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86-2003 优质小豆生产技术综合标准
DB11/T 186-2003 Quality Red Bean Production Technology Comprehensive Standard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03年04月
-
2022年03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20
备案号:13519-2003DB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186—2003
优质小豆生产技术综合标准
Thecomprehensivestandardofproductivetechniqueonhighquality
Adzukibean
2003-04-25发布2003-05-25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1/T186—2003
前言
为规范我市优质小豆的生产和商品质量,使栽培的小豆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统一的质量标准,
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内容包括优质小豆商品标准及优质小豆生产技术标准,是在大量试验研究、典型调查的基础
上,按照绿色食品A级的要求制定的。
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北京市农业局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北京农学院、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北京凯达恒业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金文林、李国靖、刘长安、张连平、濮绍京、赵波、赵建庄、李华。
I
DB11/T186—2003
优质小豆生产技术综合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优质小豆的定义、分类、质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
贮存、运输以及小豆生产中的用种、产量指标、生产条件、产出和投入、整地质量、播种质量、田
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成熟收获、加工等规范性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优质小豆的生产、储运、加工和流通;出口小豆也可参照本标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
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
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91-2000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2715-1981粮食卫生标准
GB2762-1981食品中汞限量卫生标准
GB/T3543.1-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总则
GB/T3543.2-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扦样
GB/T3543.3-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净度分析
GB/T3543.4-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
GB/T3543.5-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
GB/T3543.6-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水分测定
GB4404-3-1999粮食作物种子赤豆、绿豆
GB4808-1984食品中氟允许量标准
GB/T5009.11-1996食品中总砷的测定方法
GB/T5009.12-1996食品中总铅的测定方法
GB/T5009.15-1996食品中镉的测定方法
GB/T5009.17-1996食品中总汞的测定方法
GB/T5009.18-1996食品中氟的测定方法
GB/T5009.19-1996食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的测定方法
GB/T5009.20-1996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
GB/T5009.22-1996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方法
GB/T5009.36-1996粮食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5127-1985食品中敌敌畏、乐果、马拉硫磷、对硫磷允许残留量标准
GB5491-1985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GB/T5492-1985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
GB/T5493-1985粮食、油料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法
GB/T5494-1985粮食、油料检验杂质、不完善粒检验法
GB/T5497-1985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
GB/T5511-1985粮食、油料检验粗蛋白质测定法
GB5519-1988粮食和油料千粒重的测定法
GB/T7414-1987主要农作物种子包装
1
DB11/T186—2003
GB/T7415-1987主要农作物种子贮藏
GB7718-1994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GB/T8321.1—8321.7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10461-1989小豆
GB14877食品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测定方法
GB/T14878食品中百菌清残留量的测定方法
