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2465-2022 蓝莓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

DB33/T 2465-2022 Blueberry tissue culture seedling produ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浙江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3/T 2465-2022
标准类型
浙江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2-03-25
实施日期
2022-04-25
发布单位/组织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7.080

CCSB31

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2465—2022

蓝莓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fortissuecultureplantletsproductionof

blueberry

2022-03-25发布2022-04-25实施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3/T2465—202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浙江省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诸暨市经济特产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慧琴、周慧芬、柏德玟、古咸彬、张祖鹏、谢鸣、陆玲鸿、陈华江、任军凯。

I

DB33/T2465—2022

蓝莓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蓝莓组培苗生产的设施设备、外植体选取、培养基配制、外植体接种、组培苗培养、

包装、标志、运输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兔眼类、高丛类蓝莓的组培苗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规范性文件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

准。

GB/T8321.10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十)

GB15569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

DB33/T179.2林业育苗技术规程第2部分:林业容器育苗

DB33/T752植物种苗组培快繁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外植体explant

用于无菌培养的植物活体,包括完整植株、胚胎或从植物上切取的器官、组织等一切材料。

3.2

初代培养primaryculture

将灭菌后的外植体接种在无菌培养基中进行的第一代培养。

3.3

继代培养subculture

初代培养获得的材料在继代培养基中不断长出新的芽或新的组培苗的培养过程。

3.4

组培穴盘苗tissuecultureholedishplantlets

移栽在穴盘中经过一段时间培育后的组培生根苗。

3.5

组培容器苗tissueculturecontainerplantlets

从穴盘移栽至容器进一步培育的苗。

4设施设备要求

1

DB33/T2465—2022

拥有交通方便、环境清洁、空气干燥的实验室,主要包括,化学实验室、洗涤室、灭菌室、接种室、

培养室等;生产所需的生产设备,主要包括高压蒸汽灭菌器、超净工作台、电子天平、解剖镜、空调、

培养架、加温器、培养瓶等,以及各类化学试剂;有可供品种试验的试验地、组培苗驯化区、组培苗移

栽大棚。组培苗生产所需基本设施设备要求见附录A。

5外植体的选取

5.1时间

取材宜选择蓝莓两次生长高峰时期,在温暖、晴朗的天气取材,避免在冬季低温阴雨天气取材。

5.2取材

从具有品种典型性状的健康植株上选择长势旺盛、健壮的半木质化枝条,取带芽茎段作为外植体,

未能及时接种的茎段可保湿贮藏在4℃冰箱中,所取的茎段应在3天内完成接种。

6培养基的配制

6.1母液的配制

6.1.1基本培养基WPM的母液配制

采用木本植物用培养基(woodyplantmedium,WPM)作为基本培养基,将其中所含的化学成份按

大量元素、钙盐、铁盐、微量元素、有机物等五大类分别用蒸馏水溶解后配制成质量比为1∶10、1∶10、

1∶1000、1∶100、1∶100的母液,装入广口瓶后置于4℃冰箱保存。

6.1.2生长激素的配制

将生产所需的玉米素(zeatin,ZT)、萘乙酸(1-naphtahaleneacetinacid,NAA)、吲哚丁酸

(indole-3-butyric,IBA)用1摩尔/升盐酸或95%酒精溶解,再用蒸馏水稀释后分别配制成200毫克/升

的母液,装入广口瓶中,置于4℃冰箱保存。

以上所用药品均为分析纯级别。

6.2培养基的配制

6.2.1琼脂融化

按所需容量的70%加去离子水,再加入0.7%的琼脂,加热搅拌融化琼脂。

6.2.2糖溶解

琼脂融化后,加入3%蔗糖或食用蔗糖,稍加热使其溶解。

6.2.3加母液

糖溶解后,按培养基的配方及所需数量,依次加入基本培养基WPM的大量元素、钙盐、微量元素、

