施等;

d)采用四新技术的分部、分项工程,应明确检验方法、验收标准;

e)施工风险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进行安全交底;

f)改(扩)建工程,应对维修加固、拼宽、交通组织等技术要点进行说明;

g)施工注意事项。

8.3设计变更

8.3.1设计变更应符合国家和青海省相关文件规定。

8.3.2应按本文件第6章、第7章相关要求,控制变更设计的外业、内业质量。

8.3.3应按本文件9.1.3规定进行设计变更管理。

8.4设计回访

8.4.1应开展回访,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调查建设、施工、监理等参建各方的满意度;

b)收集施工阶段各级检查中,关于设计质量的相关信息;

c)收集施工方使用新技术、新工艺的相关资料;

d)收集设计回访方面的相关信息;

e)总结设计质量方面的经验。

8.4.2编制设计回访报告,并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9质量管理

9.1管理体系

6

DB63/T2052.1—2022

9.1.1参照GB/T19001、GB/T50379、GB/T50380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质量目标责任及承诺;

b)技术及质量教育培训;

c)班组质量及技术活动;

d)岗位标准化操作;

e)外业、内业质量管理;

f)勘测设计质量检查;

g)现场服务管理;

h)设计变更管理;

i)技术方案的质量管理;

j)四新技术质量管理;

k)质量风险管控;

l)质量事故调查及处理;

m)质量管理文件、记录和档案管理;

n)质量奖惩和责任追究。

9.1.2外业、内业质量管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工作流程及程序;

b)各专业职责和工作方法;

c)质量会议、检查活动、教育培训的内容和要求;

d)各专业的复核、审核细则或清单;

e)复核、审核、审查工作内容及方法;

f)复核、审核、审查结果的处置。

9.1.3设计变更管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可变更的类型和范围;

b)设计变更的工作流程;

c)变更的设计、复核、审核、审查的工作职责;

d)设计变更文件的提交程序;

e)记录设计变更的过程,并归档。

9.1.4现场服务管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现场服务人员的资格与职责;

b)短期现场服务和驻场服务的内容及方法;

c)现场服务的检查及改进;

d)现场问题的报告及程序;

e)组织团队力量对现场服务的远程技术支持;

f)现场服务报告的内容和格式。

9.2管理方法

9.2.1勘测(含勘察)、设计方宜参照GB/T19001规定,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分析评估,修订质

量管理体系文件。

9.2.2应分阶段开展各项技术质量管理活动,结合项目实际,改进各项操作规程、技术手册。

9.2.3外业大纲、内业指导书应结合项目实际,制定项目质量管理目标和改进措施。

9.3质量检查

7

DB63/T2052.1—2022

9.3.1应按计划、实施、总结与分析、整改与验证的步骤实施。

9.3.2应组织具备相应资格的人员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应定期公布,并归档。

9.4持续改进

9.4.1应对质量检查结果及时改进,并满足以下要求:

a)分析发现问题的原因;

b)确定改进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

c)确定改进目标和改进时机;

d)跟踪改进过程、改进效果;

e)记录质量事故及采取的措施。

9.4.2应按计划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内部检查和审核,并满足以下要求:

a)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b)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c)提出改进和预防措施;

d)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优化改进。

8

DB63/T2052.1—2022

A

A

附录A

(规范性)

农村公路勘察设计外业工作成果

农村公路勘察设计外业工作成果应符合表A.1规定。

表A.1农村公路勘察设计外业工作成果一览表

序号图表及资料名称工作内容要求及其他

一外业报告

水文、地质、气象、地震等自然状况,以及沿线公路、铁路、水

1沿线概况客观、简单明确。

利、城镇、文物等现状。

路线总体走向,主要控制点,影响路线走向问题的处理,通过乡

2路线方案镇方案,垭口、河流等重要地形通过位置及通过方案,初步采用客观、简单明确。

的平面及纵断面指标。如有比较方案,应同等深度论述。

·勘测起止时间,准备工作、采用的仪器设备及软件,勘测基本

控制点等;

