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5663.1-2008 煤矿科技术语 第1部分:煤炭地质与勘查

GB/T 15663.1-2008 Terms relating to coal mining—Part 1:Coal geology and prospecting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64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5663.1-2008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8-08-07
实施日期
2009-03-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GB/T 15663的本部分规定了煤炭地质与勘查有关的术语及其英文译名、定义和符号。 本部分适用于与煤炭地质勘查有关标准、规程、规范、文件、教材、书刊和手册等。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起草人:
孙升林、曹代勇、吴国强、程爱国、王佟、孙玉臣、袁同兴、李生红、赵镨、宁树正、孙顺新、李壮福、唐跃刚
出版信息:
页数:64页 | 字数:121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01.040.73

D04

蝠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5663.11995

代替GB/T

煤矿科技术语

第1部分:煤炭地质与勘查

Termstocoal

relatingmining—

Partand

1:Coalprospecting

geology

2009—03—0

2008—08-07发布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告士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反仲

15663.1—2008

GB/T

刚吾

1

GB/T

5663《煤矿科技术语》分为如下几部分:

——第1部分:煤炭地质与勘查

——第2部分:井巷工程

——第3部分:地下开采

——第4部分:露天开采

一~第5部分:提升运输

——第6部分:矿山测量

——第7部分:开采沉陷与特殊采煤

—第8部分:煤矿安全

——第10部分:采掘机械

——第¨部分:煤矿电气

1

本部分为GB/T5663的第1部分。

15663.1~1

本部分代替GB/T995((煤矿科技术语煤田地质与勘探》。

1

与GB/T

5663.1—1995相比,本部分主要作了如下补充和修改:

——名称《煤矿科技术语煤田地质与勘探》改为《煤矿科技术语第1部分:煤炭地质与勘查》。

——对煤炭资源/储量按相关定义进行了修改。

2煤炭遥感”。

——增加了“7煤层气地质学”和“1

——对部分术语的定义进行了修改和增补。

本部分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孙升林、曹代勇、吴国强、程爱国、王佟、孙玉臣、袁同兴、李生红、赵镨、宁树正、

孙顺新、李壮福、唐跃刚。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1

——GB/T5663.1995

15663.1—2008

GB/T

煤矿科技术语

第1部分:煤炭地质与勘查

1范围

l

GB/T5663的本部分规定了煤炭地质与勘查有关的术语及其英文译名、定义和符号。

本部分适用于与煤炭地质勘查有关标准、规程、规范、文件、教材、书刊和手册等。

2煤的成因与成因类型

2.1

煤coal

煤炭

植物残骸在覆盖地层下,经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作用,转化而成的固体可燃有机沉积岩,其

灰分一般小于40%。

2.2

泥炭peat

泥煤

高等植物残骸,在沼泽中经泥炭化作用形成的一种松散富含水分的有机质堆积物,是煤的前身物。

2.3

腐泥sapropel

水生低等植物和浮游生物残骸,在湖沼、泻湖、海湾等环境中沉积,经腐泥化作用形成的富含水分和

沥青质的有机软泥。

2.4

成煤物质coalmaterial

forming

形成煤的原始物质,包括高等植物、低等植物和浮游生物。

2.5

成煤作用coal-formingprocess

植物残骸从堆积到转变成煤的作用。包括泥炭化(或腐泥化)作用和煤化作用。

2.6

泥炭化作用peatification

高等植物残骸在泥炭沼泽中.经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转变成泥炭的作用。

2.7

泥炭沼泽peatswamp

有大量植物繁殖、残骸聚积并形成泥炭层的沼泽。

2.8

coal

原地生成煤autochthonous

植物残骸未经流水搬运,就地堆积.经成煤作用转变成的煤。

2.9

coal

微异地生成煤hypautochthonQus

植物残骸经流水短距离搬运,仍堆积在原生长的沼泽范围内,经成煤作用转变成的煤。

15663.1—2008

GB/T

2.10

coal

异地生成煤allochthonous

植物残骸经流水或其他因素搬运,离开原生长的沼泽而在它处堆积,经成煤作用转变成的煤。

2.11

凝胶化作用gelification

高等植物的木质一纤维组织等,在覆水缺氧的滞水泥炭沼泽环境中,经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形

