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T 0455.2-2024 海洋生态修复成效评估技术规范 第2部分:滩涂
HY/T 0455.2-2024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ffectiveness assessment of marine ecological restoration—Part 2:Intertidal flat
基本信息
本文件适用于位于滩涂的海洋生态修复的成效评估工作。
发布历史
-
2024年09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 起草人:
- 方婧、欧阳玉蓉、戴娟娟、吴耀建、蔡灵、王翠、姜尚、赖敏
- 出版信息:
- 页数:20页 | 字数:25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07.060
CCSA45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
HY/T0455.2—2024
海洋生态修复成效评估技术规范
第2部分:滩涂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effectivenessassessmentof
marineecologicalrestoration—Part2:Intertidalflat
2024⁃09⁃13发布2024⁃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发布
HY/T0455.2—2024
目次
前言··························································································································Ⅲ
引言··························································································································Ⅳ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体原则和要求········································································································1
5评估工作流程···········································································································2
6资料收集与补充调查··································································································3
7评估内容·················································································································4
8评估方法·················································································································5
9评估结论与建议········································································································8
10成果要求···············································································································9
附录A(规范性)滩涂生态修复成效评估重点判定表···························································10
附录B(规范性)滩涂生态修复补充调查要求一览表···························································11
附录C(规范性)滩涂生态修复生态类指标体系及评分表·····················································12
参考文献····················································································································13
Ⅰ
HY/T0455.2—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是HY/T0455《海洋生态修复成效评估技术规范》的第2部分。HY/T0455已经发布了以
下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滩涂;
——第3部分:海湾。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方婧、欧阳玉蓉、戴娟娟、吴耀建、蔡灵、王翠、姜尚、赖敏。
Ⅲ
HY/T0455.2—2024
引言
为进一步规范海洋生态修复成效评估活动,促进受损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制定HY/T0455
《海洋生态修复成效评估技术规范》。HY/T0455是指导不同区域海洋生态修复成效评估工作的基础
性和通用性标准,拟由五个部分构成。
——第1部分:总则。目的在于确立不同区域海洋生态修复成效评估的工作程序、内容、方法及相
关要求。
——第2部分:滩涂。目的在于确立滩涂生态修复成效评估的内容、方法及技术要求。
——第3部分:海湾。目的在于确立海湾生态修复成效评估的内容、方法及技术要求。
——第4部分:海岛。目的在于确立海岛生态修复成效评估的内容、方法及技术要求。
——第5部分:河口。目的在于确立河口生态修复成效评估的内容、方法及技术要求。
Ⅳ
HY/T0455.2—2024
海洋生态修复成效评估技术规范
第2部分:滩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滩涂生态修复成效评估的调查、评估内容和成果要求等方面的技术内容,描述了相
应的评估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位于滩涂的海洋生态修复的成效评估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12763.6海洋调查规范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
GB17378.5海洋监测规范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
GB17378.7海洋监测规范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
GB/T17501海洋工程地形测量规范
GB18668海洋沉积物质量
HJ1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HJ710.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鸟类
HY/T080滨海湿地生态监测技术规程
HY/T081红树林生态监测技术规程
HY/T083海草床生态监测技术规程
HY/T0455.1—2024海洋生态修复成效评估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则
