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17/T 33-2023 地理标志产品 达州橄榄油

DB5117/T 33-2023

四川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5117/T 33-2023
标准类型
四川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04-25
实施日期
2023-05-01
发布单位/组织
达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达州市林业局
适用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地理标志产品达州橄榄油的保护范围、育苗、建园、栽后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鲜果采收、加工技术、质量特色、质量要求、检验规则、检验方法、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达州橄榄油的生产。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四川天源油橄榄有限公司、武汉轻工大学、达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江县林业 发展和保护中心。
起草人:
何世勤、何东平、曾黎黎、张四红、朱洪塘、田华、张毅、颜宗飞。
出版信息:
页数:2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7.200.10

CCSX14

DB5117

四川省(达州市)地方标准

DB5117/T33—2023

代替DB5117/T33—2020

地理标志产品达州橄榄油

NationalprotectionofgeographicalIndications-Dazhouoliveoil

2023-04-25发布2023-05-01实施

达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117/T33—2023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DB5117/T33-2020《地理标志产品达州橄榄油》,与DB5117/T33-2020相比,除结

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GB/T23347界定的术语定义适合本文件(见第3章,2020年的第3章);

——修改了达州橄榄油的术语定义(见3.1,2020版的3.1);

——修改了种植园选择中引用的DB51/T336,该标准已经废止,改用NY/T5010(见2020版

6.1);

——增加了采摘对象(见10.3);

——增加了达州橄榄油脂肪酸组成(见12.2.1);

——增加了角鲨烯特征性营养指标(见12.2.2);

——增加了食品安全要求(见12.4);

——增加了真菌毒素的要求(见12.7);

——增加了脂肪酸组成的检验方法(见13.1);

——增加了真菌毒素限量检验方法(见13.3);

——增加了扦样要求(见14.1);

——增加了地理标志354号(见第2章)

——修改了过氧化值要求(见12.3,2020版的12.2);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达州市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四川天源油橄榄有限公司、武汉轻工大学、达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江县林

业发展和保护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何世勤、何东平、曾黎黎、张四红、朱洪塘、田华、张毅、颜宗飞。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20年首次发布为DB5117/T33-2020;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

DB5117/T33—2023

地理标志产品达州橄榄油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地理标志产品达州橄榄油的保护范围、育苗、建园、栽后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

防治、鲜果采收、加工技术、质量特色、质量要求、检验规则、检验方法、标志、标签、包装、运

输、贮存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达州橄榄油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27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油

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27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4806.1食品用橡胶制品卫生标准

GB4806.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5009.16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

GB5009.22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

GB5009.22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酸价的测定

GB5009.23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动植物油脂水分及挥发物的测定

GB5009.26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多元素的测定

GB/T5524动植物油脂扦样

GB/T5525植物油脂透明度、气味、滋味鉴定法

GB574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6001育苗技术规程

GB/T6543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

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895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植物油及其制品生产卫生规范

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15569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

GB/T15688动植物油脂不溶性杂质含量的测定

GB/T17374食用植物油销售包装

GB/T17924地理标志产品标准通用要求

GB/T23347橄榄油、油橄榄果渣油

GB2805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NY/T3673植物油料中角鲨烯含量的测定

1

DB5117/T33—2023

NY/T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LS/T6120粮油检验植物油中角鲨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DB51/T705四川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JJF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批准对太谷饼、富裕老窖酒、浦城桂花、达州橄榄油、松贝

(松潘产区)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2010)年第94号

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第354号关于发布《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的公告

3术语和定义

GB/T17924和GB/T2334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达州橄榄油Dazhouoliveoil

用地理标志产品达州橄榄油保护区域内种植的油橄榄鲜果,经压榨而成的橄榄油,因独特的自然

环境获得独特的品质,其角鲨烯含量不低于2800mg/kg的橄榄油。

4保护范围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批准对太谷饼、富裕老窖酒、浦城桂花、达州橄榄油、松贝

(松潘产区)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2010年第94号公告批准的保护范围。见附录B。

5育苗

5.1育苗地选择

油橄榄苗圃应设在交通方便,劳动力充足,水、电、通讯、机械等服务设施配套的区域,应选择背

风向阳、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不超过150cm;土层厚不少于60cm;中性至微碱性沙壤土或