成以腐植酸和沥青质为主要成分的胶体物质凝胶和溶胶的作用。

2.12

丝炭化作用fusainisation;fusinitization

在泥炭化阶段,高等植物的木质一纤维组织等,在比较干燥的氧化条件下腐朽,或因森林起火转变为

丝炭化物质的作用。

2.13

残植化作用liptofication

在活水、多氧的泥炭沼泽环境中,植物的木质一纤维组织被氧化分解殆尽,稳定的壳质组组分相对富

集的作用。

2.14

腐泥化作用saprofication

低等植物和浮游生物残骸,在湖沼、泻湖、海湾等还原环境中,转变为腐泥的生物化学作用。

2.15

煤化作用coalification

泥炭或腐泥转变为褐煤、烟煤、无烟煤的物理化学作用。包括煤成岩作用和煤变质作用。

2.16

煤成岩作用coaldiagenesis

泥炭或腐泥被掩埋后,在压力为主并包括温度、微生物等因素在内的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经压实、脱

水、增碳、游离纤维素消失、凝胶化组分开始形成并具有微弱反射能力等物理化学作用转变为年轻褐煤

的作用。

2.17

煤变质作用coal

metamorphism

年轻褐煤在地下受到温度、压力、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转变为烟煤或无烟煤、天然焦、石墨等的地球

化学作用。

2.18

ofcoal

煤变质作用类型typemetamorphism

根据影响煤变质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方式和变质特征而划分的类型。

2.19

coal

burialof

煤深成变质作用deepmetamorphism

ofcoal

煤区域变质作用regionalmetamorphism

煤层形成后,在沉降过程中,在地热和上覆岩层静压力的影响下,使煤发生变质的作用。

2.20

煤接触变质作用contactofcoal

metamorphism

浅成岩浆岩体侵入或接近煤层时。在岩浆热和岩浆中的热液与挥发性气体等的影响下,使煤发生变

质的作用。

2.21

ofthermalmetamor-

煤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telemagmaticmetamorphismcoal;regionalmagmatic

