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4 521-2022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64 521-2022 Energy-saving design standards for residential building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08年05月
-
2013年05月
-
2022年01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6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1.040.30
CCSP31
64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64/521—2022
代替DB64/521-2013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esignstandardforenergyefficiencyofresidentialbuildings
2022-01-17发布2022-04-17实施
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 发布
DB64/521—2022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设计能耗...........................................................................................................................................................2
5建筑与围护结构热工设计...............................................................................................................................3
5.1一般规定...................................................................................................................................................3
5.2围护结构热工设计...................................................................................................................................4
5.3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6
6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9
6.1一般规定...................................................................................................................................................9
6.2热源、换热站及管网.............................................................................................................................10
6.3室内供暖系统.........................................................................................................................................13
6.4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13
7给水排水.........................................................................................................................................................16
7.1一般规定.................................................................................................................................................17
7.2给水排水系统.........................................................................................................................................17
7.3生活热水系统.........................................................................................................................................17
8电气...............................................................................................................................................................18
8.1一般规定.................................................................................................................................................18
8.2用电设施.................................................................................................................................................18
8.3电能计量.................................................................................................................................................19
附录A(规范性)平均传热系数简化计算方法...........................................................................................20
附录B(资料性)典型外窗传热系数参考表...............................................................................................21
附录C(资料性)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表.......................................................................................23
I
DB64/521—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DB64/521-2013《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与DB64/521-2013相比,除结构调整外,主
要技术变化如下:
a)明确了适用范围(见第1章);
b)提高了节能目标,给出了5市新建居住建筑年累计热负荷和供暖能耗值(见4.2);
c)规定了室内、外热环境的基本参数(见5.3);
d)修改了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的方法(见5.3);
e)增加了清洁供暖的规定,调整了集中供暖系统热源选择的优先次序,修订了对电直接加热供
暖的限制要求(见6.1.4、6.1.5);
f)降低了供暖系统供水温度的要求(见6.3.3);
g)提高了各种燃料锅炉的设计热效率限值(见6.2.1);
h)限制本地区居住建筑采用多户共用冷源的集中空调系统和集中热水供应系统(见6.1.9);
i)增加了给水排水章节(见第7章);
j)增加了装配式建筑和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内容(见5.2.13、8.2.10、8.2.11);
k)补充完善了电气节能内容等(见第8章)。
本文件第5.1.3条、第5.1.4条、第5.1.5条、第5.1.14条、第5.2.1条、第5.2.2条、第5.2.5条、第
6.1.1条、第6.1.5条、第6.1.10条、第6.1.11条、第6.2.1条、第6.2.4条、第6.2.8条、第6.4.3条、第
7.3.3条、第7.3.5条、第7.3.6条、第8.2.2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宁夏回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宁夏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宁夏建设新技术协会、北京天正软件股份有限公
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建中、韩向农、马中贵、贺宇、张平、杨荔、樊保国、贺杨、孙晓阳、王吉
军、郑良、蔡蓉芳、王凯、倪禾祥、袁慧萍
II
DB64/521—2022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的术语、定义、设计能耗和建筑与围护结构热工设计、供暖通风与
空气调节设计、给水排水设计及电气设计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新建、扩建和改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
注: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除应符合本文件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7106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T8175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导则
GB17625.1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
GB20665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和燃气采暖热水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T21087空气-空气能量回收装置
GB21455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
GB/T29735采暖空调用自力式流量控制阀
GB5003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17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8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736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节能设计规范
JGJ26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T151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
JGJ/T346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
JG/T383采暖空调用自力式压差控制阀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体形系数
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外表面积中,不包括地面和不供暖楼
梯间等公共空间内墙及户门的面积。
[来源:JGJ26-2018,2.1.1]
3.2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
1
DB64/521—2022
在稳态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为单位温差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传递的热量。
3.3
围护结构单元的平均传热系数
考虑了围护结构单元中存在的热桥影响后得到的传热系数,简称:平均传热系数。
3.4
窗墙面积比
窗户洞口面积与所在朝向立面面积之比。
3.5
透光围护结构太阳得热系数
在照射时间内,通过透光围护结构部件(如:窗户)的太阳辐射室内得热量与透光围护结构外表面
(如:窗户)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的比值。
3.6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
当建筑设计不能完全满足规定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要求时,计算并比较参照建筑和设计建筑的全年
供暖能耗,来判定围护结构的总体热工性能是否符合节能设计要求的方法,简称“权衡判断”。
3.7
参照建筑
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时,作为计算满足标准要求的全年供暖能耗用的建筑。
3.8
换气次数
单位时间内室内空气的更换次数,即通风量与房间容积的比值。
[来源:JGJ26-2018,2.1.9]
3.9
耗电输热比
设计工况下,集中供暖系统循环水泵总功耗(kW)与设计热负荷(kW)的比值。
3.10
耗电输冷(热)比
设计工况下,空调冷热水系统循环水泵总功耗(kW)与设计冷(热)负荷(kW)的比值。
3.11
