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520-2022 在用电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

DB11/T 1520-2022 The safety risk evaluation specifications for elevators

北京市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6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1/T 1520-2022
标准类型
北京市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2-06-21
实施日期
2023-01-01
发布单位/组织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6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1.140.90

CCSQ78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1520—2022

代替DB11/T1520—2018

在用电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

Rulesforexitingliftsafetyriskassessment

2022-06-21发布2023-01-01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1/T1520—2022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安全风险评估流程..................................................................2

5评估前准备........................................................................2

6风险分析..........................................................................3

7风险评价..........................................................................4

8确定综合安全状况等级及结论........................................................5

9资料查验..........................................................................6

10提出消除隐患和降低风险的措施.....................................................6

11出具安全风险评估报告.............................................................7

附录A(规范性)项目评价..........................................................8

附录B(规范性)查验项目.........................................................40

附录C(资料性)报告格式.........................................................43

参考文献............................................................................59

I

DB11/T1520—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代替DB11/T1520—2018《电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与DB11/T1520—2018相比,除结构调

整和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增加了部分术语及定义(见3.1),删除了部分术语及定义(见2018年版3.1、3.2);

b)删除了原标准中对被评估电梯的基本要求部分(见2018年版的第4章);

c)对安全风险评估程序进行了调整,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确定综合安全状况等级及结论等

(见第6章、第7章、第8章等,2018年版5.4、5.5);

d)对附录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见附录A、附录B、附录C,2018年版附录A、附录B)。

本文件由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市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中国铁路

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小轮、夏立荣、陈辰、张硕、刘靖波、马超群、卞佳、贾鑫哲、高鹏、李立、

薛艳梅、韩志国、闻立江、张毅、赵汝锋。

本文件及其所替代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8年首次发布为DB11/T1520—2018;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I

DB11/T1520—2022

在用电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在用电梯的安全风险评估流程,包含评估前准备、风险分析、风险评价、确定综合安全

状况等级及结论、资料查验、提出消除隐患和降低风险的措施、出具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等具体过程。

本文件适用于可正常运行的额定速度不大于6.0m/s的曳引驱动乘客电梯、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的

安全风险评估。对于曳引驱动载货电梯、额定速度大于6.0m/s的曳引驱动乘客电梯安全风险评估可参照

本文件执行。

本文件不适用于斜行电梯、液压电梯和杂物电梯。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件。

GB/T5226.1—2019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7588.1—2020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1部分:乘客电梯和载货电梯

GB/T10058—2009电梯技术条件

GB/T10059电梯试验方法

GB14048.4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4-1部分:接触器和电动机起动器机电式接触器和电动机

起动器(含电动机保护器)

GB16754机械安全急停功能设计原则

GB16899—2011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T20900—2007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风险评价和降低的方法

GB/T23821—2009机械安全防止上下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

GB/T31821—2015电梯主要部件报废技术条件

GB/T37217—2018自动扶和人行道主要部件报废技术条件

TSG08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

TSGT5002电梯维护保养规则

TSGT7001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

TSGT7005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设备本体equipmentbody

涉及电梯安全运行及作业人员人身安全的电梯机电部件所构成的整体。

1

DB11/T1520—2022

4安全风险评估流程

安全风险评估流程见图1,主要包括:

a)评估前准备;

b)风险分析;

c)风险评价;

d)确定综合安全状况等级及结论;

e)资料查验;

f)提出消除隐患和降低风险的措施;

g)出具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评估前准备

风险分析

风险评价资料查验

确定综合安全状况等级及结论

提出消除隐患和降低风险的措施

出具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出具

图1安全风险评估流程

5评估前准备

5.1确定评估范围

在安全风险评估过程开始之前,评估机构应与委托方协商确定评估目的和范围并书面确认。

5.2人员

5.2.1评估机构应针对安全风险评估对象组建评估组,评估组应由2名及以上评估人员组成。

5.2.2评估组组长应具有5年及以上电梯相关专业技术工作经历,具有副高级技术职称及以上资格,并

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a)熟悉电梯的技术要求和相关法规标准;

2

DB11/T1520—2022

b)了解安全风险评估的流程和方法;

c)具有保障安全风险评估公正实施的组织能力;

d)当安全风险评估不能达成一致时具有仲裁能力;

e)具有审核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的能力。

5.2.3安全风险评估人员应具有2年及以上电梯检验、检测、设计、制造、安装、修理(至少1项)相

关的专业技术工作经历,并具有与所评估的电梯相适应的技术能力和经验。

5.3仪器设备

5.3.1评估机构应配备能够满足安全风险评估所需要的仪器设备。

5.3.2仪器设备应在计量检定合格或校准有效期内,必备仪器设备和精度应满足表1要求。

表1必备仪器设备和精度

仪器设备曳引驱动乘客电梯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精度要求

电梯振动和起制动加减速度测试仪√

平衡系数检测仪√

对质量、力、距

限速器测试仪√

离、速度为±

钢丝绳探伤仪√

1%;

