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1949-2020 流域控制单元水质目标管理技术规范
DB41/T 1949-2020 Water quality target managemen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watershed control unit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0年01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2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020.10
Z05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1949—2020
流域控制单元水质目标管理技术规范
2020-01-21发布2020-04-21实施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
发布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DB41/T1949—2020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工作流程..........................................................................2
5控制单元划定......................................................................2
6水质目标确定......................................................................3
7调查分析与评估....................................................................3
8污染负荷核算......................................................................5
9水环境问题识别....................................................................6
10污染排放与水质响应关系建立.......................................................6
11水环境容量计算...................................................................7
12允许排放量分配与削减.............................................................8
13水环境保护方案制定...............................................................8
14水质目标可达性分析...............................................................9
15绩效评估.........................................................................9
附录A(资料性附录)污染源排放状况调查内容.........................................10
附录B(资料性附录)污染负荷核算推荐计算方法.......................................11
附录C(资料性附录)水质参数确定...................................................16
附录D(资料性附录)污染负荷分配方法...............................................19
附录E(资料性附录)水环境保护方案制定措施.........................................20
附录F(资料性附录)绩效评估方法...................................................22
I
DB41/T1949—2020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河南省水污染防治条
例》,加强流域水环境管理,促进流域控制单元水质目标管理技术规范化,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河南省生态环境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郑州大学环境技术咨询工程有限公司、郑州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梁亦欣、王燕鹏、张慧、于鲁冀、王莉、张培、马秋红、靖中秋、魏永华、焦
军霞、吕晓燕、李廷梅、张志华、王斓琪、铁文利、赵雪霞。
II
DB41/T1949—2020
流域控制单元水质目标管理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流域控制单元水质目标管理技术的工作流程、控制单元划定、水质目标确定、调查分
析与评估、污染负荷核算、水环境问题识别、污染排放与水质响应关系建立、水环境容量计算、允许排
放量分配与削减、水环境保护方案制定、水质目标可达性分析和绩效评估。
本标准适用于流域控制单元水质目标管理和技术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18596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25173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
