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02/T 1069-2018 城市道路养护技术规程
DB3302/T 1069-2018 Urban Road Maintenance Technical Regul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8年06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宁波市市政管理处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5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80
P66
DB3302
浙江省宁波市地方标准
DB3302/T1069—2018
城市道路养护技术规程
2018-06-21发布2018-06-21实施
宁波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02/T1069—2018
目次
前言................................................................................IV
引言.................................................................................V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则..............................................................................2
4.1一般规定......................................................................3
4.2养护分类分级..................................................................3
4.3检测与评价....................................................................3
4.4特殊气候条件养护..............................................................4
4.5养护技术和管理................................................................4
4.6养护档案管理..................................................................5
5路基、基层养护....................................................................5
5.1一般规定......................................................................5
5.2路基翻浆......................................................................5
5.3路基沉陷......................................................................6
5.4边坡挡墙......................................................................6
5.5基层..........................................................................7
6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7
6.1一般规定......................................................................7
6.2裂缝填封......................................................................8
6.3乳化沥青稀浆封层.............................................................10
6.4微表处.......................................................................10
6.5沥青表面处治.................................................................11
6.6碎石封层.....................................................................11
6.7雾状封层.....................................................................11
6.8沥青再生.....................................................................12
6.9厂拌热再生...................................................................12
6.10就地热再生..................................................................12
6.11就地冷再生..................................................................13
7沥青路面常规养护.................................................................13
7.1一般规定.....................................................................13
7.2裂缝.........................................................................14
7.3坑槽.........................................................................14
I
DB3302/T1069—2018