壤土作为育苗地。

5.2育苗地整地

整地时间为秋末冬初。整地深度25cm~35cm,整地同时,每公顷均匀撤施敌百虫粉3kg或硫酸亚铁

5kg~10kg,以消灭地下害虫和预防土壤病菌,深翻时每公顷土地施复合肥15kg。结合整地搞好排灌工

程设施,做到旱能灌,涝能排。

5.3筑床、苗床和塑料棚规格

播种前筑高床,苗床规格长600cm~700cm,宽100cm~120cm,高50cm~60cm。棚规格长600cm~

700cm,宽100cm~120cm,高170cm塑料薄膜棚。苗床间距40~50cm,既做排灌沟又做人工操作步

道。苗床走向采用东西方向。

5.4光照

2

DB5117/T33—2023

棚内扦插,荫棚透光强度在30%~40%为宜,如全光喷雾,不用遮荫。

5.5苗床的填充基质

底部填充20cm~25cm珍珠岩,中层5cm~10cm的蛭石或页岩,上层是20cm~25cm的细沙和土各

半,搅匀铺平。

5.6苗床基质的消毒与灭菌

底扦插前用0.1%~0.3%高锰酸钾或500倍~600倍的多菌灵溶液喷透苗床基质,7d后再用清水喷洒

洗去药液,扦插后傍晚时再喷洒一次600倍多菌灵溶液。

5.7穗条准备

5.7.1穗条的选择

选用适合本地栽培的优良品种,从优良品种母树上剪取生长旺盛、无病虫害的1年生枝条或当年

生半木质化的嫩枝,取中、下部径粗0.4cm~0.8cm的一段作为穗条。

5.7.2采穗时间

采穗宜在春季3月~4月,秋季10月~11月的阴天、小雨天或晴天的早晚进行。

5.7.3穗条的剪取

穗条上剪口距第一个节0.2cm~0.3cm,下剪口紧靠基部的节。上下剪口用利刀削平,防止切口破

裂或扭伤。剪切过程中要经常喷水,保持叶面湿润,但不要浸入水中。剪下的枝条及时运回室内或荫

棚下,尽可能避免失水。

5.7.4穗条规格

长10cm~15cm,保留4~6个芽眼和2对叶片,上剪口距最上一个芽眼0.5cm,下剪口距最下一个芽

眼3cm~4cm

5.7.5插条捆扎

每捆50~100条,下端齐平。

5.8穗条的处理

5.8.1消毒灭菌

用0.2%~0.3%的高锰酸钾溶液或600倍~800倍的多菌灵溶液,浸泡扦插穗条基部。

5.8.2生长素处理

5.8.2.1生长素的种类

应用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吲哚乙酸(IAA)、生根粉(ABT)等生长激素处理。

5.8.2.2生长素的浓度

3

DB5117/T33—2023

浓度有三种:低浓度50mg/kg~200mg/kg溶液;中浓度200mg/kg~5000mg/kg溶液;高浓度

5000mg/kg~10000mg/kg生长素粉剂。

5.8.2.3生长素的配署

生长素溶液配制时应溶于75%~95%酒精或5%~10%的氢氧化钾液中,然后用水稀释至所需浓

度。粉剂配制时直接将生长素的结晶混入定量滑石粉、少量维生素和葡萄糖,放在研钵中碾碎搅拌后

使用。溶液和粉剂应保存在密闭的玻璃器皿中,置于干燥、阴凉的地方。药液应现配现用。

5.8.2.4生长素的处理时间

生长素溶液的浓度与品种和枝条木质化程度有关,难生根的品种用高浓度,易生根的品种用低浓

度,生产上用低浓度,处理浸泡扦插穗条基部时间为12h~24h。

5.9扦插

扦插株距2cm~3cm,行距5cm,以株间插穗叶片相接,但不相互重叠为度。插穗长度的1/2原则上以

露出插穗上部叶片为宜。扦插过程中,禁忌风吹日晒,插穗随取随插,避免擦破下端切口。扦插完毕

后8~10h内对插床喷(浇)透水一次,塑料拱棚盖膜并压紧,温室关闭门窗。

5.10苗床管理

5.10.1温度管理

插床土壤适宜温度22℃~27℃、空气温度18℃~22℃,通过调节遮荫棚和开启塑料膜调节温度。

5.10.2水分管理

扦插后至生根前以保持叶面一直有水膜为宜。插穗周围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100%,插床土