GB5001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HJ2.3—201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
HJ/T91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T355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试行)
HJ/T356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数据有效性判别技术规范
HJ/T373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障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
HJ630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
SL26—2012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术语
DB41/T385工业与城镇生活用水定额
DB41/1820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环境保护部2011年
《水体达标方案编制技术指南(试行)》环境保护部2016年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流域
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分水线所包围的集水或汇水区域。
注:因地下水分水线不易确定,习惯指地表径流分水线所包围的集水区域。
3.2
控制单元
综合考虑水体、汇水范围、控制断面和行政区划而划定的水环境空间管控单元。
注:因水质目标管理需要考虑行政边界,增加控制单元考虑行政区划的要求。
1
DB41/T1949—2020
3.3
水质目标
河流或控制断面水质预期要达到的水质标准。
3.4
水质目标管理
根据水体的自然条件和自净能力,将污染负荷控制在最大允许排放量范围之内的水环境管理技术方
法。
3.5
水环境容量
在设计的水文条件、水质目标条件下,水体所能容纳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纳污量。
3.6
最大允许排放量
指满足水质目标要求下污染源允许排放的最大污染负荷量。
3.7
安全余量
考虑污染负荷和受纳水体水环境质量之间关系的不确定因素,为保障受纳水体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安全而预留的污染负荷量。
4工作流程
流域控制单元水质目标管理技术的工作流程包括控制单元划定、水质目标确定、调查分析与评估、
污染负荷核算、水环境问题识别、污染排放与水质响应关系建立、水环境容量计算、允许排放量分配与
削减、水环境保护方案制定、水质目标可达性分析、绩效评估。工作流程见图1。
控制单元划定水质目标确定
调查分析与评估污染负荷核算水环境问题识别
污染排放与水质响应关系建立水环境容量计算允许排放量分配与削减
水环境保护方案制定
实反
施馈
反调
馈整
调水质目标可达性分析
整不达标
绩效评估
图1流域控制单元水质目标管理技术工作流程图
5控制单元划定
5.1一般要求
2
DB41/T1949—2020
5.1.1以现有流域控制单元划分成果为基础,根据水体类型、水文特征、污染特征、水体达标和跨界
情况细化控制单元。
5.1.2控制单元划定应遵循行政管理隔离原则、汇水区边界隔离原则、水体类型隔离原则、便于明确
环境质量责任主体原则、利用已有监测断面原则。
5.2划分方法
5.2.1数据处理
收集能够覆盖流域范围的各级行政边界、水系分布等矢量数据,统一地理坐标系,必要时可采用人
工数字化等手段将村庄、社区边界进行矢量化处理。
5.2.2汇水区识别
汇水区识别方法按照《水体达标方案编制技术指南(试行)》参3的规定执行。
5.2.3控制断面选取
宜优先选取跨行政区交界的国家及省考核的监测断面作为控制断面,其次选用市、县考核监测断面、
水功能区监测断面等作为控制断面。
5.2.4划分及校正
结合控制断面和汇水区内汇水特征,将行政区与水文单元融合,建立控制断面-控制河段-对应陆域
的水陆响应关系。对于树状河流的单个河段,根据地形图、汇水区、入河(湖)支流等因素,基于行政
边界划分控制单元的陆域范围。对于河网区域,根据等高线、河网水系汊点等因素,基于行政边界划分
控制单元的陆域范围,与河网水域连成一个封闭的控制单元。
5.3命名
控制单元命名一般采用“XX流域+XX河流或河段+XX市控制单元”的形式;若控制单元涉及多个地市,
可采用“XX流域+XX河流+XX市-XX市控制单元”的形式。
6水质目标确定
6.1控制单元的水质目标设置宜考虑政府责任目标、水功能区目标及其他政府中长期水质考核目标确
定。
6.2控制单元无具体责任目标和考核目标时,可参照控制单元水质现状、上下游断面的水质目标,以
控制单元水质不下降和不影响下游水质目标实现为原则进行确定。
6.3水质目标控制因子按GB3838中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选择。水质超标污染物和存在超标
风险的污染物应确定为重点控制因子。水质超标污染物为近5年曾出现超标的污染物。存在超标风险的
污染物为虽未出现水质超标现象,但近年控制断面监测浓度呈现上升趋势或临近超标(距离目标值20%
以内)的污染物。
7调查分析与评估
7.1一般要求
7.1.1调查分析内容包括社会经济、土地利用、水文水资源、污染源排放、水质、水环境管理状况。
3
DB41/T1949—2020
7.1.2调查分析方法包括资料收集、现场调查、现状监测。宜收集近5~10年的相关资料,水文水资
源应收集近10年或更长系列的相关资料。
7.2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分析
调查行政区划、建成区范围、人口数量、城镇化率、产业结构、主要经济指标,分析评价社会经济
发展现状。
7.3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分析