7.4拥包.........................................................................15
7.5沉陷.........................................................................15
7.6车辙.........................................................................15
7.7泛油.........................................................................15
7.8其他病害.....................................................................15
7.9补强与翻修...................................................................15
8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16
8.1一般规定.....................................................................16
8.2日常养护.....................................................................16
8.3裂缝维修.....................................................................17
8.4板边、板角修补...............................................................17
8.5板块脱空处理.................................................................17
8.6其他病害维修.................................................................18
8.7翻修及改善...................................................................19
8.8加铺水泥混凝土面层...........................................................19
8.9加铺沥青面层.................................................................19
8.10材料........................................................................19
9人行道及其他附属设施.............................................................20
9.1一般规定.....................................................................20
9.2面层、基层...................................................................20
9.3基础.........................................................................21
9.4缘石.........................................................................21
9.5树池、台阶养护...............................................................22
9.6其他附属设施.................................................................22
10掘路修复........................................................................23
10.1一般规定....................................................................23
10.2开挖与回填..................................................................24
10.3垫层和基层..................................................................25
10.4水泥混凝土路面..............................................................26
10.5沥青混凝土路面..............................................................26
10.6人行道......................................................................26
10.7应急掘路快速修复............................................................27
11养护质量检查及评定..............................................................27
11.1一般规定....................................................................27
11.2检查与验收..................................................................27
11.3质量评定....................................................................33
12安全文明作业....................................................................33
12.1一般规定....................................................................33
12.2养护流动作业要求............................................................34
