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4696-2024 巢湖小流域划分及编码技术规范

DB34/T 4696-2024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delineating and coding small watersheds in Chaohu Lake

安徽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4/T 4696-2024
标准类型
安徽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4-01-11
实施日期
2024-02-11
发布单位/组织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35.040

CCSA24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4696—2024

巢湖小流域划分及编码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thedivisionandcodingofChaohusmallwatershed

2024-01-11发布2024-02-11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4/T4696—2024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小流域划分.........................................................................2

一般规定.......................................................................2

工作流程.......................................................................2

基础资料收集...................................................................2

基础资料整理...................................................................3

数据库构建.....................................................................3

小流域边界划分.................................................................3

属性赋值.......................................................................6

5小流域命名及编码...................................................................6

小流域命名.....................................................................7

小流域编码.....................................................................7

6成果提交...........................................................................7

质量控制.......................................................................7

成果提交.......................................................................8

附录A(资料性)典型小流域边界示例...................................................9

附录B(规范性)巢湖流域主要河流代码表..............................................12

附录C(规范性)河流编码规则........................................................15

附录D(规范性)小流域划分制图要求..................................................19

附录E(资料性)小流域属性样表......................................................20

参考文献.............................................................................22

I

DB34/T4696—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安徽省巢湖管理局提出。

本文件由安徽省水利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巢湖管理局湖泊生态环境研究院、安徽省巢湖管理局水环境保护管理中心、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泛湖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第四测绘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万能胜、齐鹏云、熊竹阳、黄诗峰、徐旭松、赖锡军、李梅、韩琦、翟银亭、

孙亚勇、程大鹏、朱奥、张建新、马建威、吴怀庆、陈星霖、叶勇、唐心悦。

II

DB34/T4696—2024

巢湖小流域划分及编码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巢湖小流域划分的程序,规定了巢湖小流域命名与编码规则、成果提交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巢湖流域小流域划分、命名与编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5968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

GB/T17278数字地形图产品基本要求

GB/T17941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

GB/T18316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CH/T1015.2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1:50000生产技术规程第2部分:数字高程模型

(DEM)

SL473水利信息核心元数据

SL653小流域划分及编码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流域watershed

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分水线所包围的集水区域。习惯上指地表水的集水区域。

[来源:GB/T50095-2014,2.5.1]

一级支流primarytributary

直接汇入长江干流的河流。

二级支流secondarytributary

直接汇入一级支流或巢湖湖泊的河流。

三级支流tertiarytributary

直接汇入二级支流的河流。

小流域smallwatershed

地表水分水线所包围的面积不超过50km²的自然和人工集水单元。

[来源:SL653-2013,3.1,有修改]

1

DB34/T4696—2024

沟道stream

较小的、相对狭窄且流量较小的水道。

拓扑关系topologyRelation

流域空间位置及其汇水关系。如各级流域上下游之间的包含关系、同级流域之间的相邻或并列关系、

集水区直流入河流或湖库关系。

微流域microwatershed

精确划分自然流域边界并形成流域拓扑关系而划定的最小自然集水单元,是小流域的基本组成部

分。

[来源:SL653-2013,3.7]

小流域亚单元sub-watershed

小流域被乡镇级及以上行政区域边界分割的每一部分。

[来源:SL653-2013,3.4,有修改]

4小流域划分

一般规定

小流域边界划分应遵守下列规定:

a)小流域划分应以自然地形地貌为基础,其形态特征应完整。

b)小流域划分时,所有水系均应概化为线状,且上下级水系交汇为一点。

c)小流域由一个或多个微流域归并而成。微流域最小面积以0.1km2~1km2为宜,在实际操作

中,可根据地形复杂状况确定合适的微流域面积。

d)小流域分水岭不明显的区域,可以道路、涵闸、排涝泵站、雨水排口确定分水线和小流域出水

口。

e)河道上有水文观测站点的,宜以水文观测站点作为小流域的进、出水口。

f)对于小流域出水口附近的村庄或居民点,可按属地关系适当调整小流域边界,宜保证属地关系

一致。

g)跨越乡镇级行政边界的小流域应根据行政边界将小流域划分为两个或以上小流域亚单元。

h)城镇区小流域宜以排水分区边线为边界。

i)相邻小流域边界应无缝衔接。

工作流程

小流域划分应按以下工作流程进行:

