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T 97.6-2006 八仙茶 毛茶

DB35/T 97.6-2006 Eight Immortals' tea rough tea

福建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9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5/T 97.6-2006
标准类型
福建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6-12-30
实施日期
2007-01-15
发布单位/组织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八仙茶毛茶部分样制定、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标志、运输、贮存。 本部分适用于八仙茶毛茶。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诏安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诏安县农业局、诏安县科学技术局。
起草人:
张程宗、王旭东、郑兆钦。
出版信息:
页数: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97.6-2006

代替DB35/T97.7-2001

八仙茶毛茶

2006-12-30发布2007-01-15实施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5/T97.6-2006

前言

《八仙茶综合标准》分为八个部分:

——第一部分:茶树品种

——第二部分:苗木培育技术规范

——第三部分:栽培技术规范

——第四部分:低产茶园改造技术规范

——第五部分:初制加工技术规范

——第六部分:毛茶

——第七部分:精制加工技术规范

——第八部分:成品茶

本部分为第六部分。是对DB35/T97.7-2001《八仙茶毛茶》的修订。

本部分与前版的主要差异:

1)茶叶卫生指标依据GB276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3《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执行。

2)八仙茶—毛茶等级设置由原来五级十等改为五个级别。

3)修改了八仙茶毛茶感官审评评分部分。

本部分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DB35/T97.7-2001《八仙茶毛茶》。

本部分由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诏安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诏安县农业局、诏安县科学技术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程宗、王旭东、郑兆钦。

本部分于1999年9月首次发布。

本部分于2001年9月第一次修订;2006年12月第二次修订。

DB35/T97.6-2006

八仙茶毛茶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八仙茶毛茶部分样制定、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标志、运输、贮

存。

本部分适用于八仙茶毛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276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2763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T5009.57茶叶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8304茶水分测定

GB/T8311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SB/T10157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3部分样(简称标样、下同)制定

3.1标样制定依据

3.1.1标样来源

a)抽取有代表性的若干春茶样品,按地域、生产水平,以数量双倍制出高、中、低的各级样品。

b)参考样在主产区使用验证1-2年,认为符合生产代表性,再上报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后,即称

为八仙茶标样。

c)标样每年换一次,再以春茶毛茶为原料,一样到底,全年使用。

3.1.2换样

a)质量技术监督局下达通知后,由茶叶归口管理部门承办。

b)由制样单位按本部分3.1.1要求,在茶区每年的春茶抽取原样,分别各等级重新拼配出新样,

而且外形内质和原样相似。

1

DB35/T97.6-2006

c)拼配后的新样按批准权限上报,审批后执行。

3.2等级设置

3.2.1八仙茶等级设置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3.3制定程序

a)按地片等级比例配小样。

b)对按上一年标样进行调整达到内质外形符合部分。

c)每级设一标样。

d)按照主管部门标样批复进行配小样,并按有关规定的审批程序上报主管部门审批。

e)由制样单位安排标样,发文通知用样单位。

4技术要求

感官指标见表1

表1感官指标

等级

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术语

色泽乌褐油润褐润绿润黄绿乌黑枯带赤

匀整尚匀整欠匀茎梗片

形条索匀整净

净有嫩茎老嫩欠匀带梗片较多

浓郁锐长品种清高细长带粗气

香气纯正品种香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