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T 97.8-2006 八仙茶 成品茶

DB35/T 97.8-2006

福建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5/T 97.8-2006
标准类型
福建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6-12-30
实施日期
2007-01-15
发布单位/组织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八仙茶成品茶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八仙茶成品茶。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诏安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诏安县农业局、诏安县科学技术局。
起草人:
张程宗、王旭东、郑兆钦。
出版信息:
页数: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97.8-2006

代替DB35/T97.9-2001

八仙茶成品茶

2006-12-30发布2007-01-15实施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5/T97.8-2006

前言

《八仙茶综合标准》分为八个部分:

——第一部分:茶树品种

——第二部分:苗木培育技术规范

——第三部分:栽培技术规范

——第四部分:低产茶园改造技术规范

——第五部分:初制加工技术规范

——第六部分:毛茶

——第七部分:精制加工技术规范

——第八部分:成品茶

本部分为第八部分。是对DB35/T97.9-2001《八仙茶成品茶》的修订。

本部分与前版的主要差异:

1)成品茶等级设置由原来五级十等改为五级。

2)修改了理化指标。

3)修改了卫生指标。

4)修改了净含量及允许误差表。

5)增加了定量包装商品执行办法。

本部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DB35/T97.9-2001《八仙茶成品茶》。

本部分由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诏安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诏安县农业局、诏安县科学技术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程宗、王旭东、郑兆钦。

本部分于1999年9月首次发布。

本部分于2001年9月第一次修订;本部分于2006年12月第二次修订。

DB35/T97.8-2006

八仙茶成品茶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八仙茶成品茶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八仙茶成品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在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

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4798.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

GB/T5009.12食品中铅的测定方法

GB/T5009.13食品中铜的测定方法

GB/T5009.19食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的测定方法

GB/T5009.20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

GB/T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8302茶取样

GB/T8305茶总灰分测定

GB/T8306茶水浸出物测定

GB/T8310茶粗纤维测定

GB/T8311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GB/T11680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部分

GB/T14487茶叶感官评审术语

GB/T14876食品中甲胺磷和乙酰甲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

GB/T14929.4食品中氯氰菊脂、氰戊菊脂、溴氰菊脂残留量的测定方法

1

DB35/T97.8-2006

GB/T17332食品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脂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

SB/T10157茶叶感官评审方法

DB35/T97.6八仙茶毛茶

国家质检总局令[2005]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3术语

本部分感官评审术语采用GB/T14487-1993的定义并补充定义如下:

品种香:指八仙茶所具有的独特风韵。

4分类

4.1产品按其采摘季节以及制作工艺不同,分为五级(即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4.2产品按其包装形式不同,分为:罐装、纸盒装、复合包装、真空包装等。

4.3产品按其加工程度分为毛茶、精茶。

5技术要求

5.1原料要求

5.1.1毛茶:应符合DB35/T97.6的要求。

5.1.2不得含有非茶类夹杂物。

5.1.3不着色,不得添加任何非茶类物质。

5.2感官指标

感官指标见表1

表1感官指标

级别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