12.3养护维修安全设施............................................................34
II
DB3302/T1069—2018
12.4机动车道养护维修作业区......................................................35
12.5非机动车道养护维修作业区....................................................35
12.6人行道养护维修作业区........................................................35
12.7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35
12.8监督管理....................................................................35
附录A(资料性附录).................................................................36
附录B(资料性附录).................................................................38
附录C(资料性附录).................................................................39
附录D(规范性附录)表D.1沥青路面损坏单项扣分表.................................41
附录E(资料性附录).................................................................43
附录F(资料性附录)压浆法施工技术要点.............................................45
附录G(资料性附录)挖补式施工技术要点.............................................46
附录H(资料性附录)反射裂缝防治施工技术要点.......................................48
III
DB3302/T1069—2018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宁波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宁波市市政管理处、宁波市城市管理研究中心、宁波大学。
本标准起草人:唐春燕、钟骏和、俞斯达、潘闻舟、陈文金、刘干斌、郑荣跃。
IV
DB3302/T1069—2018
引言
根据宁波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15〕85号文件要求,由宁波市市政管理处、宁波市城市管理研究
中心、宁波大学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国内外科研成果及我市工程实践经验,在CJJ36《城镇道路
养护技术规范》等规范基础上,制定本规程。
城市道路养护要本着“早修早养、小修小养、勤修勤养、精修精养”的管理理念,以“勤小修、免
大修、不断行”为养护原则,注重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为促进宁波市城市道路养护技术的
规范化、标准化,提高养护技术和管理水平,本规程编制既注重与相关规范的协调、衔接,又注重与宁
波市城市道路养护工程实践相结合,突出了宁波软土地区的地方特色。
V
DB3302/T1069—2018
城市道路养护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道路养护技术规程的术语和定义,总则,路基、基层养护,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
沥青路面常规养护,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人行道及其他附属设施,掘路修复,养护质量检查及评定,
安全文明作业。
本标准适用于宁波市竣工验收后交付使用的城市道路的养护。
本标准不适用于宁波市城市桥梁养护维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768(所有部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12523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50092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763无障碍设计规范
GBJ97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CJ/T511-2017铸铁检查井盖
CJJ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36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
CJJ37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42乳化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T66路面稀浆罩面技术规程
GA182道路作业交通安全标志
GA/T900城市道路施工作业交通组织规范
JGJ80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TGF41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
JTG/TF2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2012年第195号令宁波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规定
宁波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宁波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规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城市道路
1
DB3302/T1069—2018
城市规划范围内市区、县(市)、建制镇的供车辆、行人通行,具有一定技术条件的道路设施,包括
车行道、人行道、路肩、边坡、挡墙及防护栏等附属设施。
