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1005-2017 淡水鱼类主要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规范

DB36/T 1005-2017 The standard for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major diseases in freshwater fish

江西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7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6/T 1005-2017
标准类型
江西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7-12-29
实施日期
2018-03-01
发布单位/组织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7.120.30

B05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1005—2017

淡水鱼类主要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规范

ThespecificationfortheepidemiologicalsurveyofmaindiseasesofFreshwater

fishes

2017-12-29发布2018-03-01实施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6/T1005—2017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调查方式..........................................................................2

5调查内容..........................................................................3

6成因分析..........................................................................3

7调查报告内容......................................................................4

附录A(规范性附录)淡水鱼类疾病流行病学初始调查表..................................5

附录B(规范性附录)淡水鱼类疾病流行病学现场调查表..................................6

附录C(规范性附录)淡水鱼类疾病流行病学跟踪调查表.................................11

I

DB36/T1005—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制。

本标准由江西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JXITC008)提出。

本标准由江西省农业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田飞焱、曾伟伟、王庆、刘文珍、欧阳敏、徐节华、花麒。

II

DB36/T1005—2017

淡水鱼类主要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鲤春病毒血症、草鱼出血病、鲫造血器官坏死病、细菌性败血症等主要淡水鱼类疾病

的流行病学调查方式、调查内容、成因分析及调查报告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鲤春病毒血症、草鱼出血病、鲫造血器官坏死病、细菌性败血症等主要淡水鱼类疾病

的流行病学调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引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SC/T7103水生动物产地检疫采样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鲤春病毒血症springviraemiaofcarp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viraemiaofcarpvirus,SVCV)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性鱼类疾病,

主要危害鲤、草鱼、鲫等鲤科鱼类。

3.1

草鱼出血病hemorrhagediseaseofgrasscarp

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carpreovirus,GCRV)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性鱼类疾病,主要危害草鱼、

青鱼。

3.2

鲫造血器官坏死病cruciancarphaematopoieticnecrosis

鲤疱疹病毒Ⅱ型(CyprinidHerpesvirus2,CyHV-2)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性鱼类疾病,主要危害

鲫、金鱼及其变种。

3.3

细菌性败血症bacterialsepticemia

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或温和气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产碱单胞菌等单独感染或混合感染引起