ofcoal

phism

煤区域热力变质

15663.1—2008

GB/T

大规模岩浆侵入含煤岩系或其外围,在大量岩浆热和岩浆中的热液与挥发性气体等的影响下,导致

区域内地温增高,使煤发生变质的作用。

2.22

ofcoal

煤动力变质作用dynamicmetamorphism

煤动力变质

地壳构造运动所产生的构造应力和伴随的热效应.使煤发生变质的作用。

2.23

rank

煤级coal

煤阶

煤化作用深浅程度的等级,也用以表示煤变质程度。

2.24

ofcoalofcoal

煤变质程度degreemetamorphism;metamorphicgrade

煤在变质作用的影响下,其物理、化学性质变化的程度。

2.25

ofcoalofcoal

煤变质梯度gradientmetamorphism;metamorphicgradient

煤层埋深每增加100m,煤变质加深的程度。常以挥发分减少或镜质组反射率增高数值来表示。

2.26

coal

zoneofbeltof

煤变质带metamorphiccoal;metamorphic

变质程度不同的煤.在空间上呈现的规律性分布。

2.27

rule;Hilt’Slaw

希尔特规律Hilt’S

希尔特定律

煤的变质程度随埋藏深度增加而增高的规律。由德国学者希尔特首先发现而得名。

2.28

ofcoal

typetype

煤成因类型geneticcoal;genetic

根据成煤的原始植物和聚积环境而划分的类型。

2.29

coal

腐植煤humic

腐殖煤

高等植物残骸.在泥炭沼泽中经泥炭化作用和煤化作用转变成的煤。

2.30

腐泥煤sapropeliccoal;sapropelite

低等植物和浮游生物残骸,在湖泊、消湖、海湾等环境中,经腐泥化作用和煤化作用转变成的煤。

2.31

coal

腐植腐泥煤humic-sapropelic

腐殖腐泥煤

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残骸经成煤作用转变成的、以腐泥为主的煤。

2.32

coal

腐泥腐植煤sapropelic-humic

腐泥腐殖煤

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残骸经成煤作用转变成的、以腐植质为主的煤。

15663.1—2008

GB/T

2.33

残植煤liptobiolite;liptobiolith

高等植物残骸经残植化作用,孢子、花粉、树脂、树皮等稳定组分富集,经成煤作用转变成的煤。

2.34

藻煤bogheadcoal;boghead;algalcoal

主要由藻类残骸转变成的一种腐泥煤。

2.35

烛煤cannelcoal

燃点低,因其火焰与蜡烛火焰相似而得名的一种腐植腐泥煤。主要由小孢子和腐泥基质组成。

2.36

煤精jet

煤玉

黑色、致密、韧性大,可雕刻抛光成工艺品的一种腐植腐泥煤。

2.37

coal

褐煤brown

泥炭或腐泥经成岩作用转变成的煤化程度低的煤。其外观多呈褐色,光泽暗淡,含有较高的内在水

分和不同数量的腐植酸。代码HM。

2.38

烟煤bituminouscoal

褐煤经变质作用转变成的煤化程度低于无烟煤而高于褐煤的煤。其挥发分产率范围宽,单独炼焦

时,从不结焦到强结焦均有,燃烧时有烟。代码YM。

2.39

无烟煤anthracite

烟煤经变质作用转变成的煤化程度高的煤。其挥发分低、密度大、着火温度高、无粘结性,燃烧时多

不冒烟。代码WYM。

2.40

coal

硬煤hard

为烟煤、无烟煤的统称。

2.41

石煤stone-likecoal

主要由菌藻类植物残骸在早古生代的浅海、泻湖、海湾等环境中,经腐泥化作用和煤化作用转变成

的低热值、煤化程度高的固体可燃矿产。一般含大量矿物质,以外观似黑色岩石而得名。

2.42

coke

天然焦natural

自然焦

岩浆侵入煤层.煤在岩浆热和岩浆中的热液与挥发性气体等的影响下,受热干馏而成的焦炭。

3煤层

3.1

seam;coalbed

煤层coal

含煤岩系中赋存的层状煤体。

3.2

ofcoalseam

煤层形态form

煤层在空间的展布特征。根据煤层在剖面上的连续程度,可分为层状、似层状、鸡窝状和马尾状等

4

15663.1—2008

GB/T

多种形态。

3.3

ofseam

coal

煤层厚度thickness

煤层顶、底板之间的垂直距离。

3.4

ofcoalseam

thickness

煤层有益厚度profitable

煤层顶、底板之问所有煤分层厚度的总和。

3.5

minablethickness

workablethickness;minimum

最低可采厚度minimum

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开采的最小煤层厚度。

3.6

seam

coalcoal

可采煤层workableseam;minable

达到煤炭工业指标规定的最低可采厚度的煤层。

3.7

ofcoalseam

煤层结构texture

煤层中煤与夹矸的组成状态和分布特征。

3.8

ofcoalseⅢln

煤分层sublayer

煤层被夹矸所分开的稳定层状煤体。

3.9

