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4107-2021 民用建筑节能工程热工性能现场检测标准

DB32/T 4107-2021 The standard for on-site testing of thermal performance in energy-saving projects for civil buildings

江苏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2/T 4107-2021
标准类型
江苏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1-09-16
实施日期
2022-03-01
发布单位/组织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我省新建、扩建、改建的民用建筑节能工程围护结构现场热工性能的检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的检测可参照执行。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起草人:
许锦峰、吴志敏、张海遐、韩伟、姜美琴、李磊、许鸣、张志权、眭斌、陈满军、季柳金、袁浩、杨恒亮、吴茂军
出版信息:
页数:2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1.120.01

CCSP31

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4107—2021

民用建筑节能工程热工性能现场检测标准

Standardforthermalperformanceon-sitetestofcivil

energyefficientbuildings

2021-09-16发布2022-03-01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2/T4107—2021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2

4基本规定.............................................................................4

5非透明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4

5.1一般规定.........................................................................5

5.2传热系数检测.....................................................................5

5.3隔热性能检测.....................................................................7

5.4外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检测...........................................................8

5.5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检测...........................................................9

6透明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9

6.1一般规定.........................................................................9

6.2外窗、透明幕墙及采光顶热工性能检测与计算核验.....................................9

6.3遮阳设施的遮阳性能检测..........................................................10

6.4玻璃热工性能现场检测............................................................10

6.5中空玻璃露点现场检测............................................................12

7气密性检测..........................................................................13

7.1一般规定........................................................................13

7.2外窗及透明幕墙的现场气密性检测..................................................13

7.3建筑整体气密性检测..............................................................13

附录A检测仪器要求....................................................................15

附录B非透明围护结构传热阻和传热系数的计算............................................18

附录C室外气象参数检测方法............................................................19

I

DB32/T4107—202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标准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

本标准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苏州

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镇江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昆山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

中心、常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扬州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江苏建科鉴

定咨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许锦峰、吴志敏、张海遐、韩伟、姜美琴、李磊、许鸣、张志权、眭斌、陈满

军、季柳金、袁浩、杨恒亮、吴茂军。

II

DB32/T4107—2021

民用建筑节能工程热工性能现场检测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民用建筑节能工程热工性能现场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我省新建、扩建、改建的民用建筑节能工程围护结构现场热工性能的检测。既有建筑

节能改造工程的检测可参照执行。

民用建筑节能工程围护结构现场热工性能的检测,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有

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17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411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T2680建筑玻璃可见光透射比、太阳光直接透射比、太阳能总透射比、紫外线透射比及有关

窗玻璃参数的测定

GB/T8484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T10294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

GB/T10295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热流计法

GB/T13475绝热稳态传热性质的测定标定和防护热箱法

GB/T20313建筑材料及制品的湿热性能含湿率的测定烘干法

GB/T34010建筑物气密性测定方法风扇压力法

GB/T36261建筑用节能玻璃光学及热工参数现场测量技术条件与计算方法

JGJ/T132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JGJ/T151建筑门窗透明幕墙热工计算规程

JGJ/T177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JGJ/T357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技术规程

JG/T205建筑门窗工程检测技术规程

1

DB32/T4107—2021

JG/T211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现场检测方法

JG/T269建筑红外热像检测要求

DGJ32/J19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DGJ32/TJ81建筑工程红外热成像法检测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3.1

