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1392-2009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机制砂技术标准
DB37/T 1392-2009 Road engineering cement concrete sandstone technology standards for produc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09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2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DBDB37/DB37/37/TTTT139213921392----20092009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机制砂技术标准
TechnicalStandardofManufacturedSandforCementConcrete
inHighwayEngineering
20092009----12121212----21212121发布2020201020101010———03030303———01010101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前言
为进一步规范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行为,全面提升建设管理水平,
按照交通工作实现“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人本化”管理的目标要求,山东
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主持编制了本标准。
随着我国公路工程发展速度的加快,水泥混凝土用量迅速增加,其消耗的砂
石集料等自然资源也越来越多。据估算,我国混凝土行业现在正以每年50亿吨
的速度消耗自然资源,砂石已成为其中用量最大的产品。
实践表明,重视砂石集料的物理力学指标和化学成分,使用粒形良好、级配
合理、洁净耐久的砂石集料,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减小水灰比、提高混凝
土的强度、改善耐久性,这不仅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具有巨大的社会、
环境和资源效益。但我国目前的石料加工多为小型企业,作坊式、粗放式生产,
集料质量与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质量关系重大。
为此,山东省交通厅公路局等单位在山东省交通科技项目的支持下,历经3
年多的持续科研攻关,从机制砂、河砂应用与水泥混凝土的基本技术指标的对比
分析;对山东省范围内典型机制砂的生产工艺、材质进行了取样分析和混凝土性
能试验;分析了机制砂混凝土中与采用机制砂有关的影响因素的显著性水平;研
究了机制砂混凝土的耐磨性和抗渗、抗裂等耐久性,对比分析了采用机制砂配制
水泥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在广泛调研和实体工程应用的基础上,总结并制定了本
技术标准。
本标准由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归口并提出。
编写单位: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山东省公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公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永顺、赵尚传、高雪池、梁奎基、赵先鹏、张锋。
各有关单位在标准使用过程中,若发现存在不当之处或有好的意见和建议,
请及时函告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以便修订时参考,联系地址:山东省济南
市舜耕路19号,邮编:250002。
目录
前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1总则....................................................................................................1
2引用标准............................................................................................2
3术语....................................................................................................3
4分类与规格........................................................................................4
5技术要求............................................................................................5
6检验规则............................................................................................8
7标志、、运输和储存运输和储存..........................................................................10
本标准用词、、用语说明用语说明........................................................................11
条文说明................................................................................................12
1总则
1.0.1为适应山东省公路建设和养护需求,规范粗集料生产和使用,保证公路
混凝土工程建设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公路工程使用机制砂的预拌混凝土、现场拌和混凝土及混
凝土制品。
1.0.3本标准规定了公路工程混凝土用机制砂的定义、分类与规格、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储存和运输。
1.0.4在按本标准配制机制砂混凝土、生产机制砂混凝土制品时,尚应符合国
家和行业相关现行标准、规范的规定。
1
2引引用标准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GB/T14684《建筑用砂》
JTGF3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J04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E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GJ52《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
2
3术语
3.1机制砂ManufacturedSand
岩石经出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粒径在4.75mm以下的岩石颗粒,
但不包括软质岩、风化岩石的颗粒。
3.2石粉含量Powerpercentage
机制砂中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
3.3亚甲蓝MB值MBValue
每千克0~2.36mm粒级试样所消耗的亚甲蓝质量,用于判定机制砂中粒径
小于0.075mm颗粒含量,主要是泥土和被加工母岩化学成分相同的石粉。
3.4压碎指标CrushedStoneIndex
压碎试验后小于规定粒径的石料质量百分率,用于检验机制砂在自然风化
和其他外界物理化学因素作用下抵抗破裂的能力及控制其颗粒形状。
3.5轻物质LightweightMaterials
表观密度小于2000kg/m3的物质。
3.6碱集料反应AlkaliAggregateReaction
指水泥、外加剂等混凝土组成物及环境中的碱与集料中碱活性矿物在潮湿
环境下缓慢发生并导致混凝土破坏的膨胀反应。
3
4分类与规格
4.1分类
4.1.1按照技术要求,机制砂应分为I类、II类、III类。
4.1.2I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50的混凝土;II类宜用于强度等级C30~C50
及有抗冻、抗渗要求的混凝土;III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
土。
4.2规格
机制砂的粗细程度按照细度模数分为粗砂、中砂两种规格,其细度模数
分别为:
(1)粗砂:细度模数3.9~3.1
(2)中砂:细度模数3.0~2.3
4
5技术要求
5.1岩石抗压强度
5.1.1I类机制砂不宜小于80MPa,II类机制砂不宜小于60MPa,III类机制砂
不宜小于30MPa。岩石强度试验方法应严格按照JGJ52执行。
5.1.2机制砂母岩抗压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不宜小于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HAPS 012-2025 湿地浮叶植物养护技术规程 2025-07-02
- DB3402/T 103-2025 五华鸡林下养殖技术规程 2025-06-27
- T/NXSLX 0201-2025 养殖环节饲料安全使用规范 第1部分:奶牛 2025-07-01
- T/NXSLX 0302-2025 人工诱导黄河鲶雌核发育技术规程 2025-07-01
- DB3406/T 025-2025 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建设规范 2025-06-30
- T/HAPS 013-2025 湿地浮水植物养护技术规程 2025-07-02
- T/HAPS 014-2025 湿地沉水植物养护技术规程 2025-07-02
- T/NXSLX 0202-2025 养殖环节饲料安全使用规范 第2部分:肉牛 2025-07-01
- DB3406/T 026-2025 煤炭物流信息数据二维码编码规则 2025-06-30
- T/NXSLX 0303-2025 黄河鲶微卫星亲子鉴定技术规程 2025-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