夹矸parting;dirt;band

夹石层

煤层中所夹的岩层,厚度一般小于最低可采厚度。

3.10

ball

煤核coal

煤层中保存有植物化石的结核。

3.11

coalseam

复煤层composite

全层厚度较大,夹矸层数多,厚度和岩性变化大.夹矸的分层厚度在一定范围内可能大于所规定的

煤层最低可采厚度的煤层。

3.12

ofcoalseam

煤层形变deformation

煤层构造变形

地壳构造变动引起煤层形态和厚度的变化。

3.13

ofcoalofcoalseam

煤层分叉bifurcation

seam;splitting

单一煤层在空间分开成为若干煤层的现象。

3.14

outofcoalseam;thin—outofcoalseam

煤层尖灭thinning

煤层在空间变薄以致消失的现象。

3.15

ofcoalseam

煤层冲刷washout

煤层形成过程中或形成后,因河流、海浪或冰川等的剥蚀,局部或全部被破坏的现象。

15663.1—2008

GB/T

3.16

washout

同生冲刷syngenetic

泥炭堆积过程中,河流或海浪等对泥炭层的冲刷。

3.17

washout

后生冲刷epigenetic

泥炭被沉积物覆盖后,河流、海水或冰川等对泥炭层的冲刷。

3.18

ofcoalseam

煤层顶板roof

在正常顺序的含煤岩系剖面中,直接覆于煤层上面的岩层。

3.19

ofcoalseam

煤层底板floor

在正常顺序的含煤岩系剖面中,直接伏于煤层下面的岩层。

3.20

根土岩root

clayanderclay

底黏土

富含植物根部化石的煤层底板岩石。

3.21

coal

煤相facies

指煤的原始成因类型。它取决于成煤植物群落和泥炭聚积环境,即堆积方式、覆水条件、水介质特

征等。

3.22

ofcoalseam

煤组group

集中发育于含煤岩系中某一或某些层段,并在成因上有联系的一组煤层。

3.23

煤层沉积环境coalenvironment

depositionai

古代泥炭沼泽及成煤沼泽的沉积环境,可通过煤相分析来恢复。

3.24

modelofcoal

煤沉积模式depositional

用沉积模式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含煤岩系、煤层的组合、变化特征,以重塑聚煤古地理。

4含煤岩系与煤田

4.1

series;coalformation

含煤岩系coal—bearingmeasures;coal—bearing

煤系

含煤地层

含煤建造

一套含有煤层并有成因联系的沉积岩系。

4.2

series

近海型含煤岩系paraliccoal—bearingformation;paraliccoal—bearing

海陆交替相煤系

煤盆地长期处于海岸线附近的环境中形成的含煤岩系。由陆相、过渡相和浅海相沉积物组成。

4.3

series;limnicseries

内陆型含煤岩系inlandcoal-bearingcoal-bearing

陆相煤系

6

15663.1—2008

GB/T

煤盆地在内陆环境中形成的含煤岩系。全部由陆相沉积物组成。

4.4

series;neriticformation

浅海型含煤岩系neriticcoal—bearingcoal—bearing

煤盆地经常处于浅海环境中形成的含煤岩系。主要由浅海相沉积物组成。

4.5

ofseries;

含煤岩系成因标志geneticmarkingcoal—bearing

反映含煤岩系沉积环境、形成条件的标志。包括岩石的物质成分、结构、层面与层理构造、岩层间接

触关系、化石、结核以及地球化学标志等。

4.6

faciesofseries

含煤岩系沉积相sedimentarycoal-bearing

反映含煤岩系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的沉积物.是含煤岩系岩石相、沉积构造、生物相、地球化学相、

地震地层相和测井相的总称。

4.7

inseries

含煤岩系旋回结构coal-bearingcycle;depositionalcyclecoal—bearing

含煤岩系垂直剖面中,一套有共生关系的岩性或岩相的组合有规律地多次交替出现的现象。

4.8

ofseries

含煤岩系古地理palaeogeographycoal—bearing

指含煤岩系形成过程中起主要支配作用的地貌景观和沉积环境。

4.9

ofseries

含煤岩系沉积体系sedimentarysystemcoal-bearing

一套与含煤沉积环境有关的.同一物源、同一水动力系统控制的,有成因联系的沉积体和沉积相的

规律组合。

4.10

ofseries

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分析sequenceanalysiscoal—bearing

stratigraphy

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学

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含煤岩系,解决等时地层格架内煤系、煤层对比和相对海(湖)

