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5665-2023 医疗卫生机构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

DB13/T 5665-2023 Standardization of Work Safety Management in Medical and Healthcare Institutions

河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9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3/T 5665-2023
标准类型
河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02-06
实施日期
2023-03-06
发布单位/组织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

CCSC65

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5665—2023

医疗卫生机构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

2023-02-06发布2023-03-06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3/T5665—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海航认证有限公司、河北久运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河北省

儿童医院、河北省胸科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河北省消防救援总

队、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安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河北省机械科学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河北省应

急管理科学研究院、河北循理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河北向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峰、曾昭光、刘占杰、张尚敏、王东、李洁、刘学恩、孙忠强、张龙、李燕、

刘爱军、安锦辉、田铁牛、姚川、王亮、赵春香、马瑞波、程玉魁、王宏鸣、高燕、王建兴、赵曼、褚华

平。

I

DB13/T5665—2023

医疗卫生机构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医疗卫生机构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总体要求,以及目标职责、制度化管理、教育培

训、安全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现场管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和持续改进8个体系要素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医院、县(区)以上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2893安全色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5768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GB7231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

GB/T11651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13495消防安全标志

GB/T15499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

GB15630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

GB17945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

GB/T29639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33000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GB/T33942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38315社会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编制及实施导则

GB/T38650管道系统安全信息标记设计原则与要求

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1309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

AQ/T9007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基本规范

AQ/T9009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规范

GBZ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WS308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

DB13/T5274医疗机构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3300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医疗卫生机构安全生产标准化specificationofworksafetyinmedicalandhealth

institutions

医疗卫生机构通过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员全过程参与,建立并保持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全面管控服务经营活动各环节的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工作,有效辨识管控安全风险,及时消除生产

安全事故隐患,实现安全健康管理系统化、岗位操作行为规范化、设备设施本质安全化、作业环境

器具定置化,并持续改进。

[来源:GB/T33000-2016,定义3.1,有修改]

1

DB13/T5665—2023

4总体要求

原则

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安全风险管

控、隐患排查治理为基础,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健康,保证运行服

务活动的顺利进行。

建立和保持

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采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动态循环的模式,结合自身的特点,建

立并保持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实现以安全生产标准化为基础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通

过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生产问题,建立安全绩效持续改进的安全

生产长效机制。

自评和评审

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实行自主评定、外部评审的方式。定期对本单位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工作情

况进行评定,自主评定后申请外部评审。

5目标职责

目标

5.1.1应根据自身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文件化的总体和年度安全生产目标,其中应至少包括各类事

故和伤亡控制率的目标,并同时制定为控制各类事故和伤亡控制率而需要的相关安全生产管理、风

险控制等过程控制目标;明确目标的制定、分解、实施、检查、考核等环节要求。

5.1.2按照所属各内设机构在医、教、研、防及后勤保障服务工作中所承担的职能,将年度安全生

产目标分解为各内设机构的工作控制指标,并制定实施计划和考核办法。

5.1.3应定期对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考核,根据考核情况及时调整安全生产

目标和指标。评估、考核和调整应形成记录。

机构和职责

5.2.1机构设置

5.2.1.1应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主任由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包括分管安全

负责人、其他负责人、各内设机构负责人等。

5.2.1.2医疗卫生机构从业人员超过100人的,应独立设置专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不得与其他机

构合并设置,并按照不低于从业人员数量1%、不少于3人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

30至100人的,应配备不少于2人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30人以下的,应配备兼

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服务机构参与安全管理。

5.2.2职责

5.2.2.1应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范围、考核要求等内容。

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形成包括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生产负责人、其他负责人、各内设机构及

其负责人、班组和班组长、具体岗位及其从业人员以及各类专项工作负责部门及其从业人员的安全

生产责任体系。

5.2.2.2医疗卫生机构应履行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

a)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b)加大对安全生产资金、物资、技术、人员的投入保障力度,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c)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d)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

e)强化安全生产基础建设,落实安全生产措施。

5.2.2.3安全生产委员会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应履行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

2

DB13/T5665—2023

a)定期分析安全生产形势,统筹、指导、督促安全生产工作;

b)研究、协调、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

c)明确各内设机构及其负责人的安全职责,并定期对其安全生产履职情况进行考核。

5.2.2.4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应

履行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

a)建立、健全并落实本单位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b)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c)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d)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e)组织建设并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督促、检查本单位

