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164.3-2020 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技术规范 第3部分:数据传输
DB11/T 1164.3-2020 Urban rail transit automatic fare collection system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Part 3: Data transmiss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5年01月
-
2020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6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35.240.60
CCSL67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1164.3—2020
代替DB11/T1164.3—2015
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技术规范
第3部分:数据传输
Networktollsystemofrailtransittechnicalrequirements
PartIII:Datatransmission
2020-12-24发布2021-04-01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1/T1164.3—2020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缩略语..............................................................................1
5ACC与MLC间数据传输方式............................................................1
6MLC与SC以及SC与SLE间的数据传输方式..............................................1
6.1数据传输方式分类................................................................1
6.2端口定义........................................................................2
6.3在线数据传输规定................................................................2
6.4在线文件传输规定...............................................................11
6.5离线数据规定...................................................................12
6.6设备远程唤醒通信规定...........................................................12
6.7时钟同步通信规定...............................................................13
6.8离线数据、FTP参数数据和调试数据文件的格式定义.................................13
7MLC与SC以及SC与SLE间数据传输时序...............................................14
7.1数据传输流程的约定.............................................................14
7.2数据传输时序的基本准则.........................................................16
7.3简单业务时序...................................................................18
7.4组合业务时序...................................................................23
8SLE与TPU间数据传输规定...........................................................34
8.1SLE与TPU之间的数据传输接口...................................................35
8.2通信规格.......................................................................35
8.3TPU启动时序...................................................................35
8.4控制字符定义...................................................................36
8.5传输数据包结构.................................................................37
8.6通信时序.......................................................................37
8.7TPU的工作状态.................................................................41
9车票业务处理时序...................................................................42
9.1售票...........................................................................42
9.2补票...........................................................................46
9.3充值...........................................................................47
9.4查询车票信息...................................................................49
9.5退票退资.......................................................................49
9.6替换...........................................................................51