平面变化对含煤岩系沉积相和煤层形成、分布的控制关系。

4.11

mineralresourcesofseries

含煤岩系供伴生矿产associatedcoallbearing

其他有益矿产

含煤岩系中除煤层以外,可开发利用的矿产和煤中达到相关工业指标的有用元素。

4.12

ofseries

含煤岩系盖层overlyingcoal—bearing

覆盖在含煤岩系之上的岩系。

4.13

ofseries

含煤岩系基底basementcoal—bearing

下伏在含煤岩系之下的岩系。

4.14

coalaccumulation

聚煤作用processes

古代植物残骸在古气候、古地理和古构造等有利条件下,聚集形成泥炭层、进而被埋藏发生煤化作

用而成煤炭资源的过程。

4.15

成煤期coal—formingperiod

聚煤期

7

GB/T15663.1—2008

成煤时代

地质历史中形成煤炭资源的时期。

4.1&

area

聚煤区coalaccumulating

地质历史中发生聚煤作用的广大地区。

4.17

含煤性coal-bearing

property

含煤岩系中的含煤程度。主要指煤层层数、煤层厚度及其稳定性。

4.18

coefficient

含煤系数coal-bearing

煤层总厚度与含煤岩系总厚度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4.19

workablecoefficient

可采含煤系数coefficient;minable

coal—bearingcoal—bearing

可采煤层总厚度与含煤岩系总厚度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4.20

ratio

可采含煤率workableratio;minablecoal-bearing

coal—bearing

煤层中可采部分的延伸长度、面积或体积与煤层总延伸长度、总面积或总体积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4.21

含煤密度coal-bearingdensity

煤炭资源量丰度

单位面积内的煤炭资源量。

4.22

zoneofzone

富煤带enrichmentcoal;coal—rich

煤田或煤产地内煤层相对富集的地带。

4.23

centerof

富煤中心enrichmentcoal;coal—richcenter

富煤带内煤层总厚度最大的地区。

4.24

basin

煤盆地coal

同一成煤期内形成含煤岩系的沉积盆地。

4.25

coalbasin

侵蚀煤盆地erosional

由于河流或冰川在地表进行的侵蚀作用而成的煤盆地。

4.26

coalcoalbasin

basin;karst

塌陷煤盆地collapsed

地下深处或含煤岩系基底的可溶性碳酸盐岩受地下水长期的溶蚀作用引起地表塌陷而成的煤

盆地。

4.27

coalbasin

坳陷煤盆地depressed

由于地壳坳陷而成的煤盆地。含煤岩系基底呈波状起伏,断裂不发育的煤盆地。

4.28

coalbasin

断陷煤盆地fault

盆地边缘由规模较大的、与沉积作用同期的断裂控制,含煤岩系基底被断裂切成块状的煤盆地。

8

15663.1—2008

GB/T

4.29

structure

同沉积构造syndepositional

沉积岩系沉积过程中形成的构造。

4.30

fold

同沉积褶皱syndepositionat

同生褶皱

沉积岩系沉积过程中形成的褶皱。

4.31

fault

同沉积断层synsedimentaryfault#growth

同生断层

沉积岩系沉积过程中形成的断层。

4.32

controlcoal

构造控煤tectonic

泛指构造作用对煤的聚集和赋存的控制关系,具有构造作用过程控煤和构造作用结果控煤的双重

涵义。

4.33

structureofcoalfield

煤田地质构造geological

控煤构造

控制煤的聚积或赋存状态的地质构造,如向斜、地堑、断层等。

4.34

controlledcoal

控煤构造样式structuralstyles

构造样式指一群构造或某种构造特征的总特征和风格,即同一期构造变形或同一应力作用下所产

生的构造的总和,控煤构造样式用以描述对煤系和煤层的形成、构造演化和现今赋存状况具有控制作用

的构造样式,它们是区域构造样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控煤构造样式通常包括伸展构造样

