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2060.21-2025 声系统设备 第21部分:基于输出的声学测量

GB/T 12060.21-2025 Sound system equipment—Part 21:Acoustical(output-based)measurements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即将实施 页数:7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2060.21-2025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即将实施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5-05-30
实施日期
2025-12-01
发布单位/组织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音频、视频及多媒体系统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42)
适用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适用于无源声系统和有源声系统(如扬声器单元、电视机、多媒体设备、个人便携式音频设备、汽车声系统和扩声设备)的声学测量方法。被测设备(DUT)能由电子元件和无源驱动器构成,电输入信号先通过电子元件进行模拟和数字信号处理,再由无源驱动器转换为声输出信号。
本文件描述的物理测量为,在系统近场和远场任一点处,能够评估DUT任意的模拟或数字输入信号与声输出之间的传递行为的物理测量。这包括在小信号域和大信号域中测量DUT。在对声系统进行物理评估时,也可能考虑目标应用的声学边界条件(如汽车内部)的影响。本文件不评估对重放声的感知和认知评估以及感知音质的影响。
注:根据参考文献[1],本文件中定义的一些测量方法能应用于头戴耳机、头戴耳机-传声器组、耳机和耳机-传声器组。本文件不适用于传声器和其他传感器。本文件不要求获取换能器电学接线端的状态变量(电压、电流)。灵敏度、电输入功率和其他基于电阻抗的特性将在一个单独的标准文件IEC 60268-22中描述,该文件专门用于电学和力学测量。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南京琅声声学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易科声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通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斯贝克电子(嘉善)有限公司、苏州上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歌尔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旗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博顿电子有限公司、惠州市音博仕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盛佳丽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市百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战音科技有限公司、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猎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安声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博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起草人:
黄杰、张涛、谢守华、郑立、肖赫、董桂官、吴云、陈洪、丁晓峰、王涵、张林峰、韩海云、何景龙、罗军华、盛成龙、贾德双、余朝亮、李勤、马浩、刘益帆、孙平方
出版信息:
页数:72页 | 字数:120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3316050

CCSM.7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206021—2025

.

声系统设备

第21部分基于输出的声学测量

:

Soundsystemequipment—

Part21Acousticaloutut-basedmeasurements

:(p)

IEC60268-212018MOD

(:,)

2025-05-30发布2025-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1206021—2025

.

目次

前言

…………………………Ⅴ

引言

…………………………Ⅶ

范围

1………………………1

规范性引用文件

2…………………………1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2

术语和定义

3.1…………………………2

缩略语

3.2………………2

类型描述

4…………………2

物理特性

5…………………2

接线端和控制器的标记

5.1……………2

尺寸

5.2…………………3

质量

5.3…………………3

连接器和电缆组件

5.4…………………3

设计数据

6…………………3

条件

7………………………3

额定条件

7.1……………3

气候条件

7.2……………3

正常测量条件

7.3………………………3

测试信号

8…………………4

概述

8.1…………………4

正弦扫频信号

8.2………………………4

稳态单频信号

8.3………………………4

稳态双频信号

8.4………………………5

稀疏多频复音信号

8.5…………………5

宽带噪声信号

8.6………………………6

窄带噪声信号

8.7………………………6

突发信号

8.8Hann………………………6

脉冲信号

8.9……………6

声学环境

9…………………7

通则

9.1…………………7

自由场条件

9.2…………………………7

半空间自由场条件

9.3…………………7

模拟自由场条件

9.4……………………7

GB/T1206021—2025

.

半空间模拟自由场条件

9.5……………7

扩散场条件

9.6…………………………7

目标应用条件

9.7………………………7

的定位

10DUT……………8

额定几何条件

10.1………………………8

传声器和之间的测量距离

10.2DUT…………………9

测量设备和测试结果

11…………………10

声学测量的准确性

12……………………10

通则

12.1………………10

测量不确定度

12.2……………………11

的安装

13DUT……………11

驱动单元的安装与声学负载

13.1……………………11

电声系统的安装与声学负载

13.2……………………11

预处理

14…………………12

额定环境条件

15…………………………12

温度范围

15.1…………………………12

湿度范围

15.2…………………………12

额定频率范围

16…………………………12

输入信号

17………………12

额定最大输入值

17.1…………………12

最大输入电平

17.2……………………14

声压输出

18………………14

额定最大声压

18.1……………………14

额定最大声压级

18.2…………………16

短期最大声压级

18.3…………………16

长期最大声压级

18.4…………………16

指定频带内的声压

18.5………………17

指定频带内的声压级

18.6……………17

指定频带内的平均声压

18.7…………18

指定频带内的平均声压级

18.8………………………18

基频成分的频率响应

19…………………18

传递函数

19.1…………………………18

声压级频率响应

19.2…………………19

基频成分的时变幅度压缩

19.3………………………20

最大输入的幅度压缩

19.4……………21

基于自由场参考测量的修正

19.5……………………21

有效频率范围

19.6……………………23

GB/T1206021—2025

.

