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17/T 169.8-2021 动物流行病学调查技术规范 第8部分:布鲁氏菌病

DB4117/T 169.8-2021 Animal Epidemiology Investigation Techniques Part 8: Brucellosis

河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117/T 169.8-2021
标准类型
河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
发布日期
2021-09-29
实施日期
2021-10-29
发布单位/组织
驻马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99

CCSB41

4117

驻马店市地方标准

DB4117/T169.8—2021

代替DB4117/T169.8-2017

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规范

第8部分:布鲁氏菌病

2021-09-29发布2021-10-29实施

驻马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117/T169.8—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DB4117/T169.8-2017《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规范第8部分:布鲁氏菌病》,与

DB4117/T169.8-2017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细化和完善了紧急流行病学调查的启动条件、步骤、内容、结果分析与报告及技术要求;

——修改了病理变化;

——修改了规范性附录;

——增加了生物安全个人防护内容;

——增加了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增加了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增加了布鲁氏菌种的PCR扩增图谱鉴定方法。

本文件由驻马店市畜牧局提出。

本文件由驻马店市畜牧兽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驻马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济源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正阳县农业综合行政

执法大队、西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驻马店市驿城区兽药监察所、驻马店市驿城区蚁蜂镇农业农

村服务中心、鲁山县畜牧技术推广站、正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商水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泌阳县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武陟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海瑞正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新蔡县动物疫病预防

控制中心、西华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汝南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西平县农业农村局、杞县动

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泌阳县动物卫生监督所、遂平县农业农村局、确山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上

蔡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滑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滑县农业农村局、正阳县兽药饲料质量检验监测中

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永彬、王利梅、樊如意、王东华、赵雪梅、张玉旗、赵海涛、马萌萌、支

春翔、冯青俊、代佩佩、周飞、刘丹丹、王云立、陈永春、刘仲茜、耿西东、吕义涛、朱端、张淑贤、

袁小刚、晋四军、杨海洋、吴莹丽、陈会芳、孙政豪。

本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4117/T169.8-2017。

I

DB4117/T169.8—2021

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规范

第8部分:布鲁氏菌病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布鲁氏菌病术语和定义、现场调查生物安全防护、常规流行病学调查、紧急流行病学

调查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牛、羊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8646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方法

NY/T541动物疫病实验室检验采样方法

DB4117/T217.1-2019动物疫病紧急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第1部分:总则

DB4117/T217.8-2019动物疫病紧急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第8部分:布鲁氏菌病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也称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的常见传染病。

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4现场调查生物安全防护

4.1调查采样人员防护

4.1.1个人防护穿戴顺序。依次是口罩、工作帽、防护服、防护眼睛、防护靴、双层手套,将手套套

在防护服袖口外面。

4.1.2个人防护脱掉顺序。依次是脱第一层手套、摘下防护眼睛、脱防护服、脱防护靴、摘帽子、脱

一只手套、摘口罩、脱掉另一只手套。

4.2安全防护要求

疑似炭疽时,不得解剖。

严格遵守生物安全操作的相关规定,严防人畜共患病感染,同时做好环境消毒及动物活组织的无害

化处理。调查采样人员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不得造成流行病学调查点之间交叉感染。

1

DB4117/T169.8—2021

5诊断指标

5.1流行特点

多种动物对布鲁氏菌易感,牛、羊、猪的易感性最强。母畜比公畜易感,成年畜比幼年畜易感。动

物的易感性随着性成熟年龄接近而增高,在母畜中,第一次妊娠母畜发病较多。患病和带菌动物是主要

传染源,尤其是感染的妊娠母畜,在流产或分娩时将大量的布鲁氏菌随着胎儿、胎水和胎衣排出,流产

后的阴道分泌物和乳汁中都含有布鲁氏菌。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也可通过皮肤、黏膜、

交配等感染,蜱的叮咬可传播本病。布鲁氏菌病呈现明显的接触传播特征,通过直接接触均可造成传播,

在牧区或农牧区多发,疾病的发生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有感染的群体内呈扩散传播特点。一般为散

发,羊种布鲁氏菌病呈地方流行性发生。

5.2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14天~180天。最显著症状是怀孕母畜发生流产,流产后可能发生胎衣滞留和子宫内

