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5137.2-2020 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 第2部分:光学性能试验

GB/T 5137.2-2020 Test methods of safety glazing materials used on road vehicles—Part 2:Optical properties tests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19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5137.2-2020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0-03-31
实施日期
2021-02-01
发布单位/组织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14)
适用范围
GB/T 5137的本部分规定了汽车用安全玻璃的可见光透射比试验、副像偏离试验、光畸变试验和可见光反射比试验的方法。本部分适用于汽车安全玻璃的试验。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安达玻璃技术有限公司、江苏铁锚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信义汽车部件(芜湖)有限公司、旭硝子汽车玻璃(中国)有限公司、信义节能玻璃(四川)有限公司、信义汽车玻璃(深圳)有限公司、国家安全玻璃及石英玻璃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起草人:
邱娟、吴辉廷、丁佐鑫、张丛丛、温玉刚、杜大艳、戴磊、何长龙、安永峰、王银茂、杨建军、王晟、张平、隋超英、王精精、李博野、左辉霞、张京玲
出版信息:
页数:19页 | 字数:36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43.040.60

T3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5137.2-2020

代替GB/T5137.22002

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

第2部分:光学性能试验

Testmethodsofsafetyglazingmaterialsusedonroadvehicles一

Part2:Opticalpropertiestests

CISO3538:1997,Roadvehicles-Safetyglazingmaterials一

Testmethodsforopticalproperties,MOD)

2020-03-31发布2021-0公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Lg.-/;-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保叩

GB/T5137.2-2020

目。吕

GB/T5137《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分为5个部分:

一一第1部分:力学性能试验;

第2部分:光学性能试验;

一一第3部分:耐辐照、高温、潮湿、燃烧和耐模拟气候试验;

第4部分:太阳能特性试验;

第5部分:耐化学侵蚀性和耐温度变化性试验。

本部分为GB/T5137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5137.22002《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第2部分:光学性能试验》。本部分与

GB/T5137.22002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一增加了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

一一删除了“试验应用条件”,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2002年版的第3章)。

一一修正了可见光透射比试验的试验目的为“测定安全玻璃是否具有一定的规则透射比”(见5.1,

2002年版的4.1);增加了试样要求(见5.2);修改了可见光透射比试验对光源的要求(见5.3.1,

2002年版的4.3.1);删除了“结果表达”和“替换方式”(见2002年版的4.5、4.6)。

增加了试样要求(见6.2);增加了副像偏离试验中的环靶设备及对结果的表达要求(见6.4.1、

6.4.2.3),增加了观察者距离试样的距离要求(见6.4.2.2),删除了结果表达,将结果表达中有

关试验过程的部分移到试验程序中(见6.4.2.4'2002年版的5.4.3)。

一一修改了准直望远镜试验的章节标题,将“试验程序”改为“试验原理”,将“结果表达”改为“试验

程序”(见6.5.2、6.5.3、2002年版的5.5.2、5.5.3);修正了准直望远镜试验装置图中样品的方向

(见图5,2002年版的图5);将先用靶式光源仪快速扫描的方法改为可选方法(见6.5.2、6.5.3'

2002年版的5.5.2、5.5.3)。

一一删除了光畸变试验中幻灯机对光源的限制,并增加了屏幕的要求(见7.3,2002年版的6.3);增

加了R1,Rz的偏差范围(见7.4.1);删除了“结果表达”,其内容放人试验程序中(见7.4.4'2002

年版的6.5)。

一一修改了可见光反射比试验,增加了试样要求,取消了对仪器和标样的分级描述,将仪器分为光

谱光度计和光电积分光度计,删除了“结果表达”(见8.2、8.3、8.4,2002年版的9.2、9.3、9.4、

9.5)。

删除了破碎后的可视性试验(见2002年版的第7章)。

一一删除了颜色识别试验(见2002年版的第8章)。

删除了5nm间隔时的scuvc川和10nm间隔,保留了5nm间隔时的相对值scuvc川,对

公式进行了修改并将公式放入8.4.2中(见附录C,2002年版的附录A)。

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3538:1997《道路车辆安全玻璃材料光学性能试验》。