式、压缩构造样式、剪切和旋转构造样式、反转构造样式、滑动构造样式等大类。

4.35

distributionunits

赋煤单元coal

根据聚煤作用等原生成煤条件和构造热演化等后期保存条件综合作用结果,对含煤岩系现今赋

存状态的划分,采用赋煤区、含煤区(赋煤带)、煤田(煤产地)、矿区等四级单元。

4.36

distributionarea

赋煤区coal

根据主要含煤地质时代和控煤大地构造格局划分的I级赋煤单元,习惯上将中国划分为东北、华

北、西北、华南、滇藏等五大赋煤区。

4.37

zone

distribution

含煤区coal

赋煤带

按主要煤系聚煤特征、构造特征和煤系赋存特征划分的Ⅱ级赋煤单元.是聚煤盆地或盆地群经历后

期改造后形成的赋煤单元。含煤区划分的主要依据包括:具有~致的聚煤规律、经历了大致相同的构造一

热演化进程、具有相似的构造格局。面积在几百平方公里以上,可包括若干个煤田。

4.38

煤田coalfield

按后期改造和含煤性进行的Ⅲ级赋煤单元进行划分的同一地质时期形成,并大致连续发育的含煤

岩系分布区。

9

15663.1—2008

GB/T

4.39

coalfield

暴露煤田exposed

含煤岩系出露良好,或根据其基底的露头,可以圈出边界的煤田。

4.40

coalfield

半隐伏煤田semiconcealed

半暴露煤田

含煤岩系出露尚好,能大致了解其分布范围,或根据其基底的露头.可以圈出部分边界的煤田。

4.41

隐伏煤田concealedcoalfield

掩盖煤田

含煤岩系出露极差,大部或全部被掩盖,地面地质填图难以确定其边界的煤田。

4.42

district

煤产地coal

煤田受后期构造变动的影响而分隔开的一些单独的含煤岩系分布区.或面积和资源量都较小的煤

田(面积由几平方公里到几十平方公里)。

5煤炭地质勘查

5.1

煤炭地质勘查coal

exploration;coalprospecting

煤田普查与勘探

煤炭资源地质勘查

寻找和查明煤炭资源的地质工作。即预查(找煤)、普查、详查、勘探(精查)等地质勘查工作。

5.2

煤田预测coalfieldprediction

通过对聚煤规律和赋煤条件的研究,预测可能存在的含煤地区,并估算区内煤炭资源的数量和质

量.为预查指出远景的工作。

5.3

forforcoal

预查searchcoal;look

找煤

初步普查

寻找出潜在的煤炭资源,估算预测的煤炭资源量,并对工作地区有无进一步工作价值作出评价所进

行的地质调查工作。

5.4

coalfield

普查reconnaissanceof

煤田普查

详细普查

估算推断的资源量,为煤炭工业的远景规划和下阶段的勘查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料所进行的地质

工作。

5.5

详查preliminaryexploration;initialexploration

初步勘查

估算控制的的资源量,为矿区建设开发总体设计提供地质资料所进行的勘查工作。

10

GB/T15663.1—2008

5.6

勘探detailedexploration;detailedprospecting

精查

详细勘查

估算探明的资源量.为初步设计提供地质资料所进行的详细勘查工作。

5.7

forcoalforcoal

找煤标志criteriaprospecting;culeprospecting

显示有煤层存在或可能有煤层存在的现象和线索。

5.8

outbreak

ofcoalseam;coal

煤层露头euterop

煤层出露地表的部分。

5.9

zoneofcoalzone

煤层风化带weatheredcoal;weathed

煤层受风化作用后,煤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明显变化的地带。

5.10

zoneofcoalzone

煤层氧化带oxidizedcoal;oxidized

煤层受风化作用后,煤的化学工艺性质发生变化,而物理性质变化不大的地带。

5.11

ofmethod

勘查方法methodexpioration;exploratory

煤炭地质勘查所采用的各种技术手段、工程布置和技术措施的总称。

5.12

means

勘查手段exploration

煤炭地质勘查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包括地质填图、钻探、坑探、物探、化探、遥感等。