9.7激活...........................................................................53
9.8延期...........................................................................53
I
DB11/T1164.3—2020
9.9挂失...........................................................................54
9.10抵消..........................................................................54
9.11AG进出站.....................................................................55
II
DB11/T1164.3—202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DB11/T1164《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技术规范》分为9个部分:
——第1部分:系统结构及功能;
——第2部分:接口数据格式;
——第3部分:数据传输;
——第4部分:人机界面;
——第5部分:车票处理单元;
——第6部分:票卡;
——第7部分:终端设备;
——第8部分:检测;
——第9部分:技术指标体系。
本文件为DB11/T1164的第3部分。
本文件与DB11/T1164.3—2015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2);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3);
——增加了缩略语(见4)。
本文件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
本文件的起草单位: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战明辉、孙方、冯昕晖、王金利、童梅、潘晓军、张莉、梁材、孙越、王照
华、尹秋霞、刘嘉军、黄悦、陈卫平、戴国强、冯利昌、王海英、杨萍、陈颖、刘敬光、宋伟、李寒松、
边毅、于涛、王桂英、翟熙、帅国莹、张坤、隋丽莉、靖立涛、孙琦、韩鹏、黄斐、刘稳、詹淮、尹宁、
熊桂喜、欧阳元新、张茂林、冷彪、张姞。
本文件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11/T1164.3—2015;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II
DB11/T1164.3—2020
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技术规范
第3部分:数据传输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内各层级之间的数据传输及通信控制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的设计、建设、验收和运营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DB11/T1164.2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技术规范第2部分:接口数据格式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CC: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清算中心(AutomaticFareCollectionClearingCenter)
AG:自动检票机(AutomaticGate)
BOM:半自动售票机(BookingOfficeMachine)
MLC:多线路中心(MultipleLineCenter)
SC:车站计算机(StationComputer)
SLE:车站终端设备(StationLevelEquipment)
TPU:车票处理单元(TicketProcessingUnit)
TVM:自动售票机(TicketVendingMachine)
5ACC与MLC间数据传输方式
ACC与MLC之间的数据传输应通过消息中间件传输。
6MLC与SC以及SC与SLE间的数据传输方式
6.1数据传输方式分类
1
DB11/T1164.3—2020
轨道交通联网收费系统内各层系统间按照表1所列出的数据传输方式进行通信。
表1MLC与SC以及SC与SLE间的数据传输方式分类
序号数据传输的方式使用的通信协议所传输的数据类型或用途
1在线文件传输FTP传输参数数据、程序文件和日志文件
传输交易数据、状态数据、控制数据、业务数据、
2在线数据传输基于TCP/IP的SOCKET方式和参数版本,以及用于开机/断线续连、业务结束
时的上传
3时钟同步NTP用于时钟同步
4设备远程唤醒WOL协议用于设备远程唤醒
5离线数据传输外部媒体存储介质用于离线状态下的各种数据传输
6.2端口定义
轨道交通联网收费系统内所使用的通信端口信息见
表2中定义。
表2AFC系统内通信端口定义
上位系统或子系统协议类型端口定义下位系统或子系统
FTP21MLC-WS
MLCNTP123SC、MLC-WS
SOCKET8757MLC-WS
FTP21SC-WS、AG、BOM、TVM
NTP123SC-WS、AG、BOM、TVM
8757SC-WS
SC8767TVM
SOCKET8777BOM
8787AG
8795AVM
6.3在线数据传输规定
6.3.1数据传输的连接方式
AFC系统内采用基于TCP/I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时,上位系统作为TCP服务器端,下位系统作为TCP客
户端。
服务器端按照以下要求进行通信:
a)服务器端绑定
b)表2定义的TCP端口号,应保持对端口所有客户端连接的监听;
c)接收到某个客户端连接请求时,对该客户端的连接请求进行合法性检查,确认合法后与其建立
连接。
d)连接建立后,服务器端和客户端通过该链路进行数据传递。
e)服务器端在通信超时时间(T1=120秒)内没有接收到客户端任何消息时,主动关闭TCP连接。
客户端按照以下要求进行通信:
2
DB11/T1164.3—2020
a)客户端主动连接服务器端。当无法建立连接或通信异常中断时,在间隔时间(T2=60秒)之后,
再次重复连接;
b)连接建立后,客户端应保持与服务器的通信连接。在消息间隔时间(T3=30秒)内没有数据交
互时,客户端应主动向服务器发送一个连接存活确认消息;
c)客户端在通信超时时间(T1)内没有接收到服务器任何消息时,主动关闭TCP连接。在间隔时
间(T2)之后,再次重复连接。
6.3.2消息结构
消息构成
数据传输时的消息构成见表3定义。
表3数据传输时的消息构成
起始标记结束标记
传输数据头前置处理头数据体校验数据
(1字节)(1字节)
不定长,数据体长度在传输数据头中
0xF038字节0或32字节确定。0或4字节0xFF
如果没有数据体,本部分长度为0。
传输数据头
传输数据头的结构见表4定义。
表4传输数据头结构
分类字段名长度数据类型说明
整个消息的长度(从“开始标记”至“结束标记”的长