本部分与ISO3538:1997相比在结构上有较多调整,附录A列出了本部分与ISO3538:1997的章

条编号对照一览表。

本部分与ISO3538:1997相比存在技术性差异,这些差异涉及的条款已通过在其外侧页边空白位

置的垂直单线(|)进行了标示,附录B中给出了相关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

本部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I

GB/T5137.2-2020

一一修改了标准名称。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SAC/TC114)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安

达玻璃技术有限公司、江苏铁锚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信义汽车部件(芜湖)有限公司、旭硝子汽车玻璃(中

国)有限公司、信义节能玻璃(四川|)有限公司、信义汽车玻璃(深圳|)有限公司、国家安全玻璃及石英玻璃

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邱娟、吴辉廷、丁佐鑫、张丛丛、温玉刚、杜大艳、戴磊、何长龙、安永峰、王银茂、

杨建军、王晨、张平、隋超英、王精精、李博野、左辉霞、张京玲。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一一-GB5137.2-1987、GB/T5137.2-1996、GB/T5137.2-2002。

II

GB/T5137.2-2020

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

第2部分:光学性能试验

1范围

GB/T5137的本部分规定了汽车用安全玻璃的可见光透射比试验、副像偏离试验、光畸变试验和

可见光反射比试验的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汽车安全玻璃的试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本,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C/T1119汽车安全玻璃术语CQC/T11192019,ISO3536:2016,MOD)

3术语和定义

QC/T1119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试验条件

除特殊规定外,试验应在下述环境条件下进行:

a)环境温度:20℃±5℃;

b)气压:8.60×104Pa~1.06×105Pa;

c)相对湿度:40%~80%。

5可见光透射比试验

5.1i式验目的

测定安全玻璃是否具有一定的规则透射比。

5.2试样

应使用制品或试验片,试验片可以从制品上相应试验区域切取。试验前,试样应清洁干净,不应有

污物和结露。

5.3试验设备

5.3.1光源:鸽丝灯,其灯丝在1.5mm×1.5mm×3mm的平行六面体内,或加限定光阑。光源光谱分

布应符合CIE标准照明体A的相对光谱功率分布。加于灯丝两端的电压应使色温为2856K±50K,

电压应稳定在±0.1%范围内。

5.3.2光学系统:其测试原理示意图见图1。由焦距f不小于500mm并经过色差校正的两个透镜L1

和Lz组成。透镜的相对口径不超过f/20。透镜Li与光源之间的距离应能调节,以便获得基本平行的

GB/T5137.2-2020

光束。在离透镜L1100mm±50mm处远离光源的一侧装一光阑儿,把光束的直径限制在7mm±

1mm内。第二个光阑儿,应放在与L1具有相同性能的透镜L2前,光源的成像应位于接收器的中心。

第三个光阑儿,其直径稍大于光源像最大尺寸的横断面,应放在接收器前,以避免由试样产生的散射光

落到接收器上。测量点应位于光束中心。

5J

26

Y

说明:

1光滑、;

5光|词Az;

2透镜L1;6透镜Lz;

7一一一光阑A3;

3一一光|南A1;

4试样;8接收器。

图1光学系统测试原理示意图

5.3.3测量装置:接收器的相对光谱灵敏度应与CIE1931光谱光视效率相一致。接收器的敏感表面应

以散射介质覆盖,且至少应是光源像最大尺寸横断面的两倍。若使用积分球,则球的人射孔直径至少应

为光源像最大尺寸横断面的两倍。

接收器及配套指示仪器的线性不应大于满刻度的±2%或读数数值的±10%,选择小值。

5.4试验程序

5.4.1打开仪器电源,试样放人光路前,调整接收器显示值至100。遮挡光路,调整接收器显示值为0。

5.4.2把试样放人光阑A1和Az之间,通过调整试样方位使光束与玻璃表面人射角为90。±5。。

5.4.3测定试样的可见光透射比,读取接收器显示值η,结果保留1位小数。可见光透射比τr等

于η/100。

6副像偏离试验

6.1i式验目的

测定主像与副像间的角偏差。

6.2试样

以制品为试样。

6.3试验方法

可采用两种试验方法:

a)靶试验;

b)准直望远镜试验。

2

GB/T5137.2-2020

6.4靶试验

6.4.1试验设备

试验设备应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a)靶式光源仪:由约300mm×300mm×150mm的光盒制成,其前面蒙有不透明黑纸或涂有无

