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SJD 14.3-2024 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的工效学预防指南 第 3 部分 船舶制造作业

T/WSJD 14.3-2024 Ergonomic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in Work Related to Marine Construction Part 3: Marine Construction Work

团体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3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T/WSJD 14.3-2024
标准类型
团体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4-03-11
实施日期
2024-03-26
发布单位/组织
-
归口单位
中国卫生监督协会
适用范围
主要技术内容:本文件规定了船舶制造作业预防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的工效学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船舶(包括油轮、货船、客轮、渔船等)制造作业人员肌肉骨骼疾患相关工效学危险因素的识别、评估、预防与控制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中国 船舶集团广州船舶工业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集团广船国际有限公司、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株洲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中心、大连市卫生健康监督中心
起草人:
王致、彭志恒、王忠旭、贾宁、杨燕、周庆、陈培仙、邱艳霞、杨书、尹艳、 杨凤、郑成彬、张海、杨创远、陈西峰
出版信息:
页数:3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180

CCSA25

/WSJD

中国卫生监督协会团体标准

T/WSJD14.3—2024

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的工效学预防指南

第3部分船舶制造作业

Ergonomicguidelinesforthepreventionofwork-relatedmusculoskeletaldisorders

Part3:shipmanufacturingwork

2024-03-11发布2024-03-26实施

中国卫生监督协会发布

T/WSJD14.3—2024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1

4生产工艺、工效学危险因素与潜在的WMSDs部位......................................2

5干预措施..........................................................................3

6效果评估............................................................................3

附录A(资料性)船舶制造作业潜在工效学危险因素及其来源和可参照的干预措施..........4

附录B(资料性)船舶制造作业工效学干预措施示例.....................................7

参考文献............................................................................32

T/WSJD14.3—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要求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卫生监督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中国

船舶集团广州船舶工业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集团广船国际有限公司、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连中

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株洲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中心、大连市卫生健康监督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致、彭志恒、王忠旭、贾宁、杨燕、周庆、陈培仙、邱艳霞、杨书、尹艳、

杨凤、郑成彬、张海、杨创远、陈西峰。

T/WSJD14.3—2024

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的工效学预防指南

第3部分船舶制造作业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船舶制造作业预防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的工效学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船舶(包括油轮、货船、客轮、渔船等)制造作业人员肌肉骨骼疾患相关工效学危

险因素的识别、评估、预防与控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T/WSJD14.1-2020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的工效学预防指南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上述引用文件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船舶制造作业shipmanufacturingwork

指生产能航行或停泊于水域进行运输或作业的交通工具的制造企业,包括油轮、货船、客轮、渔船

等各类船舶的制造。

3.1.2

船坞dock

指船舶制造、停泊和维修时使用的坞式建筑物,排水后可进行船舶制造和维修,灌水后船舶可以

进出。

3.1.3

船舶舾装shipoutfitting

指船舶上的电气、通风、管系、内饰等各种设备的安装作业,根据作业区域可分为分段舾装、船

坞舾装和码头舾装。

3.1.4

分段制造segmentedmanufacturing

指对船体分段进行制造加工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分段装配、分段焊接、分段涂装等工艺。

1

T/WSJD14.3—2024

3.1.5

组立加工assemblyprocessing

船舶制造中船体分段装配的一个生产阶段,在固定的场地将零部件进行组装,加工形成船舶简单

的船体结构构件。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WMSDs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ork-relatedmusculoskeletaldisorders