3.2
路面综合破损率
路段内不同类型、程度和范围的损坏路面的折合面积与路段路面总面积的比值。
3.3
路框差
路面与检查井框存在的高差。根据沉降差大小分为四类:0mm~5mm为正常;5mm~10mm为轻度;10mm~
20mm为中度;大于20mm为重度。
3.4
预防性养护
在路面出现初期病害且未对路面结构造成影响时进行的修复。
3.5
就地热再生
采用就地热再生设备对沥青路面进行加热、耙松,就地掺入一定量的新沥青、新沥青混合料、再生
剂等,经拌和、摊铺、碾压等工序后,一次性实现对表面一定深度范围内的旧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的技
术,包括复拌再生和加铺再生。
3.6
就地冷再生
采用就地冷再生设备对沥青路面进行现场冷铣刨,破碎、筛分,掺入一定数量的新集料、再生结合
料、活性填料(水泥、石灰等)、水,经过常温拌和、摊铺、碾压等工序后,一次性实现沥青路面再生的
技术,包括沥青层就地冷再生和全深式就地冷再生。
3.7
雾封层
利用专用设备将具有良好渗透性的油剂型雾封层材料均匀地洒布到沥青路面上以填封微小裂缝和
表面空隙的一种柔性封层,厚度0.1mm~0.3mm。
3.8
稀浆分层
采用机械设备将乳化沥青、粗细集料、填料、水和添加剂等按照设计配比拌和成稀浆混合料摊铺到
原路面上形成的薄层。
3.9
微表处
采用机械设备将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粗细集料、填料、水和添加剂等按照设计配比拌和成稀浆混
合料铺到原路面上,能够在摊铺后1h~2h内迅速开放交通的薄层结构,简称MS。
3.10
沥青表面处治
利用沥青和细粒料按层铺或拌和方法在原有沥青路面上加铺1.5cm~3cm厚度的薄层路面面层的处
治方法。
3.11
应力吸收层
将单一粒径的石料均匀地满铺在橡胶沥青层上,嵌锁形成结构性支撑的碎石封层。
4总则
2
DB3302/T1069—2018
4.1一般规定
4.1.1城市道路的养护包括车行道、人行道、路基、停车场、广场、分隔带及其附属设施等的检查评
价、养护工程和技术档案管理。
4.1.2城市道路养护维修应积极引进和推广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4.2养护分类分级
4.2.1根据道路在城市中的功能和重要性,宜将道路分为以下3类:
——1类:快速路、主干路。是城市道路网的骨架,为连接城市各区和与国道、省道相通的交通干
路,以交通功能为主;
——2类:次干路。是城市的交通干路,以区域性交通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与主干路组成道
路网,广泛连接城市各区与集散主干路交通;
——3类:支路、街坊路。是居民区及工业区或其他类地区的交通路线,为连接次干路的道路,以
服务功能为主。
4.2.2根据各类城市道路的重要性、交通流量和人流量,宜将城市道路划分为三个养护等级:
——Ⅰ等:快速路、主干路以及交通和人流量大的广场、商业繁华地段、重要生产区、党政机关等
所在地的次干路和支路;
——Ⅱ等:次干路以及交通和人流较大的商业街道、步行街、区间联络线、重点地区或重点企事业
等所在地的支路;
——Ⅲ等:道路的支路,服务公共的小区及工业区的连接主次干路的支路。
4.2.3根据养护工程性质和技术状况,城镇道路养护应分为预防性养护、矫正性养护、应急性养护,
其中矫正性养护可按工程规模、工程量等划分为保养小修、中修工程、大修工程和改扩建工程四类:
——保养小修:为保持道路功能和设施完好所进行的日常保养。对路面每一处不大于10m2的轻微
损坏进行零星修补,并定义1km的一个单元范围内的维修点不宜超过40处,其工程量不宜大于400m2;
——中修工程:对一般性磨损和局部损坏进行定期的维修工程。以恢复道路原有技术状况,一个单
元内工程量宜大于400m2,且不宜超过4000m2;
——大修工程:对道路的较大损坏进行的全面综合维修、加固,以恢复到原设计标准或进行局部改
善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工程,其工程数量宜大于4000m2或含基础施工的工程宜大于2000m2,或不宜
超过一个单元道路总面积的30%;
——改扩建工程:对道路及其设施不适应交通量及载重要求而需要提高技术等级和提高通行能力的
工程。
4.3检测与评价
4.3.1道路养护单位应对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和砌块路面等的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以及沥青类、
水泥类和石材类等铺装类型的人行道进行检查和评价,并参照附录A填写巡查表。
4.3.2城市道路检查分为日常巡查、定期检测和特殊检测,其中定期检测可分为常规检测和结构强度
检测,道路检查内容应符合CJJ36的规定。
4.3.3城市道路的日常巡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日常巡查应由经过培训的专职道路管理人员或养护技术人员负责;
——日常巡查应对路面外观变化、结构变化,附属设施状况及施工作业情况等进行检查;
——日常巡查应按道路养护等级分别制定巡查周期。Ⅰ等养护的道路宜每日一巡,Ⅱ等养护的道路
宜二日一巡,Ⅲ等养护的道路宜三日一巡,并根据巡查结果,提出养护维修意见。遇台风、汛期和梅雨
天气应适当增大巡查频率;
3
DB3302/T1069—2018
——巡查过程中发现设施损坏,影响车辆和行人安全的,应及时采取维护措施,并参照附录A填写
设施损坏通知单。严重影响车辆或行人安全的病害,在发现或接到通知后应立即采取临时处置措施,一
般宜在当日修复,因特殊原因不能在当日修复的,宜在2日内修复;
——在日常巡查中,当发现道路异常沉陷、空洞或大于100mm的错台以及井盖、雨水口箅子丢失等
影响道路安全运营情况时,巡视人员应设置警示防护标志并上报养护管理单位,启动应急养护。
4.3.4城市道路的常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常规检测应由专职道路养护技术人员负责;
——常规检测应每年一次;
——常规检测时,应对照城市道路资料卡,现场校核城市道路基本数据,资料卡格式应符合附录B
的规定;
——常规检测中,应检测城市道路的损坏情况,判断损坏原因,确定养护范围和方案;对难以判断
损坏程度和原因的道路,提出进行特殊检测的建议;
——常规检测中,平整度的检测宜采用激光平整度仪等检测设备,次干路、支路可采用平整度仪或
3m直尺等;
——路面损坏的检测宜采用路况摄像仪等检测设备,次干路、支路可采用常规方法量测。
4.3.5城市道路的结构强度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结构强度检测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检测单位承担,并应由具有城市道路养护、管理、设计、
