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310010-2021 沿海防护林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技术规程
DB33/T 310010-2021 Coastal Protection Forest Ecosystem Benefit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1年05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2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3.220.40
CC
CCSR20
DB
长三角区域标准
DB33/T310010—2021
DB31/T310010—2021
DB32/T310010—2021
DB32/T310××××—××××
沿海防护林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ofmonitoringandevaluationforcoastalshelter
forest
DB32/T310××××—××××
DB32/T310××××—××××
2021-05-08发布2021-08-08实施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DB33/T310010—2021DB31/T310010—2021DB32/T310010—2021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局、江苏省林业局和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上海市林业总
站、浙江省嘉兴市林业工作站、浙江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统贵、王磊、潘士华、原文文,顾沈华,周子贵,童冉,江浩,张骏,问宇
翔。
I
DB33/T310010—2021DB31/T310010—2021DB32/T310010—2021
沿海防护林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长三角区域沿海防护林生态效益监测指标体系与监测方法,评估指标体系与评估方法
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长三角沿海100km区域内防护林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标准。
GB/T33027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方法
HJ618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
LY/T2497防护林体系生态效益监测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森林防护actionofforestagainstnaturalcalamities
防护林降低台风、大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危害的功能。
注:森林防护主要表现在农作物增产、保滩护堤和固沙固土等方面。
3.2
防护面积effectiveshelteringarea
防护林背风面防护对象(作物、土壤和构筑物等)不受风害等自然灾害危害的区域范围。
4监测指标体系
4.1水文监测指标
水文监测指标见表1。
1
DB33/T310010—2021DB31/T310010—2021DB32/T310010—2021
表1沿海防护林水文监测指标
指标类别指标名称单位名称(符号)观测频度
降水量毫米(mm)连续观测
大气降水
降水强度毫米每小时(mm/h)连续观测
林内降水量毫米(mm)每次降水时观测
林内降水强度毫米每小时(mm/h)每次降水时观测
穿透水量毫米(mm)每次降水时观测
树干茎流量毫米(mm)每次降水时观测
水量
地表径流量毫米(mm)每次降水时观测
枯枝落叶层含水量毫米(mm)至少每月1次
森林蒸散量毫米(mm)连续观测
地下水位米(m)每月1次
pH值/每季度1次
悬浮固体浓度毫克每立方分米(mg/dm3)每季度1次
碱度毫克每立方分米(mg/dm3)每季度1次
水质溶解氧毫克每立方分米(mg/dm3)每季度1次
钙离子,镁离子,钾离子,钠离子,碳
酸根,碳酸氢根,氯离子,硫酸根离子,毫克每立方分米(mg/dm3)每季度1次
总磷,硝酸根,总氮
4.2土壤监测指标
土壤监测指标见表2。
表2沿海防护林和防护区域土壤监测指标
指标类别指标名称单位名称(符号)观测频度
土壤颗粒组成%每年1次
土壤容重克每立方厘米(g/cm3)每年1次
物理性质土壤含水量%每年1次
土壤孔隙度(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每年1次
滩涂土壤沉积物淤积厚度厘米(cm)每年1次
土壤pH值/每年1次
土壤碱度、碳酸盐量厘摩尔每千克(cmol/kg)每年1次
土壤含盐量毫克每千克(mg/kg)每年1次
全氮%每年1次
水解氮毫克每千克(mg/kg)每年1次
化学性质
全磷%每年1次
有效磷毫克每千克(mg/kg)每年1次
全钾%每年1次
速效钾毫克每千克(mg/kg)每年1次
土壤有机质%每年1次
2
DB33/T310010—2021DB31/T310010—2021DB32/T310010—2021
4.3气象监测指标
气象监测指标见表3。
表3沿海防护林和防护区域气象监测指标
指标类别观测指标单位名称(符号)采样频率
灾害天气暴雨、龙卷风、台风/连续观测
气压气压千帕(hPa)连续观测
最低温度摄氏度(℃)连续观测
最高温度摄氏度(℃)连续观测
林内温度摄氏度(℃)连续观测
空气温湿度
防护区域温度摄氏度(℃)连续观测
林内相对湿度%连续观测
防护区域相对湿度%连续观测
林内风速米每秒(m/s)连续观测
风
防护区域风速米每秒(m/s)连续观测
林内大气降尘总量吨每平方千米(t/km2)每季度1次/特大风暴后
防护区域大气降尘总量吨每平方千米(t/km2)每季度1次/特大风暴后
大气降尘
林内TSP、PM10、PM2.5微克每平方米(μg/m2)每季度1次/特大风暴后
防护区域内TSP、PM10、PM2.5微克每平方米(μg/m2)每季度1次/特大风暴后
空气负离子浓度个每立方厘米(个/cm3)连续观测
吸收大气NOx量、氟化物、吸收大气
植物吸收污染物微克每平方米(μg/m2)每月1次
SO2量
林内空气含盐量微克每立方米(μg/m3)每季度1次
空气含盐量
防护区域空气含盐量微克每立方米(μg/m3)每季度1次
4.4群落学特征监测指标
群落学特征监测指标见表4。
表4沿海防护林和防护区域群落学特征监测指标
指标类别观测指标单位名称采样频率
森林群落年龄年(a)每3年1次
森林群落平均树高米(m)每3年1次
森林群落结构森林群落平均胸径厘米(cm)每3年1次
森林群落密度株每公顷(株/hm2)每3年1次
森林群落树种组成/每3年1次
3
DB33/T310010—2021DB31/T310010—2021DB32/T310010—2021
表4(续)
指标类别观测指标单位名称采样频率
森林群落动植物种类数量/每3年1次
森林群落的郁闭度%每3年1次
森林群落结构森林群落主林层叶面积指数/每3年1次
林下植被(灌木、草本)平均高米(m)每3年1次
林下植被总盖度%每3年1次
树高年生长量米(m)每3年1次
森林群落乔木层生物量和林木生胸径年生长量厘米(cm)每3年1次
长量
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千克每公顷(kg/hm2)每3年1次
灌木层、草本层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千克每公顷(kg/hm2)每3年1次
厚度毫米(mm)每年1次
森林枯落物林地当年凋落量千克每公顷(kg/hm2)每年1次
非正常凋落量千克每公顷(kg/hm2)异常天气前后
林内Shannon-Winner指数/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WS/T 363.16-2023 卫生健康信息数据元目录 第16部分:药品与医疗器械 2023-10-07
- WS/T 363.9-2023 卫生健康信息数据元目录 第9部分:实验室检查 2023-10-07
- WS/T 363.12-2023 卫生健康信息数据元目录 第12部分:计划与干预 2023-10-07
- WS/T 363.14-2023 卫生健康信息数据元目录 第14部分:卫生健康机构 2023-10-07
- WS/T 363.10-2023 卫生健康信息数据元目录 第10部分:医学诊断 2023-10-07
- WS/T 363.11-2023 卫生健康信息数据元目录 第11部分:医学评估 2023-10-07
- WS/T 363.17-2023 卫生健康信息数据元目录 第17部分:卫生健康管理 2023-10-07
- WS/T 364.2-2023 卫生健康信息数据元值域代码 第2部分:标识 2023-10-07
- WS/T 363.15-2023 卫生健康信息数据元目录 第15部分:卫生健康人员 2023-10-07
- WS/T 364.1-2023 卫生健康信息数据元值域代码 第1部分:总则 2023-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