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669-2024 桑蚕饲养技术规程
DB36/T 669-2024 Silkworm rearing technical regul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2年04月
-
2024年03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吉安市标准化信息所、永新县农业产业发展中心、修水县蚕桑产业服务中心、江西省经济作物研究所、永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2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7.080
CCSB47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669—2024
代替DB36/T669-2012
桑蚕饲养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rearingsilkworm
2024-03-26发布2024-09-01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6/T669—2024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前期准备...........................................................................2
5蚕种催青...........................................................................3
6小蚕饲养...........................................................................6
7大蚕饲养...........................................................................8
8上簇...............................................................................8
9蚕病防治...........................................................................9
10采售茧............................................................................9
附录A(资料性)养蚕所需蚕具、物料标准..............................................11
附录B(资料性)消毒药物种类及方法..................................................12
附录C(资料性)常见蚕病的识别......................................................15
附录D(资料性)蚕病综合防治技术措施................................................21
I
DB36/T669—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对DB36/T669-2012的修订,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本文件与DB36/T669-2012的主
要差异:
a)将标准名称“养蚕技术规程”调整为“桑蚕饲养技术规程”(见封面,2012版封面);
b)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相关内容(见2);
c)删除部分术语和定义(2012版2.2、2.3、2.5、2.8、2.9、2.10、2.11、2.16、2.17、2.18、
2.19、2.20、2.21),补充“小蚕”和“大蚕”的术语和定义(见3.3、3.4);
d)调整原第3章“蚕室蚕具及附属设施”为“第4章前期准备”(见4,2012版3)、第4章
“桑蚕种出库、催青、运输”为“第5章蚕种催青”(见5,2012版4);
e)调整篇章结构。将4、5、6、7、8、9、10按“前期准备”“蚕种催青”“小蚕饲养”、“大
