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 2765-2020 预拌混凝土早期强度推定试验方法标准
DB23/T 2765-2020 Standard for Estimating Early Strength of Pre-mixed Concrete Test Method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0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9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1.100.30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DB
Q10DB23/T2765-2020
预拌混凝土早期强度推定试验方法标准
StandardsforReady-mixedConcreteTestMethodofEarly
EstimatingCompressivestrength
2020-12-25发布2021-01-24实施
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联合发布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预拌混凝土早期强度推定试验方法标准
StandardsforReady-mixedConcreteTestMethodofEarly
EstimatingCompressivestrength
DB23/TXXX-2021
主编部门: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批准部门: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施行日期:2021年XX月XX日
2021哈尔滨
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前言
本标准系根据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对编制地方
标准<预拌混凝土早期强度推定试验方法标准>的批复》[黑建科
(2019)3号]文件精神和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第一
批黑龙江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2020]38文件精神
的要求,由哈尔滨市建筑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城
乡建设研究所和哈尔滨市散装水泥办公室会同有关单位编制而
成。
本标准共分9章和2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总则;
2术语、符号及标记办法;3基本规定;4试件成型养护与强度
试验;5预拌混凝土早期强度推定试验方法;6结构混凝土结构
强度百分率估值;7混凝土基础垫层作业强度龄期估值;8防水
(抗渗)混凝土作业强度龄期估值;9大体积混凝土作业强度龄期
估值。附录A、附录B均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哈尔滨市
建筑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城乡建设研究所和哈尔
滨市散装水泥办公室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
建议和问题,请寄送至哈尔滨市建筑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328号;邮政编码:150080,
电子邮箱13039971898@163.com)。
本标准主编单位:哈尔滨市建筑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城乡建设研究所
哈尔滨市散装水泥办公室
本标准参编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学院
黑龙江省建筑材料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
黑河市工程质量监测站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哈尔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嫩江市建筑设计院
黑河学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重庆大学
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
牡丹江市科研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黑龙江瑞盛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黑龙江鹏程检验检测有限公司
哈尔滨鸿成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
哈尔滨晟圆新型建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哈尔滨航宇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
哈尔滨伟业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
哈尔滨筑砼混凝土有限公司
北京砼享未来工程技术研究院
黑龙江岁宝热电有限公司
哈尔滨白云商砼有限公司
伊春林业发电厂
黑龙江省齐翔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嫩江市新型墙体材料研究推广中心
哈尔滨市政府投资工程项目服务中心
中铁二十二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哈尔滨建发混凝土有限公司
嫩江市城市综合执法大队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志刚韩宏伟孟凡旭姚德洪
张建平李松涛唐超然王钢
王继祥王新孙连军姬丽迎
孙洪义张金仲徐鹏举董淑慧
杨海华陶成云江守恒高小建
杨英姿王力隋良志周仲景
张怡纪明香刘冬梅刘扬
张宇王爱香陈飞李刚
初景峰王传福张立业孙中国
吴向阳王刚马永胜田轩
魏超刘英健刘虹李慧慧
张辉徐文静李洋吴丽
常远田诚黄志迟忠海
张洪达李达理胡克亚刘智慧
程迪张悦马海韬赵博权
孙力斫张莹郭巍熊俣虹
郑权李新王龙梅朱效宏
杨玉龙李秀芳邓海英李迪
马洪涛贾彦武高宇飞贾超