3勘测情况客观、简单明确。

·控制点复测及恢复、增设、放线,中桩测量,高程测量恢复和

补测,横断面测量、地形测量或补测等。

4水文、地质沿线工程地质总体情况、不良地质路段情况、主要水系分布情况。客观、简单明确。

填挖总体情况及初拟边坡坡率,不良地质路段及初拟处理方案,

5路基路面客观、简单明确。

初拟路面结构方案,初拟防护及排水工程方案。

主要桥梁位置、设置目的,初步确定的方案及结构形式,桥梁方

6桥梁工程客观、简单明确。

案比选情况。

7路线交叉主要交叉的分布,初拟的交叉方案。客观、简单明确。

8安全设施危险路段分布及初拟的安全设施方案或措施。客观、简单明确。

9沿线设施沿线管理站(点)、养护(点)、停车港湾等设施设置方案。客观、简单明确。

10环境保护环境敏感区(点)分布及初拟的方案,项目实施后的影响。客观、简单明确。

11筑路材料筑路材料的分布、供应量、运距等。客观、简单明确。

12施组及预算主要施工组织方案,影响工程预算的问题。客观、简单明确。

13标准执行执行标准、规范、规程情况;测量精度执行情况。客观、简单明确。

14可研(或初设)批复执行情况,对有变化的应论证。客观、简单明确。

15合同或委托书简述合同或委托书相关要求,说明落实情况。客观、简单明确。

简述利用的初测、其他建设工程等资料的情况,并说明检查、验

16利用资料客观、简单明确。

证结论。

施工标段初拟的划分方案,从施工组织、材料调配、招标等方面

17施工标段客观、简单明确。

分析;外业成果可不分标段,但应提出标段划分建议。

影响工程安全、质量、环保、进度、造价等方面控制性问题;方

18重点问题与建议论述清晰、准确。

案性建议应编制方案。

·除采用的主要技术指标外,还应示出技术标准标定的指标值;

·比选线段落应单独列表;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19·主要指标包括:路线长度,平纵面指标,路基土石方估算数量、数据齐全、准确。

及主要工程量

重点防护工程数量、重点排水工程数量、桥涵数量、主要交通安

全设施数量等。

沿线水利、铁路、公路、城建、文物等相关规划调查记录及资料;

20相关规划内容齐全、准确。

与相邻行政区接线时,应协调后确定接线方式、方案。

21建设条件水文、气象、地质、地震等资料调查记录。内容齐全、准确。

22其他环评、防洪等专项评估,其他图表、附件及资料。内容齐全、准确。

9

DB63/T2052.1—2022

表A.1农村公路勘察设计外业工作成果一览表(续)

序号图表及资料名称工作内容要求及其他

二路线

·地形、地物、路线位置及桩号、断链、平曲线主要桩位与其他

交通路线的关系等;

·平面控制点、高程控制点、指北图式;

测绘完整、准确,清

1路线平面图·涵洞、桥梁、路线交叉(标明交叉方式和形式)位置、中心桩

绘完毕。

号、尺寸及结构类型等;

·示意出主要改路、改渠等;

·图中列出平曲线要素表。

·网格线、高程、地面线、设计线、竖曲线及其要素;

·桥涵、路线交叉等的位置;

·桥梁按桥型、孔数及孔径标绘,注明桥名、结构类型、中心桩

号、设计水位,跨线桥示出交叉方式;

2路线纵断面图内容齐全、准确。

·涵洞通道按桩号及底高标绘,注明孔数及孔径、结构类型、水

准点(位置、编号、高程)等;

·数据栏应示出地质概况、填挖高度、地面高程、设计高程、坡

长及坡度、直线及平曲线(包括缓和曲线)、桩号等。

交点号、交点桩号、交点坐标、偏角、曲线各要素数值、曲线控

3直线、曲线及转角表制桩号、直线长、计算方位角或方向角,并附注路线起讫点桩号数据准确、闭合。

等。

·设计速度≥40km/h的路段,路线方案应进行运行速度检验;

·运行速度分析确定的“不良路段”,路线方案宜进行优化或提

4运行速度检验出比选方案;数据准确。

·改(扩)建项目,改线路段的原有公路和新线均应进行运行速

度检验,并对比行车安全性能,分析改线方案合理性。

·测量记录、平差计算、成果及精度评价;

·列出编号、点名、坐标、边长、方位角及高程等;

控制测量或导线点测

5·注明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及中央子午线经度或投影轴经度;内容齐全、准确。

·点之记为原始记录,控制测量“点之记”记录应符合JTG/T

C10-2007表B.2.1规定。

·测量记录、成果及精度评价;

6水准测量·列出水准点编号、高程、位置等;内容齐全、准确。

·水准测量记录应符合JTG/TC10-2007表B.2.2规定。

中桩、纵断面、横断面、地形测量等,并满足以下要求:

·GPS测量记录应符合JTG/TC10-2007表B.2.3规定;

·角度和距离测量记录应符合JTG/TC10-2007表B.2.4规定;

7基本勘测资料记录齐全、准确。

·中桩放样测量记录应符合JTG/TC10-2007表B.2.5规定;

·中平测量记录应符合JTG/TC10-2007表B.2.6规定;

·横断面测量记录应符合JTG/TC10-2007表B.2.7规定。

·记录沿线建筑物位置、类型、面积、归属等;

·对于需拆迁的还应记录路线的桩号、距路中心线距离(左右)

8建筑物调查记录等,原始调查记录应符合JTG/TC10-2007表B.2.15规定;内容齐全、准确。

·沿线文物、学校等,调查记录应符合JTG/TC10-2007表B.2.14

规定。

·记录沿线树木树种、数量、位置、归属等,沿线地界、地类记

录准确;

·对于赔偿树木、青苗的,应列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