空气源热泵机组制热性能系数
在特定工况条件下,单位时间内空气源热泵机组制热量与耗电量的比值。
3.12
全装修居住建筑
在交付使用前,户内所有功能空间的管线作业完成、所有固定面全部铺装粉刷完毕,给水排水、燃
气、供暖通风空调、照明供电及智能化系统等全部安装到位,厨房、卫生间等基本设置配置完备,满足
基本使用功能,可直接入住的新建或改扩建的居住建筑。
[来源:JGJ26-2018,2.1.13]
4设计能耗
4.1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气候区属于寒冷2A子区。
2
DB64/521—2022
4.2宁夏回族自治区新建居住建筑设计供暖年累计热负荷和供暖能耗见表1。
表1新建居住建筑设计供暖年累计热负荷和供暖能耗
累计热负荷供暖能耗
城镇气候区参照市县
kW·h/(㎡·a)kW·h/(㎡·a)
银川市2A19.824.4贺兰、永宁、平罗
石嘴山市2A25.531.5大武口、惠农、盐池
吴忠市2A24.229.9灵武、青铜峡、同心、红寺堡
中卫市2A23.629.2中宁、海原
固原市2A18.723.1西吉、彭阳、隆德、泾源
5建筑与围护结构热工设计
5.1一般规定
5.1.1建筑群的总体布置,单体建筑的平面、立面设计,应考虑冬季利用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
建筑的出入口应考虑防风设计。
5.1.2建筑物宜南北朝向或接近南北朝向。建筑物不宜设有三面外墙的房间,一个房间不宜在不同方
向的墙面上设置两个或更多的窗。
5.1.3居住建筑的体形系数不应大于表2规定的限值。当体形系数大于表2规定的限值时,必须按本
文件5.3的规定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
表2体形系数限值
建筑层数≤3层≥4层
体形系数0.570.33
5.1.4居住建筑的窗墙面积比不应大于表3规定的限值。当窗墙面积比大于表3规定的限值时,必须
按本文件5.3的规定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
表3窗墙面积比限值
朝向窗墙面积比
北0.25
东、西0.30
南0.35
注1:敞开式阳台的阳台门上部透光部分应计入窗户面积,下部不透光部分不应计入窗户面积。
注2:表中的“北”代表从北偏东小于60°至北偏西小于60°的范围;“东、西”代表从东或西偏北小于等于30°
至偏南小于60°的范围;“南”代表从南偏东小于等于30°至偏西小于等于30°的范围。
5.1.5居住建筑的屋面天窗与该房间屋面面积的比值不应大于0.15。
5.1.6楼梯间及外走廊与室外连接的开口处应设置窗或门,且该窗和门应能密闭,门宜采用自动密闭
3
DB64/521—2022
措施。
5.1.7非供暖楼梯间的外墙和外窗应采取保温措施。
5.1.8地下车库等公共空间,宜设置导光管等天然采光设施。
5.1.9采光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采光窗的透光折减系数Tr应大于0.45;
b)导光管采光系统在漫射光条件下的系统效率应大于0.50。
5.1.10有采光要求的主要功能房间,室内各表面的加权平均反射比不应低于0.4。
5.1.11安装分体式空气源热泵(含空调器、风管机、多联机)时,室外机的安装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应能通畅地向室外排放空气和自室外吸入空气;
b)在排出空气与吸入空气之间不应发生气流短路;
c)可方便地对室外机的换热器进行清扫;
d)应避免污浊气流对室外机组的影响;
e)室外机组应有防积雪和太阳辐射措施;
f)对化霜水应采取可靠措施有组织排放;
g)对周围环境不得造成热污染和噪声污染。
5.1.12建筑的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应与主体建筑同步设计、同步施工。
5.1.13建筑方案和初步设计阶段的设计文件应有可再生能源利用专篇,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注明与可
再生能源利用相关的施工与建筑运营管理的技术要求。运行技术要求中宜明确采用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
的运行策略。
5.1.14建筑物上安装太阳能热利用或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不得降低本建筑和相邻建筑的日照标准。
5.2围护结构热工设计
5.2.1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表4规定的限值,周边地面和地下室外墙的保温材料层热
阻不应小于表4规定的限值。当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参数不满足上述规定时,必须按照本文件
5.3的规定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
表4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限值
传热系数K/(W/(m2·K))
围护结构部位
≤3层≥4层
屋面0.250.25
外墙0.350.45
架空或外挑楼板0.350.45
窗墙面积比≤0.251.802.20
外窗
0.25<窗墙面积比≤0.351.502.00
屋面天窗1.80
围护结构部位保温材料层热阻R/((m2·K)/W)
周边地面1.601.60
地下室外墙(与土壤接触的外墙)1.801.80
注1:周边地面和地下室外墙的保温材料层不包括土壤和其他构造层。
注2:外墙(含地下室外墙)保温层应深入室外地坪以下,并超过当地冻土层的深度。
4
DB64/521—2022
5.2.2建筑内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表5规定的限值。
表5内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限值
围护结构部位传热系数K/(W/(㎡·K))
阳台门下部门芯板1.7
非供暖地下室顶板(上部为供暖房间时)0.50
分隔供暖与非供暖空间的隔墙、楼板1.5
分隔供暖与非供暖空间的户门2.0
分隔供暖设计温度差大于5K的隔墙、楼板1.5
5.2.3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外墙和屋面的传热系数是指考虑了热桥影响后计算得到的平均传热系数,平均传热系数的计算应符
合GB50176的规定,一般建筑外墙和屋面的平均传热系数可按本文件附录A的方法确定。
5.2.4居住建筑北向不应设置凸窗,其他朝向不宜设置凸窗。当设置凸窗时,凸窗凸出(从内墙面至凸
窗内表面)不应大于400mm;凸窗的传热系数限值应比普通窗降低15%,且其不透光的顶部、底部、侧
面的传热系数应小于或等于外墙的传热系数。当计算窗墙面积比时,凸窗的窗面积应按窗洞口面积计算。
5.2.5外窗及敞开式阳台门应具有良好的密闭性能。外窗及敞开式阳台门的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GB/T
332
7106中规定的性能指标:单位开启缝长空气渗透量q1≤1.5m/(m•h),单位面积空气渗透量q2≤4.5m/(m
•h)。
5.2.6封闭式阳台的保温应符合下列规定:
a)阳台和直接连通的房间之间应设置隔墙和门、窗;
b)当阳台和直接连通的房间之间不设置隔墙和门、窗时,应将阳台作为所连通房间的一部分。
