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C/T 10.7-2006 烟草机械 通用技术条件 第7部分:铜合金铸件
YC/T 10.7-2006 Tobacco machinery—General requirements—Part 7:Copper alloy casting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06年02月
-
2018年04月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中烟机械技术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 起草人:
- 赵伟志、龚美华、赵金吉、国学英
- 出版信息:
- 页数:8页 | 字数:8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65.160
X94
备案号:17305-2006Y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行业标准
YC/T10.7-2006
代替YC/T10.7-1993
烟草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第7部分:铜合金铸件
Tobaccomachinery一Generalrequirements
Part7:Copperalloycastings
2006-02-23发布2006-03-01实施
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
YC/T10.7-2006
.Jj..曰‘.
月吐胃
YC/T10《烟草机械通用技术条件》分为如下几部分:
—第1部分:切削加工件;
—第2部分:冷作件;
—第3部分:焊接件;
—第4部分:灰铸铁件;
—第5部分:球墨铸铁件;
—第6部分:铸造碳钢件;
—第7部分:铜合金铸件;
—第8部分:铝合金铸件;
—第9部分:锻件;
—第10部分:金属镀覆与化学处理;
—第n部分:涂漆;
—第12部分:装配;
—第13部分:包装;
—第14部分:电气控制系统;
—第15部分:电气控制系统装配。
本部分为YC/T10的第7部分。
本部分代替YC/T10.7-1993《烟草机械通用技术条件铜合金铸件》。
本部分与YC/T10.7-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原版3.3,3.5,3.12的内容(1993年版的3.3,3.5,3.12;本版的3.3.3.5,3.7);
—原版第4章改成“试验方法”,并增加了第5章“检验规则”(1993年版的第4章;本版的
第4章、第5章)。
本部分由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烟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144)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烟机械技术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赵伟志、龚美华、赵金吉、国学英。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YC/T10.7-1993
YC/T10.7-2006
烟草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第7部分:铜合金铸件
范围
YC/T10的本部分规定了烟草机械铜合金铸件(以下简称铸件)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
规则。
本部分适用于烟草机械产品中以铜为基体并含有其他元素的多元铜合金铸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YC/T10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
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228-200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GB/T1176-1987铸造铜合金技术条件
GB/T6060.1-1997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铸造表面
GB/T6414-1999铸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
GB/T13819-1992铜合金铸件
JB/T5105-1991铸件模样起模斜度
一般要求
3.1优选采用的铸件牌号及其化学成分应符合表1的规定。若表1所规定的合金牌号满足不了生产
要求时,推荐选用GB/T1176-1987表1中所规定的合金牌号。
表1优选采用的铸件牌号及其化学成分
主要元素/(%)
合金牌号合金名称
SnZnPbPA1S6Cu
ZCuSn5Pb5Zn5S5-w5-gi54.0-6.04.0-6.04.0^6.0其余
ZCuSn10P1Q1*0-Ml19.0-11.50.5^1.0其余
ZCuZn40Pb29i40ti-2mi其余0.5^-2.50.2^0.858.0一63.0
ZCuZn16Si4q1*6-4mi其余2.5^-4.579.0^-81.0
3.2铸件的力学性能应符合表2的规定。
3.3铸件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应符合图样规定,尺寸公差应在GB/T6414-1999表1中选用,并在图样