蚕饲养”、“上簇”、“蚕病防治”和“采售茧”七章编写;第6章按补催青、收蚁、喂叶、
温湿度控制、消毒五节,第7章按喂叶、温湿度控制、消毒三节,第8章按蔟具选择、上蔟
时间、上蔟方法、蔟中保护四节,第9章按蚕药管理、蚕病识别及防治二节,第10章按采茧、
售茧、消毒三节编排(见4、5、6、7、8、9、10,2012版的4、5、6、7、8、9、10);
f)删除“胚胎解剖”(见2012版4.5.7)和“延迟收蚁”(见2012版4.7)的内容;
g)增加“消毒”内容在每个饲养环节的章节中(见4.4、5.1.4、6.5、7.3、10.4);
h)调整了附录相关内容。将3.3表1调整为附录A(见本文件附录A,2012版3.3);将原附录
A调整为附录B(见本文件附录B,2012版附录A),附录B调整为附录C(见本文件附录C,
2012版B附录),附录C调整为附录D(见本文件附录D,2012版附录C);调整了原附录A、
B的性质,由规范性调整为资料性(见本文件附录B、C,2012版附录A、B)。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吉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文件由江西省经济作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JX/TC01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吉安市标准化信息所、永新县农业产业发展中心、修水县蚕桑产业服务中心、江
西省经济作物研究所、永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习海军、王冬生、贺翔华、梁财、郑蜀云、胡元昌、彭凌光、肖建明、敖鹏。
本文件的历次版本情况:
——DB36/T669-2012
II
DB36/T669—2024
桑蚕饲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桑蚕饲养的前期准备、蚕种催青、小蚕饲养、大蚕饲养、上簇、蚕病防治、采售茧等。
本文件适用于桑蚕饲养过程管理及采茧售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NY/T1026养蚕用药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NY/T102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催青silkwormeggshatching
把经过越冬解除滞育的蚕卵(蚕种)或经过浸酸处理而活化的蚕卵,保护在一定的温度、湿度、光线、
空气等条件下,使胚胎发育,直至孵化的过程。
3.2
蚁蚕Newly-hatchedsilkworm
刚从蚕卵中孵化的小蚕,称为蚁蚕。
3.3
小蚕youngsilkworm
孵化收蚁至第一次眠的蚕为1龄蚕;第一次眠起后至第二次眠的蚕称2龄蚕;第二次眠后至第三次眠
的蚕则是3龄蚕;生产上一般将1~3龄蚕称作稚蚕或小蚕。
3.4
大蚕grownsilkworm
4、5龄蚕至老熟蚕的总称。
3.5
实用孵化率PracticalHatchability
催青蚕种孵化蚁蚕头数占调查样品良卵数的百分比为孵化率。自孵化开始至结束逐日孵化的蚁蚕中,
最大2日孵化蚁蚕的总数占调查样品良卵数的百分比,称实用孵化率。
3.6
收蚁brushingofhatchingofsilkworm
把从蚕卵中孵化出来的蚁蚕收集到蚕匾内开始饲养的过程。
3.7
小蚕共育Co-breedingofyoungsilkworms
1
DB36/T669—2024
把一定批量的小蚕集中在饲养条件和技术条件好、养蚕设备完善的单位或专业户中饲养,从补催青、
收蚁直至饲养到3龄或4龄的饲育模式。
3.8
簇具spinningtoolofsilkwormcocoon
供桑蚕吐丝结茧的用具。
3.9
方格簇Checkercocooningframe
用黄板纸或薄木板制成规则的长方形小格室,用于熟蚕一蚕一孔进行吐丝结茧的用具。
3.10
塑料折簇foldingcocooningframe
用无毒塑料制成折叠式波浪形粗硬直撑塑料网,专用于熟蚕吐丝结茧的用具。
3.11
游蚕(游山蚕)overmaturedsilkworm
上簇后在簇具上乱爬寻找吐丝结茧场所的未结茧蚕。
4前期准备
4.1蚕室、贮桑室、簇室
4.1.1蚕室要求地势高,干燥,四周开阔,环境清洁。南北向,白壁墙,六面光,对流窗。养1张蚕