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f)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g)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5.2.2.5安全生产分管负责人应协助主要负责人履行安全生产职责,承担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领导责

任。

5.2.2.6其他负责人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对其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生产承担直接领导责任。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运

行服务工作时,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5.2.2.7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实施综合管理,应履行的职责

包括但不限于:

a)组织或者参与拟订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b)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

c)督促落实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

d)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应急救援演练;

e)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

f)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

g)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整改措施。

5.2.2.8应为全员参与安全生产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建立激励约束机制,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建言

献策,营造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全员重视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不断改进和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

平。

安全投入

5.3.1应建立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制定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计划,主要负责人应保证安全生产

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足额到位。

5.3.2安全生产费用应实行专款专用,建立安全生产费用使用台账,专项用于下列安全生产事项:

a)安全技术措施工程建设以及安全设备、设施、器具的更新、改造、维护、检验检测和校验;

b)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以及技术研究、成果推广和应用;

c)安全生产风险因素辨识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d)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更换和安全生产津贴、奖金发放;

e)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

f)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事故救援演练以及救援队伍建设;

g)安全生产评价、评估和标准化建设;

h)其他保障安全生产的事项。

5.3.3应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用。

安全信息化建设

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开展安全生产电子台账管理、

应急管理、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自查自报、安全生产预测预警、安全生产统计分析等信息管理系统

的建设。

3

DB13/T5665—2023

6制度化管理

法规标准识别与获取

6.1.1应建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管理制度,明确管理部门,确定获取的渠道、方式,及

时识别和获取适用、有效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建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清单和文本数

据库。

6.1.2应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相关要求及时转化为本单位的规章制度、操作规

程,及时传达给相关从业人员,确保相关要求落实到位。

6.1.3应每年至少一次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执行情况进行合规性评估,确保合法合规,

评估记录保存期限不少于四年。

规章制度

6.2.1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征求工会及从业人员意见和建议。以文件形式发放到各内设

机构,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6.2.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包括但不限于:

a)安全生产责任制;

b)安全生产投入保障;

c)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管理;

d)文件、记录和档案管理;

e)教育培训;

f)特种作业人员管理;

g)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h)隐患排查治理;

i)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

j)特种设备管理;

k)设备设施管理;

l)消防安全管理;

m)危险作业安全管理;

n)特殊药品管理;

o)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

p)相关方安全管理;

q)安全警示标志管理;

r)应急管理;

s)事故管理;

t)安全生产标准化绩效评定。

安全操作规程

6.3.1应在识别医疗卫生机构危险源及有害因素的基础上,编制齐全、适用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6.3.2安全操作规程应至少包含岗位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岗位劳动防护用品佩戴要求、岗位作业安

全要求等内容。

6.3.3应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设施投入使用前,组织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确保其

适宜性和有效性。

文档管理

6.4.1应建立文件、档案管理制度,明确管理部门的职责、流程、形式、权限等内容,规范档案的

收集、归档程序和方法,确保档案的完整性。

6.4.2应建立健全主要安全生产过程与结果的记录,并建立和保存有效记录的电子档案,支持査询

和检索。

6.4.3应至少将下列安全生产档案资料实行归档管理:

4

DB13/T5665—2023

上级下发的安全生产文件、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安全生产会议记录、安全生产投入使用计划

及台账、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及记录、安全培训合格证书、设备设施台账及

维护和校验记录、安全风险辨识清单、隐患排查治理记录、危险作业审批记录、特殊药品台账、特

种设备检测报告、防雷检测报告、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急预案及演练记录、相关方安全协议、事

故档案、安全绩效考核记录、安全标准化自评和评审报告、安全技术图纸、其他安全生产管理有关

的档案资料。

7教育培训

教育培训管理

7.1.1应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明确安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培训,培训

大纲、内容、时间应满足有关规定的要求。

7.1.2应定期识别各内设机构安全教育培训需求,制定、实施安全教育培训计划,保证必要的安全

教育培训资源。

7.1.3应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时间、内容、参加人员以及考核结果等情况,建立安全教育

培训档案和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档案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