围护结构envelope

建筑物中构成建筑空间,抵御环境不利影响的围挡物。

3.2

非透明围护结构non-transparentenvelope

指建筑物外墙、屋面、非透明幕墙等非透光外围护结构。

3.3

透明围护结构transparentenvelope

指外窗(含透明阳台门)、透明幕墙和建筑采光顶等太阳光可直接透射入室内的建筑物外围护结构。

3.4

建筑采光顶skylightroof

由玻璃等透光面板、支承体系等组成的可让太阳光直接透射入室内的屋顶。

3.5

遮阳设施Shadingdevice

遮阳设施包括外遮阳卷帘、外遮阳百叶帘、机翼百叶板、建筑遮阳篷、曲臂遮阳篷、天篷遮阳帘、

遮阳格栅等。

3.6

热流计法methodofheatflowmeter

采用热流计及温度传感器测量通过围护结构构件的热流密度和表面温度,并以此计算被测部位的传

热阻或传热系数的检测方法。

3.7

热箱仪hotbox

由计量热箱与显示仪表组成的用于现场测量围护结构构件传热阻的装置。

3.8

环境箱environmentbox

在围护结构两侧形成温差,以满足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温差要求的箱体。

3.9

2

DB32/T4107—2021

热箱法methodofhotbox

采用热箱仪对构件进行传热阻和传热系数的测量方法。

3.10

动态分析方法dynamicanalysismethod

热流计法传热系数检测中,通过热力学方程考虑检测期间温度及热流的较大变化幅度对检测结果进

行动态分析计算的方法。

3.11

封闭空气间层airspaceinsulation

封闭在围护结构中的空气层。

3.12

同条件试样samplesinthesameconditions

根据工程实体的性能取决于内在材料性能和构造的原理,在施工现场抽取一定数量的工程实体组成

材料,按同工艺、同条件的方法,在实验室制作的能够反映工程实体热工性能的试样。

3.13

红外热像仪infraredthermographyinstrument

将被测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分布图形反映到红外探测器的光敏元件上,获得红外热像图的成像仪

器。

3.14

热像图thermogram

用红外热像仪拍摄的表示物体表面表观辐射温度的图片。

3.15

热工缺陷thermaldefect

建筑围护结构中存在的由于保温材料缺失、受潮、分布不均或空气渗透等导致热工性能不符合规定

的部位。

3.16

轻质构件lightelements

热惰性指标D小于等于2.5的构件。

3.17

重质构件heavierelements

3

DB32/T4107—2021

热惰性指标D大于2.5的构件。

3.18

材料质量含湿率moisturecontentmassbymass

材料中可蒸发水(烘干至恒重蒸发的水分)的质量与材料质量之比。简称“含湿率”。

3.19

蓄热修正热容thermalmassfactor

消除周期性热作用下构件蓄热对热流密度的影响而对其检测值进行修正的热容。蓄热热容修正包括

内、外蓄热修正热容。

4基本规定

4.0.1民用建筑节能工程应按《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GJ32/J19的规定进行围护结构热

工性能相关项目的现场检测,《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GJ32/J19中未明确的检测项目可

根据相关标准或与委托方的合约约定进行。

4.0.2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等应进行含外窗气密性在内的建筑整体气密性现场检测。

4.0.3围护结构现场热工性能检测应按《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GJ32/J19的规定进行抽

样,《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GJ32/J19中未明确的可根据相关标准或与委托方的合约约

定进行抽样。

4.0.4热工性能的合格指标和判定方法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4.0.5现场热工性能检测前,委托方宜提供以下技术文件:

a)经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合格的工程设计文件、经审核通过的设计变更文件等;

b)工程竣工图纸和相关技术文件;

c)具有相关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外门窗(含阳台门)、透明幕墙及外墙、屋面保温材料等的进场

抽样复验报告,包括外门窗传热系数、外窗气密性能等级、玻璃及外窗遮阳系数以及外墙、屋

面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吸水率等复验报告;

d)外墙、屋面及热桥部位的保温施工方案及外墙保温系统构造检验报告;

e)与本条第4款有关的隐蔽工程施工质量的中间验收报告;

f)其他必要的技术文件。

4.0.6检测中使用的温度传感器、热流计、天空辐射计、风速仪、湿度计、热箱仪、环境箱、红外热像

仪、玻璃热工性能检测仪等仪器性能指标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

4.0.7仪器设备应具有有效期内的检定证书、校准证书。温度传感器、热流计、热箱仪应按《围护结构

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技术规程》JGJ/T357中附录A的规定进行核查和标定。

4.0.8从事现场热工性能检测的机构应具有相应的检测能力,检测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

5非透明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

4

DB32/T4107—2021

5.1一般规定

5.1.1非透明围护结构(墙体、屋顶、楼板)主体部分传热系数检测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采用热

流计法或热箱法进行。

5.1.2隔热性能现场检测应选择建筑中西侧外墙及屋面中隔热最不利部位进行。

5.1.3外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检测宜采用红外热成像法进行。

5.1.4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检测应选择建筑中最不利的热桥部位进行检测。

5.2传热系数检测

5.2.1以自保温为主的墙体,传热系数检测应在墙体砌筑龄期大于2年后进行。以外保温或内保温为主

的构件(墙体、屋顶、楼板),当主要保温材料体积吸水率大于4%时,传热系数检测应在保温工程施

工完成12个月后进行;当主要保温材料体积吸水率不大于4%时,传热系数检测可在保温工程施工完成

6个月后进行。检测前被测围护结构构件应为自然干燥状态。

5.2.2当传热系数检测不满足4.2.1规定的时间时,应进行保温材料含湿率的检测以修正传热系数检测

结果。含湿率的检测应在传热系数检测完成后立即进行,检测方法应按《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技