施工经验的技术人员参加,检测负责人应具有5年以上城镇道路专业工作经验;
——结构强度检测按照道路等级进行,快速路、主干路宜2年~3年一次,次干路、支路宜3年~
4年一次;
——结构强度检测宜以路表回弹弯沉值表示,检测设备宜采用落锤式弯沉仪、贝克曼梁、自动弯沉
检测仪等检测设备。
4.3.6城市道路的特殊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特殊检测单位、参加人员和检测负责人应符合本规范第4.3.5条的要求;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特殊检测:
1)道路大修、进行改扩建前;
2)道路发生不明原因的沉陷、开裂、冒水;
3)在道路下进行管涵顶进、降水作业、隧道开挖等工程施工完成后;
4)存在影响道路使用功能和结构安全的施工。
4.3.7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和人行道路面的损坏类型应符合本规范附录C的规定,并应
分别参照本规范附录D和附录E填写损坏单项扣分表和路面损坏调查表。
4.3.8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应进行路面抗滑性能检测,次干路、支路宜进行路面抗滑性能检测。
4.3.9根据定期检测结果,应按CJJ36的相关规定将城市道路评定应分为四级:A——优级、B——良
好、C——合格、D——不合格,并制定养护对策。
4.4特殊气候条件养护
4.4.1养护单位应在汛期、梅雨季节前完成巡查发现的路基、路面及其附属设施等的病害的养护工作。
4.4.2台风、汛期和梅雨期间,城市道路路基、路面养护可采用临时性处理措施,待天气条件允许再
按规范进行修复。
4.5养护技术和管理
4.5.1对于面积大于100m2的路基、路面病害宜进行专项设计或参照原路面结构进行养护。路面大中
修、改扩建,大型城市道路掘路修复工程等应进行专项设计。
4
DB3302/T1069—2018
4.5.2人行道改扩建工程中的无障碍设施应符合GB50763的有关规定。
4.5.3城市道路养护应以机械化作业为主,提高养护质量和工效。
4.5.4道路养护单位应按所养护道路等级、范围、工程量、工作难度及养护要求和养护特点配备相应
的机械设备及专业技术人员。
4.5.5道路养护单位应按每30km2区域配备一综合养护场地,面积不宜小于2000m2;每5km2区域配备
一养护作业场地,面积不宜小于300m2。
4.5.6道路养护单位必须建立应对设施病害、设施安全及其他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
4.5.7道路养护场地应备有相应的人员、设备、物资,以保证特殊气候、突发事件等的应急性养护的
要求。
4.6养护档案管理
4.6.1道路设施养护工程项目质量检查验收资料与检查评定结果应随同其他施工和竣工资料整理造
册,归入养护工程技术资料档案。
4.6.2新建、改建、大修的道路设施,应有完整、准确、清晰的竣工技术资料。竣工技术资料应包括
工程建设文件、设计及施工技术资料、竣工验收与质量评定资料及接管单位的接管证明等。
4.6.3在各类突发事故或设施严重损坏的处理过程中,必须及时记录、摄影或录像,尽可能多地掌握
原始资料,为日后进行分析和处理提供依据。
4.6.4道路养护单位应建立道路养护技术档案,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养护技术档案资料应按“一路一档”建立;
——养护技术档案应包括道路的基本技术数据,各类施工技术文件,巡查、定期检测资料和图片资
料等;
——小修应建立台账,大、中修、改扩建及掘路工程应建立技术档案;
——档案资料应实行计算机管理,并宜建立道路养护管理系统。
5路基、基层养护
5.1一般规定
5.1.1路基养护应包括路基结构、路肩、边坡、挡土墙等。
5.1.2路基应保持稳定、密实、排水性能良好,发生堵塞、损坏和冲刷,应及时疏通、修复或加固。
5.1.3路基结构、路肩、边坡、挡土墙等的养护应加强日常巡查,分析判定病害类型,及时采取处治
措施。
5.1.4基层养护应包括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步道及广场、停车场下的基层养护、维修。
5.1.5如果基层已经损坏,应先处理基层,再进行路面修复。
5.1.6交通量较大的路段上维修面积较小的半刚性基层时,可使用快干、快硬、强度较高的材料进行
修补。
5.2路基翻浆
5.2.1路基翻浆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加强路基翻浆预防性养护,雨季前应检查整修路肩、边沟,补修路面碎裂和坑槽;雨季后应疏
掏排水设施,修理边沟水毁;冬季应及时清除路面积雪,填灌修补裂缝;
——翻浆路段应查明原因,调查病害范围、一般发生时间、气候变化、病害表面特征、路面结构、
平时养护情况等,做出记录,并应按表1确定翻浆分级。
5
DB3302/T1069—2018
表1翻浆分级
翻浆等级路面变形破坏程度
轻路面碎裂、潮湿、车辆行驶时有轻微弹簧
中大片裂纹、路面松散、局部鼓包、车辙较浅
重严重变形、冒浆、车辙很深
5.2.2根据翻浆分级,路基翻浆处治可采用降低水位法、土工布排水法、改善路面结构法及石灰桩、
干拌碎石、砂桩等换填法,交通量小的路段或支路可采取换土回填措施。
5.3路基沉陷
5.3.1路基整体下沉或局部沉陷可采用换填法、固化剂法、压浆法、干拌混凝土桩法、碎石桩法等处
治措施。
5.3.2对填料不符合要求而引起的路基下沉,且路基下沉面积不大、深度较浅时可采用换填法,处治
措施如下:
——将病害部分的路基土挖去,采用级配碎石、泡沫轻质土等回填压实;
——回填时挖补面积要扩大,逐层挖成台阶状,由下往上,逐层填筑,碾压密实,压实度高出原路
压实度1%~2%为宜。
5.3.3对于更换路基填料受到限制,且填筑料数量不大时,可采用固态或液态固化剂进行处治。
5.3.4对于黏土、粉土、砂土、碎石土等路基的沉陷,可采用压浆法处治。注浆压力和快凝材料浆液
应由试验确定,或参考附录F执行。
5.3.5对于软黏土、杂填土及有机质含量高的黏性土等路基的沉陷,可采用干拌混凝土桩法。路基土
的含水量不宜小于20%。
5.3.6对于软黏土、杂填土、粉土等路基的沉陷,可采用碎石桩法。碎石桩法处治路基沉陷宜进行专
项设计。
5.4边坡挡墙
5.4.1路基边坡应表面平顺、坚实。日常巡查应经常观察路堑边坡的稳定情况,及时处理危岩,清除
浮石。
5.4.2路基边坡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边坡养护应采取排水、减重、支挡、改善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等措施;