李赫郭锋钢姚天宇郭少昱
张德平米聚斌刘胜沈旭杰
杨智民孙兆辰闫文强宋涛
谭兆梅隋昊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朱卫中唐榕滨丁延生肖明秀
王洪强邓宏卫叶清华
目次
l总则........................................................................................1
2术语、符号及标记方法.......................................................2
2.1术语..............................................................................2
2.2符号及标记方法..........................................................3
3基本规定...............................................................................5
4试件成型养护与强度试验...................................................7
4.1一般规定......................................................................7
4.2取样..............................................................................7
4.3试件成型和养护...........................................................8
4.4抗压强度试验..............................................................9
5预拌混凝土早期强度推定试验方法.................................12
5.1一般规定....................................................................12
5.2强度0点的确定.........................................................12
5.3预拌混凝土早期强度与龄期关系的推定曲线建立13
5.4等效龄期法推定预拌混凝土早期强度....................14
5.5图解法推定预拌混凝土早期强度...........................15
5.6直接成熟度法推定预拌混凝土早期强度................16
6结构混凝土强度百分率估值................................................18
6.1一般规定.....................................................................18
6.2结构混凝土强度指标百分率估值............................18
7基础垫层混凝土作业强度龄期估值....................................24
7.1一般规定....................................................................24
7.2龄期估值.....................................................................24
8防水(抗渗)混凝土作业强度龄期估值........................25
8.1一般规定....................................................................25
8.2龄期估值.....................................................................25
9大体积混凝土作业强度龄期估值.......................................28
9.1一般规定.....................................................................28
9.2原材料与温控.............................................................28
9.3龄期估值.....................................................................30
附录A预拌混凝土早期强度推定关系式的建立..................33
A.1基本关系式................................................................33
A.2回归系数求取............................................................33
附录B成熟度法推定预拌混凝土早期强度算例.................36
B.1等效系数法算例........................................................36
B.2图解法算例.............................................................388
B.3直接成熟度法算例....................................................40
本标准用词说明.......................................................................42
引用标准名录...........................................................................43
附:条文说明...........................................................................44
Contents
lGeneralProvisios...........................................................................1
2Termsandsymbolandlabelingmethod.......................................2
2.1Terms....................................................................................2