内部延迟

19.7…………………………23

指向特性

20………………24

概述

20.1………………24

空间中的直达声场

20.23D……………24

指向性远场特性

20.3…………………26

输出声功率

20.4………………………28

声功率级

20.5…………………………29

频带内的平均输出声功率

20.6………………………30

辐射角

20.7……………30

覆盖角

20.8……………30

声学区域中的平均声压级

20.9………………………31

谐波失真

21………………31

概述

21.1………………31

第N阶谐波成分

21.2…………………31

总谐波成分

21.3………………………32

总谐波失真

21.4………………………32

高阶谐波失真

21.5……………………33

总谐波失真限制的最大声压级

21.6…………………34

第N阶等效输入谐波失真成分

21.7…………………35

等效输入总谐波失真

21.8……………36

双频激励下的互调失真

22………………36

激励频率的变化

22.1…………………36

互调失真

22.2…………………………36

幅度调制失真

22.3……………………37

多音失真

23………………38

规定条件

23.1…………………………38

测量方法

23.2…………………………39

脉冲失真

24………………40

脉冲失真级

24.1………………………40

最大脉冲失真比

24.2…………………41

平均脉冲失真级

24.3…………………41

脉冲失真的峰值因数

24.4……………42

杂散磁场

25………………42

概述

25.1………………42

静态成分

25.2…………………………42

动态成分

25.3…………………………43

附录资料性不确定度分析

A()…………44

GB/T1206021—2025

.

附录规范性换能器的安装

B()…………46

标准障板

B.1……………46

标准测量箱体

B.2………………………48

附录规范性模拟节目信号

C()…………50

附录资料性评定最大输入与输出值

D()………………52

附录资料性球面波展开

E()……………53

球面波展开系数

E.1……………………53

指向性系数

E.2…………………………53

指向性因数

E.3…………………………53

输出声功率

E.4…………………………53

附录资料性非线性

F()…………………54

等效输入谐波失真

F.1…………………54

双频互调

F.2……………54

音频系统中产生的信号失真

F.3………………………55

附录资料性杂散磁场

G()………………57

参考文献

……………………58

图在坐标系中描述位置的额定条件

1DUT……………8

图的建议位置和方向

2DUT……………9

图对距离为ra的观测点r的声压pr进行波展开的有效范围

3>()………………25

图多音激励信号产生失真的测量

4……………………39

图脉冲失真的测量

5……………………40

图公差界限对应的接受区间和测量的最大允许不确定度U之间的关系

A.1,MAX…44

图标准障板及其尺寸

B.1………………46

图带有斜面的标准障板

B.2……………47

图带有分障板的标准障板

B.3…………47

图型标准测量箱体净容积约3

B.4A(600dm)………48

图型标准测量箱体净含量约3

B.5B(450dm)…………49

图用于生成模拟噪声信号的测试设置的框图该噪声信号用于测试带有网络滤波器的

C.1,

无源扬声器系统

…………………50

图电声系统的信号流程图

F.1…………54

图互调测量中双频激励信号的频率变化

F.2…………55

图音频系统中信号失真的产生

F.3……………………55

图杂散磁场测量仪器

G.1………………57

表不确定度预算示例扬声器声学评估

A.1———………45

表模拟节目信号功率谱

C.11/3oct……………………50

GB/T1206021—2025

.

前言

本文件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第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GB/T1.1—2020《1:》

起草

本文件是声系统设备的第部分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GB/T12060《》21。GB/T12060。

第部分概述

———1:;

第部分一般术语解释和计算方法

———2:;

第部分声频放大器测量方法

———3:;

第部分传声器测量方法

———4:;

第部分扬声器主要性能测试方法

———5:;

第部分头戴耳机和耳机测量方法

———7:;

第部分人工混响时间延迟和移频装置测量方法

———9:、;

第部分声系统设备互连用连接器的应用

———11:;

第部分扬声器听音试验

———13:;

第部分通过语音传输指数客观评价言语可懂度

———16:;

第部分基于输出的声学测量

———21:。

本文件修改采用声系统设备第部分基于输出的声学测量

IEC60268-21:2018《21:》。

本文件与的技术差异及原因如下

IEC60268-21:2018:

增加了缩略语见以便于标准的使用

———“EIHD”“EITHD”“HOHD”“IMD”“oct”“THD”(3.2),;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的见见和见

———GB/T12060.11(5.4)、GB/T15212(5.4)IEC63034:2020(

以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

9.3~9.5、10.2.1、13.1),;

更改了自由场条件半自由场条件模拟自由场条件和远场条件见和

———“”“”“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关联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