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Z/T 51016-2019 粘胶纤维原液着色用水性色浆

FZ/T 51016-2019 Waterbased pigment dispersion for spun-dying viscose fibers

行业标准-纺织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1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FZ/T 51016-2019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行业标准-纺织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9-11-11
实施日期
2020-04-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归口单位
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粘胶纤维原液着色用水性色浆的术语和定义、产品标识、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贮存和运输的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粘胶纤维原液着色用水性色浆。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苏州世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太汇染料化工有限公司、江南大学、恒天海龙(潍坊)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银鹰化纤有限公司、唐山三友集团兴达化纤有限公司、苏州秧浦色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
起草人:
吕仕铭、杜长森、王伟卿、付少海、马君志、陈立冬、范宗芳、刘辉、秦钊、李红杰、张子昕、梅成国
出版信息:
页数:16页 | 字数:22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59.060.20

W52FZ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FZ/T51016—××××

粘胶纤维原液着色用水性色浆

Waterbasedpigmentdispersionforspun-dyingviscosefibers

(报批稿)

××××-××-××发布××××-××-××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FZ/TXXXX-XXXX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苏州世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太汇染料化工有限公司、江南大学、恒天

海龙(潍坊)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银鹰化纤有限公司、唐山三友集团兴

达化纤有限公司、苏州秧浦色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吕仕铭、杜长森、王伟卿、付少海、马君志、陈立冬、范宗芳、刘辉、秦钊、

李红杰、张子昕、梅成国。

I

FZ/TXXXX-XXXX

粘胶纤维原液着色用水性色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粘胶纤维原液着色用水性色浆的术语和定义、产品标识、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

规则、标志、包装、贮存和运输的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粘胶纤维原液着色用水性色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1725-2007色漆、清漆和塑料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

GB/T1864-2012颜料和体质颜料通用试验方法颜料颜色的比较

GB/T2918-1998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GB/T3186涂料产品的取样

GB/T5698-2001颜色术语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9724化学试剂pH值测定通则

GB/T13491-1992涂料产品包装通则

GB/T15357表面活性剂和洗涤剂旋转粘度计测定液体产品的黏度

GB18582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GB/T19077粒度分析激光衍射法

GB19601染料产品中23种有害芳香胺的限量及测定

GB20814染料产品中重金属元素的限量及测定

GB/T23972纺织染整助剂中烷基苯酚及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

3术语、定义及符号

3.1术语和定义

GB/T5698-200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水性色浆waterbasedpigmentdispersion

将颜料分散在水性介质中制成的着色剂。

3.1.2

色差colordifference

定量表示的色知觉差别,用△E表示。

[GB/T5698-2001中的4.63]、[GB/T6687-2006中的5.24]

3.1.3

阻塞系数filtercloggingconstant

1

FZ/TXXXX-XXXX

规定的两段时间内单位滤出量所需的时间差,用Kw表示。

3.1.4

颜料沉降pigmentsettling

色浆存放后上下层颜料粒子出现分布不一的现象。

3.2符号

x体积中位径,即小于该粒径的颗粒占体积的50%,大于的占50%

5o

x体积下累积分布曲线上90%时对应的粒径。

90

4产品标识

产品标识应包含:颜色、产品名称或批号等信息,可以有效区分。

5技术要求

5.1性能项目和指标

产品性能项目和指标值见表1、表2。

表1产品的性能项目和指标(考核项目)

序号项目指标

1外观状态搅拌后呈均匀状态,无硬块

2粘度(20%固含量)/(mPa·s)≤100

3固含量/%M±1.0

4pH值(20%固含量)7.0~9.5

x≤0.50

50

5粒径分布/μm

x≤1.00

90

注:M为固含量的中心值,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表2产品的性能项目和指标(可选项目)