HY/T0460.7海岸带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与评估技术导则第7部分:牡蛎礁
LY/T1938红树林建设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滩涂intertidalflat
最高潮线与最低潮线之间周期性被海水淹没,地势平坦或轻微倾斜且底质为泥质或砂质的海岸带
区域。
4总体原则和要求
4.1基本原则
按照HY/T0455.1—2024中4.1的规定执行。
1
HY/T0455.2—2024
4.2评估重点
除按照HY/T0455.1—2024中4.2的规定执行外,还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
4.3评估范围
除按照HY/T0455.1—2024中4.3的规定执行外,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a)通常以修复项目的用海外缘线为起点向外扩展8km划定;
b)修复项目涉及多个不相连的组成部分时,分别确定评估范围;
c)评估范围以平面图方式表示,并给出控制点坐标。
4.4评估时段
按照HY/T0455.1—2024中4.4的规定执行。
5评估工作流程
滩涂生态修复成效评估工作流程包括资料收集与补充调查、分析与评估、报告编制3个阶段,流程
见图1。
2
HY/T0455.2—2024
图1滩涂生态修复成效评估工作流程
6资料收集与补充调查
6.1资料收集
收集生态修复项目实施前后的资料,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a)生态修复项目实施情况、效益类指标的相关资料收集按照HY/T0455.1—2024中6.2.1和
6.2.3的规定执行;
b)滩涂生态空间变化情况收集评估范围内生态修复前后多年遥感影像或航拍图、海图或水深地
形图、主要潮沟分布、滩涂面积、底质类型(泥滩、砂滩、泥化线位置)、堤坝拆除情况(拆除工程
量、拆除位置)、项目现场照片等相关资料;
c)沉积物质量变化情况收集评估范围内生态修复前后沉积物质量监测数据;
d)滩涂生物资源收集评估范围内生态修复前后潮间带底栖生物、保护物种、鸟类的相关资料,互
花米草的分布、长势、清除面积、复发面积等数据;
e)典型生态系统收集评估范围内生态修复前后红树林、牡蛎礁、盐沼、海草床等的物种组成、分
3
HY/T0455.2—2024
布面积、修复成活率、密度、盖度(郁闭度)、生物量等调查数据;
f)收集由陆域向滩涂输送的入海排污口的截堵整治、岸滩垃圾清理情况。
6.2现场踏勘
6.2.1开展生态修复项目现场踏勘,现场踏勘的内容包括生态修复项目主体的基本情况及已取得的可
视化成效,项目周边岸线类型、海域开发利用现状、周边同期开展的海洋生态保护或修复项目基本情
况、项目验收情况。
6.2.2调查人员应通过照片、视频、文字、表格等方式记录现场踏勘情况。生态修复项目前后的照片、
视频等信息获取位置宜保持一致,并记录拍摄对象的位置、时间等信息。
6.3补充调查
6.3.1针对滩涂生态修复项目预期性指标的实现情况,在现有资料无法满足评估要求的前提下,制定
补充调查方案,开展调查、观测。
6.3.2宜选择与生态修复项目实施前的相同季节和相同站位。地形地貌相关数据的调查应选择相同
的比例尺和测线。
6.3.3调查内容包括滩涂地形地貌、沉积物质量、海洋生物等要素。
6.3.4滩涂地形地貌、沉积物质量调查分别按照GB/T17501、GB17378.5的规定执行;潮间带底栖生
物调查按照GB/T12763.6和GB17378.7的规定执行;红树林的调查按照HY/T081和LY/T1938
的规定执行;盐沼植被、海草床、牡蛎礁的调查分别按照HY/T080、HY/T083、HY/T0460.7的规定
执行;保护物种、鸟类的调查观测分别按照HJ19、HJ710.4的规定执行。
6.3.5监测指标、站位布设、时间与频次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
7评估内容
7.1项目实施情况分析
按照HY/T0455.1—2024中7.1的规定执行。
7.2生态类指标分析
7.2.1滩涂生境变化情况
滩涂生态空间
.1滩涂的生态空间变化主要指通过生态修复新增滩涂面积、拆除堤坝增加水文连通等修复措
施恢复滩涂的生态功能。
.2通过遥感影像数据判读对比、现场实测等方式评估滩涂生态修复项目实施前后滩涂面积、滩
涂高程、主要潮沟分布的变化情况,并进行滩涂面积恢复率指标的计算。
.3通过现场勘查等方式判断堤坝拆除的具体情况:拆除至潮间带中潮位及以下、拆除至潮间带
中潮位到高潮位之间、拆除高潮位以上。
沉积物质量
滩涂底质污染修复类项目应重点评估生态修复后沉积物质量达到GB18668中第一类海洋沉积物
质量标准的站位数变化情况。
4
HY/T0455.2—2024
7.2.2滩涂生物资源变化情况
评估生态修复项目实施前后滩涂生物资源的变化,包括潮间带底栖生物、保护物种、滩涂鸟类
资源的变化情况。
潮间带底栖生物变化的评估分析包括:物种组成、生物量、栖息密度、物种多样性指数等方面。
评价范围内涉及多个保护物种时资源量变化率取平均值,保护物种选取一般不超过3种。
鸟类资源状况包括现场调查评估区鸟类的种类、数量、优势种、主要分布区与修复区的关系等,
如评估范围内存在珍稀濒危或特有物种,应实施重点观测。
鸟类监测分繁殖期、越冬期、迁徙期进行。根据本地的物候特点确定最佳监测时间。应选择
监测区域内的水鸟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时期。
评估生态修复项目实施前后互花米草对修复区的干扰程度变化,包括入侵面积、分布、清除后
的复发率等。
7.2.3典型生态系统变化情况
分析评估红树林、牡蛎礁、盐沼、海草床等典型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生境变化情况,对修复面积、成活
率、郁闭度(盖度)、生物量等进行量化。
7.2.4生态类指标体系
滩涂生态修复项目生态类指标体系构建及指标评分应符合附录C的要求。
7.3效益类指标分析
按照HY/T0455.1—2024中7.3的规定执行。
7.4项目综合评估
分别对滩涂生境、生物资源和典型生态系统等生态类指标以及效益类指标赋予权重,进行加权计
算,得出综合评估值,判断项目的成效级别。
8评估方法
8.1生态类指标评估方法
8.1.1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生态类指标分为三级,各级指标权重总和均为1。
一级指标包含滩涂生境、生物资源和典型生态系统3项,权重为对应二级指标权重之和。一级
指标不应少于2项。
二级指标的选取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必选指标的权重设定不低于(含)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15/T 333-2000 厚皮甜瓜日光温室2000kg/667m2栽培技术 2000-01-28
- DB53/ 055.4-2000 三七花质量标准 2000-02-02
- DB53/ 055-2000 文山三七综合标准 2000-02-02
- DB53/T 055.9-2000 三七育苗技术规范 2000-02-02
- DB15/T 330-2000 肉羊模式化育肥技术规程 2000-01-28
- DB53/ 055.8-2000 三七农药使用标准 2000-02-02
- DB41/ 139-1999 建筑消防设施技术检验规程 1999-12-30
- DB41/T 140-1999 玉米品种真实性及种子纯度鉴定方法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0) 1999-11-25
- DB41/ 138-1999 电气防火安全检查技术导则 1999-11-01
- DB15/T 334-2000 公路运输检疫技术规程 2000-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