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293.7-2014 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第7部分:大豆
DB41/T 293.7-2014 Cultivated seed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ourth-grade seedlings - Part 7: Soybea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02年08月
-
2014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B61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293.7—2014
代替DB/T293.5-2002
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第7部分:大豆
2014-12-30发布2015-03-01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41/T293.7—2014
前言
DB41/T293《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技术规程》分为15个部分:
——第1部分:小麦;
——第2部分:玉米杂交种;
——第3部分:水稻常规种;
——第4部分:水稻三系杂交种;
——第5部分:高粱三系杂交种;
——第6部分:谷子;
——第7部分:大豆;
——第8部分:甘薯;
——第9部分:棉花常规种;
——第10部分:棉花杂交种;
——第11部分:油菜常规种;
——第12部分:油菜三系杂交种;
——第13部分:花生;
——第14部分:芝麻;
——第15部分:烟草。
本部分为DB41/T293的第7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DB41/T293.5—2002《大豆四级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与DB41/T293.5—2002相
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四级种子”的术语和定义;
——修改了育种家种子、原原种、原种和检定种定义;
——将“株系循环法”修改为“株行扩繁法”。
本部分由河南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省种子管理站、南京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市
农产品质量技术检测中心、周口市农业科学院、河南滑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南许农种业有限公司、
河南圣源种业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卢卫国、雒峰、苑保军、智海剑、张富厚、张伟、赵秀珍。
本部分参加起草人:陈翠云、张信华、戴钢、李海潮、梁增灵、郭华丽、霍焕霞、练云、张宝全、
刘朝展、周淑芳、张晓民。
本部分于2002年8月首次发布,2014年12月第一次修订。
DB41/T293.7—2014
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技术规程第7部分:大豆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大豆术语和定义、育种家种子生产、原原种生产、原种生产和检定种生产要求和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大豆四级种子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543(所有部分)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GB/T7415主要农作物种子贮藏
DB41/T318农作物种子田间检验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四级种子four-gradeseed
在种子生产中,以育种家种子为种源,运用重复繁殖技术路线,按世代顺序繁殖的育种家种子、原
原种、原种和检定种的种子。
3.2
育种家种子breederseed
育种家育成的最初种子,具有该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遗传稳定性,达到育种家种子质量标准。用
白色标签作标记。
3.3
原原种foundationseed
由育种家种子直接繁殖而来,具有该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遗传稳定性,达到原原种质量标准。用
白色标签作标记。
3.4
原种registerdseed
由原原种直接繁殖而来,具有该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遗传稳定性,达到原种质量标准。用紫色标
签作标记。
3.5
检定种certifiedseed
由原种繁殖用于大田生产的种子,具有该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遗传稳定性,达到大田用种质量标
准。用蓝色标签作标记。
4育种家种子生产
63
DB41/T293.7—2014
4.1生产、利用方式
4.1.1当储藏的育种家种子即将用尽时,通过建立保种圃对剩余育种家种子再足量繁殖,或用株行扩
繁法生产育种家种子。
4.1.2育种家种子生产、贮藏在育种家直接管理下进行,对该品种最初种子在育种家种子圃中足量繁
殖,低温干燥储藏,分年利用。
4.1.3育种家种子经过一次繁殖,可生产原原种。
4.2育种家种子圃
4.2.1生产育种家种子的方式
对初始优系中的典型单株在圃内按株行种植和评定,再分株鉴定、去杂,并混合收获生产育种家种
子。
4.2.2土地准备和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且PH值在7.0左右的土壤,肥力均匀、排灌方便,不重茬、
不迎茬、不易受周围环境影响和损害的地块。注意隔离,周围50m之内不得种其它大豆品种。合理耕翻,
细致整地,科学施肥。
4.2.3种植
适时播种。按株行单株种植,行长4m~6m,宽窄行或等行距,平均行距40cm~50cm,株距10cm~15cm。
行端设走道以便鉴定去杂。四周设保护区1m~2m。保护区种植同品种同类别种子。
4.2.4管理和鉴定去杂
4.2.4.1加强田间管理。中耕除草、培土和防病治虫等各项栽培管理措施要合理、及时和精细一致。
4.2.4.2按典型性和整齐度进行株行鉴定,再对行内单株鉴定去杂。拔除不典型的植株和混杂植株。
去杂应在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等不同发育阶段分次进行,每阶段进行数次,直至性状典型一致。
4.2.5检验
按育种家种子标准,进行田间和室内检验。
4.2.6收获
及时收获。对当选株行混合收获。并做到单收、单运、单脱、单晒、单贮藏,种子袋内外应附标签,
各环节严防机械混杂。
4.2.7贮藏
按GB/T7415执行。
4.3保种圃
4.3.1剩余育种家种子的再繁殖
当低温干燥库贮藏的育种家种子即将用尽时,可建立保种圃,对剩余育种家种子高倍扩繁。繁殖按
单株种植,不分株行,应符合4.2的要求。
64
DB41/T293.7—2014
4.3.2“株行扩繁法”繁殖
4.3.2.1采用株行扩繁法的条件
当不具备低温干燥贮藏条件时,由育种家采用株行扩繁法,每年(或隔年)通过育种者的保种圃繁
殖育种家种子。
4.3.2.2建圃
应根据需种量,把初始优系中的典型单株,种成株行,建立保种圃。
4.3.2.3土地准备和整地
应符合4.2.2的要求。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D/T 1086-2023 国土空间综合防灾规划编制规程 2023-10-31
- DZ/T 0449-2023 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规范 2023-10-31
- DZ/T 0446-2023 地面沉降和地裂缝光纤监测规程 2023-10-31
- DZ/T 0460-2023 地质灾害自动化仪器监测预警规范 2023-11-18
- DZ/T 0444-2023 省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规程 2023-10-31
- TD/T 1088-2023 海域资源资产核算技术规程 2023-10-31
- DZ/T 0445-2023 天然气水合物术语 2023-10-31
- TD/T 1089-2023 征收农用地区片综合地价测算规程 2023-10-31
- TD/T 1087-2023 主体功能区优化完善技术指南 2023-10-31
- DZ/T 0448-2023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精细调查规范 2023-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