5.13

stage

勘查阶段exploration

ofexploration

勘查程序procedure

根据地质工作特点和煤炭地质勘查与煤炭工业基本建设相适应的原则,煤炭地质勘查划分为预查

(找煤)、普查、详查和勘探(精查)四个阶段。

5.14

area

勘查区exploration

煤炭地质勘查的工作区域。

5.15

engineering

勘查工程exploration

地质勘查所采用的钻探、物探、坑探、填图、遥感等各种工程的总称。

5.16

line

line;prospecting

勘查线exploratory

勘查工程一般按与煤层走向或主要构造线方向基本垂直的方向布置成的直线。

5.17

line

line;leadingprospecting

主导勘查线leadingexploratory

在勘查区具有代表性的地段或重点地段,加密勘查工程,达到控制基本地质情况的勘查线。

5.18

line;basicline

基本勘查线basicprospecting

exploratory

根据勘查区地质特征,为全面揭露地质情况,按勘查规范对勘查线间距的要求所布置的勘查线。

11

GB/T15663.1—2008

5.19

network

勘查网exploratorygrid;prospecting

勘查工程布置在两组不同方向勘查线的交点上,构成的网状布置形式。

5.20

ofbasicline

基本线距spacingexporatory

按勘查区内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性所确定的基本勘查线之间的距离。

5.21

of

孔距hole;hole

spacingspacing;boreholespacing;drilmolespacing

勘查线上相邻钻孔的距离,孔距一般小于相同控制程度的线距。

5.22

of

勘查深度depthexploration

煤炭地质勘查所提供煤炭资源/储量的最大估算深度。

5.23

of

勘查程度degreeexploration;explorationintensity

通过煤炭地质勘查.对勘查区的地质条件进行研究和查明的程度。

5.24

ofcoalofcoal

煤炭勘查类型typeexploration;typeprospecting

勘探类型

主要按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性,对勘查区划分的类型。

5.25

structure

简单构造simple

含煤岩系产状变化不大,断层稀少,没有或很少受岩浆侵入影响的构造。

5.26

structure

中等构造medium

含煤岩系产状有一定变化,断层较发育,有时局部受岩浆侵入影响的构造。

5.27

structure

复杂构造complex

含煤岩系产状变化很大,断层发育,有时受岩浆侵入影响严重的构造。

5.28

structure

极复杂构造extremelycomplex

含煤岩系产状变化极大,断层极发育,有时受岩浆侵入严重破坏的构造。

5.29

ofcoalofcoalseam

煤层稳定性stabilityseam;regularity

主要指煤层形态、厚度和结构等的变化程度。

5.30

coalseam

稳定煤层regular

厚度变化很小.变化规律明显。结构简单至较简单,全区可采或基本全区可采的煤层。

5.31

coal

seam

较稳定煤层comparativelyregular

厚度有一定变化,但规律性较明显,结构简单至复杂,全区可采或大部分可采,可采范围内厚度变化

不大的煤层。

5.32

coalseam

不稳定煤层irregular

厚度变化较大,无明显规律,结构复杂至极复杂的煤层。

2

15663.1—2008

GB/T

5.33

coalseam

极不稳定煤层extremelyirregular

厚度变化极大,呈透镜状、鸡窝状.一般不连续,很难找出规律.可采块段分布零星的煤层。

5.34

ofcoalseam

煤层对比correlation

根据煤层本身特征和含煤岩系中各种对比标志,找出见煤点间煤层的层位对应关系的工作。

6地质编录与煤炭资源/储量

6.1

record

地质编录geologicallogging;geological

把地质勘查和煤矿开采过程所观察到的地质现象,以及综合研究的结果.用文字、图表等形式,系

统、客观地反映出来的工作。

6.2

record

原始地质编录initialgeologicallogging;initialgeological

通过各种地质工作,直接取得有关图件、数据和文字记录等原始资料的工作。

6.3

record;comprehensivegeolog—

综合地质编录generalizedgeologicallogging;generalizedgeological

ical

loggingcomprehensivegeologicallog

对各种原始地质资料进行系统整理、研究和综合,然后用文字、图件、表格等形式表示出来的地质编

录工作。

6.4

geologicalmap

区域地质图regional

反映区域地质特征的图件。

6.5

煤田地形地质图coal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关联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