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293.8-2014 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第8部分:甘薯

DB41/T 293.8-2014 Seed Produ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Fourth-grade Crops Part 8: Sweet Potato

河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1/T 293.8-2014
标准类型
河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4-12-30
实施日期
2015-03-01
发布单位/组织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河南省农业厅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河南科技大学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B61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293.8—2014

代替DB41/T293.12-2002

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第8部分:甘薯

2014-12-30发布2015-03-01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41/T293.8—2014

前言

DB41/T293《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技术规程》分为15个部分:

——第1部分:小麦;

——第2部分:玉米杂交种;

——第3部分:水稻常规种;

——第4部分:水稻三系杂交种;

——第5部分:高粱三系杂交种;

——第6部分:谷子;

——第7部分:大豆;

——第8部分:甘薯;

——第9部分:棉花常规种;

——第10部分:棉花杂交种;

——第11部分:油菜常规种;

——第12部分:油菜三系杂交种;

——第13部分:花生;

——第14部分:芝麻;

——第15部分:烟草。

本部分为DB41/T293的第8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DB41/T293.12—2002《甘薯四级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与DB41/T293.12—2002

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四级种子”的术语和定义;

——修改了育种家种子、原原种、原种和检定种定义;

本部分由河南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省种子管理站、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农业大学、商丘市

农林科学院、山东省农科院、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漯河市农业科学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孔祥生、杨国红、张福平、李友军、杨爱梅、王荫墀、王自立。

本部分参加起草人:史国安、刘志坚、宋新莉、王林生、赵侠科、肖利贞、赵晨光、刘凤英、陈合

龙、董广同、杨育峰、朱灿灿。

本部分于2002年8月首次发布,2014年12月第一次修订。

DB41/T293.8—2014

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技术规程第8部分:甘薯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甘薯育种家种子(种薯、薯苗,下同)、原原种、原种和检定种生产技术的要求和方

法。

本部分适用于甘薯四级种子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543(所有部分)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GB7413甘薯种苗产地检疫规程

NY/T402脱毒甘薯种薯(苗)病毒检测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四级种子four-gradeseed

在种子生产中,以育种家种子为种源,运用重复繁殖技术路线,按世代顺序繁殖的育种家种子、原

原种、原种和检定种的种子。

3.2

育种家种子breederseed

育种家育成的最初种子,具有该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遗传稳定性,不带病毒(即甘薯羽状斑驳病

毒、甘薯潜隐病毒及血清学方法能检测的病毒)和其它病虫害,达到育种家种子质量标准。用白色标签

作标记。

3.3

原原种foundationseed

由育种家种子直接繁殖而来,具有该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遗传稳定性,不带病毒和其它病虫害,

达到原原种质量标准。用白色标签作标记。

3.4

原种registerdseed

由原原种直接繁殖而来,具有该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遗传稳定性,达到原种质量标准。用紫色标

签作标记。

3.5

检定种certifiedseed

73

DB41/T293.8—2014

由原种繁殖用于大田生产的种子,具有该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遗传稳定性,达到检定种质量标准。

用蓝色标签作标记。

4育种家种子生产

4.1生产、利用方式

4.1.1育种家种子生产和贮藏在育种家的直接管理下进行。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病毒检测(指示

植物法和血清学方法),获得稳定的优系脱毒试管苗,通过组培快繁在育种家种子圃进行繁殖,生产育

种家种子并贮存,分年利用。

4.1.2育种家种子用于生产原原种。

4.2育种家种子圃和组织培养

4.2.1生产育种家种子的条件

对初始优系种子采用单株种植、分株鉴定去杂、混合收获。进一步通过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获得脱毒

苗,在防虫温、网室繁苗生产育种家种子。

4.2.2育种家种子圃

4.2.2.1选地、整地

选择地势较高平坦,地力均匀、肥力较好,排灌方便,无病虫害,3年以上未种过甘薯的轮作地。

合理施肥(以清洁腐熟的有机肥和比例协调的氮、磷、钾复合肥做基肥),精细整地。

4.2.2.2隔离

育种家种子圃应附设防虫温、网室,隔离繁殖。田间操作人员进入育种家种子圃应更换工作衣和鞋

具。

4.2.2.3栽植

按NY/T402方法,对甘薯种苗进行病毒检测。将初始优系脱毒试管苗,在防虫温、网室内栽植,采

用畦栽,畦宽1.2m

定制服务

    关联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