种蚕室面积不小于15m²;蚕台育和地面育每张种需满足(30m2~40m2)的养蚕面积要求。
4.1.2贮桑室应具备低温、阴湿、清洁、气流小、排水好等条件,面积为蚕室面积1/3。
4.1.3上簇室面积与蚕室相同,大蚕室可兼用上簇室。
4.2附属设施
4.2.1蚕沙坑
应远离桑园和蚕室(建议在100m以外)。
4.2.2简易消毒池
长2.0m×宽1m×深0.8m的立式水泥池,宜根据蚕箔大小适当调整规格。
4.3蚕具与物料
养蚕所需蚕具和物料参照附录A规定执行。
4.4消毒
4.4.1消毒准备
消毒前应先对蚕室和周围环境进行打扫清洗,对室内外及可消毒的养蚕用具应按4.4.2规定方法进
行。消毒应在养蚕前一周完成。养蚕前通过升温开窗,充分排除消毒残药气味和异味。
4.4.2消毒方法
4.4.2.1物理消毒
2
DB36/T669—2024
部分养蚕用具可采用日光曝晒、紫外线、蒸汽消毒。
4.4.2.2化学消毒
常用的方法有喷雾消毒、浸渍消毒和熏烟消毒等,相关使用方法参照附录B.1进行。常用的消毒药
剂主要有:含氯制剂、甲醛制剂、含硫制剂等。
5蚕种催青
5.1催青准备
5.1.1催青环境
催青室应选择在交通方便、水电充足、四周空旷、空气清新的地方,周围无废气及无有害污染物。
5.1.2催青室
要求保温保湿,受外界气温变化影响小,便于通风换气和采光,便于消毒。前后开窗,并有内走廊。
催青室的大小根据蚕种数量而定。1间长8m、宽4m、高3.4m的催青室,宜容纳8000~10000张蚕种。
5.1.3附属用房
催青室应设置温湿度控制室,蚕种解剖室、配备催青用具与物品储藏室等。催青用具及主要物品见
表1。
表1催青用具及主要物品(5000张蚕种)一览表
项目单位数量说明
催青架只6
长竹竿根58长8m
插种架只105每格插种48张
2匹空调个2
补湿布米16
洒水壶个1
水桶担1
干湿计只12室内挂11只,室外1只
显微镜部1低倍显微镜
吸水管2个,镊子2个,烧杯2个,酒精灯1个,二重皿4个、三足架1个、石棉网1个、
解剖用具套1
载玻片10片
闹钟只1
加温补湿器个2
氢氧化钾g500或者氢氧化钠
酒精kg0.5用电炉解剖时,可不用酒精
天平台1感量0.01g
5.1.4催青消毒
5.1.4.1消毒准备
3
DB36/T669—2024
消毒前先对催青室和周围环境进行打扫清洗后,对室内外及可消毒的催青用具都应按下列方法进行
消毒。消毒应在催青前10d完成。催青前通过升温开窗,充分排除消毒残药气味和异味。
5.1.4.2消毒方法
5.1.4.2.1物理消毒
部分催青用具可采用日光曝晒、紫外线、蒸汽消毒。
5.1.4.2.2化学消毒
同4.4.2.2。
5.2蚕种出库
5.2.1春期蚕种出库日期,以本地中晚熟桑品种桑芽发育开放4~5叶为催青适期,结合当地历年出
库日期和当年春蚕期气象趋势预报等综合因素确定,宜在4月上中旬。
5.2.2夏秋期蚕种出库日期根据养蚕布局的总体安排,同时兼顾蚕作安全及气象情况等因素确定,宜
在6月至9月上旬。
5.3领种准备
领种前准备好催青室和蚕具,蚕种运输需用的包装箱、器具应严格消毒,提前做好运输途中防晒、
防雨用的黑布和塑料薄膜。
5.4蚕种运输
5.4.1派专人专车领运,严格消毒。
5.4.2春种在出外库保护后1d宜白天运输,避免20℃(68℉)以上的温度,夏秋种在蚕种浸酸后第
4d内早、晚或夜间运输,避免反转期前后运送。
5.4.3蚕种在运输途中,应通风换气,防热、防闷,不得用塑料薄膜紧密包扎,以防蒸热发生死卵。
5.4.4蚕种在运输、催青保护和发种过程中,应防晒、雨淋、受闷、受压、摩擦振动,不得接触有强
烈气味的物品和化肥、农药、油类等。
5.5催青
5.5.1催青日数确定
根据蚕品种催青所需积温的不同,在9d~11d的范围内确定,并根据确定的日数调节每日催青温度。
5.5.2蚕种到达催青室的处理
对将要催青的所有蚕种,以制种批次为单位取蚕种卵样品进行解剖,掌握胚胎发育过程,以确定催
青所用的温度。然后将蚕种插进催青框(或蚕箔),插好后放在催青架上,每只催青架上都应标明制种场
名、制种期、品种名称及批次或标上代号。
5.5.3温湿度调节
根据当日胚胎发育情况,参照表2将温湿度调至目的温湿度,在上午10时前调节好。
4
DB36/T669—2024
表2催青期各阶段胚胎发育目的温湿度标准
胚子发育程度
催青日期目的温度℃(℉)干湿计差℃(℉)光照规律
胚胎代号程度
出库当天丙1最长期前15.5~17(60~63)1.5(3)
1丙2最长期20(68)2.0(4)
2丁1-丁2肥厚期、突起发生期自然光线
22.2(72)2.5(5)
3戊1突起发达前期
4戊2突起发达后期24(75)2.5(5)
5戊3缩短期
2.2(5)
6已1反转期25(77~78)
每日感光18h
7已2反转终了期1.5~2(3~4)