壤湿度保持在最大持水量的50%~80%。

5.10.3光照管理

通过揭启门窗或遮荫帘、开启塑料膜来调节光照。扦插后两周内,透光度控制在20%,当插穗产

生愈伤组织后20d后逐渐增加光照,生根初期透光度控制在30%~50%,大量生根期透光度控制在

60%~70%。

5.10.4消毒杀菌

扦插后立即用600倍~800倍多菌灵或1000倍百菌清药液喷洒,以后每隔7d~10d喷洒药液一次,喷

药在日落黄昏时进行。注意插床的清洁,及时拣去落叶,拔去死穗。

5.10.5叶面施肥

以喷湿叶面为宜。扦插后,每隔7d~10d喷施一次叶面肥;插穗产生愈伤组织后,每隔10d~15d喷

施一次叶面肥;大量生根后每隔7d~10d喷施一次叶面肥。施肥要在无风、无雨天的下午3时~5时进

行。

5.11炼苗

生根后期,晴天的白天要逐渐增加通风量和透光度并适当控水,遇低温寒潮时要覆膜保温;大量

生根后,要及时转移到容器中移植于苗圃露地炼苗。

4

DB5117/T33—2023

5.12移植育苗

5.12.1移植时间

扦插苗根长4cm左右时移植。秋季扦插苗在次年的3月~4月移植,春季扦插苗在当年的8月~9月移

植。

5.12.2移植苗床规格

按照本文件5.3的规定执行。

5.12.3营养土配制

壤土、沙土、腐熟有机肥、谷壳按1:1:1:0.5的比例混合,调节PH值至7.0~7.5,喷洒25kg/m³的3%硫

酸亚铁溶液,再加入适量水搅拌,用薄膜密封熟化7d~10d。

5.12.4容器准备

应选择上口直径12cm~14cm、底径10cm~12cm、高10cm~12cm塑料薄膜容器、泥质容器、蜂窝状

容器、硬塑料杯和其他容器。

5.12.5移植

5.12.5.1蘸浆

将成捆扦插生根苗基部放在用800倍~1000倍移栽灵配制成的黄泥浆内,轻轻地拖动,均匀地蘸上

泥浆。

5.12.5.2移栽

在容器底部装填1/3营养土,将蘸有泥浆的扦插苗放置中间,一手持苗,一手舒展根系并将余下的

营养土填入。栽植深度与幼苗在插床时的深度一致。移栽过程中不要碰断苗根、叶片和腋芽;剔除无

腋芽的生根苗;生根苗根系过长,应短剪为9cm~11cm;移栽选择在无风的阴天或晴天傍晚进行。

5.12.5.3浇水

移植容器苗整齐地排放在苗床上,容器上口平整一致,浇足定根水。

5.12.5.4遮荫

移植前苗床上方用木桩或竹竿搭建高度170cm左右的遮荫架,用透光率为30%的遮阳网遮荫,当新

梢抽出后或高温退去后遮阳网即可拆掉。

5.12.5.5品种标记

在苗床前端插牌对品种进行标记。

5.13苗期管理

5.13.1水分管理

5.13.1.1灌溉

5

DB5117/T33—2023

采用喷灌、浇灌等办法,将水分均匀地分配在苗木根系活动的营养土层内。灌水要适时适量,移

苗初期要适量勤浇,保持营养土湿润;幼苗速生期应量多次少;生长后期要控制浇水。当土壤呈现旱

象、苗木顶梢叶片出现萎蔫时,应及时浇(喷)水;夏、秋季干旱,每日浇(喷)水1~2次;晚秋不宜浇(喷)