序号项目指标

1颜料沉降值S/%≤1.5

目视法近似

2颜色的比较

仪器法ΔE≤2.0

纺丝胶Kw≤50≤5.0

4阻塞系数比值K

纺丝胶Kw>50≤2.0

注:颜色的比较,供需双方需协商采用同一种方法。

5.2安全要求

产品的安全要求应符合表3的规定。

2

FZ/TXXXX-XXXX

表3产品的安全要求

指标

序号项目名称

1甲醛/(mg/kg)≤100

2有害芳香胺(mg/kg)符合GB19601规定

辛基苯酚不得检出

烷基苯酚及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壬基苯酚不得检出

3

(mg/kg)辛基苯酚聚氧乙烯醚不得检出

壬基苯酚聚氧乙烯醚不得检出

4重金属元素含量(mg/kg)符合GB20814规定

注:按照GB/T23972测试烷基苯酚及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含量时,辛基苯酚、壬基苯酚、辛基苯酚聚氧乙烯醚、

壬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的检测低限为25mg/kg、25mg/kg、10mg/kg、10mg/kg,低于此限度时,检测结果为未检出。

6试验方法

6.1试验条件

按GB/T2918-1998表1规定的标准环境23/50和表2等级2(一般)规定的温湿度条件执行。即:

温度(23±2)℃、相对湿度(50±10)%。

6.2取样方法

按GB/T3186的规定执行。

6.3外观状态

用搅棒搅拌,目测法观察。

6.4粘度

按GB/T15357规定执行。

6.5固含量

固含量按GB/T1725-2007规定,仪器设备采用GB/T1725-2007的4.1(适用于色漆、清漆、色

漆与清漆用漆基和聚合物分散体)的规定执行;试验参数按GB/T1725-2007第7章中纤维素衍生物、

纤维素漆等产品类别的参数执行;结果表示按GB/T1725-2007第8章色漆、清漆和漆基的要求执行。

6.6pH值

pH值按照GB/T9724规定执行。

6.7粒径分布

按GB/T19077规定执行。

3

FZ/TXXXX-XXXX

6.8颜料沉降值S

按附录A规定执行。

6.9颜色的比较

按附录B规定执行。

6.11阻塞系数比值K

按附录C规定执行。

6.12甲醛

按GB18582规定执行。

6.13有害芳香胺

按GB19601规定执行。

6.14烷基苯酚及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

按GB/T23972规定执行。

6.15重金属元素含量

按GB20814规定执行。

注:样品处理时如过滤困难可进行离心分离。

7检验规则

7.1检验类型

检验类型分为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须进行型式检验: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鉴定;

——当遇新产品投产、产品配方和主要原料供应商有变化时;

——正常生产18个月时;

——产品停产6个月,恢复生产时;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测较大差异时。

7.2检验项目

表1、表3中项目均为型式检验项目,表1为出厂检验项目。表2项目为可选考核项目,根据贸易

协定内容,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7.3组批规定

产品以批次为单位进行检测验收,同一混匀罐内生产出的产品为一批。

7.4检验结果的判定

所有项目的检验结果均达到本标准要求时,该批产品符合本标准要求。

4

FZ/TXXXX-XXXX

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8.1标志

内容应包括:

——制造厂名和地址;

——产品商标、产品名称及执行标准号;

——产品类别、规格(颜色、净含量);

——产日期和生产批号;

——使用说明(使用注意事项、保质期、储存条件)。

8.2包装

按GB/T13491-1992中二级非危险品包装要求的规定执行。产品的外包装箱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应符

合GB/T191的规定。产品应附质量检验单。

8.3运输

运输中应采取防潮、防雨、防晒、防污损等措施,严禁损坏外包装。

8.4贮存

产品贮存时应保证通风、干燥、防止日光直接照射,贮存温度宜为0℃~35℃,如受冷受热产生的

黏度变化,可在厂家的指导下使用。

9需方要求

以上个别质量指标、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贮存和运输等各方面,如需方有特殊要求,