GB/T14973食品中粉锈宁残量的测定方法
GB/T15666-1995豆类试验方法
GB/T17328-1998食品中稳杀得、精稳杀得残留量的测定
GB/T17331食品中有机磷和胺基甲酸酯类农药多种残留测定
GB/T17332食品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
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393-2000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2000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T/T599-2002红小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绿色食品greenfood
见NY/T391-2000中3.1。
3.2A级绿色食品Agradegreenfood
见NY/T391-2000中3.3。
3.3优质小豆highqualityAdzukibean
符合A级绿色食品要求的小豆。
3.4外观externalappearance
小豆子粒外观性状符合商品小豆规定的标准,包括子粒大小、形状和色泽。
3.5纯粮率purekernelyield
除去杂质的小豆(其中不完善粒折半计算)占试样重量的百分率。
3.6不完善粒unsoundkernel
有虫蚀、病斑、生芽、霉变、破损或未熟等缺陷但仍有一定食用价值的颗粒统称。包括下列尚
有食用价值的颗粒:
3.6.1未熟粒immaturekernel
子粒不饱满,瘪缩达检面l/2及以上,与正常粒显著不同的颗粒。
3.6.2虫蚀粒injuredkernel
被虫蛀蚀,伤及子叶的颗粒。
3.6.3虫豆beanofcontaininginsect
豆粒表面完好,但子粒中藏匿的绿豆象已发育成成虫或幼虫的豆粒。
3.6.4破碎粒brokenkernel
子粒破碎,子叶残缺(包括整半粒)、横断、破裂的颗粒。
3.6.5生芽、涨大粒livingthebud,risethebigkernel
芽或幼根突破种皮或吸湿涨大未复原的颗粒。
3.6.6水浸粒thewaterimmersesthekernel
收获过程中受水浸、雨淋后粒面色变浅、失去光泽、种皮瘪缩的颗粒。
3.6.7变色粒changecountenancethekernel
2
DB11/T186—2003
子粒未晒干或收获过程中受水浸、雨淋后堆捂粒面变深变黑(黑小豆除外),但未霉变的颗粒。因
贮藏时间过长、保管不善固有的种皮色泽发生改变,种皮色加深,已不是该品种的固有色的子粒。
3.6.8冻伤粒frostedkernel
子粒透明或子叶僵硬呈水渍状的颗粒。
3.6.9小子粒granule
小于规定粒径的子粒。
3.7杂质impurity
除本种子粒以外的其他物质,包括下列几种:
3.7.1筛下物throughs
通过直径3.0mm圆孔筛的物质。
3.7.2无机杂质inorganicimpurity
泥土、沙石、瓦砾及其他无机物质。
3.7.3有机杂质organicimpurity
异种作物和植物的种子及其他有机物质。
3.7.4霉变粒moldykernel
粒面生霉、子叶变质的颗粒。
3.8色泽、气味colourandlustre,odour
具有小豆固有的综合色泽和气味。
3.9单一品种oneSpecies
为一个育成品种的后代,未混有其他育成品种的后代子粒。
3.10L*
为小豆种皮的明度指数,值越大表示光泽越好,值小表示光泽暗。
3.11a*
为小豆种皮红色色度指数,值越大表示越红,值小表示红色色泽暗。
3.12高蛋白质含量品种thehighproteincontainsthespecies
子粒中粗蛋白质含量平均值大于25%的品种。
4分类
4.1根据小豆子粒的种皮颜色分类
4.1.1单色小豆
4.1.1.1红小豆
种皮为红色。按种皮色的深浅分为以下两种:
a)深红
包括紫红色、暗红色,有光泽或微光泽。L*≤24,a*≤19。
b)艳红
浅红色、鲜红色。光泽艳丽。L*>24,a*>19。
4.1.1.2白小豆
种皮为白色或灰白色。
4.1.1.3黑小豆
种皮为黑色或蓝黑色。
4.1.1.4其他单色小豆
种皮为黄色、棕色、绿色等单一颜色的小豆。
4.1.2多色小豆
种皮上着有二种或二种以上颜色。
3
DB11/T186—2003
4.2根据小豆的子粒大小分为四类
4.2.1小粒小豆
千粒重100g以下。
4.2.2中粒小豆
千粒重101g~140g。
4.3.3大粒小豆
千粒重141g~179g。
5要求
5.1优质小豆产地环境要求
应符合NY/T391-2000的要求。
5.2优质小豆原料要求
按照本标准第9~10章生产操作规程生产的小豆。
5.3小豆质量要求
5.3.1小豆质量按纯粮率分等级,见表1。
表1小豆各等级的质量指标
纯粮率,杂质,不完善粒水分,色泽、虫豆率备注
等级
最低指标%最高指标%%最高指标%气味%
198.01.0≤3.013.0正常0.01
295.01.0≤5.013.5正常0.03
392.01.5≤7.013.5正常0.05
等外<92.0>1.5->13.5---
5.3.2优质小豆各项指标应达到表1中的三等或三等以上。
5.3.3用于出口的小豆各项指标须达到表1中的一等或二等,色泽符合表2中的艳红标准。
表2红小豆色泽分类表
色泽L*a*
深红≤24≤19
艳红>24>19
5.4流通商品(优质)小豆互混限度
5.4.1子粒种皮色互混限度
5.4.1.1单色小豆中混有异色粒未超过1.0%的为单色商品小豆。
5.4.1.2单色小豆中混有异色粒超过1.0%,但未超过10%的为混杂商品小豆。
5.4.1.3单色小豆中混有异色粒超过10%的为杂色商品小豆。
5.4.1.4小豆中凡肉眼能分辨种皮色有显著差异的均属异色粒。
5.4.2子粒种皮色相同而栽培品种不同的互混限度
5.4.2.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37/T 1074-2008 良好农业规范 出口平菇操作指南 2008-12-02
- DB37/T 1077-2008 行政(审批)服务规范 2008-12-09
- DB37/T 1053-2008 良好农业规范 出口苹果操作指南 2008-12-02
- DB37/T 1057-2008 良好农业规范 出口梨操作指南 2008-12-02
- DB37/T 1117-2008 礼仪庆典行业服务质量规范 2009-01-06
- DB37/T 1114-2008 家政服务 育婴服务质量规范 2009-01-06
- DB37/T 1112-2008 家政服务 家务服务质量规范 2009-01-06
- DB37/T 1111-2008 家政服务 居家养老服务质量规范 2009-01-06
- DB37/T 1113-2008 家政服务 医院陪护服务质量规范 2009-01-06
- DB37/T 1059-2008 良好农业规范 出口花生操作指南 2008-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