2.2Symbolandlabelingmethod................................................3
3BasicRequirements......................................................................5
4ConcreteSpecimensFabricationCuringandCompressive
StrengthTest...............................................................................7
4.1GeneralRequirements.......................................................7
4.2Sampling............................................................................7
4.3ConcreteSpecimensFabricationandCuring..............8
4.4CompressiveStrengthTest………….....9
5Ready-mixedConcreteTestMethodofEarlyEstimating
CompressiveStrength...............................................................12
5.1GeneralRequirements.....................................................12
5.2DetermineofCompressiveStrengthwiththePointof
Zero.................................................................................12
5.3TheEstimatingCurveEstablishmentforReady-mixed
ConcreteEarlyStrengthandAge...................................13
5.4EstimatingEarlyStrengthofReady-mixedConcretewith
MethodofEquivalentAge.............................................14
5.5EstimatingEarlyStrengthofReady-mixedConcretewith
MethodofGraphic.........................................................15
5.6EstimatingEarlyStrengthofReady-mixedConcretewith
MethodofDirectMaturity...............................................................16
6PercentValuationsofStructureStrengthwithstructuralConcrete
...........................................................................................................18
6.1GeneralRequirements.....................................................18
6.2PercentValuationsofStructureStrengthwithStructural
Concrete..........................................................................18
7AgeValuationsofFoundationPadConstructionStrengthwith
Ready-mixedConcrete.............................................................24
7.1GeneralRequirements.....................................................24
7.2AgeValuations.................................................................24
8AgeValuationsofWaterproof(Impermeability)Concrete
ConstructionStrengthwithReady-mixed.............................25
8.1GeneralRequirements.....................................................25
8.2AgeValuations.................................................................25
9AgeValuationsofMassConcreteConstructionStrengthwith
Ready-mixed.............................................................................28
9.1GeneralRequirements.....................................................28
9.2RawMaterialandTemperatureControl..........................28
9.3AgeValuations.................................................................30
AppendixATheCalculationsMethodofleast-squaresProcedure
CoefficientforAgeEarlyEstimatingCompressivewith
StrengthReady-mixedConcrete……...…….33
A.1BasicRelatinolExpression.....................................33
A.2ToCalelatetheRegressionCoefficient....................33
AppendixBTheNumericalExampleofEstimatingEarlyStrength
ofMehtodofDirectMaturitywithReady-mixedConcrete36