由供需双方协商决定。

5

FZ/TXXXX-XXXX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颜料沉降值S测试方法

A.1方法提要

色浆在储存过程中,其颜料或多或少会出现沉降,导致上下层颜料粒径大小分布的差异或微粒数量

的不等问题,本方法取放置17小时前后的色浆的固含量计算颜料沉降值,来表征色浆稳定性。

A.2测试工具、材料

A.2.1烧杯:250mL。

A.2.2容量瓶:500mL。

A.2.3具塞量筒:100mL。

A.2.4移液管:25mL。

A.2.5电子天平:分度值0.001g。

A.2.6烘箱:最高温度≥150℃,误差≤2℃。

A.2.7符合GB/T6682的实验室用三级水。

A.3试验步骤

A.3.1称量约100g水性色浆样品于250mL烧杯中。

A.3.2将它转移至500mL的容量瓶中,用水(A.2.7)对烧杯内残余色浆进行清洗。不要在转移过程中

有任何损失。稀释至刻度线后,混合均匀。按本标准6.5测试固含量TS。

1

A.3.3将(A.3.2)稀释液转移至100mL具塞量筒中,塞子盖好。

A.3.5将量筒静置17h。

A.3.6用移液管吸取量筒上层25mL溶液至一个干净的250mL烧杯中,注意不要碰触下层的液体。按本

标准6.5测试固含量TS。

2

A.4结果计算

沉降值按照(A.1)计算。

TS-TS

S12100%…………………(A.1)

TS

1

式中:

S——颜料沉降值,%;

TS——原色浆固含量,%;

1

TS——放置17h后上层色浆固含量,%。

2

6

FZ/TXXXX-XXXX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颜色的比较

B.1总则

颜色的比较分为方法A目视法和方法B仪器法,仲裁时采用仪器法。

制备比对有色纺丝原液参比样和待测试样,用目视法和仪器法进行颜色比较。

B.2试验环境

按GB/T2918-1998表1规定的标准环境23/50和表2等级2(一般)规定的温湿度条件执行。即:温

度(23±2)℃、相对湿度(50±10)%。

B.3试验材料和仪器

B.3.1各色参比色浆样品。

B.3.2粘胶纤维纺丝原液,由有关双方商定。

B.3.3凝固液,组成和凝固液温度由有关双方商定。

B.3.4调墨刀:钢制,锥形刀身,长约140mm~150mm,最宽处约为20mm~25mm,最窄处不小于12.5

mm。

B.3.5涂膜制备器:规格适宜(建议膜厚200μm),选用能制备得到不透明涂层的规格。

B.3.6白色铜版纸卡。

B.3.7天平:分度值0.001g。

B.3.8恒温干燥箱。

B.3.9分光测色仪:D65光源,能在波长400nm~700nm之间进行测定。

B.3.10玻璃片。

B.4试验方法

B.4.1有色纺丝原液的制备

按规定的色浆冲淡比例(指色浆与粘胶纤维纺丝原液质量比)称取比对色浆与粘胶纤维纺丝原液,

搅拌均匀得到参比有色纺丝原液,搅拌均匀,待用。用同样方法制备试样有色纺丝原液。

B.4.2有色粘胶薄膜的制备

用涂膜制备器将参比有色纺丝原液与试样有色纺丝原液并列涂敷在玻璃片上,以形成二个宽度不小

于30mm,接触边长不小于50mm的均匀不透明条带,将其在凝固液中凝固,得到可测定的有色粘胶薄膜,

经脱硫、水洗,并粘贴在白色铜版纸卡上,置于105℃恒温干燥箱中(1~2)min,烘至膜干,待用(见图

B.1)。

B.4.3颜色的比较

B.4.3.1目视法

7

FZ/TXXXX-XXXX

在散射光或人造光下,观察有色薄膜,结果的表示按GB/T1864-2012第7章规定执行。

B.4.3.2仪器法

用分光测色仪测定制备的参比样和待测样有色薄膜色差ΔE。

B.1参比样(比对有色纺丝原液)和待测样(试样)制备的有色薄膜

B.5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

a)试验色浆的类型和名称;

b)比较颜色时所用的方法(光源、观察方向等);

e)与本试验方法规定操作的差异;

f)试验结果(近似、微、稍、较或者色差);

g)操作人员;

h)试验日期。

8

FZ/TXXXX-XXXX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阻塞系数K及阻塞系数比值K的测定