阳台与室外空气接触的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应符合本文件5.2.1、5.2.2和5.2.5条的规定,
阳台的窗墙面积比应符合本文件5.1.4的规定;
c)当阳台和直接连通的房间之间设置隔墙和门、窗,且所设隔墙、门、窗的热工性能符合本文
件5.2.1和5.2.5的规定,窗墙面积比符合本文件表5.1.4的规定时,可不对阳台外表面作
特殊热工要求;
d)当阳台和直接连通的房间之间设置隔墙和门、窗,且所设隔墙、门、窗的热工性能不符合本
文件5.2.1和5.2.5的规定时,阳台与室外空气接触的墙板、顶板、地板的传热系数不应大
于本文件5.2.1中所列限值的120%,阳台窗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2.2W/(m2•K)。
5.2.7外窗(门)框(或附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应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填堵密实,不得采用普通水泥砂
浆补缝。
5.2.8外窗(门)洞口的侧墙面应做保温处理,并应保证窗(门)洞口室内部分的侧墙面的内表面温度不
低于室内空气设计温、湿度条件下的露点温度,减小附加热损失。
5.2.9外窗宜采用节能型附框。
5.2.10外墙与屋面的热桥部位均应进行保温处理,并应保证热桥部位的内表面温度不低于室内空气设
计温、湿度条件下的露点温度,减小附加热损失。
5.2.11变形缝应采取保温措施,并应保证变形缝两侧墙的内表面温度在室内空气设计温、湿度条件下
不低于露点温度。
5
DB64/521—2022
5.2.12地下室外墙应根据地下室不同用途,采取合理的保温措施。
5.2.13应对外窗(门)框周边、穿墙管线和洞口进行有效封堵。应对装配式建筑的构件连接处进行密封
处理。
5.3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
5.3.1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应采用对比评定法。当设计建筑的供暖能耗不大于参照建筑
时,应判定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符合本文件的要求。当设计建筑的供暖能耗大于参照建筑时,应调整围
护结构热工性能重新计算,直至设计建筑的供暖能耗不大于参照建筑。
5.3.2进行权衡判断的设计建筑,建筑及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不得低于以下基本要求:
a)窗墙面积比最大值不应超过表6的限值;
b)屋面、地面、地下室外墙的热工性能应满足本文件5.2.1规定的限值;
c)外墙、架空或外挑楼板和外窗传热系数最大值不应超过表7的限值;
d)进行权衡判断的设计建筑,其体形系数、窗墙比、外围护结构主要性能参数不得同时有两项
及以上超过限值要求。
表6窗墙面积比最大值
朝向窗墙面积比最大值
北0.35
东、西0.40
南0.45
表7外墙、架空或外挑楼板和外窗传热系数K最大值
部位外墙K架空或外挑楼板K外窗K
传热系数/(W/(m2·K))0.600.602.50
5.3.3参照建筑的形状、大小、朝向、内部的空间划分、使用功能应与设计建筑完全一致。设计建筑
中不符合本文件5.1.3、5.1.4、5.2.1规定的参数,参照建筑应按本文件规定取值;参照建筑的其他参
数应与设计建筑一致。
5.3.4建筑物供暖能耗的计算应符合以下基本规定:
a)能耗计算的时间步长不应大于1个月,应计算全年的供暖能耗;
b)应计算围护结构(包括热桥部位)传热、太阳辐射得热、建筑内部得热、通风热损失四部分形
成的负荷,计算中应考虑建筑热惰性对负荷的影响;
c)围护结构材料的物理性能参数、空气间层热阻、保温材料导热系数的修正系数应按照GB50176
的规定取值;
d)参照建筑与设计建筑的能耗计算应采用相同的软件和气象数据;
e)建筑面积应按各层外墙外包线围成的平面面积的总和计算,包括半地下室的面积,不包括地
下室的面积。
5.3.5用于权衡判断计算的软件应具有下列功能:
a)考虑建筑围护结构蓄热性能的影响;
b)可以计算换气次数对负荷的影响;
6
DB64/521—2022
c)计算10个以上建筑空间。
5.3.6主要计算参数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a)室内计算温度:18℃;
b)换气次数:0.5h-1;
c)供暖系统运行时间:0:00~24:00;
d)照明功率密度:5W/m2;
e)设备功率密度:3.8W/m2;
f)人员设置:卧室2人、起居室3人,其他房间1人;
g)人员在室率、照明使用率、设备使用率符合表8~表10的规定;
h)室外计算参数应按照JGJ/T346中的典型气象年取值。
表8人员在室率
房间类型
时段
卧室起居室厨房卫生间辅助房间
11.00.00.00.00.0
21.00.00.00.00.0
31.00.00.00.00.0
41.00.00.00.00.0
51.00.00.00.00.0
61.00.00.00.51.0
70.50.51.00.51.0
80.50.50.00.10.1
90.01.00.00.10.1
100.01.00.00.10.1
110.01.00.00.10.1
120.01.01.00.10.1
130.01.00.00.10.1
140.01.00.00.10.1
150.01.00.00.10.1
160.01.00.00.10.1
170.01.00.00.10.1
180.01.01.00.10.1
190.01.00.00.10.1
200.01.00.00.50.1
210.50.50.00.50.1
221.00.00.00.00.0
231.00.00.00.00.0
241.00.00.00.00.0
7
DB64/521—2022
表9照明使用率
房间类型
时段
卧室起居室厨房卫生间辅助房间
10.00.00.00.00.0
20.00.00.00.00.0
30.00.00.00.00.0
40.00.00.00.00.0
50.00.00.00.00.0
61.00.50.00.50.1
70.51.01.00.50.1
80.00.00.00.10.1
90.00.00.00.10.1
100.00.00.00.10.1
110.00.00.00.10.1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64/T 1849-2022 精神障碍患者日常生活技能训练规范 2022-12-06
- DB64/T 1848-2022 精神障碍患者社会工作服务流程 2022-12-06
- DB64/T 1843-2022 养老机构特困供养人员陪同就医服务规范 2022-12-06
- DB64/T 1850-2022 宁夏水稻稻瘟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2022-12-06
- DB64/T 1846-2022 社会组织孵化培育操作规范 2022-12-06
- DB64/T 1845-2022 社会工作方法 社区工作操作规程 2022-12-06
- DB64/T 1844-2022 养老机构特困供养人员心理慰藉服务规范 2022-12-06
- DB64/T 1842-2022 养老机构出入院服务规范 2022-12-06
- DB64/T 1847-2022 社会组织孵化培育操作规范 2022-12-06
- DB64/T 1841-2022 养老机构分级护理服务规范 2022-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