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293.13-2014 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第13部分:花 生

DB41/T 293.13-2014 Cultivated Plant Seed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Level 4 Seeds - Part 13: Peanut

河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4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1/T 293.13-2014
标准类型
河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4-12-30
实施日期
2015-03-01
发布单位/组织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河南省农业厅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B61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293.13—2014

代替DB41/T293.13-2002

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第13部分:花生

2014-12-30发布2015-03-01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41/T293.13—2014

前言

DB41/T293《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技术规程》分为15个部分:

——第1部分:小麦;

——第2部分:玉米杂交种;

——第3部分:水稻常规种;

——第4部分:水稻三系杂交种;

——第5部分:高粱三系杂交种;

——第6部分:谷子;

——第7部分:大豆;

——第8部分:甘薯;

——第9部分:棉花常规种;

——第10部分:棉花杂交种;

——第11部分:油菜常规种;

——第12部分:油菜三系杂交种;

——第13部分:花生;

——第14部分:芝麻;

——第15部分:烟草。

本部分为DB41/T293的第1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DB41/T293.13—2002《花生四级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与DB41/T293.13—2002

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四级种子”的术语和定义;

——修改了育种家种子、原原种、原种和检定种定义;

——将“株系循环法”修改为“株行扩繁法”;

本部分由河南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省种子管理站、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滑

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秋乐种业有限公司、开封市农林科学院、开封市种子管理站。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新友、时小红、宋连启、董文召、谷建中、陈晓。

本部分参加起草人:徐立新、张忠信、臧秀旺、任丽、周孟飞、黄冰艳、刘景堂、焦念元、霍焕霞、

牛连杰、徐静、吴丽响、王黎明、高瑞平、高伟、裴利娜。

本部分于2002年8月首次发布,2014年12月第一次修订。

DB41/T293.13—2014

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技术规程第13部分:花生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花生育种家种子、原原种、原种和检定种生产技术的要求和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花生四级种子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543(所有部分)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GB/T7415主要农作物种子贮藏

DB41/T318农作物种子田间检验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四级种子four-gradeseed

在种子生产中,以育种家种子为种源,运用重复繁殖技术路线,按世代顺序繁殖的育种家种子、原

原种、原种和检定种的种子。

3.2

育种家种子breederseed

育种家育成的最初种子,具有该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遗传稳定性,达到育种家种子质量标准。用

白色标签作标记。

3.3

原原种foundationseed

由育种家种子直接繁殖而来,具有该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遗传稳定性,达到原原种质量标准。用

白色标签作标记。

3.4

原种registerdseed

由原原种直接繁殖而来,具有该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遗传稳定性,达到原种质量标准。用紫色标

签作标记。

3.5

检定种certifiedseed

由原种繁殖用于大田生产的种子,具有该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遗传稳定性,达到检定种质量标准。

用蓝色标签作标记。

123

DB41/T293.13—2014

4育种家种子生产

4.1生产、利用方式

4.1.1育种家种子生产、贮藏在育种家直接管理下进行,对该品种最初种子在育种家种子圃中足量繁

殖,低温干燥储藏,分年利用。

4.1.2当贮藏的育种家种子即将用尽时,通过保种圃对剩余育种家种子再足量繁殖,贮藏利用。

4.1.3当不具备低温干燥贮藏条件时,由育种者从优系种子开始建立保种圃,用“株行扩繁法”生产

育种家种子。

4.1.4育种家种子经过一次繁殖,可生产原原种。

4.2育种家种子圃

4.2.1生产育种家种子概述

对初始优系中的典型单株按株行种植和评定,再分株鉴定、去杂和混合收获,生产育种家种子。

4.2.2土地准备和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富含有机质、排灌方便、不重茬、不易受周围环境影响的地

块。注意隔离,周围50m之内不得种其它花生品种。合理施肥,精细整地。

4.2.3种植

适时播种。按株行单粒点播,行长4m~6m,行距35cm~40cm,株距17cm~20cm,行端设走道0.8m~

1m,以便鉴定去杂。四周设1m~2m保护区,保护区种植同品种同类别种子。

4.2.4管理

加强田间管理,中耕除草、防旱排涝、防治病虫害、防止徒长倒伏,管理措施要合理、及时、精细

一致。

4.2.5鉴定去杂

先按性状典型性和整齐度进行株行鉴定,淘汰劣行,再对行内单株鉴定去杂。特别要注意去除因种

传病毒感染而引起矮化、畸形、小果的植株。去杂应在苗期、开花期、收获期等不同阶段分次进行,每

阶段进行数次,直至性状典型一致。

4.2.6检验

按DB41/T318和GB/T3543进行田间和室内检验。

4.2.7收获

及时收获。对当选株行混合收获,并做到单收、单运、单脱、单晒、单贮藏,种子袋内外应附标签,

严防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关联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