w

C.1原理

测定有色纺丝粘胶溶液(加入水性色浆的纺丝粘胶溶液)和纺丝粘胶原液在一定压力下、一定时间

内滤出的粘胶液量,然后换算出各自的阻塞系数Kw值。用有色纺丝粘胶溶液和纺丝粘胶原液的阻塞系数

比值来表示有色纺丝粘胶溶液的过滤性能。比值越大,有色纺丝粘胶溶液的过滤性能越差。

C.2仪器和器材

C.2.1过滤测定器:由一直型的不锈钢圆筒(外径88mm、壁厚4mm、高550mm)和一厚3mm的不锈

钢圆形过滤面板组成。在此过滤面板上有124个直径为3mm的圆孔,以环状均匀分布排列,相当于有效

过滤面积8.77平方厘米。

C.2.2圆形滤布:一般为两层80支府绸。

C.2.3烧杯:1L。

C.2.4电子天平:最小分度值0.001g。

C.2.5秒表。

C.2.6高速搅拌器。搅拌速度控制在(200±10)r/min,搅拌棒的材质为不锈钢。

C.2.7离心机。

C.3有色粘胶溶液制备

取约2L纺丝粘胶原液,其中1L左右用于有色纺丝粘胶溶液制备,剩余的用于纺丝粘胶原液阻塞系

数K的测定。

wp

称取10g固含量10%的水性色浆,精确至0.1g,放入370g纺丝粘胶原液中(按照色浆对甲纤含量约

3.3%计),精确至0.1g,用搅拌机边加测试液边搅拌5min,待用。

测试时温度控制在(23±2)℃范围内。

C.4试验步骤

C.4.1将过滤测定器的不锈钢圆筒筒身倒置支架上,加上橡皮垫圈放入事先剪好的与过滤测定器的不

锈钢圆形过滤面板大小相同的圆形滤布。

C.4.2加上有124孔的不锈钢圆板,再加垫圈,然后拧紧下盖。

C.4.3翻转筒身使其转到正常垂直位置,注入欲测定的有色纺丝粘胶溶液,加上橡皮垫圈,然后拧紧

上盖。在出胶口下方放置一个已称重过的接胶杯。

2

C.4.4打开压缩空气阀门,将压力在5s内均匀地升到2kg/cm,并保持恒定。让有色纺丝粘胶溶液流

到接胶杯中,第一滴有色纺丝粘胶溶液流出即以秒表开始计时。

C.4.5收集20min时,换另一个已称重过的接胶杯,继续收集有色粘胶到60min为止(从第一滴有色纺

丝粘胶溶液流出开始计时)。

C.4.6称重两个接胶杯中的粘胶质量,前20min的接胶量为m,后40min的接胶量为m。

1c2c

9

FZ/TXXXX-XXXX

C.4.7重新更换过滤测定器以及圆形滤布,按照C.4.1~C.4.6测试纺丝粘胶原液前20min的接胶量,

记为m,后40min的接胶量,记为m。

1p2p

C.5结果计算

有色纺丝粘胶溶液阻塞系数K按照(C.1)计算:

wc

m

2c

2

m

1c5………………(C.1)

K10

WCmm

2c1c

式中:

m——由(0~20)min流出的有色粘胶质量,单位为克(g);

1c

m——由(20~60)min流出的有色粘胶质量,单位为克(g);

2c

5

10——系数,单位为克(g)。

纺丝粘胶原液阻塞系数K按照(C.2)计算:

wp

m

2p

2

m

1p5…………………(C.2)

K10

WP

mm

2p1p

式中:

m——由(0~20)min流出的原粘胶质量,单位为克(g);

1p

m——由(20~60)min流出的原粘胶质量,单位为克(g);

2p

5

10——系数,单位为克(g)。

有色纺丝粘胶溶液阻塞系数比值K按照(C.3)计算:

K

Kwc………(C.3)

K

wp

测试两个样品,以两个有色纺丝粘胶溶液阻塞系数比值K的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若两个阻塞系数

比值K差异超过20%,重新试验。

C.6注意事项

C.6.1测定过程中粘胶粘度不能改变,故要求粘胶温度与室温相同时进行,一般在粘胶准备车间做实

验。

C.6.2K值与滤材有关,更换滤材种类或放置方式时,应注明。

W

C.6.3府绸过滤布放置为双层正面向下。

10

定制服务

    关联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