4生产工艺、工效学危险因素与潜在的WMSDs部位

4.1生产工艺或作业活动

4.1.1船舶制造主要生产工艺包括钢板预处理、组立加工、分段制造、搭载总装、船舶舾装、调试和

试航等。

a)钢板预处理:船舶制造所需钢材的前期处理环节,主要是对钢材进行最初的理料、切割、打磨

和焊接等。

b)组立加工:将零部件按照船舶设计进行组装,形成船舶的局部构件,主要工序包括理料、搬

运、切割、打磨、焊接、装配和校正等。

c)分段制造:称大组立,是船体分段装配的一个生产阶段,将局部构件制作成船体的不同分段,最

后再组成完整船体的生产过程,主要工序包括焊接、打磨、喷漆和装配等。

d)搭载总装:在船坞内将分段制造的分段合拢拼装成完成船体的工艺,主要工序包括合拢、吊

装、切割、打磨、焊接、装配、校正等。

e)船舶舾装:在分段制造和搭载总装过程中对船舶上的各类机械、电器、电子设备、线管等设备

的安装作业,主要工序是装配、切割、打磨和焊接等。

f)调试和试航:指船舶装配完成后对船上所有设备和控制系统的调试工作。

4.1.2船舶制造的作业活动多为手工操作和半自动化作业,大量使用手动工具和相关操作设备,包括

切割机、打砂机、砂轮机、打磨机、抛光机、各类焊机、喷枪、气(电)动扳手、铆钉机、各类风

(电)动工具、大型吊具、起重设备(龙门吊、塔吊等)、夹钳、除锈机、折弯机、校平机、探伤机

等。

4.2工效学危险因素

4.2.1船舶制造生产过程中,广泛存在重负荷、节奏快、重复性高、强迫体位、静力作业、局部振动

和长时间站姿、坐姿、蹲姿伴弯腰等工效学危险因素,并处于较高的接触水平。船舶制造作业以非固

定岗位为主,在分段制造、搭载总装、船舶舾装作业中普遍存在工作空间不足所致强迫体位或动作受

限。船舶制造作业相关岗位及工效学危险因素主要有:理料、搬运等作业人员存在提举和搬运重物、

强推拉用力;起重、运输等作业人员存在持续久坐或站立工作;切割、焊接、打磨等作业人员存在长

时间强迫体位、不良姿势和动作、工作中使用手臂振动工具;喷漆、涂漆作业人员存在持续站立工

作、肩以上的手工物体操作;装配作业人员存在持续站立工作、工作中使用手臂振动工具、工作空间

不足所致强迫体位或动作受限等;检查、校正等作业人员存在长时间强迫体位、长时间连续操作;调

试和试航存在持续站立工作、长时间连续操作。

4.2.2船舶制造作业中,在钢板预处理、组立加工、分段制造、搭载总装、船舶舾装等生产工艺中可

能存在矽尘、电焊烟尘、金属粉尘、苯系物、乙酸酯类、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碳、臭氧等化学因素

2

T/WSJD14.3—2024

以及噪声、高温、手传振动、紫外辐射等物理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加重不良工效学因素的健康危害。

船舶制造作业中工作时间长、职业性紧张、工作满意度低等心理社会因素也是影响WMSDs发生的危险

因素。

4.2.3船舶制造作业不同生产单元、主要生产工艺涵盖的岗位或工种存在的潜在工效学危险因素及其

来源参见附录A中的表A.1。

4.3潜在的WMSDs部位

船舶制造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工效学危险因素可能导致作业人员的颈、肩、下背、腕/手、膝、足踝

等部位发生WMSDs。

5干预措施

5.1用人单位可结合企业自身情况,确定需要采取控制的危险因素及其优先等级,基于工效学原则和

危险控制原则(见T/WSJD14.1-2020第6部分和第8部分),制定并实施符合工效学原则的干预措施,

方案应包括工作场所、材料/设备处理、工具使用、作业姿势、个体防护、工作组织等六方面。在可行

的情况下,应将工程控制作为解决工效学问题的首选方案。

5.2船舶制造作业工效学危险因素及可参照的干预措施导引编号参见附录A中的表A.2。

5.3本文件附录B提供了船舶制造作业(活动)WMSDs预防控制的工效学干预措施示例。方案主要基于

常见的船舶制造作业(活动),并非涵盖该行业所有的作业活动和所有的工效学问题。用人单位可将

本文件中的干预措施示例作为样例,设计并开发出更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

6效果评估

用人单位应依据T/WSJD14.1-2020第7部分的要求,对本单位的工效学程序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以确定工效学实施程序是否达到工效学目标。

3

T/WSJD14.3—2024

附录A

(资料性)

船舶制造作业潜在工效学危险因素及其来源和可参照的干预措施

为便于对船舶制造作业工效学危险因素的识别与控制,本附录将船舶制造作业的主要生产单元、

主要工艺以及涵盖的岗位或工种(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岗位)、潜在工效学危险因素归纳为表A.1;工

效学危险因素及可参照的干预措施归纳为表A.2。

表A.1船舶制造作业潜在工效学危险因素及其来源

工种或岗位

生产单元主要工艺工效学危险因素(因素编号#)

(包括但不限于)