光泽黑漆的玻璃制成的靶,可选择图2中的任意一种。光盒内使用合适的光源照明,内表面涂

无光泽白色涂层。

b)试样支架:可将试样以实车安装角安放并可在水平及垂直方向转动和移动。

单位为毫米

2

d

dIIρ

a)环靶b)点环靶

说明:

1一一环靶中的环;

2一一点环靶中的环;

3一一点环靶的中心点;

D对于环靶,为环的外径;对于点环靶,为点环靶的中心点外缘到环内侧最近的一点之间的距离;

d环的外径与内径之差,为2mm。

图2靶的示意图

图2中,D由式(1)得出:

D=1OOOxtan17..(1)

式中:

D一一对于环靶,为环的外径;对于点环靶,为点环靶的中心点外缘到环内侧最近的一点之间的距

离,单位为毫米(mm);

工一一试样与靶间距离,单位为米(m);

可副像偏离的极限值,单位为分。。

6.4.2试验程序

6.4.2.1按图3设置试样。将仪器设置在暗室或暗处以便观察。试样与靶间距离不应小于7m。

6.4.2.2将试样在水平方向回转,保证被测点的水平切线与观察方向基本垂直,并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移

动,以观察整个试验区域,见图4。观察者距离试样的距离应尽量接近实车乘坐人与玻璃之间的距离,

透过试样进行观察,也可使用单筒望远镜进行观察。

6.4.2.3对于环靶,记录环的副像与环是否完全分离,即是否超过极限值和

6.4.2.4对于点环靶,记录位于靶式光源仪中央的光斑的副像是否超过与圆环内缘相切的点,即是否超

3

GB/T5137.2-2020

过极限值平。

-

fJ

说明:

1观察位置;

2一一安全玻璃(试样);

3副像偏离的极限值平;

4靶;

5一一光源;

6安装角;

工观察距离,z二三7m。

图3试样摆放及观察示意图

2

4

/_u7~-

说明:

1→一观察位置;

2一一安全玻璃(试样);

3一一水平方向的切线;

4一一靶;

5被测量点。

图4靶式光源仪观察示例(俯视图)

6.5准直望远镜试验

6.5.1试验设备

试验设备应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a)准直望远镜仪:由准直镜和望远镜组成,可按图5建立,应满足表1中的条件。也可使用任何

等效的光学系统。

4

GB/T5137.2-2020

表1准直望远镜仪元件的要求

元件

要求

聚光镜口径>8.6mm

口径〉聚光镜口径

毛玻璃

滤光片中心孔径约为0.3mm,滤光片直径>8.6mm

极坐标分划板直径>8.6mm

物镜(图5中物镜6,物镜9)f注86mm,口径10mm

直径约0.3mm

黑斑

物镜(图5中物镜12)/=20mm,口径ζ10mm

b)试样支架:可将试样以实车安装角安放,并可在水平及垂直方向转动和移动。

9101112

1513

说明:

9→一物镜;

1-一一灯泡;

2聚光镜;10焦平面;

3一一毛玻璃;11一一黑斑;

4二一滤光片;

12一一物镜;

5极坐标分划板;13望远镜;

6物镜;14安装角;

7→一光轴;

15→一一准直镜。

8安全玻璃(试样);

图5准直望远镜试验装置

6.5.2试验原理

准直镜将中心有一亮点的极坐标系成像于无限远处。见图6。

在望远镜的焦平面内放置一个直径比亮点的投影稍大的不透明斑于光轴上以遮住亮斑。

当造成副像的试样以实车安装角放置在望远镜和准直镜之间时,一个副的、较弱的亮点就呈现在与

极坐标中心相距一定距离的位置。副像偏离值可由望远镜观察极坐标中出现的副像所处的位置读取,

结果保留至整数位。

注:黑斑与极坐标中心处亮点间的距离为光学偏移。

5

GB/T5137.2-2020

30°30°

说明:

1iM像;

2主像;

3视场中心。

图6准直望远镜试验观察示例

6.5.3试验程序

为了容易看到副像的存在,将仪器设置在暗室或暗处。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