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JSEFA 006.2-2023 食用菌主要虫害测报及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第2部分:蚤蝇

T/JSEFA 006.2-2023 Guidelines for Monitoring and Integrated Control Techniques of Main Pests of Edible Mushrooms - Part 2: Flies (Musca) of Agaricomycetes

团体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T/JSEFA 006.2-2023
标准类型
团体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12-18
实施日期
2023-12-18
发布单位/组织
-
归口单位
江苏省食用菌协会
适用范围
主要技术内容:4测报调查4.1成虫诱集4.1.1调查时间当环境温度高于25℃时,每周观察成虫的诱集数量。4.1.2 诱集方法在菇棚(房)内距出菇面高度10cm~30cm处挂黄色黏虫板(规格以双面12cm×20cm为宜),在两端和中间各挂1张,每隔3天观察记载成虫的诱集数量,每次调查结束后应及时更换。参照食用菌蚤蝇成虫形态特征,记载成虫数量。调查结果记入《食用菌蚤蝇成虫诱集调查记载表》,格式见表A.1。4.2危害情况普查4.2.1调查时间每潮子实体原基形成前调查1次。4.2.2 调查方法在菇棚(房)内采用五点取样法抽取菌包10个,观察菌包出菇面的幼虫危害情况。草腐菌类取样点为按照五点取样法选择10cm(长)×10cm(宽)×3cm(深)的表层覆土或培养料10个样本,观察取样点的幼虫危害情况。记载每个菌包内或取样点中的幼虫头数,计算单包或单个取样点幼虫数和危害率。观察结果记入《食用菌蚤蝇危害情况调查记载表》,格式见表A.2。4.3农事管理活动和环境情况记载观察记载食用菌发菌期和出菇期的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情况,观察记载菇棚(房)内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通风等条件情况。观察结果记入《食用菌栽培管理和环境情况记载表》,格式见表A.3。5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原则,按照食用菌蚤蝇的发生规律,以生态调控为基础,综合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进行防控。6综合防控6.1生态调控6.1.1场地选择栽培场地应远离污染源,交通便利,排水畅通、水源清洁充足,与周边化学污染源、工业废弃物、扬尘源等地点的距离应符合NY/T 2375的规定。6.1.2场所清洁做好栽培场所日常清洁卫生,及时清除棚室内病虫蘑菇与残体、棚室内及周边杂草,带出棚外在指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栽培场所使用前,地面硬化的场所应彻底打扫,地面未硬化的场所可撒石灰消毒。栽培结束后,应及时清除菌渣,运离栽培场所,并对空菇棚(房)进行消杀后通风干燥。空棚期可通过闷棚、晒棚等方式杀死残留的虫源。6.1.3菌种选择菌种选择经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有资质的菌种企业生产的无污染、无虫卵、菌丝生长正常的符合NY/T 528规定的菌种。菌种中害虫的检验应符合NY/T 1284的要求。6.1.4生产投入品选择用于食用菌生产的栽培原料、化学添加剂、塑料袋等生产投入品应符合NY/T 528和NY/

文前页预览

当前资源暂不支持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江苏安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起草人:
马林、曾晓萍、陈惠、曲绍轩、林金盛、吴伟杰、侯立娟、李辉平、蒋宁、徐平
出版信息:
页数:-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暂无内容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