8已3气管显现期
9已4点青期26(78~79)1.5~1.7(3)
昼夜遮光
10已5转青期
11孵化晨5h~6h感光
5.5.3.1重点胚胎温度调节
5.5.3.1.1起点胚胎
春期蚕种应先在冷库用15℃的温度使胚胎发育慢的蚕种达到丙2胚胎后再领取蚕种。蚕种到达催青
室后根据胚胎的发育情况逐步把温度调升至20℃。
5.5.3.1.2戊3胚胎
有95%以上的蚕种发育达到戊3胚胎时,应将温度调升至25℃。
5.5.4空气调节
5.5.4.1换气时间
催青换气应在室内外温差较小时进行,每日上、下午各换气1次,每次换气时间为10min~15min。
换气时间的长短和次数,根据室内外温差的大小调控。
5.5.4.2换气方法
室内外温差小时,采用直接换气,打开所有门窗换气。在室内外温差大时,采用间接换气法,先在
走廊换好气,再进行室内换气;或在换气前升高室内温度,然后再打开门窗换气,并适当缩短每次换气
时间,增加换气次数。
5.5.5光线调节
5.5.5.1丙2至已3胚胎光线调节
催青室内光线应保持均匀一致。从丙2至戊3胚胎为自然光线;从戊3胚胎至已3胚胎,每日感光18h。
5.5.5.2已4胚胎黑暗保护
5
DB36/T669—2024
已4胚胎也是确定发种时间的重要阶段,已4后春用品种约经36h,秋用品种约经24h,即可发种。
5.5.6摇卵和换拉
5.5.6.1时间
每日上、下各摇卵3次,调换蚕种摆放的位置。
5.5.6.2方法
从催青架上取下装有蚕种的催青框(箔),轻轻摇动使蚕卵散于同一平面上,并在盒内分布均匀。
摇卵后催青框的摆放位置进行东西、南北、上下、对角轮换。
5.6蚕种发放
5.6.1准备
根据用种单位预订的蚕种数量,制作好发种清单。在蚕种遮光保护前,根据蚕种清单将催青蚕种按
要求拆零分装后分别放置,同时贴好标记。
5.6.2时间
春期有98%以上蚕种达到已5胚胎,夏秋期有95%左右的蚕种到达已5胚胎时发种为宜。路途较近的宜
偏迟,路途较远的宜偏早;温度低时宜偏迟,温度高时宜偏早。
5.6.3发送
用蚕种箱、竹筐或其他纸箱,避光包装发送。装运蚕种的工具应清洗干净,无异味,途中要防止雨
淋、日晒和高温。
6小蚕饲养
6.1补催青
领种前1d,小蚕室升温补湿。领种当天蚕室温度达到24℃,蚕种摊卵后保护在25℃~26℃、相
对湿度85%(干湿差1.5℃~2℃),并保持绝对黑暗。在第3d清晨感光收蚁。
6.2收蚁
收蚁前1d升温到26℃~27℃,相对湿度95%(干湿差0.3℃),次日早上5时感光,7时前收蚁结束;
未孵化的蚕卵继续遮光,并及时补湿,第2d清晨感光再收蚁。收蚁采用纸包法和棉纸吸引法。
6.3喂叶
6.3.1用叶标准
小蚕全年用叶,宜采用适熟偏嫩的桑叶,采摘桑叶质量、时间及运输应符合以下要求:
——叶色:收蚁当日黄绿色,1龄嫩绿色,2龄绿色,3龄深绿色;含水率:收蚁当日1龄78%~
80%,2龄77%~78%,3龄75%~76%;叶位因桑树生长期别差异有所不同,收蚁当日为生长芽
6
DB36/T669—2024
最大叶上1叶,1龄最大叶,2龄最大叶下1叶。春蚕3龄用止芯芽叶、新梢下部叶;夏蚕3
龄用疏芽叶、新条基部4~5片叶或春伐桑叶;
——采摘桑叶的时间宜在上午10时前和下午3时后,避免在高温烈日下采叶。
——桑叶运输时要松装湿盖,快装快运,装载工具要洁净,严防桑叶污染。
6.3.2切叶标准
给桑前应将桑叶按要求切叶,1、2龄切成蚕体两倍长的方块叶,3龄仅需粗切。
6.3.3喂叶方法
喂叶要匀、足、平。操作方法是:一撒、二匀、三补。撒是手抓切好的桑叶从较高的位置向蚕座撒
去;匀是用鹅毛、蚕筷将成堆的桑叶整平,并把蚕座外的桑叶扫入蚕座;补是用桑叶将未给到的地方补
平,达到给桑匀,蚕座平的要求。
6.3.4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37/T 520-2004 五龙鹅 2004-12-23
- DB37/T 515-2004 蒙山牛 2004-12-23
- DB37/T 507-2004 紫花苜蓿生产技术规程 2004-12-23
- DB37/T 511-2004 济宁青山羊 2004-12-23
- DB37/T 506-2004 优质猪肉生产技术规程 2004-12-23
- DB37/T 519-2004 五连黑猪 2004-12-23
- DB37/T 512-2004 莱芜猪 2004-12-23
- DB37/T 514-2004 鲁西黄牛 2004-12-23
- DB37/T 522-2004 沂蒙黑猪 2004-12-23
- DB37/T 505-2004 优质肉牛生产技术规程 2004-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