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17/T 169.26-2022 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规范 第26部分:鸡马立克氏病

DB4117/T 169.26-2022 Animal Epidemiology Survey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Part 26: Marek's Disease of Chicken

河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117/T 169.26-2022
标准类型
河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2-07-25
实施日期
2022-08-26
发布单位/组织
驻马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1.220

CCSB41

4117

驻马店市地方标准

DB4117/T169.26—2022

代替DB4117/T169.26-2018

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规范

第26部分:鸡马立克氏病

2022-07-26发布2022-8-26实施

驻马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117/T169.26—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DB4117/T169《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规范》的第26部分。

本文件代替DB4117/T169.26-2018《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规范第26部分鸡马立克氏病》,

与DB4117/T169.26-2018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补充和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

——细化和完善了紧急流行病学调查技术要求(见第7章的7.1、7.2、7.3、7.4、7.5);

——修改了规范性附录(见附录A、附录B、附录C);

——修改了病毒分离鉴定(见第5章的5.4.3.1);

——修改了病理变化(见第5章的5.3);

——删除了病理组织学诊断(见2018版的4.4.2);

——修改了鸡马立克氏病诊断结果判定(见第5章的5.5);

——增加了生物安全个人防护内容(见第4章的4.1、4.2);

——增加了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见第5章的5.4.3.3);

本文件由驻马店市农业农村局提出。

本文件由驻马店市畜牧兽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驻马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确山县留庄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西平县农业

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温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鲁山县农业农村局、泌阳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焦作市

动物卫生监督所、正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泌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确山县农业综合行政

执法大队、确山县公共检验检测中心、鹿邑县谷阳街道办事处社区建设服务中心、西平县动物疫病预防

控制中心、许昌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周口市川汇区动物检疫站、汝南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

沁阳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商丘市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汝南县畜牧改良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永彬、刘霞、刘国强、王梦艳、王国超、吴明丽、白金、马萌萌、武长水、

王倩、黄旭、曹华、周雪梅、葛会杰、王云丽、节琴、李艳艳、郭勇、谢萌、陈东坤、刘强。

本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4117/T169.26-2018。

I

DB4117/T169.26—2022

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规范

第26部分:鸡马立克氏病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鸡马立克氏病术语和定义、现场调查生物安全防护、诊断指标、常规流行病学调查、

紧急流行病学调查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鸡马立克氏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8643-2021鸡马立克氏病诊断技术

NY/T541动物疫病实验室检验采样方法

DB4117/T169.1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则

DB4117/T217.1动物疫病紧急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第1部分总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鸡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引起的,以危害淋巴系统和神经系统,引起外周神经、性腺、虹

膜、各种内脏器官、肌肉和皮肤的单个或多个组织器官发生肿瘤为特征。

3.2

动物疫情测报网络

简称测报网络,是由市、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为监测主体,以部分养殖企业为监测网点所组成

的动物疫情测报系统。全市测报网络分为市级和县级。

3.3

市、县级测报网络

分别指市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的测报网络。

3.4

市、县级动物疫情测报网络监测网点(简称市、县级监测网点)

分别指由市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监测的样品采集点。

2

DB4117/T169.26—2022

4现场调查生物安全防护

4.1调查采样人员防护

4.1.1个人防护穿戴顺序。依次是口罩、工作帽、防护服、防护眼睛、防护靴、双层手套,将手套套

在防护服袖口外面。

4.1.2个人防护脱掉顺序。依次是脱第一层手套、摘下防护眼睛、脱防护服、脱防护靴、摘帽子、脱

一只手套、摘口罩、脱掉另一只手套。

4.2安全防护要求

4.2.1严格遵守生物安全操作的相关规定,严防人畜共患病感染,同时做好环境消毒及动物活组织的

无害化处理。

4.2.2调查采样人员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不得造成流行病学调查点之间交叉感染。

5诊断指标

5.1流行特点

鸡是主要的自然宿主。2周龄以内的雏鸡最易感。6周龄以上的鸡可出现临床症状,12~24周龄最

为严重。病鸡和带毒鸡是最主要的传染源。呼吸道是主要的感染途径,羽毛囊上皮细胞中成熟型病毒可

随着羽毛和脱落皮屑散毒。病毒对外界抵抗力很强,在室温下传染性可保持4~8个月。

5.2临床症状

5.2.1神经型

最早症状为运动障碍。常见腿和翅膀完全或不完全麻痹,表现为“劈叉”式、翅膀下垂;嗉囊因麻

痹而扩大。

5.2.2内脏型

常表现极度沉郁,有时不表现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有的病鸡表现厌食、消瘦和昏迷,最后衰竭而死。

5.2.3眼型

视力减退或消失。虹膜失去正常色素,呈同心环状或斑点状。瞳孔边缘不整,严重阶段瞳孔只剩下一

个针尖大小的孔。

5.2.4皮肤型

全身皮肤毛囊肿大,以大腿外侧、翅膀、腹部尤为明显。

5.3病理变化

5.3.1内脏型

该类型病理变化为在肝、性腺、脾、肾、肺、前胃以及心脏出现广泛的弥漫性肿瘤。青年鸡的肝脏

一般中度肿大,但成年鸡肝脏严重肿大。

3

DB4117/T169.26—2022

5.3.2神经型

该类型病理变化为外周神经肿胀,呈半透明水肿

定制服务

    关联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