B.1ExampleforEquivalentCvefficientMethod..........36
B.2ExampleforGraphicallyMethod............................38
B.3ExampleforDirectMaturilyMethod.....................39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s........................................42
ListofQuotedStandards………...……...…….....…….43
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44
l总则
1.0.1为了合理推定和预估预拌混凝土达到作业强度所需要的
时间及结构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百分率指标,在保证预拌混凝土
质量合格的基础上,保证建设工程混凝土强度可控、进度合理、
安全可靠,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黑龙江省预拌混凝土企业生产的常规品类
的预拌混凝土,达到结构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指标百分率及作业
强度所需要的时间推定试验与估算。
1.0.3预拌混凝土企业生产特殊混凝土品种时,需要确定达到结
构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指标百分率及作业强度所需要的时间,供
需双方可通过协商等方式进行约定。
1.0.4预拌混凝土早期强度推定试验方法除符合本标准规定外,
尚应满足国家、行业及地方现行相关标准要求。
1
2术语、符号及标记方法
2.1术语
2.1.1预拌混凝土ready-mixedconcrete
在搅拌站(楼)生产的、通过运输设备送至使用地点的、交
货时为拌合物的混凝土。预拌混凝土分为常规品和特制品。
2.1.2作业强度constructionstrength
预拌混凝土浇筑后,达到1.2MPa能够进行下一步作业时的
混凝土强度。
2.1.3强度0点compressivestrengthwiththepointofzero
以预拌混凝土成熟度为横坐标,以强度为纵坐标所画出的混
凝土早龄期成熟度-强度曲线接近于直线。以本标准规定的不同
混凝土品种成型试件标养若干时间的强度为一端,沿最逼近与早
龄期成熟度-强度曲线向纵轴方向往下延伸至与横坐标的相交点
强度为0的成熟度值(或标准养护时间)。
2.1.4早期强度推定试验方法testmethodofearlyestimating
compressivestrength
采用成熟度计算与成型试件进行标准养护后抗压强度试验
相结合推定预拌混凝土早期强度的方法。
2.1.5成熟度maturity
以一定温度为起点起算的温度(℃)与时间(h)的乘积称
为混凝土的成熟度,单位为度时积(℃·h)。
2.1.6度时积multiplyoftemperaturedegreeandtime
预拌混凝土浇筑成型后,以-10℃水泥停止水化为基准,在
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养护,不同时间段(h)的温度+10与
时间乘积值累积的和。
2.1.7等效龄期equivalentage
2
预拌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在不同温度下养护时间总和折算为
20℃标准养护温度下的龄期,以等效龄期系数αt进行换算,时
间为天(d)。
2.1.8基础垫层混凝土foundationpadconcrete
钢筋混凝土基础与地基土中间层使用的预拌混凝土。
2.1.9结构混凝土structuralconcrete
承担结构荷载作用的预拌混凝土。
2.1.10防水(抗渗)混凝土waterproof(impermeability)concrete
具有防水功能、抗渗等级不低于P6的预拌混凝土。
2.1.11大体积混凝土massconcrete
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
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
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
2.1.12温升缩短系数coefficientofriseintemperatureshorten
大体积混凝土工地现场预留试件达到最高温度时间与标养
室试块达到最高温度时间比值,与工程实体浇筑后达到最高温度
的时间与标养室试块达到最高温度时间比值之比。
2.2符号及标记方法
2.2.1符号
C15(20、25、30、35、40、45、50)—混凝土强度等级;
JCDC—基础垫层的预拌混凝土;
PT—普通预拌混凝土;
ZQ—掺入早强剂的预拌混凝土;
CZQ—掺入超早强剂的预拌混凝土;
DTJ—大体积预拌混凝土;
P6(8、10、12)—抗渗等级不低于P6(8、10、12)的预
拌混凝土;
3
fcc—预拌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D—预拌混凝土养护龄期;
a、b—回归系数;
De—等效龄期;
αt—等效龄期系数;
t—5℃~50℃条件下的持续时间;
M—预拌混凝土养护的成熟度(℃·h);
αm—成熟度法推算预拌混凝土强度估算调整系数;
—最小二乘法回归计算系数。
l(lnflnf)、l(M1lnf)、l(M1)(M1)
2.2.2标记方法
1标记方法:预拌混凝土代号应按下列顺序进行标记,并可
根据需要增加标记内容:混凝土强度等级、类型代号、养护温
度(5℃、10℃、15℃、20℃);
2标记示例:强度等级为C20,养护温度为20℃的普通预拌
混凝土标记为:C20PT20。
4
3基本规定
3.0.1本标准以工程直接采用的预拌混凝土常规品经过标准养护
强度试验,求取的以等效龄期或成熟度为函数的龄期-抗压强度
回归曲线为基准,采用等效龄期法或成熟度法推定预拌混凝土早
期强度,其养护温度为自然养护温度,取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
的平均值,且日最低气温不得低于0℃,气温均以气象部门公布
的数据为准。当采用其他措施进行保温养护时,混凝土的养护温
度应取混凝土表面与保温层间的连续实测温度的平均值。
3.0.2本标准规定的用于预拌混凝土强度推定成型混凝土试件的
成型取样地点,均为工程现场浇筑地点。
3.0.3本标准中结构混凝土强度百分率估值时间、基础垫层混凝
土作业强度龄期估值时间、防水(抗渗)混凝土作业强度龄期估
值时间、大体积混凝土作业强度龄期估值时间,其起点均为强度
0点开始时间。
3.0.4按照本标准推定预拌混凝土早期强度时,应以自然养护温
度为准;当采取保温措施时,可按不同的相应措施预估或实测预