中标注,如选用CT12级,则标注:铸件尺寸公差按GB/T6414-CT12。在图样上未注明铸件尺寸公差
时,按GB/T6414-1999中的CT13级。
3.4铸件外圆角半径R按表面的小边尺寸确定,一般不大于小边尺寸的十二分之一,但不得小于
R2mm;同一铸件应尽量减少R值的数量,以求统一。
1
YC/T10.7-2006
表2铸件的力学性能
力学性能不低于
合金牌号铸造方法抗拉强度九/屈服强度丙:/伸长率S5/布氏硬度/
MPaMPa(%)HB
S
ZCuSn5Pb5Zn52009013590
J
S2201303785
ZCuSn10P1
J3101702885
S22015785
ZCuZn40Pb2
J28012020885
S34515885
ZCuZn16Si4
J39020980
注1:铸造方法代号中S为砂型铸造,J为金属型铸造。
注2:布氏硬度试验力的单位为牛顿(N)
3.5铸件内圆角半径r一般在两壁平均壁厚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间选取,即式(1):
r一(1/2一1/3)X口a+b)/2]···········。··。·········……(1)
式中:
a,b—分别为铸件两壁的厚度。
3.6铸件模型起模斜度应按JB/T5105-1991的规定。
3.7铸件机械加工余量应符合GB/T6414-1999表2和表B1的规定。
3.8铸件表面的型砂、芯砂、冷铁、铁钉、芯骨等应清除干净,不应有残留的粘砂,铸件表面粗糙度应符
合GB/T6060.1-1997中表1的规定。
3.9铸件表面的浇口、冒口、多肉、结疤等应铲磨平。
3.10浇冒口割除后残留部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a)浇口割除后其残留部分高度不大于5mm;
b)冒口割除后其残留部分高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
c)非加工表面浇、冒口切除后的残留部分如对装配有妨碍或影响质量及美观者,应予铲平。
表3浇、冒口切除后其残留部分高度单位为毫米
冒口宽度50以下>50-100!>100-200一>200-400!>400-600}>600-8001>800-1000
残留部分高度<2<3<4<6<8毛10}<12】
3.们铸件错型值,在加工平面上不得超过该处加工余量的三分之二,并保证有不小于mm的加工余
量。在非加工表面上不得超过相应的尺寸偏差。
3.12铸件加工面上缺陷深度不得超过该面的加工余量的三分之二,并保证有不小于1mm的加工
余量。
3.13铸件非加工表面铸造缺陷(如气孔、砂眼、粘砂或疏松等),其总面积不得超过缺陷所在面积的
300,深度不超过缺陷所在处壁厚的五分之一,且不影响铸件的使用性能。
4试验方法
4.1化学成分按GB/T13819-1992中5.1的规定。
4.2力学性能按GB/T2282002的规定。
2
YC/T10.7-2006
4.3铸件外观质量应100%的检查,并符合第3章中的规定。关键件应逐件进行几何形状及尺寸检
查,一般件或质量稳定的铸件可进行抽样检查,每批抽样数量为20,但不得少于三件。
5检验规则
5.1化学成分
5.1.1化学成分不合格时,允许重新取样进行分析一次,若重复分析仍不合格,则该炉次或批次合金的
化学成分不合格。
5.1.2当对试样化学检验结果有争议时,可在铸件上取样分析,若本体取样的化学成分符合规定,则铸
件的化学成分仍为合格。
5.2力学性能
5.2.1单铸拉伸试样首次受检一根,若试验结果不合格,允许加倍取样重新试验,重新试验中有一根试
样不合格,则该炉(批)次铸件的拉伸性能不合格。
5.2.2因试验的原因或试样本身有明显可见的缺陷而造成试验不合格时,应重新取样试验。
5.2.3当对单铸拉伸试样试验结果有争议时,可从同批铸件上切取试样进行试验,取样部位、试样形状
及尺寸由供需双方商定。
5.2.4要求进行硬度检验的铸件,应按批次进行试验。硬度试样可用拉伸试样的端部切取。
5.2.5试样硬度不合格时,允许抽取同批铸件重新试验,抽检铸件的数量不得少于五个。如果同批铸
件不是五个,则全部检验,抽检铸件重新试验中有一个铸件硬度不合格时,则该批铸件应逐个进行检验。
5.3表面质,
5.3.1铸件应逐个进行外观检验,质量不符合第3章中的规定时,允许铸件焊补。
5.3.2铸件焊补后,应检查焊补质量,检查面积不得小于焊补面积的两倍。
5.3.3经矫正后的铸件应检查其有无裂纹。
5.4内部质f
要求进行水压和气压检验的铸件,按图样或专用技术文件的规定。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GB/T 12355-1990 缩微摄影技术 有影像缩微胶片的连接 1990-06-11
- GB/T 12356-1990 缩微摄影技术 16mm平台式缩微摄影机用测试标板的特征及其使用 1990-06-11
- GB/T 12375-1990 水中氚的分析方法 1990-06-07
- GB/T 12378-1990 空气中微量铀的分析方法 TBP萃取荧光法 1990-06-09
- GB/T 12376-1990 水中钋-210的分析方法 电镀制样法 1990-06-09
- GB 12379-1990 环境核辐射监测规定 1990-06-09
- GB 12346-1990 经穴部位 1990-06-07
- GB/T 12345-1990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辅助集 1990-06-13
- GB 12352-1990 客运架空索道安全规范 1990-06-13
- GB/T 12351-1990 热带型旋转电机环境技术要求 1990-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