——边坡出现冲沟、缺口、沉陷、裂缝及塌落时应及时整修。
5.4.3边坡防护与加固应符合下列规定:
——土质边坡可采用植被防护和坡面治理,亦可混合使用;
——对植物易生长的边坡,可采用种草、铺草皮及植树等植被防护措施;
——采用片石、混凝土预制块等材料铺砌护坡,在坡面径流流速小于1.5m/s的地段可采用干砌,
其厚度宜大于250mm;坡面径流流速大于1.5m/s或有风浪地段应采用浆砌,其厚度宜大于350mm;
——对路堑或路堤边坡高差大,且受条件限制,坡度达不到稳定要求时,可采用挡土墙、锚杆或锚
索框架梁等防护措施,且应进行专项设计。
5.4.4加固后的边坡应加强养护与检查,发现损坏应及时整修。滑坡地段应加强观测。
5.4.5挡土墙应保持坚固、耐用、整齐和美观,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采取措施。
5.4.6挡土墙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挡土墙应定期检查,墙体及坡面出现裂缝或断缝,应先做稳定处理,再进行补缝;
——挡土墙的泄水孔应保持畅通。挡土墙出现严重渗水,应增设泄水孔或墙后排水设施;
6
DB3302/T1069—2018
——挡土墙发生倾斜、凹凸、滑动及下沉时,应先消除侧压因素,再选择锚固法、套墙加固法或增
建支撑墙等加固措施;
——严重损坏的挡土墙,应将损坏部分拆除重建。
5.5基层
5.5.1基层的修复应符合下列规定:
——对于面积不大于3m2的基层,可将破损部分挖除,挖除面积应满足夯实要求,且沿破损边缘外
扩宽度且不宜小于150mm;
——对于面积大于3m2的破损基层,应将破损部分基层挖出,再按CJJ1进行基层施工,挖除范围
宜沿破损边缘外扩宽度不小于250mm;
——基底清理干净后,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实,新旧基层交界处宜成阶梯形,宽度不小于200mm;
——基层修复材料强度应不低于原基层材料强度;
——基层修复后,表面应平整、坚实。
5.5.2水泥稳定土、石灰稳定土、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级配碎石、级配砾石和填隙碎石基层修复所
用材料应满足CJJ1的要求。
5.5.3水泥稳定土、石灰稳定土、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级配碎石、级配砾石和填隙碎石基层养护维
修施工可参照JTG/TF20的相关规定进行。
5.5.4沥青碎石混合料和沥青贯入式碎石基层养护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和质量管理应符合GB50092
的规定。
5.5.5素混凝土、碾压式混凝土基层养护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和质量管理应符合GBJ97的规定。
5.5.6石灰稳定类和水泥稳定类基层修复后,应采用碎石封层或乳化沥青封层防水。
5.5.7基层快速修复可采用沥青碎石、级配碎石及在半刚性基层上先铺筑柔性过渡基层法。
6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
6.1一般规定
6.1.1在不增加路面结构承载力的前提下,可对沥青路面结构尚好时有计划地采取预防性养护。
6.1.2沥青路面在出现小于本规程附录D中裂缝、松散、坑槽、拥包、啃边等病害界定时,可按表2
和表3规定采用裂缝填封、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微表处、沥青表面处治、碎石封层、雾封层、沥青再生
等方法进行预防性养护。
表2城市道路快速路、主干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
路面主导损坏类型严重程度预防性养护措施
不规则裂缝轻微表处
横向裂缝轻灌缝或封缝
裂缝类
纵向裂缝轻灌缝或封缝
碎裂轻微表处、沥青表面处治、雾封层等
变形类车辙轻微表处、沥青表面处治、雾封层等
麻面—微表处、沥青表面处治、雾封层等
松散类
松散轻微表处、沥青表面处治、雾封层等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NY/T 1464.12-2007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第12部分:杀菌剂防治葡萄白粉病 2007-12-18
- NY/T 1464.13-2007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第13部分:杀菌剂防治葡萄炭疽病 2007-12-18
- NY/T 1464.15-2007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第15部分: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 2007-12-18
- NY/T 1464.16-2007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第16部分:杀菌剂防治小麦根腐病 2007-12-18
- NY/T 1464.1-2007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第1部分:杀虫剂防治飞蝗 2007-12-18
- NY/T 1464.20-2007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第20部分:除草剂防治番茄田杂草 2007-12-18
- NY/T 1464.17-2007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第17部分:除草剂防治绿豆田杂草 2007-12-18
- NY/T 1464.11-2007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第11部分:杀菌剂防治香蕉黑星病 2007-12-18
- NY/T 1464.19-2007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第19部分:除草剂防治枸杞地杂草 2007-12-18
- NY/T 1464.14-2007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第14部分:杀菌剂防治水稻立枯病 2007-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