的急性传染性鱼类疾病,主要危害鲢、鳙、鲤、鲫、鲮、草鱼、团头鲂等多种淡水鱼类。

1

DB36/T1005—2017

3.4

调查基点thebasicpointofepidemiologicalsurvey

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而选取的养殖区、养殖场(户)等为基础的调查单位。

3.5

感染点infectedsite

病原体从传染源向周围播散的某个养殖场或单个感染地。

3.6

感染区infectedregion

由若干个感染点连接成一个较大范围、相对隔离的区域,或者从感染点至某一自然或人工屏障、相

对隔离、具有阻断疾病传播功能的一定区域。

3.7

初始调查initialinvestigation

专业技术人员对疑似发生疾病的养殖场(户)进行的实地考察以及对其发病情况的初步核实。

3.8

现场调查spotinvestigation

专业技术人员对初步核实发生疾病的养殖场的场区状况、水质、传染来源、发病水生动物种类、品

种、日龄、发病时间、病程、发病率与死亡率以及发病水生动物养殖池(塘)等分布所作的现场调查。

3.9

跟踪调查trackinginvestigation

在淡水鱼类疾病暴发及控制前后,专业技术人员对感染点的可疑带毒物种、病死鱼类及其产品、传

播媒介的扩散趋势、自然宿主发病和带毒(菌)情况的调查。

4调查方式

4.1初始调查

专业技术人员对疑似发生疾病的养殖场(户)进行的实地考察以及对其发病情况的初步核实,以初

步确认是否发生疑似某种淡水鱼类疾病。

4.2现场调查

初始调查判定为疑似淡水鱼类疾病后,专业技术人员对感染点的场区状况、水质、饲料情况、传染

来源、发病水生动物日龄、规格、发病时间与病程、发病率与病死率以及养殖场地分布等所作的现场调

查,以确定疾病。同时采集发病鱼类样品,进行病原检测和确认。

4.3跟踪调查

经现场调查确定可能为某种或某几种疾病后,专业技术人员对感染区的病死鱼类及其产品、病原的

可能来源和传染途径的扩散趋势、自然宿主发病和带毒情况的全面跟踪调查。

2

DB36/T1005—2017

5调查内容

5.1初始调查

5.1.1某养殖场(户)疑似发生淡水鱼类疾病后,专业技术人员于当天或隔天携带必要的器械、用品

和采样用容器,赴现场,调查感染点的基本状况、发病特点、病史、症状、防控条件等,遵照附录A

中的规定填写初始调查表。

5.1.2调查人员应对疾病进行核实。记录发病水温、发病鱼类品种以及发病症状。根据发病水温(如

20℃),发病对象,症状等,初步判断是否为某种淡水鱼类疾病。

5.1.3如判定为某种淡水鱼类疑似病情,应立即进行现场调查。同时,调查人员应按SC/T7103水生

动物产地检疫采样技术规范做好采样、送样、留样工作,为后续疾病的确诊提供工作基础。

5.1.4分析具体发病日期、发病高峰、病情波动等,对感染点实施初步的控制措施。

5.2现场调查

5.2.1专业技术人员在初始调查怀疑发生某种淡水鱼类疾病后,应及时配备必要的器械和用品赶赴现

场,在初始调查的基础上,对发病养殖场(户)的发病情况、周边地理地貌、饲料使用情况、水源情况、

硬件实施情况、疫苗使用情况、近期水生动物、产品、人员流动情况等开展进一步的调查,分析传染来

源、传播途径以及影响疾病控制环境和生态因素。并按SC/T7103的要求完成病料样品采集、运输包装

工作,按照相应鱼类疾病病原检测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病原检测和确认。

5.2.2如确认某种病原存在,则可确定为相应的淡水鱼类疾病。

5.2.3调查人员遵照附录B的规定尽快完成流行病学现场调查表。

5.2.4调查人员应分析感染点分布的范围,统计发病率和死亡率,根据调查情况和防控要求,提出感

染区范围和病情防控的技术方案。

5.3跟踪调查

5.3.1在确定为某种淡水鱼类疾病后,专业技术人员或相关专家对感染区环境、发病情况、可疑感染

水生动物及其它易感宿主、传播范围、可疑污染物品和带毒宿主进行跟踪调查。

5.3.2对感染区内淡水鱼类疾病的发生情况、可能的传染源、传播方式、传播途径进行排查和分析,

了解可能来源地的疾病发生及病原监测情况;掌握感染区某种淡水鱼类疾病病原的分布和变异情况。

5.3.3跟踪感染点传染源和传播媒介的扩散趋势、自然宿主的发病和带毒情况,感染点水生动物及其

产品的流行、苗种的来源和去向,并对其作适当的隔离观察和控制措施,严防病情扩散。

5.3.4调查人员根据有关调查,按照附录C的规定填写跟踪调查表,分析发病淡水鱼类及易感水生动

物的日龄、规格、养殖面积、养殖密度及其它水生动物的种类、数量变动情况等,编写调查报告。

6成因分析

6.1暴发原因分析

分析对象包括水源、养殖水体、饲料源、发病鱼类及产品流动、人员流动等。

6.2防控建议

根据本次暴发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具体防控措施和建议。

7调查报告内容

3

DB36/T1005—2017

7.1初始调查、现场调查和跟踪调查完成后,调查人员应及时完成书面调查报告。

7.2调查报告内容包括:

a)任务来源;

b)调查方式和方法;

c)调查过程(时间、地点、对象);

d)调查资料分析、调查结论;

e)建议;

f)附件(调查表格等)。

7.3报告内容应包括初始调查、现场调查、跟踪调查的有关情况、防控的技术建议,并报送有关部门

后存档。

4

DB36/T1005—2017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