拌混凝土的养护温度。
3.0.5混凝土满足作业人员踏踩最低标准或安装模板及支架等抗
压强度取值不应低于1.2MPa,且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
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
3.0.6预拌混凝土等效龄期法或直接成熟度法进行混凝土抗压强
度推算的条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
JGJ/T104的规定。
3.0.7推定预拌混凝土早期强度的试验、成型及试件的抗压强度
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
法标准》GB/T50080和《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1的规定。
5
3.0.8本标准规定的预拌混凝土龄期估值早期混凝土强度为
1.2MPa的时间,应依据(≥5℃,<10℃)、(≥10℃,<15℃)、
(≥15℃,<20℃)、≥20℃的养护条件的度时积进行估算,以
小时计。
6
4试件成型养护与强度试验
4.1一般规定
4.1.1用于预拌混凝土早期强度推定的试件应采用150mm×
150mm×150mm尺寸的标准试件进行成型,当有足够的强度换
算数据时,可采用100mm×100mm×100mm尺寸的试模成型。
4.1.2各种不同品种预拌混凝土进行早期强度推定时采用的龄期
应符合以下规定
1基础垫层和结构用普通混凝土标准养护的龄期为1d、2d、
3d、7d;
2掺早强剂混凝土、超早强剂混凝土标准养护的龄期为12h、
1d、2d、3d、7d;
3防水(抗渗)混凝土标准养护的龄期为1d、2d、3d、7d;
4大体积混凝土标准养护龄期为1d、2d、3d、4d、7d。
且试验所用材料与工程实际应用的材料应完全一致。
4.1.3用于预拌混凝土早期强度推定的配合比应进行优化设计,
配合比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55的规定。
4.1.4用于制作预拌混凝土早期强度推定的试件进行以等效龄期
或成熟度为函数的龄期-强度曲线回归时,先采用试验室配合比
进行成型养护试压,之后采用从施工现场成型的试件进行复验,
龄期与4.1.2条相同。
4.2取样
4.2.1预拌混凝土的取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
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中的有关规定。
4.2.2早期强度推定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应以三个试件为一
7
组,每组试件中采用的拌合物应从同一盘混凝土或同一车混凝土
中取样。
4.3试件成型和养护
4.3.1用于预拌混凝土早期强度推定的试件成型应符合下列规
定:
1成型前,应检查试模尺寸并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试
模》JG/T237、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
准》GB/T50081中的有关规定,试模内表面应涂一层矿物油或
其他不与混凝土发生反应的脱模剂;
2在试验室拌制混凝土时,其材料用量应以质量计,称量精
度:水泥、掺合料、水和外加剂为±0.5%,其他材料为±1.0%;
3取样或试验室拌制的混凝土应在拌制后15min内成型,在
搅拌楼出料口取样后在30min内成型;
4试验室控制的坍落度与搅拌楼取料口取样的工程混凝土
坍落度差值不得超过20mm。
4.3.2混凝土试件制作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混凝土拌合物应分两层装入模内,每层的装料厚度应大致
相等;
2插捣应按螺旋方向从边缘向中心均匀进行。在插捣底层混
凝土时,捣棒应达到试模底部;插捣上层时,捣棒应贯穿上层后
插入下层20mm~30mm;插捣时捣棒应保持垂直,不得倾斜,插
捣后应用抹刀沿试模内壁插拔数次;
3每层插捣次数按10000mm2截面面积内不得少于12次;
4插捣后应用橡皮锤或木槌轻轻敲击试模四周,直至插捣棒
留下的空洞消失为止;
5试件成型后刮除试模上口多余的混凝土,待混凝土临近初
凝时,用抹刀沿着试模口抹平。试件表面与试模边缘的高度差不
8
得超过0.5mm;
6制作的试件应有明显和持久的标记,且不破坏试件。
4.3.3用于预拌混凝土早期强度推定的试件养护应符合下列规
定:
1试件成型抹面后应立即用塑料薄膜覆盖表面,或采取其他
保持试件表面湿度的方法;
2试件成型后应在温度为20℃±2℃,相对湿度大于50%的
室内静置1d~2d,试件静置期间应避免受到振动和冲击,静置后编
号标记、拆模,当试件有严重缺陷时,应按废弃处理;
3试件拆模后应立即放入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95%
以上的标准养护室中养护,或在温度为20℃±2℃的不流动氢氧
化钙饱和溶液中养护,标准养护室内的试件应放在支架上,彼此
间隔10mm~20mm,试件表面应保持潮湿,但不得用水直接冲淋
试件。
4.3.4试件制作和养护的试验记录内容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
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有关规定。
4.4抗压强度试验
4.4.1本方法适用于预拌混凝土早期强度推定、建立以等效龄期
或成熟度为函数的龄期-抗压强度回归曲线的标准立方体试件的
测试。
4.4.2预拌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所采用的压力试验机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有关规定。
4.4.3预拌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步骤应按下列方法进行:
1压力试验机应符合下列规定:
1)试件破坏荷载宜大于压力机全量程的20%且宜小于
压力机全量程的80%;
9
2)示值相对误差应为±1%;
3)应具有加荷速度指示装置或加荷速度控制装置,并
应能均匀、连续地加荷;
4)试验机上、下承压板的平面度公差不应大于0.04mm;
平行度公差不应大于0.05mm;表面硬度不应小于55HRC;板面
应光滑、平整,表面粗糙度Rs不应大于0.8μm;
5)球座应转动灵活;球座宜置于试件顶面,并凸面朝
上;
6)其他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液压式万能试验机》
GB/T3159和《试验机通用技术要求》GB/T2611的有关规定。
2当压力试验机的上、下承压板的平面度、表面硬度和粗