铁盐、有机物及生长激素母液,并充分搅拌。

6.2.4定容

搅拌均匀后,加去离子水至所需体积。

6.2.5pH值测定

2

DB33/T2465—2022

充分搅拌后,用pH计或pH试纸测pH值,用0.1摩尔/升的盐酸或0.1摩尔/升的氢氧化钠调节pH至5.2

±0.1。

6.2.6分装

根据不同需要定量分装,如250毫升的培养瓶,每升分装25瓶~30瓶,每瓶分装33毫升~40毫升。

分装时勿将培养基沾到瓶口。

6.2.7封口

盖好瓶盖,或用封口膜封口,扎绳需紧。

6.2.8灭菌

灭菌操作按DB33/T752规定执行。

6.2.9贮存

灭菌后培养基贮存按DB33/T752规定执行。

7外植体的接种

7.1预处理

将外植体去除所有叶片,自来水冲洗干净,切取第3~10节茎段,在流水下冲洗30分钟~60分钟。

7.2灭菌

在超净工作台上将外植体置于70%乙醇中30秒,再用0.5%新洁尔灭消毒10分钟,后放于0.1%升汞

中处理6分钟~8分钟,轻摇,灭菌结束后倒出灭菌液,用无菌水冲洗3次~5次后备用。

7.3接种

在超净工作台上将已灭菌的茎段置于无菌垫纸上,用已灭菌的剪刀、镊子将外植体切成长0.5厘米~

1.0厘米带腋芽茎段,接种于准备好的诱导培养基中。基部切口插入培养基内。

8培养

8.1初代培养

8.1.1培养基配方

WPM+2.0毫克/升~3.0毫克/升玉米素+30克/升蔗糖+7克/升琼脂,pH值为5.2±0.1。

8.1.2培养方法

培养温度25℃±2℃,光照时间12小时/天~16小时/天,光照强度1500勒克斯~2000勒克斯,培

养20天~30天,诱导出幼芽。

8.2继代培养

8.2.1培养基配方

3

DB33/T2465—2022

WPM+1.0毫克/升~1.5毫克/升玉米素+0.01毫克/升~0.03毫克/升萘乙酸+30克/升蔗糖+7克/

升琼脂,pH值为5.2±0.1。

8.2.2培养方法

培养温度25℃±2℃,光照时间12小时/天~16小时/天,光照强度3000勒克斯~4000勒克斯。剪

取丛生苗,剪成1.0厘米~1.5厘米茎段,插入继代培养基内。每20天~30天继代增殖1次。继代次数宜

控制在10代以内,不超过15代。

8.2.3无根瓶苗培养

WPM+0.01毫克/升萘乙酸+30克/升蔗糖+7克/升琼脂,pH值为5.2±0.1。剪取丛生苗,插入培养

基内。在相同条件下培养20天~30天,培养成株高3厘米~5厘米的无根壮苗,其质量指标见表B.1。

8.3穴盘苗培育

8.3.1生根培养

将无根壮苗蘸取0.5毫克/升吲哚丁酸+0.5毫克/升萘乙酸的生根剂后插入穴盘基质中,基质为苔

藓,或泥炭土、珍珠岩和蛭石等体积混合基质。30天~40天长出完整根系。培养温度为15℃~28℃,

前10天相对湿度控制在80%~90%、光照强度3000勒克斯~5000勒克斯;此后相对湿度控制在60%~80%、

光照强度5000勒克斯~10000勒克斯。

8.3.2管理

30天后可用喷淋浇水。抽生2片新叶后,可每隔10天~15天叶面喷施1次0.1%复合肥(15-15-15)。

经常检查新叶的生长情况,保持通风。农药品种、使用次数和安全间隔期应按GB/T8321.10要求执行。

8.3.3质量指标

见表B.2。

8.4容器苗培育

8.4.1栽培管理

将生长健壮的穴盘苗移入到直径为10厘米~12厘米的容器中,可采用泥炭土、蛭石和珍珠岩体积比

为5∶3∶2的混合基质。其他管理参照DB33/T179.2。

8.4.2出圃

符合出圃规格的苗于9月至次年3月期间均可出圃,出圃规格见表B.3。

9包装、标志、检疫、运输

9.1包装

9.1.1瓶苗包装

瓶苗放入泡沫箱或周转箱,箱外再用纸箱包装。

9.1.2穴盘苗包装

4

DB33/T2465—2022

穴盆装在相应规格的纸板箱内。

9.1.3容器苗包装

将容器苗按数量装入相应规格的纸板箱内。

9.2标志

每箱应贴上标签,注明品种、等级、数量、产地、出苗日期等。

9.3检疫

参照GB15569要求执行。

9.4运输

装车时切勿倒置,用有蓬车辆运输以避免日晒、雨淋,瓶苗、生根组培苗在高温和严寒季节运输时

选择冷藏车,运输途中温度保持20℃~25℃,60%~80%的相对湿度,5天内到达目的地。

10生产档案

生产过程中投入品使用、自然灾害、重大技术措施及产品进出库等记录存档,保存时间不少于2年。

11模式图

蓝莓组培苗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图参见附录C。

5

DB33/T2465—2022

附录A

(资料性)

蓝莓组培苗生产所需设施及仪器设备

表A.1~表A.2给出了蓝莓组培苗生产所需设施及仪器设备。

表A.1给出了蓝莓组培苗生产所需基本配套设施。

表A.1基本配套设施

序号设施名称设施要求

1组培车间自动检测和喷淋的消防系统

1.1洗涤室通风、干燥,室内要有上、下水设施,地面防潮防滑并便于清洗,大水槽若干。

1.2培养瓶晾干室通风、干燥、整洁,内装空调和通风装置。

药品室清洁、干燥、通风,能终年保持相对较低的温度,避免阳光直照;放置天平的实

1.3

(称量室)验台要平整稳固。

1.4培养基配制室通风、干燥,配备大容量用电专用线路,上下水道畅通。

地面与墙壁应能够忍受高湿状态,地面防滑、白瓷砖墙面,配备大容量用电线路

1.5培养基灭菌室

等。

1.6培养基储存室低温、干燥、整洁,避免光照,洁净度要高,配置空调、通风装置、紫外灯等。

1.7更衣室通风、干燥、整洁,避免光照,紧连接种室,配置衣柜、鞋柜、洗手盆等。

接种室控温25℃±2℃、控湿(相对湿度75%以下)、干净、整齐、通风、光线好,内墙

1.8

(无菌操作室)白色光滑,配置空调、超净工作台等。

控温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