a)基础资料收集和基础数据整理。

b)数据库构建。

c)小流域边界划分。

d)小流域属性赋值。

e)成果提交。

基础资料收集

2

DB34/T4696—2024

收集满足现势性要求的基础资料,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应优于10m。

b)山丘区、圩区地形图比例尺应不小于1:10000,城镇区地形图比例尺应不小于1:500。

c)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应优于1m。

d)应收集河流、沟渠、水库、湖泊、水闸、泵站、堤坝、雨水排口和排水管网等矢量数据。

e)应收集土地利用、交通道路、城镇开发边界和乡镇级及以上行政区域矢量数据。

基础资料整理

基础数据整理包括但不限于:

a)沟渠、水库、泵站和涵闸等水利工程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参数。

b)流域内高程及等高线信息。

c)流域内乡镇、村庄、道路及居民点矢量数据。

d)流域内雨水排口、雨水管网和合流制排水管网矢量数据。

数据库构建

4.5.1数据预处理

数据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a)基础数据应满足属性规范统一、数据完整的要求。

b)空间坐标系应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高程应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c)数据处理方法和质量应符合CH/T1015.2、GB/T15968、GB/T17278、GB/T17941的规定。

d)数据处理范围设置应考虑相邻小流域的完整性和相互衔接关系。

4.5.2基础空间数据库构建

基础空间数据库构建应符合下列规定:

a)空间数据建库时,DEM、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流域、河流、沟渠、水库、湖泊、水闸、

泵站、堤坝、圩区、城镇规划区空间布局、排口和雨水管网、城镇排水分区等专题数据应分别

形成单独图层。

b)小流域划分最终成果应按数据库规范要求整合至基础空间数据库中统一管理保存。

c)元数据的结构、基本属性及扩展应符合SL473的规定。

小流域边界划分

4.6.1提取微流域分水线

4.6.1.1沟道及微流域分水线自动提取

沟道及微流域分水线自动提取应符合下列规定:

a)山丘区、圩区、城镇区根据DEM数据提取沟道和微流域分水线。

b)圩区应根据水系及水利工程矢量数据,在排涝泵站、排水闸等位置提取相应节点。

c)城镇区应根据城镇开发边界、市政道路、排水沟渠、涵洞和雨水管网矢量数据,在雨水排口和

排涝泵站位置提取相应节点。

4.6.1.2沟道及微流域分水线人工提取

沟道和微流域分水线人工提取,应符合下列规定:

3

DB34/T4696—2024

a)应根据DEM数据、影像数据、水系矢量数据、水文站点矢量数据和堤防、排水泵站、排水闸等

水利工程矢量数据,通过目视判读,识别沟道和出水口,提取微流域分水线。

b)山丘区可根据分水岭识别集水区边界,提取微流域分水线。

c)圩区可根据交通道路、圩堤、排水区边界等矢量数据,结合4.6.1.1提取的节点,综合确定集

水区,提取微流域分水线。

d)城镇区可根据排水管网、涵洞、河流、沟渠、湖泊、堤坝等矢量数据,结合4.6.1.1提取的节

点,综合确定排水区,提取微流域分水线。

4.6.1.3水流方向确认

水流方向确认应符合下列规定:

a)应利用高程等数据确认沟道水流方向。

b)存在双向流沟道的,应以常见水流运动方向为水流方向。

4.6.1.4人工检查修正

人工检查修正应包括以下内容:

a)应对沟道和微流域分水线数据,进行人工检查、实地踏勘调查、人工修正。

b)应通过实地踏勘调查,并参照遥感影像以及河流、湖泊、水库、涵闸、泵站、道路、居民点、

排水分区等图层信息,对提取的微流域分水线和沟道进行修正。

4.6.1.5沟道和微流域拓扑分析

应建立微流域与沟道之间、微流域与出水口之间、沟道与出水口之间的拓扑关系,并进行拓扑检查

与修正。

4.6.2边界确定

4.6.2.1微流域归并

微流域归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应按自然汇水关系,归并微流域形成小流域。

b)单个流域被干渠分割,流域面积小于3km2的,可并入相邻流域。

c)集水面积大于50km2且难以划分多个小流域的狭长流域,可单独划为一个小流域,见图1所

示。

4

DB34/T4696—2024

图1狭长小流域示意图

d)单个微流域面积较小,主沟不明显,且平行排列,归并为一个小流域。

4.6.2.2典型小流域边界划分

典型小流域边界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a)山丘区小流域边界应沿分水岭绘制。

b)圩区可依据泵站排水分区、水系、水闸、堤防和道路划定若干小流域,小流域面积不宜超过10

km2,并应将水闸、泵站作为小流域出水口。

c)城镇区小流域边界应与排水分区边界一致。

d)流域内有中小型水库的,可将水库单独划分一个小流域,对于集水面积大于50km2的,宜划

分为多个小流域。山丘区水库上游汇水区边界应沿分水岭绘制,平原水库上游边界可根据汇水

范围,综合地形因素绘制。水库下游边界可沿大坝和溢洪道堰顶中心线绘制,并以溢洪道作为

小流域出水口。

e)集水区被无过路涵闸的道路或堤防分隔的,流域边界宜沿道路或堤防中心线绘制。

f)集水区被渠道分隔的,应结合被分隔区域地形和渠道下有无过水建筑物综合判别,并考虑渠道

分水口实际情况绘制小流域边界。

g)以节制闸为出水口的流域,下游边界应沿闸门及周边堤防绘制。有船闸的,可沿船闸下闸首闸

门线绘制。

h)典型小流域边界划分示例见附录A。

4.6.2.3复杂小流域边界确认

基于基础数据,通过算法分析、目视判读不能完全确认的小流域边界,应通过现场勘验核实后确定。

4.6.3建立拓扑关系

4.6.3.1宜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建立拓扑关系。

4.6.3.2应逐级建立沟道上下游、小流域与沟道、小流域间、小流域与出水口的拓扑关系,并检查汇

水关系及流域包含关系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4.6.4面积校正

5

DB34/T4696—2024

小流域面积应以乡镇级行政区划面积作为控制面积进行校正,面积校正应符合SL653的规定。

属性赋值

小流域属性指标及赋值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小流域属性指标表

序号字段名称字段标识类型及长度值域约束条件计量单位

1小流域代码XLYDMC(16)非空必填

2小流域名称XLYMCC(30)非空必填

3小流域类型XLYLXI(1)非空必填

4面积MJN(8,2)>0必填km2

5山丘区面积SQQMJN(8,2)≥0必填km2

6圩区面积WQMJN(8,2)≥0必填km2

7城镇区面积CZQMJN(8,2)≥0必填km2

8最东经度ZDJDC(12)非空必填°'"

9最北纬度ZBWDC(11)非空必填°'"

10最西经度ZXJDC(12)非空必填°'"

11最南纬度ZNWDC(11)非空必填°'"

12流域平均高程LYPJGCN(6,2)非空必填m

13圩区平均高程WQPJGCN(6,2)非空选填m

14流域平均坡度LYPJPDN(4,2)>0选填m/km2

15河道比降HDBJN(4,2)>0选填m/km

16河网密度HWMDN(4,2)>0选填km/km2

17形状指数XZZSN(4,2)>0选填

18雨水干管长度YSGGCDN(8,2)>0选填m

19主要排水方向ZYPSFXN(5,2)非空选填°

20出水口类型CKLXC(30)非空必填按分类

注:①小流域类型:

1--山丘区,2--圩区,3--城镇区,4--山丘与圩区混合区,5--山丘与城镇区混合区,6--圩区与城镇

区混合区,7--山丘区与圩区和城镇区混合区。

②山丘区面积为小流域范围内山丘区总面积,圩区面积为小流域范围内平原圩区总面积,城镇区面积为小流域

范围内城镇区总面积。

③流域平均高程取小流域范围内各像素高程的平均值,圩区平均高程取小流域范围内圩区各像素高程平均值。

④流域平均坡度为每相邻两等高线间的平均地面坡度与相应两等高线间面积的乘积的总和,与流域总面积的比

值。河道比降用河段顺水流方向河床底面落差除以水平距离来表示。

⑤河网密度为每单位面积内河流干支流长度之和。

⑥形状指数为流域面积与最长汇流路径长度平方的比值。

⑦山丘区排水方向按自然汇水主要方向确定;圩区排水方向结合排涝泵站位置和自然汇水方向综合考虑确定;

城镇排水方向以地表汇水和雨水管网设计坡度坡向确定。

⑧出水口类型分为上级河道、水库泄洪出水口、水闸、泵站、排口等。

5小流域命名及编码

6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