膜炎,从阴道流出污秽不洁、恶臭的分泌物。新发病的畜群流产较多;老疫区畜群发生流产的较少,但

发生子宫内膜炎、乳房炎、关节炎、胎衣滞留、久配不孕的较多。公畜往往发生睾丸炎、附睾炎或关节

炎。

5.3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为妊娠或流产母畜子宫内膜和胎衣的炎性浸润、渗出、出血及坏死,有的可见关节炎。胎

儿主要呈败血症病变,浆膜和黏膜有出血点和出血斑,皮下结缔组织发生浆液性、出血性炎症。

组织学检查可见脾脏、淋巴结、肝、肾等器官形成特征性肉芽组织。

5.4实验室检测

5.4.1样品采集

疑似布鲁氏菌病时,应立即按照GB/T18645和NY/T541的要求采集病料并填写样品采集登记表符

合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进行实验室诊断。

5.4.2血清学诊断

5.4.2.1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按照GB/T18646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方法执行。

5.4.2.2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按照GB/T18646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方法执行。

5.4.2.3全乳环状试验:按照GB/T18646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方法执行。

5.4.2.4试管凝集试验:按照GB/T18646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方法执行。

5.4.2.5补体结合试验:按照GB/T18646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方法执行。

5.4.2.6竞争酶联吸附试验:按照GB/T18646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方法执行。

5.4.3病原学诊断

5.4.3.1显微镜检查:按照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农医发[2007]12号执行。

5.4.3.2布鲁氏菌的分离培养:按照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农医发[2007]12号执行。

5.4.3.3布鲁氏菌种的PCR扩增图谱鉴定方法:按照GB/T18646布鲁氏菌病诊断方法执行。

5.5结果判定

2

DB4117/T169.8—2021

5.5.1符合5.1和5.2和5.3,判定为疑似布鲁氏菌病;若符合疑似布鲁氏菌病,且5.4.3.1或5.4.3.2

或5.4.3.3为阳性,判定为患病动物。

5.5.2未免疫动物的结果判定:

5.5.2.1若5.4.2.1或5.4.2.2或5.4.2.3阳性时,判定为疑似患病动物;

5.5.2.2若5.4.3.2或5.4.2.4或5.4.2.5阳性时,判定为患病动物。

5.5.2.3符合5.4.2.1但5.4.2.4或5.4.2.5阴性时,30天后应重新采样检测,5.4.2.1或5.4.2.4

或5.4.2.5阳性的判定为患病动物。

6常规流行病学调查

6.1目的任务

调查牛、羊布鲁氏菌病的发生情况,了解其临床症状、流行强度和流行规律,为预警预报提供依据,

提出防控措施建议。

6.2调查程序

6.2.1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县级监测网点和固定流行病学调查点为流行病学调查点,每个监

测网点每年不少于2次,固定流行病学调查点每月实施1次,每月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同时按本标

准附录B、附录C相关表格并上报至市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

6.2.2市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市级监测网点和固定流行病学调查点为流行病学调查点,每个监

测网点每年不少于2次,固定流行病学调查点每月实施1次,每月对全市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同时按

本标准附录B、附录C相关表格并上报至省、市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

6.2.3国家有特殊要求的,按照要求进行。

6.3调查要求

采用询问、信访、问卷填写、现场查看、查阅资料和检测等方式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按动物种类填

写常规流行病学调查表及相关养殖场信息符合本标准附录B、附录C的要求。

7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7.1目的任务

在紧急调查过程中发现牛、羊布鲁氏菌病较短时候内出现大批牛、羊群发病,且蔓延较快时启动的

流行病学调查。掌握牛、羊布鲁氏菌病突发情况,分析可能扩散范围,为预警预报提供依据,提出防控

措施建议。

7.2调查程序

7.2.1市、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疑似病例报告或调查中发现疑似病例,应立即核实信息,

进行初步调查并填写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按照DB4117/T217.8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的规定,

同时按规定报告疫情至市级动物疫情主管部门。市级动物疫情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市级动物疫

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现场调查。

3

DB4117/T169.8—2021

7.2.2市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市动物疫情主管部门的要求及时派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现场开展

流行病学调查。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关联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