术规程》JGJ/T357的规定进行。

5.2.3外墙、屋顶、架空楼板等外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检测宜在冬季进行,其他季节应采取措施保持规

定的室内外温差及室内温度稳定。

Ⅰ热流计法传热系数检测

5.2.4检测应尽量选择受太阳辐射影响小的围护结构构件进行,被测部位应避免阳光直射,无法避免时

应进行遮挡。

5.2.5检测前应关闭被测房间门窗,采取加热或制冷、或加环境箱等措施形成构件两侧温差,待温度稳

定后进行。检测外墙、屋顶、架空楼板,宜避开气温剧烈变化的天气,保持室内空气温度稳定波动小于

1K,夏热冬冷地区内外表面温差不应小于10K,寒冷地区内外表面温差宜在20K以上。检测分户楼板、

分户墙期间,两侧表面温差不应小于10K。

5.2.6检测外墙、屋顶、架空楼板的同时应进行室内外空气温度的检测。室内空气温度检测点应避开冷

热源并安装防辐射罩,宜在房间中央靠近层高1/2处均匀布置不少于2个。室外空气温度的检测应按本

标准附录C的规定进行。

5.2.7温度的检测宜采用热电偶、铂电阻、半导体等类型的温度传感器,热流的检测应采用建筑用热流

计。温度、热流密度数据应采用自动化装置进行采集、储存。

5.2.8检测区域应在无裂纹等结构缺陷的典型构件主体部位选取,所测区域不应小于1.2m×1.2m。检测

外墙、屋顶、架空楼板前宜利用红外热像仪确定主体部位和热桥部位,选取表面温度分布温差不大于

0.5K的区域,布置温度传感器和热流传感器。测点位置不应靠近热桥、裂缝和有空气渗漏的部位,不

应受加热、制冷装置和通风气流的直接影响。

5.2.9热流计和温度传感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a)对外墙、屋顶、架空楼板,热流计应直接安装在受检构件的内表面上;对分户楼板、分户墙,

热流计可安装在受检构件的低温侧表面上,每个检测区域应至少布置3个热流计,且应与表面

完全接触。

b)温度传感器应在受检围护结构两侧表面安装。表面温度传感器应靠近热流计安装,对应每个热

流计,两侧表面温度传感器布置各不少于1个。温度传感器应连同不小于100mm长引线与受检

表面紧密接触,传感器表面应采取措施使其辐射系数与受检表面基本相同。

5.2.10检测期间,应定时记录热流密度和构件两侧表面温度及室内外空气温度,采样间隔不宜大于

1min,记录时间间隔不应大于5min。

5

DB32/T4107—2021

5.2.11热流密度和表面温度检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a)计算同一采集目标的一组传感器记录数据的算术平均值,热流密度应精确至0.01W/m2,温度

应精确至0.01K;

b)应剔除记录数据中偏差超过算术平均值15%的数据;当该组记录数据中偏差小于算术平均值

15%的数据少于2个时,则该组数据无效;

c)应取有效算术平均值为该时刻检测值。

5.2.12对外围护轻质构件,宜取日落后1h到日出前的数据,在连续三个夜间数据得到的热阻相差不大

于±5%时,可结束检测。

5.2.13对外围护重质构件,检测结束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a)传热稳定后,采用动态分析法数据处理的检测时间应超过72h,采用算术平均法数据处理的检

测时间应超过96h。

b)检测结束时得到的热阻计算值与24h前得到的热阻计算值偏差不应大于5%。

c)检测期间内第一个INT(2×DT/3)天内与最后一个同样长的天数内热阻的计算值相差不应大于

5%。

注:DT为检测持续天数,INT表示取整数部分。

5.2.14当采用算术平均法进行数据分析时,对外围护结构,应按公式1计算外围护结构主体部位的热

阻,并应使用全天数据(24h的整数倍)进行计算。对分户楼板、分户墙,可参照式(1),将构件两侧

分别当做内侧和外侧计算热阻,并应使用全天数据(24h的整数倍)进行计算。

n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