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02/T 165-2018 杨梅矮化早果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DB3302/T 165-2018 "Dwarfing, early fruiting, and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for waxberries" Note: This is a translation of the title of a cultivation method, but it is not specific to any particular location or context

浙江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废止 页数:1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302/T 165-2018
标准类型
浙江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废止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8-06-21
实施日期
2018-06-21
发布单位/组织
宁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宁波市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宁波市林特科技推广中心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05

DB3302

浙江省宁波市地方标准

DB3302/T165—2018

杨梅矮化早果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2018–06–21发布2018–06–21实施

宁波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02/T165—2018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宁波市林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宁波市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宁波市林特科技推广中心、余姚市林特工作总站、慈溪市林特技术推广中心、象

山县林特技术推广中心、余姚市杨梅研发中心、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林业站、宁波江北科迪杨梅专业合

作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金土、张同心、汪国云、柴春燕、王立如、樊树雷、徐永江、周和锋、沈立

铭、陆艇、杨荣曦、邱宝财、徐均强、王银绍、徐国钧、傅明良。

I

DB3302/T165—2018

杨梅矮化早果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杨梅矮化早果丰产栽培技术规程的术语和定义、产地选择、栽培技术、采收及采后贮

运。

本标准适用于宁波市杨梅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NY5013-2006无公害食品林果类产品产地环境条件

DB3302/T091-2018杨梅贮运保鲜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树苗

为4年生大苗,经苗圃地培育而成,已形成较为完整树形的幼树。

3.2

矮化

指通过采用以整形修剪、拉枝等为主的技术措施使树体显著比常规栽培矮小,将高度和冠幅控制在

2.5m~3.0m、3.0m~3.5m。

3.3

早果

通过树苗定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等技术,使矮化杨梅结果较常规栽培提早2年及以上。