消息总长度4HEX度,包含“开始标记”和“结束标记”),取值范围:48
~8K+40字节。
消息协议标识:固定值0x01。
协议标识4HEX当该数据与标准值不一致时,该消息按照错误消息处
理。
协议版本号1HEX用于确定传输协议版本号:0x01。
数据格式版本号1HEX用于确定数据体中的数据编码格式版本号:0x01。
协
数据传输类型1HEX数据传输类型。按照DB11/T1164.2规定执行。
议
预留1HEX预留字段:固定值0xFF。
数
传输命令编码1HEX传输命令编码。具体规定见表8。
据
消标识发送请求消息的时间。
头消息时间戳7BCD
息格式为:YYYYMMDDhhmmss。
唯消息序列号,由消息发起方产生;区分同一时间戳内的
消息序列号2HEX
一消息。
标设备ID4HEX消息发送方的标识。按照DB11/T1164.2规定执行。
识消息发送方的分组标识。规定设备具体分组及组内编
设备分组编码2HEX
号。
本次会话的生存周期。规定是否检查超时及超时限制的
会话生存周期2HEX
时间。
3
DB11/T1164.3—2020
表4传输数据头结构(续)
分类字段名长度数据类型说明
分包总数,取值范围:1~255。
当消息过大(总长度超过指定字节)时,对消息进行分
分包总数1HEX包传输。每个消息包的长度不超过指定字节。需要分多
包传输时,填写总包数。分包的详细规定见6.3.6的
规定。
当前数据分包序号,取值范围:1~255。
分包序号1HEX分包总数等于1时,设定为1。分包总数大于1时,从
1开始递增。
用于标识是否通过前置服务器传输,取值范围:0~1。
前置处理标识1HEX
前置处理标识为0时,消息构成中无前置处理头。
数据体采用的加密算法信息。0x00为不加密,0x01为
加密算法1HEX
DES加密,0x02为3DES加密,其他值无效。
加密算法对数据体进行补位时,规定补位数据的字节
加密算法补位长度1HEX
数。
密钥版本1HEX加密数据体采用密钥版本号
消息校验码采用的校验算法信息。0x00为不校验,0x01
校验码算法1HEX
为CRC32校验(按照规定执行),其他值无效。
预留字段21HEX预留字段:固定值0xFF。
前置处理头
前置服务器应使用前置处理头来进行消息分发处理。当前置服务器收到一个消息后,应根据前置服
务器的配置定义,将消息分发给前置处理头中标识的目的地。
前置处理头格式见表5定义。
表5前置处理头结构
分类字段名长度数据类型说明
接收MLC设备ID4线路MLC服务器ID,按照DB11/T1164.2规定定义。
预留字段14预留字段:固定值0xFF。
预留字段24预留字段:固定值0xFF。
前置处接收SC设备ID4线路车站服务器ID,按照DB11/T1164.2规定定义。
理头预留字段34HEX预留字段:固定值0xFF。
预留字段44HEX预留字段:固定值0xFF。
预留字段54HEX预留字段:固定值0xFF。
预留字段64HEX预留字段:固定值0xFF。
数据体
数据体包含“反馈数据对应消息标识”、“消息正文”、“加密填充数据”三部分。数据体格式见表6。
4
DB11/T1164.3—2020
表6数据体结构
分类字段名长度数据类型说明
消息应答反馈时对应消息的“消息唯一标识”,格式见表4
定义。
当传输数据头中的“传输命令编码”是以下命令时,包含该
项内容(长度为16):
a)连接确认反馈
反馈数据对应消息
0或16b)上位同步命令结果反馈
数标识
c)下位同步数据请求结果反馈
据
d)连接存活确认反馈
体
e)消息正确应答
f)消息错误应答
g)数据传递反馈;
消息正文HEX消息正文(消息正文格式见DB11/T1164.2规定)
消息正文加密时填充的数据。实际长度见表4中“加密算法
加密填充数据0~8HEX
补位长度”规定。
校验数据
校验数据格式见表7。
表7校验数据的结构
分类字段名长度数据类型说明
消息结构中数据体的校验码。不存在数据体,不填充消息校验码。
消息分包传输时,对未分包前消息完整数据体进行校验生成校验码
校验数据消息校验码4HEX
(分包消息的消息体不再计算校验码),并填入最后一个分包消息的
校验数据中,其它分包消息的校验数据填0x00000000。
传输命令设置
传输命令设置及用途说明见表8。
表8传输命令定义
发起方
传输命令编码命令用途
下位上位
连接请求0x01用于建立初始合法连接√
连接确认反馈0x02用于对连接请求的确认√
数据传递0x03用于各类数据传输√√
0xFD用于对“数据传递”中指定的内容进行数
数据传递反馈√√
据传递反馈
上位同步命令0x04用于上位同步命令√
上午命令结果反馈0x05用于对“上位同步命令”处理结果的反馈√
下位同步数据请求0x06用于下位向上位发出同步数据请求√
5
DB11/T1164.3—2020
表8传输命令定义(续)
发起方
传输命令编码命令用途
下位上位
0x07用于对“下位同步数据请求”处理结果的
下位同步数据请求结果反馈√
反馈
连接存活确认0x08用于无消息传输时的连接确认√√
连接存活确认反馈0xFC用于对“连接存活确认”的反馈√√
消息正确应答0xFB用于消息正确接收确认√√
0x00用于消息接收错误和非指定反馈数据时的
消息错误应答√√
应答
6.3.3消息应答结构
消息接收应答
接收方接收到发起方发送的消息后,应在在消息应答延时时间(T4=5秒)内给发送方反馈消息接收
应答。流程见图1和见图2
发送方接收方
发送消息
{时间<T4}
反馈ACK(0xFB)
图1消息正确应答
发送方接收方
发送消息
{时间<T4}错误消息
反馈NACK(0x00)
图2消息不正确应答
发送方在延时时间(T5=30秒)内未能收到接收方的应答,应再次发送该消息且等待接收应答。当
连续3次重发且未能收到接收方的应答时,应断开与接收方的连接。流程见图3和图4。
6
DB11/T1164.3—2020
发送方接收方
发送消息(第一次)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YD/T 4306.5-2023 移动互联网客户体验管理技术要求 第5部分:网络数据采集 2023-12-20
- YD/T 4306.3-2023 移动互联网客户体验管理技术要求 第3部分:数据模型 2023-12-20
- YD/T 4394.1-2023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及产品评估方法 第1部分:基础服务平台 2023-12-20
- YD/T 4481-2023 通信用防腐木电杆技术要求与测试方法 2023-12-20
- YD/T 4483-2023 基于公众电信网的网络视频内容源规格参数要求 2023-12-20
- YD/T 4480-2023 智慧城市 电子围网测试方法 2023-12-20
- YD/T 4394.3-2023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及产品评估方法 第3部分:智能翻译机 2023-12-20
- YD/T 4306.6-2023 移动互联网客户体验管理技术要求 第6部分:管理数据采集 2023-12-20
- YD/T 4394.2-2023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及产品评估方法 第2部分:对话系统 2023-12-20
- YD/T 4482-2023 基于SIM卡的面向金融应用的移动数字签名技术要求 202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