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7102.2-1994 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极性组分(PC)的测定方法
GB/T 7102.2-1994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polar compouds in edible vegetable oils used in frying food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1994年01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吉林省卫生防病中心分析测试研究所
- 起草人:
- 高斌富、于峰、李槐春、丁家华、张唯
- 出版信息:
- 页数:4页 | 字数:6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极性组分
GB/'r7102.2一94
(PC)的测定方法
Methodfordeterminationofpolarcompoudsinedible
vegetableoilsusedinfryingfood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柱层析法测定食用煎炸油中的极性组分。
本标准适用于煎炸各种食品的植物油、动物油及精炼油中的极性组分的测定。
2术语
极性组分:极性组分是食用油在煎炸食品的工艺条件下发生劣变,发生了热氧化反应、热聚合反应、
热氧化聚合反应、热裂解反应和水解反应,产生了比正常植物油分子(甘油三酸醋)极性较大的一些成
分,是甘油三酸酷的热氧化产物(含有酮基、醛基、翔基、过氧化氢基和梭基的甘油三酸醋)热聚合产物、
热氧化聚合产物、水解产物(游离脂肪酸、一酸甘油醋和二酸甘油酷)的总称。
3原理
经过煎炸的油脂通过装有吸附了一定水分的硅胶柱时,在流动相的洗脱下,其中的甘油三酸醋(即
经煎炸未改变的油脂)首先被洗脱而流出色谱柱。挥去洗脱剂,称量,即为非极性组分的质量,用上柱样
品的质量减去非极性组分的质量就是极性组分的质量(即经煎炸后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油脂)
4试剂
4门硅胶(柱层析用):粒度范围60-100目,按下面的方法使其含水量约为5写;置硅胶于160-C烘箱
中干燥24h后取出,置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然后称取152g硅胶和8g水,放人500mL带有玻璃塞的
磨口锥形瓶中,机械震摇1h,密封备用。
4.2石油醚(沸程30-60'C)+乙醚洗脱剂:s7+13(v/v)。
4.3海砂:通过锻烧和酸洗纯化。
4.4io0o铝磷酸乙醇溶液显色剂。
4.5高效薄层硅胶G板(无荧光)。
5仪器
采用两种类型的层析柱,当实验室温度在25℃以下时,可采用A型(常用)层析柱;超过25'C时,采
用带有循环水套的B型柱,见下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4一01一24批准1994一08一01实施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34/T 3747-2020 羊角酥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2020-11-27
- DB34/T 3739-2020 菊花烘干机械化技术规范 2020-11-27
- DB34/T 3748-2020 居家适老化改造指南 2020-11-27
- DB34/T 3740-2020 茶树胚根嫁接育苗技术规程 2020-11-27
- DB34/T 3737-2020 大豆品种耐旱性与耐热性评价体系技术规程 2020-11-27
- DB34/T 3742-2020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种植业)星级服务等级评判 2020-11-27
- DB34/T 3745-2020 小麦、玉米连作农药减量化防控技术规程 2020-11-27
- DB34/T 3741-2020 短日照种鹅连续繁殖技术规程 2020-11-27
- DB34/T 3744-2020 定远猪生长育肥期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2020-11-27
- DB34/T 3738-2020 高山西瓜越夏避雨栽培技术规程 20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