收集流域内土地利用状况数据,统计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及比例。
7.4水文水资源状况调查分析
7.4.1河流水文调查内容包括水位、水深、河宽、流量、流速等,收集相关水文站近10年最枯月平均
流量或90%保证率最枯月平均流量、多年平均流量等数据;没有水文站的可通过水文比拟法估算近10
年最枯月平均流量或90%保证率最枯月平均流量。调查资料还需满足响应模型参数确定及水环境容量计
算时设计水文条件的要求。
7.4.2水文现场调查条件若许可宜调查一个水文年的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一般情况下,可只调
查枯水期和丰水期。若条件不允许,可只调查枯水期。
7.4.3收集流域内水资源总量、水资源可利用量,各项蓄水、引水、提水工程的位置、规模、取水口、
取水量,供水设施的位置、规模和供水范围,工业、农业、生活、城镇公共、生态等各类用水现状及规
划。自备水源比重较大的地区应增加自备水源调查。
7.4.4调查流域内防洪、水电、灌溉、供水等水利水电工程基本情况。收集水利水电工程占地面积、
汇水面积、工程规模,调查水利水电开发对水资源利用以及下游生态流量的影响情况。
7.4.5根据调查内容分析流域水资源与开发利用程度、生态流量满足程度、水域岸线空间占用状况。
7.5污染源排放状况调查分析
7.5.1收集污染源普查、环境统计、排污监测、排污许可证登记等数据,优先采用在线监测、监督性
监测或统计数据分析污染源排放状况。
7.5.2对工业污染源、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染源、农业面源、城镇地表径流面源排放污染物现状、位
置、污染物入河情况等开展状况调查,调查内容参见附录A。
7.5.3收集入河排污口排污量、排放浓度、排放位置等资料,如有必要对典型排污口开展水质监测,
调查内容参见附录A。
7.5.4以控制单元为单位,汇总分析各类污染源排放量数据,分析企业达标排放情况、污水处理厂排
放处理效率及出水稳定情况。
7.6水质调查与监测
7.6.1水质调查宜覆盖控制单元内所有一级支流,条件许可时可覆盖二级支流,应能够反映水体水质
的现状,优先收集国家、省、市、县考核断面例行监测数据,无例行监测数据时,应根据需要开展水质
监测。
7.6.2水质调查指标按水质目标控制因子选取,应重点关注流域超标污染物和存在超标风险的污染物。
监测要求应符合HJ/T91规定,且能满足计算环境容量对水质参数的要求。
7.7水环境管理状况调查
4
DB41/T1949—2020
调查流域水环境管理机构设置、水环境污染防治及治理实施措施和工程、区域水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状况。
7.8地表水水质评价
7.8.1评价指标与方法按《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和HJ2.3—2018中附录D执行。
7.8.2评价流域水质达标状况与变化特征,明确水功能区、政府责任目标断面达标评价结论、水质指
标的标准指数、水质超标因子、超标程度,分析超标原因。
7.8.3对各个水质指标的标准指数从大到小排序,排在前3~5位的污染物可作为主要污染物。如溶解
氧的标准指数较高,可将COD、氨氮等耗氧性污染物列为主要污染物。
8污染负荷核算
8.1一般要求
8.1.1污染负荷核算方法包括实测法、物料衡算法、产污系数法和模型估算法,核算方法宜依次优先
选用,所需参数应满足国家或地方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要求。部分推荐核算方法参见附录B。
8.1.2污染负荷总量应包括现状负荷量和新增负荷量。现状负荷量核算应能反映一年内污染源的排污
情况。新增负荷量应预测水质目标达标年内新增污染负荷,具体方法按照《水体达标方案编制技术指南》
(试行)的规定执行。
8.1.3以控制单元为单位,统计各类污染源污染负荷数据,分析控制单元内主要污染源及各类污染源
污染负荷占比、行业排放占比、区域污染源集中情况等。
8.2实测法
适用于有在线监测或监督性监测数据的工业源及污水处理厂。采用符合HJ630、HJ/T91、HJ/T355、
HJ/T356、HJ/T373要求的自动监测数据或者手工监测数据测算污染物实际排放量。
8.3物料衡算法
适用于生产工艺相对简单、活动水平参数容易获得且数据质量较高、原料中的某类元素含量及其转
化情况较为明确的工业污染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利用物料数量或元素数量在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
平衡关系,核算污染物排放量。
8.4产污系数法
适用于具有省级及以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制定发布产排污系数的工业源、污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GB/T 44544-2024 除菌毒型空气调节机组 2024-09-29
- GB/T 44518-2024 水下高压干式焊接工艺评定试验 2024-09-29
- GB/T 13355-2024 黍 2024-09-29
- GB/T 44557-2024 制冷系统及热泵 挠性管道元件和非金属管件 要求和分类 2024-09-29
- GB 30510-2024 重型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 2024-09-29
- GB/T 11880-2024 模锻锤和大型机械锻压机用模块 2024-09-29
- GB/T 44543-2024 预制混凝土节段拼装用环氧胶粘剂 2024-09-29
- GB/T 44510-2024 新能源汽车维修维护技术要求 2024-09-29
- GB/T 44538-2024 碳基薄膜 椭偏光谱法测定非晶态碳基薄膜的光学性能 2024-09-29
- GB/T 44551-2024 光学功能薄膜 耐候性测定方法 溶剂诱导法 2024-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