3.4

三虫两病

指黑腹果蝇、柏牡蛎蚧、黑翅土白蚁、杨梅癌肿病、杨梅赤衣病,为当前杨梅主要病虫害。

4产地选择

4.1气候条件

适宜年平均气温15℃~2l℃,降水量较为充沛的地区。

4.2土壤条件

1

DB3302/T165—2018

酸性或微酸性的红壤或黄壤,以土质疏松、排水良好、pH值4.5~6.5的砂壤土为宜。选择坡度250

以下的山地,以阴坡为好。

4.3产地环境

水质和大气质量符合NY5013-2006的要求。

5栽培技术

5.1品种选择与树苗要求

5.1.1品种选择

以“慈荠”为主选品种,亦可搭配“荸荠种”。“慈荠”系由宁波市林特科技推广中心选育的大

果优质新品种,单果重13g左右,果实成熟期6月16日~25日,完全成熟时果面紫黑色,肉柱圆钝,肉

质细软汁多,高糖中酸,风味浓郁,树势强健,丰产稳产。

5.1.2树苗要求

选择4年生树苗。树苗应根系发达,须根多;主干粗壮,干径3cm~4cm,主干高15cm~20cm,嫁接

口愈合良好,砧穗牢固结合;枝梢健壮,无病虫害、机械损伤等症状。树形完整,树高、冠径分别达到

1.0m、1.2m,利用强旺枝培养主枝4个~6个,分布均匀,水平基角呈45°左右。

树苗培育按常规“慈荠”、“荸荠种”苗木进行嫁接后,在圃地进行培育,并根据多主枝矮化圆头

形要求进行整形修剪,至第4年达到上述树苗要求。

5.1.3配置授粉树

杨梅发展新区,根据花期风向和地形,按1%~2%搭配杨梅授粉树(雄株)。

5.2定植技术

5.2.1定植时间

采用春植,2月上旬~3月中旬栽植。定植以无风阴天为宜。

5.2.2定植密度

定植密度、株行距为4.0m~5.0m×5.0m~6.0m。

5.2.3定植方法

采用树苗带土移栽,泥球应尽量包裹侧根不外露,再用草绳包紧泥球。园地应全园清理干净,并在

定植之前1个月按株行距挖好直径0.8m~1.0m、深0.8m左右的定植穴,定植穴做到株、行对直。

定植前半个月,在定植穴内施好基肥。基肥分两层,第一层为粗秸杆物,厚0.3m左右;第二层为焦

泥灰加每穴1kg复合钾肥均匀搅拌,厚约0.3m;施完基肥后,表土回填,厚约0.3m。在表土层上定植,

注意理顺根系,踏实,嫁接口高出土表5cm左右,并浇足定根水。

5.3土肥水管理

5.3.1土壤管理

5.3.1.1扩穴改土

2

DB3302/T165—2018

秋冬季节进行,从树冠外围滴水线处开始,向上坡面和左右两侧深翻30cm左右,逐年向外扩展,可

结合施基肥,方法采用放射状、环状等,并隔年轮换。

5.3.1.2合理套种

在幼年杨梅园可间作或实行自然生草制。种植的间作物应是浅根、矮秆且与杨梅无共生性病虫,以

豆科植物为宜,并秸杆还田,以改良果园土壤。

5.3.1.3除草

1年除草4次~5次。除草可结合松土和施采后肥进行。

5.3.2合理施肥

5.3.2.1施肥原则

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有机肥可选用腐熟的羊厩肥、饼肥、商品有机肥等,尽量减少猪厩肥

的施用,粗纤维多的牛粪易引发白蚁危害不宜使用;无机肥以硫基钾肥为主,氮、磷、钾比例以1﹕0.3

﹕4为宜。

5.3.2.2施肥主要方法和数量

5.3.2.2.1基肥:11月至次年2月,早施为佳,以有机肥为主,成年树每株施饼肥2kg~3kg或腐

熟厩肥15kg~20kg,加焦泥灰20kg~30kg或草木灰10kg~15kg。

5.3.2.2.2果实增色增糖肥:5月中下旬,果实快速膨大期前施入,株施杨梅专用复混钾肥2kg,开

沟条施。也可采用0.2%~0.4%的杨梅专用复混钾肥浸提液叶面喷施,隔7天重复喷一次。

5.3.2.2.3采后肥:8月中下旬,每株施草木灰10kg~15kg,或株施尿素0.2kg,硫酸钾0.2kg~

0.5kg。磷肥隔1年~2年施用一次,株施0.1kg~0.15kg。

5.3.2.2.4叶面肥:按使用说明稀释,在作物生长期内,结合病害防治加入0.2%~0.3%磷酸二氢钾或

0.2%~0.3%尿素等叶面肥喷施5次~6次。

5.3.3水分管理

灌溉水的质量应符合GB5084-2005的要求。杨梅果实膨大期和花芽分化期对水分需求较多,此期若

发生干旱应及时灌溉。8月若出现高温旱季,树叶乃至嫩梢发生3天以上萎蔫时,应立即进行地面浇水或

树冠喷水。

5.4矮化整形修剪

5.4.1树形选择

多主枝矮化圆头形。主干高20cm~25cm,主枝4个~6个,分布在60cm左右整形带内,主枝与水

平基角呈30°~45°,均匀分布,互不重叠;每个主枝上配备副主枝2个~3个,水平基角15°~30°;

在主枝或副主枝上利用间隙和空间均匀分布大侧枝3个~5个。各级骨干枝长短适当,从属关系明显。

5.4.2时间

生长期修剪在4月~10月,休眠期修剪在11月至次年3月。以春剪(4月)、夏剪(7月)、秋冬剪(11

月)为主。

5.4.3方法

3

DB3302/T165—2018

树苗移栽定植第1年~2年,对选留的均匀分布主枝,通过撑枝、拉枝,使主枝与水平基角呈30°~

45°,并使下方的主枝开张角度大于上方的主枝;对主枝在50cm~60cm处适当回缩后,利用位置较好

的侧生强枝培养副主枝,其余强生枝间隔30cm左右短截2/3后培养为大侧枝,多余的和背部的强生枝删

除;每个主枝配备2个~3个副主枝,副主枝的开张角度为水平基角15°~30°,并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