钢丝绳张力测试仪√

对加速度、减速

万用表√√

度为±2%;

钳形电流表√√

对电压、电流为

绝缘电阻表√√

±5%;

接地电阻表√√

对温度为±

转速表√√

5℃;

声级计√

对记录设备应

照度计√√

能检测到0.01s

温度计√√

变化的信号。

游标卡尺√√

常用量具√√

砝码√√

注:符号√表示必备的仪器设备。

6风险分析

6.1风险识别

应按照A.2、A.3中的项目和要求对设备本体相关的每个项目进行风险识别。

6.2伤害的严重程度

通过考虑对人身、财产或环境造成的伤害,严重程度应被评估为下列之一:

a)1-高——死亡、系统损失或严重的环境损害;

b)2-中——严重损伤、严重职业病、主要的系统或环境损害;

c)3-低——较小损伤、较轻职业病、次要的系统或环境损害;

3

DB11/T1520—2022

d)4-可忽略——不会引起伤害、职业病及系统或环境的损害。

6.3伤害发生的概率等级

伤害发生的概率等级应被评估为下列之一:

a)A-频繁——在使用寿命内很可能经常发生;

b)B-很可能——在使用寿命内很可能发生数次;

c)C-偶尔——在使用寿命内很可能至少发生一次;

d)D-极少——未必发生,但在使用寿命内可能发生;

e)E-不大可能——在使用寿命内很不可能发生;

f)F-几乎不可能——概率几乎为零。

6.4风险等级确定

通过综合衡量严重程度(6.2)和概率等级(6.3)来确定设备本体相关的每个项目的风险等级,见表

2。

表2风险等级

严重程度

概率等级

1-高2-中3-低4-可忽略

A-频繁1A2A3A4A

B-很可能1B2B3B4B

C-偶尔1C2C3C4C

D-极少1D2D3D4D

E-不大可能1E2E3E4E

F-几乎不可能1F2F3F4F

示例:根据表2,如果严重程度和概率等级分别为“1-高”和“B-很可能”,则风险等级为“1B”。

7风险评价

基于设备本体相关的每个项目的风险等级,通过确定对应的“风险类别”来评价风险。曳引驱动乘客

电梯、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风险等级所对应的风险评价见表3。

表3风险评价

风险类别风险等级采取的措施

Ⅰ1A、1B、1C,2A需要立即采取保护措施消除隐患

Ⅱ1D,2B、2C,3A、3B需要采取保护措施来降低风险

宜采取保护措施来降低风险,在考虑解决方案和社会价

Ⅲ1E,2D、2E,3C、3D,4A、4B

值的实用性后,确定进一步采取保护措施是否适当a

Ⅳ1F,2F,3E、3F,4C、4D、4E、4F不需要任何行动

a社会可能不允许残留某些特定的风险。然而,进一步的措施可能使电梯的使用、维护等成为不切实际的或不可能的。

示例:根据表3,如果风险等级为“1B”,则风险类别为“Ⅰ”类。

4

DB11/T1520—2022

8确定综合安全状况等级及结论

8.1曳引驱动乘客电梯

8.1.1设备本体的评估项目宜在A.2的表A.1~A.16中选择,其中风险类别为I类和Ⅱ类的项目为必评项

目。

8.1.2评估人员应根据GB/T10059和TSGT7001等相关标准和规范中给出的方法对设备本体进行风险评

估。

8.1.3评估机构在进行评估时,除含★项目外,所评估的项目符合评估要求或无此装置时,风险类别按

Ⅳ类处理;所评估的项目不符合评估要求时,应按照A.2中表A.1~A.16所确定的风险类别处理。对于含

★的项目,对于按照GB7588—1995及更早期标准生产的曳引驱动乘客电梯,如果所评估项目符合评估要

求时,风险类别按Ⅳ类处理,如果所评估项目不符合评估要求或无此装置时,风险类别按Ⅱ类处理;对于

按照GB7588—2003生产的曳引驱动乘客电梯,如果所评估项目符合评估要求时,风险类别按Ⅳ类处理,

如果所评估项目不符合评估要求或无此装置时,应按照A.2中表A.1~A.16所确定的风险类别处理。

8.1.4在确定设备本体相关的每个项目风险情节的风险类别后,曳引驱动乘客电梯按如下方法确定综合

安全状况等级:

a)将四种风险类别分别按照表4所示规则赋值,假设vi(n1,2,,)L为对应于第i个风险情节的风

险类别取值,其中n为经风险评估发现的风险情节的总数。

表4曳引驱动乘客电梯风险类别分值

风险类别ⅠⅡⅢⅣ

v0-6-12

i值

注:I类风险为一票否决项,评分规则见公式(1)。

b)按照公式(1)计算综合安全状况得分:

n

100vi

i1................(1)