水,保持田间适度干燥;冬春季干旱,苗木出现旱象时需浇(喷)水。

5.13.1.2排水

苗圃地内排水沟必须通畅,发现有积水立即清沟排渍,做到内水不积,外水不淹。

5.13.2肥料管理

幼苗未抽梢前,每隔10d~15d喷洒一次0.1%~0.2%的硼砂、尿素混合液或其它适宜的叶面肥;苗

木抽梢后,每月喷施2次0.1%~0.3%硼砂、尿素混合液或其它适宜的叶面肥;6月至立秋前每月喷施

2~3次0.2%~0.3%的氮磷钾复合肥溶液叶面肥;立秋后喷施1次0.3%~0.5%磷酸二氢钾溶液叶面肥。

施肥宜在傍晚进行,严禁在午间高温时施肥。

5.13.3除草

遵循“早除、勤除、尽除”的原则,做到容器内、床面和步道上无杂草。

5.13.4修剪

苗木长到1m时进行扶杆、定杆、整形并及时抹芽除蘖。

5.13.5其它管理措施

育苗期发现容器内营养土下沉,需及时填满。不定期挪动容器进行重新排列或截断伸出容器外的

根系,促使其在容器内形成根团。

5.14苗木出圃

苗木出圃应按照GB/T6001的规定执行。

6建园

6.1种植园选择

种植园产地环境应符合NY/T5010的要求。种植园应选在交通方便,劳动力充足,水、电、通

讯、机械等服务设施配套的区域,造林地应选择阳坡,半阳坡土层深厚的缓坡地,坡度≤15°;坡度

≧15°的坡地,要按等高线修成水平梯地;以土质中性偏碱性的壤土、沙壤土种植为宜,主要选择钙

质紫色土和紫色冲积土。

6.2整地

6.2.1整地方式

根据具体情况可采取不同的整地方式及规格。整地方式有全垦、带状及穴状等。

6.2.2整地时间

整地应在夏季实施,挖穴应安排在秋季实施。

6.2.3整地要求

6

DB5117/T33—2023

平地和缓坡地可采用带状整地或全垦整地,深翻以30cm~40cm厘米为宜;对坡度15°~25°的

坡地要按等高线修成水平梯地,坡度>25°的陡坡地则采用鱼鳞坑整地,以防止水土流失。如全垦整

地有一定难度,可先进行带状整地,然后再分期达到该目标。挖穴时将表土和底土分别堆在穴的两边

或上下方以利风化,在冬春季栽植时回填。土地回填时应与基地设施建设结合起来。如土壤酸度较

大,改良土壤措施应配套实施。

6.2.4定植穴

定植穴有穴式坑和槽式坑两种。穴式坑适合坡地,在栽植点挖宽60cm、深60cm的坑;槽式坑适

合土壤黏重板结的平地,以栽植行为中心,按槽宽100cm~120cm,深100cm挖槽。定植穴的配置,多

采用三角形,也可采用正方形或长方形。

6.2.5施肥

按每穴有机肥15kg~20kg,将肥料与表土混匀后回填深30cm~50cm。

6.3品种选择及配置

根据环境、立地条件和栽植需要,应选择适宜的主栽品种。有达州2号(Oleaeuropaea‘dz-

2’)、佛奥(FRANTOIO)、切姆拉尔(CHMLALDEKABYLLE)、配多灵(PENDOLLINO)、皮瓜尔

(PICUAL)、皮削利(PICHOLINE)、柯基(KORONEIKI)、科拉蒂(CORAIINA)、贝拉(BERAT)、豆果

(ARBEQUINA)等品种。

6.3.1品种选择

根据环境、立地条件和栽植需要,应选择适宜的主栽品种。有达州2号(Oleaeuropaea‘dz-

2’)、佛奥(FRANTOIO)、切姆拉尔(CHMLALDEKABYLLE)、配多灵(PENDOLLINO)、皮瓜尔

(PICUAL)、皮削利(PICHOLINE)、柯基(KORONEIKI)、科拉蒂(CORAIINA)、贝拉(BERAT)、豆果

(ARBEQUINA)等品种。

6.3.2配置比例

主栽品种之间互相授粉亲和力高的互为授粉品种进行等比配置。主栽品种之间不能授粉或者授粉

亲和力低的需要配置授粉品种。主栽品种占80%以上,授粉品种控制在20%以内。

6.3.3配置方式

油橄榄的授粉主要靠风媒。有效授粉距离在300cm~500cm。授粉树配置方式以隔行栽植或点状混

栽为宜,授粉品种和被授粉品种之间距离愈近,授粉条件愈好。因气候、地形不同,授粉的配置方式

也不同。采用A型、B型、C型配置三种方式:

a)A型配置

适宜花期内少雨多风,且每年风向一致的油橄榄园及坡地油橄榄园,授粉树栽植在迎风面及坡地

的上坡,见图A。

7

DB5117/T33—2023

图AA型配置图

b)B型配置:

适宜花期内少雨少风的平地油橄榄园,见图B。

图BB型配置图

c)C型配置:

适宜花期内多雨潮湿少风的油橄榄园,见图C。

图CC型配置图

注:图A型、B型、C型为油橄榄授粉树配置方式。图中○为主栽品种,X为授粉品种。

6.4栽培技术

6.4.1栽植时间

8

DB5117/T33—2023

每年的春季或秋季。春季栽植,应在3月上旬至4月中旬较为适宜;秋季在9月下旬至10月中

旬。容器苗造林不受限制。

6.4.2栽植密度

油橄榄栽植密度应根据种植区的立地条件、品种以及栽培经营目的、水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