1.3、1.7、2.1、2.2、2.3、2.5、3.1、

理料、搬运配料工、搬运工

3.4、4.7、6.1

钢板预

起重、运输起重工、铲车工1.3、2.7、3.6、6.2

处理

切割、打磨、

切割工、打磨工、电焊工、木工1.3、2.5、2.6、3.3、3.6

焊接

1.3、1.7、2.1、2.2、2.3、2.5、3.1、

理料、搬运配料工、搬运工

3.4、4.7、6.1

起重、运输起重工、铲车工1.3、2.7、3.6、6.2

组立

切割、打磨、切割工、打磨工、电焊工、铜工、机加工、

加工1.3、2.5、2.6、3.3、3.6、4.2

焊接钳工、管工

校正火工、测量工、密性工1.3、2.5、3.1、3.3

装配拼装工、装配工1.3、2.3、2.5、2.6、3.6、4.2

喷砂喷砂工3.1、3.6、4.1、5.3、5.4

喷漆、涂漆油漆工1.2、1.3、3.1、3.6、4.1、4.3、4.4

分段1.2、1.3、2.5、2.6、3.1、3.3、4.1、

打磨、焊接打磨工、电焊工

制造4.3、4.4

1.2、1.3、1.4、2.3、2.5、3.1、3.6、

装配装配工、起重工、管工、火工、拼装工

4.1、4.2、4.4

切割、打磨、1.2、1.3、2.5、2.6、3.1、3.3、4.1、

打磨工、电焊工、管工、木工、刨工

焊接4.4、5.4、6.3

1.2、1.3、2.3、3.1、3.6、4.1、4.3、

合拢、吊装合拢工、起重工、搬运工

搭载4.4

总装1.2、1.3、1.4、2.3、2.5、3.1、3.6、

装配装配工、拼装工、钳工

4.1、4.4、6.1

划线、检查、1.3、2.5、2.9、2.10、3.1、3.3、4.1、

划线工、测量工、密性工、质检工、火工

校正6.4

船舶理料、搬运配料工、搬运工1.2、1.3、2.1、2.2、2.5、3.1、3.4、

4

T/WSJD14.3—2024

舾装4.1、4.4、4.7、6.1

起重、运输起重工、铲车工1.3、2.7、3.6、6.2

切割、打磨、切割工、打磨工、电焊工、铜工、钣金工、1.2、1.3、2.5、2.6、3.3、3.6、4.1、

焊接机加工4.4、5.4、6.3

1.2、1.3、1.4、2.3、2.5、3.1、3.6、

装配装配工、钳工、拼装工、电工、管工

4.1、4.3、4.4、6.4

调试和试航调试调试工1.3、2.5、3.1、3.6、5.1、5.3

注:#因素编号代表基于T/WSJD—14.1-2020通用要求的危险因素的顺序号,具体如下:

1.工作组织:1.2-频繁和长时间超时工作;1.3-长时间连续操作;1.4-工间休息不足;1.7-劳动者间工作强度分配

不均匀。

2.工作类型:2.1-提举和搬运重物;2.2-用力较大的工作;2.3-强推拉用力;2.5-需频繁使用手指、手或臂部工作;

2.6-工作中使用手臂振动工具;2.7-具有车辆传递的全身振动工作;2.9-精细操作工作;2.10-高视觉要求的工

作。

3.作业姿势和动作:3.1-不良姿势和动作;3.3-长时间强迫体位;3.4-长时间和/或长距离走动(水平或倾斜面上)

工作;3.6-持续久坐或站立工作。

4.作业空间和工作任务:4.1-工作空间不足所致强迫体位或动作受限;4.2-工作站设计所致过多动作或不良体位;

4.3-工作面高度和尺寸大小不够;4.4-肩以上或膝以下的手工物体操作;4.7-难以抓握或较滑的工作物体操作。

5.社会心理因素:5.1-心理负荷过多或不足;5.3-职业性紧张工作;5.4-过低的工作满意度。

6.环境因素:6.1-地面光滑或不平;6.2-全身性振动;6.3-作业环境过冷或过热;6.4-作业环境照明不足。

表A.2船舶制造作业可参照的工效学干预措施

干预措施

危险来源工效学危险因素a

(措施编号b)

1.2频繁和长时间超时工作B.2.6.1、B.2.6.2

1.3长时间连续操作B.2.6.1、B.2.6.2

1.工作组织

1.4工间休息不足B.2.6.1、B.2.6.2

1.7劳动者间工作强度分配不均匀B.2.6.2

B.2.1.3、B.2.1.4、B.2.2.1、B.2.2.3、B.2.2.4、

2.1提举和搬运重物B.2.2.7、B.2.2.8、B.2.3.4、B.2.4.1、B.2.4.2、

定制服务

    关联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