X,0vi

2n

0,0vi

c)根据得分情况,按照表5判断曳引驱动乘客电梯整机综合安全状况等级。

表5电梯整机综合安全状况等级

XX=10097<X<10085<X≤970<X≤85X≤0

综合安全状况等级正常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8.2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

8.2.1设备本体的评估项目宜在A.3的表A.17~A.26中选择,其中风险类别为I类和Ⅱ类的项目为必评

项目。

8.2.2评估人员应根据GB16899-2011和TSGT7005等相关标准和规范中给出的方法对设备本体进行风

险评估。

5

DB11/T1520—2022

8.2.3评估机构在进行评估时,除含★项目外,所评估的项目符合评估要求或无此装置时,风险类别按

Ⅳ类处理;所评估的项目不符合评估要求时,应按照A.3中表A.17~A.26所确定的风险类别处理。对于含

★的项目,对于按照GB16899—1997及更早期标准生产的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如果所评估项目符合评

估要求时,风险类别按Ⅳ类处理,如果所评估项目不符合评估要求或无此装置时,风险类别按Ⅱ类处理;

对于按照GB16899—2011生产的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如果所评估项目符合评估要求时,风险类别按Ⅳ

类处理,如果所评估项目不符合评估要求或无此装置时,应按照A.3中表A.17~A.26所确定的风险类别处

理。

8.2.4在确定设备本体相关的每个项目风险情节的风险类别后,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按如下方法确定

综合安全状况等级:

a)将四种风险类别分别按照表6所示规则赋值,假设vi(i1,2,L,n)为对应于第i个风险情节的风

险类别取值,其中n为经安全风险评估发现的风险情节的总数。

表6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风险类别分值

风险类别ⅠⅡⅢⅣ

vi0-4-12

注:I类风险为一票否决项,评分规则见公式(1)。

b)按照公式(1)计算综合安全状况得分。

c)根据得分情况,按照表5判断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综合安全状况等级。

8.3综合安全状况结论

评估机构根据确定的设备本体综合安全状况等级,综合存在的风险和降低风险所采取措施的可行性,

可以按照下列原则给出相应的电梯设备本体综合安全状况结论:

a)该电梯系统正常,使用中应继续加强日常维护保养;

b)该电梯综合安全状况等级为一级风险,宜采取防护措施消除或降低风险;

c)该电梯综合安全状况等级为二级风险,应采取防护措施消除或降低风险;

d)该电梯综合安全状况等级为三级风险,应立即采取防护措施消除或降低风险;

e)该电梯综合安全状况等级为四级风险,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采取防护措施消除严重事故隐患。

9资料查验

9.1基本要求

评估机构应查验使用管理、日常维护保养相关资料是否齐全、有效,资料提供单位应对资料的真实性

负责。

9.2使用管理资料

评估机构应按照B.2对使用管理相关的每个项目进行资料查验。

9.3日常维护保养资料

评估机构应按照B.3对日常维护保养相关的每个项目进行资料查验。

6

DB11/T1520—2022

10提出消除隐患和降低风险的措施

评估机构根据设备本体综合安全状况结论,结合使用管理、日常维护保养资料查验情况,提出消除隐

患、风险或降低风险应采取的措施。消除隐患、风险或降低风险的措施应按照以下原则提出:

a)对于被识别出存在隐患或风险的部件,应采取修理、调整等措施消除隐患、风险或降低风险;如

达到GB/T31821—2015、GB/T37217—2018或产品使用维护说明中规定的报废技术条件的,需

采取更换相应电梯部件来消除隐患、风险或降低风险;

b)对于出厂时符合当时标准的电梯,如缺少或不符合现行标准所规定的安全保护装置(措施),应

结合风险类别、技术及经济可行性,提出加装或改进安全保护装置(措施)来消除或降低风险;

c)对于被识别出的风险,如不能通过相关措施消除或降低,应指出遗留风险,并建议采取加强维护

保养和监护、增加警示标志等措施;

d)对使用管理、日常维护保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应提出改进建议。

11出具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11.1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主要内容应包括电梯设备概况、主要仪器设备,设备本体、使用管理和日常维护

保养的项目,安全风险评估结论和消除隐患、风险或降低风险的措施。

11.2安全风险评估结论应包括设备本体综合安全状况结论和对使用管理、日常维护保养提出的改进建议。

11.3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应由安全风险评估人员填写,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的结论页应有安全风险评估人员、