糙度不符合本条第1款中第4)项要求时,上、下承压板与试件
之间应各垫以钢垫板。钢垫板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垫板的平面尺寸不应小于试件的承压面积,厚度不
应小于25mm;
2)钢垫板应机械加工,承压面的平面度、平行度、表面
硬度和粗糙度应符合本条第1款要求。
3混凝土强度不小于60MPa时,试件周围应设防护网罩;
4游标卡尺的量程不应小于200mm,分度值宜为0.02mm;
5塞尺最小叶片厚度不应大于0.02mm,同时应配置直板尺;
6游标量角器的分度值应为0.1°。
4.4.4用于预拌混凝土早期强度推定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结
果计算及确定按下列方法进行:
1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应按式(4.4.4)计算:
F
f(4.4.4)
ccA
式中:fcc—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MPa);
F—试件破坏荷载(N);
10
A—试件承压面积(mm2);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计算应精确至0.1MPa。
2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取3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强度
值,应精确至0.1MPa;
2)当3个测值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有一个与中间值
的差值超过中间值的15%时,则应把最大及最小值剔除,取中
间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值;
3)当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的差值均超过中间值的
15%时,该组试件的试验结果无效。
11
5预拌混凝土早期强度推定试验方法
5.1一般规定
5.1.1本标准采用的成熟度计算的适用温度为四个区间,分别为
(≥5℃,<10℃)、(≥10℃,<15℃)、(≥15℃,<20℃)、
≥20℃。
5.1.2本标准的推定与试验适应于结构混凝土、基础垫层混凝土、
大体积混凝土、不掺促凝剂类外加剂的普通混凝土、掺早强剂的
混凝土、掺超早强剂的混凝土、掺防水剂类的抗渗等级不低于
P6的防水(抗渗)混凝土。
5.1.3本标准推定与试验预拌混凝土等级为C15、C20、C25、C30、
C35、C40、C45、C50级。
5.1.4本标准应用工程实际使用的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制作不
少于5组混凝土立方体标准试件。
5.1.5按本标准第4.1.2条规定的龄期试压,建立龄期-强度回归
曲线去推定0~7d以内的任何时刻抗压强度值形成所需等度时
积条件下时间,或达到作业强度所需要的时间及其不同龄期结构
混凝土强度的百分率。
5.2强度0点的确定
5.2.1预拌混凝土浇筑后扣除缓凝时间,开始增长强度0点起始
成熟度(以度时积表示)或换算养护时间,由预拌混凝土供应单
位确定。
5.2.2预拌混凝土强度0点以前的成熟度或换算养护时间不计入
推定试验拟合曲线。
5.2.3预拌混凝土强度0点的推算按本标准4.2~4.4规定的方法建
立成型和试验混凝土抗压强度后,按本标准5.3~5.6规定的方法
12
任选一种建立拟合曲线,在曲线下端以直线方式延长至横坐标交
点处即为预拌混凝土强度0点成熟度(以度时积表示),可按实
际测温温度折算为养护时间,其中不同混凝土品种成型标准养护
最少时间宜满足表5.2.3的规定。
表5.2.3不同品种预拌混凝土试件标准养护最少时间
混凝土名称(代号)养护时间(h)
基础垫层混凝土JCDC24
普通混凝土PT24
早强混凝土ZQ18
超早强混凝土CZQ12
大体积混凝土DTJ48
大体积混凝土预估DTJ预估绝热温
绝热温升环境温度升环境温度匹配18
匹配养护养护
5.3预拌混凝土早期强度与龄期关系的推定曲线建立
5.3.1预拌混凝土早期强度与龄期的推定曲线应在标准养护条件
下建立。
5.3.2推定前预拌混凝土供应单位应进行标准曲线的建立,用标
准养护试件的各龄期强度数据按式(5.3.2)进行回归分析拟合曲
线。
b
D()
fccae5.3.2
式中:fcc—预拌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MPa);
D—混凝土养护龄期(d);
a、b—回归系数;
e—自然对数,取值2.71828。
13
5.4等效龄期法推定预拌混凝土早期强度
5.4.1采用等效龄期法推定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时,应建立等效
龄期-抗压强度的回归曲线。回归曲线建立时应采用施工现场养
护预拌混凝土的实测温度,按式(5.4.1)计算混凝土已达到的等
效龄期:
D(t)
et(5.4.1)
式中:De—等效龄期(h);
αt—等效龄期系数,按(表5.4.1)取用;
t—5℃~50℃条件下的持续时间(h)。
表5.4.1预拌混凝土5℃~50℃等效龄期系数αt
温度(℃)等效龄期系数(αt)温度(℃)等效龄期系数(αt)
50.42281.42
60.46291.48
70.49301.54
80.52311.60
90.56321.67
100.59331.73
110.6334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JB/T 8133.4-1999 电碳制品物理化学性能试验方法 肖氏硬度 1999-08-06
- JB/T 8133.7-1999 电碳制品物理化学性能试验方法 抗折强度 1999-08-06
- JB/T 8133.5-1999 电碳制品物理化学性能试验方法 刷体与软接线联接处的联接电阻 1999-08-06
- JB/T 8133.6-1999 电碳制品物理化学性能试验方法 电刷软接线的脱出拉力 1999-08-06
- JB/T 8133.2-1999 电碳制品物理化学性能试验方法 电阻率 1999-08-06
- JB/T 4220-1999 人造石墨的点阵参数测定方法 1999-08-06
- JB/T 2664.2-1999 调压器用碳电阻片柱 特种调压器用碳电阻片柱 1999-08-06
- JB/T 8133.1-1999 电碳制品物理化学性能试验方法 试样加工技术规定 1999-08-06
- JB/T 8133.3-1999 电碳制品物理化学性能试验方法 洛氏硬度 1999-08-06
- JB/T 8133.9-1999 电碳制品物理化学性能试验方法 抗拉强度 1999-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