评估组长的签字和评估机构的公章。

11.4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格式和内容参见附录C。

11.5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宜在评估工作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出具。

7

DB11/T1520—2022

AA

附录A

(规范性)

项目评价

A.1总则

评估机构应依据本文件,对曳引驱动乘客电梯、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的项目进行现场检查及试验,

给出相应单个项目的评估结果,单个项目的评估结果分为“符合”、“不符合”或者“无此项”。

A.2曳引驱动乘客电梯评价内容与要求

A.2.1机房区域

机房区域的评价包含表A.1的内容。

表A.1机房区域评价项目与要求

未达到评价项目要求

项目

项目名称评价项目要求严重概率风险

编号

程度等级类别

机房及滑机房及滑轮间的空气温度应保持在5℃~40℃之间;电源输入电压波动在额

1轮间的环定电压值±7%的范围内;环境空气中没有腐蚀性和易燃性气体及导电尘埃;3DⅢ

境机房应有适当的通风;机房应配有灭火器;机房不应漏雨。

a)应在任何情况下均能够安全方便地使用通道,采用梯子作为通道时,必

须符合以下条件:

1)通往机房或者机器设备间的通道不应高出楼梯所到平面4m;

2)梯子必须固定在通道上而不能被移动;

通道与通3)梯子高度超过1.50m时,其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应在65°~75°之间,

23DⅢ

道门并且不易滑动或者翻转;

4)靠近梯子顶端应设置容易握到的把手。

b)通道应设置永久性电气照明;

c)机房通道门的宽度应不小于0.60m,高度应不小于2.00m,并且门不得向

房内开启,门应装有带钥匙的锁,并且可以从机房内不用钥匙打开。

a)在通往机房和滑轮间的门或活板门的外侧应设有警示标识,警示标识类

机房及滑

似形式为:“电梯机器——危险未经允许禁止入内”;

3轮间警示3CⅢ

b)对于活板门,应设有提醒使用者谨防坠落的警示标识,形式为:“谨防

标识

坠落——重新关好活板门”。

机房和滑

4轮间的防机房和滑轮间地面应采用防滑材料,如抹平混凝土、波纹钢板等。3DⅢ

a)机房地面高度不一且相差大于0.50m时,应设置楼梯或台阶,并设置护栏;

地面高度b)机房地面有任何深度大于0.05m,宽度介于0.05m和0.50m之间的凹坑或槽

53DⅢ

差和凹坑坑时,均应盖住(本要求仅适用于需要有人员工作的区域或在不同工作

地点移动时的区域)。

地面开口(包括用于电缆穿过的开孔)应采用凸缘,该凸缘应凸出楼板或完工

6地面开口3DⅢ

地面至少50mm。

8

DB11/T1520—2022

表A.1机房区域评价项目与要求(续)

未达到评价项目要求

项目

项目名称评价项目要求严重概率风险

编号

程度等级类别

a)机房和滑轮间应设置永久安装的电气照明,人员需要工作的任何地方的

地面照度至少为200lx,工作区域之间供人员移动的地面照度至少为

50lx;

照明和插

7b)在机房和滑轮间内靠近入口(或多个入口)处的适当高度应设有一个开2DⅢ

关,控制机房和滑轮间照明;

c)机房和滑轮间内应至少设置一个2P+PE型电源插座;

d)应在主开关旁设置控制井道照明、轿厢照明和插座电路电源的开关。

a)对于额定速度小于等于2.5m/s的电梯,在额定速度运行时机房内平均噪

声值小于等于80dB;

8机房噪音3DⅢ

b)对于额定速度大于2.5m/s的电梯,在额定速度运行时机房内平均噪声值

小于等于85dB。

a)对可能产生危险并可能接近的旋转部件,必须提供有效的防护。但带有

防护装置的曳引轮、盘车手轮、制动轮及任何类似的光滑圆形部件除外。

旋转部件

这些部件应涂成黄色,至少部分地涂成黄色;

9的安全防2DⅢ

b)所采用的防护装置应能见到旋转部件且不妨碍检查与维护工作。若防护

装置是网孔状,则其孔洞尺寸应符合GB/T23821—2009中4.2.4.1表4的

要求。

限速器应有有效期内的校验报告,且不应出现下列情况之一:

a)运行中有异响;

b)传动部件严重锈蚀;

10限速器c)轴承损坏导致限速器轮转动不灵活;1CⅠ

d)限速器座变形;

e)限速器绳表面油污严重;

f)限速器钢丝绳达到GB/T31821—2015中4.4.2的报废技术条件。

★作用于作用于钢丝绳系统的减速元件不应出现下列情况之一:

钢丝绳系a)触发联动机构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