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3935-2020 堤防工程技术管理规程

DB32/T 3935-2020 Engineering Management Regulations for Dike Works

江苏省地方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4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2/T 3935-2020
标准类型
江苏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0-12-15
实施日期
2021-01-15
发布单位/组织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江苏省水利厅
适用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堤防工程管理的检查与观测、养护与维修、植物防护养护、害堤动物防治、管理设施管护等。
本文件适用于1、2、3级堤防的技术管理工作,4、5级堤防可参照执行。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江苏省水利厅、河海大学
起草人:
刘劲松、方国华、刘永强、万骏、周向华、闻昕、何羌、杨耀中、何晓洁、田浪、冯婉茹、闫文杰、何福娟、张昕怡、杨恒、任海文、吴浩、瞿海波
出版信息:
页数:40页 | 字数:72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27.140

P55

DB32/T3935—2020

堤防工程技术管理规程

Codefortechnicalmanagementofleveeproject

2020-12-15发布2021-01-15实施

发布

DB32/T3935—2020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一般规定..............................................................................................................................................................2

5检查与观测..........................................................................................................................................................4

6养护与维修........................................................................................................................................................12

7植物防护养护....................................................................................................................................................30

8害堤动物防治....................................................................................................................................................32

9管理设施管护....................................................................................................................................................33

附录A(规范性附录)堤防工程检查记录表式............................................................................................36

I

DB32/T3935—202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到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江苏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省水利厅、河海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劲松、方国华、万骏、刘永强、周向华、闻昕、何羌、杨耀中、何晓洁、

田浪、冯婉茹、闫文杰、何福娟、张昕怡、杨恒、任海文、吴浩。

II

DB32/T3935—2020

堤防工程技术管理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堤防工程管理的检查与观测、养护与维修、植物防护养护、害堤动物防治、管理设施管

护等。

本文件适用1、2、3级堤防的技术管理工作,4、5级堤防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改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件。

GB50286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GB/T50290-2014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SL62-2014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

SL75水闸技术管理规程

SL230-2015混凝土坝养护修理规程

SL260堤防工程施工规范

SL436堤防隐患探测规程

SL564土坝灌浆技术规范

SL595-2013堤防工程养护修理规程

SL677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JTJ073.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JTJ073.2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护堤地leveeprotectionland

堤防临河、背河堤脚以外,为保护堤防安全、完整及植树护堤划定的国土管理范围。

1

DB32/T3935—2020

3.2

减压井(沟)reliefwell

为降低堤防背水坡或坡脚的渗透压力而设置的井(沟)式减压排渗设施。

3.3

测压管pressuremeasurementtube

观测堤身浸润线、堤基渗流压力的设备。

3.4

堤防工程管理范围managementareaofleveeproject

为保证堤防工程安全、正常运行,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土地利用情况依法划定的堤防工程管理

区域。

3.5

堤防工程保护范围protectionareaofleveeproject

根据堤防的重要程度、堤基土质条件等,在堤防工程管理范围的相连地域依法划定的堤防工程安全保

护区域。

3.6

植物防护工程plantprotectionproject

堤防护堤地林木和草皮护坡的统称。

3.7

害堤隐患biologicalhazard

獾、鼠等害堤兽类和白蚁在堤身、护堤地打涮筑巢,树根年久腐朽后缩短堤防渗径所形成的隐患。

3.8

管理设施managementfacilities

堤防工程的管理房屋、观测设施、巡查设施、保护设施及设备、标识标牌等的统称。

4一般规定

4.1本文件所指堤防工程包括堤身、相关建(构)筑物、附属设施等。

4.2堤防工程技术管理基本内容如下:

a)编制年度工程养护维修计划;

2

DB32/T3935—2020

b)编报年度运行维护经费预算,总结分析年度经费使用情况,定期做好运行维护经费测算工作;

c)组织开展工程检查与观测,及时分析研究,掌握工程状况;

d)组织开展工程养护与维修,保持工程的完整、安全和正常运用;组织编报工程加固方案,做好工

程的除险加固工作;

e)组建抢险队伍,落实防汛责任制,编制防汛抢险预案,开展抢险演练和培训,做好防汛的各项准

备工作,确保安全度汛;

f)对工程管理范围划界确权,加强安全管理,做好工程保护、安全生产;

g)营造工程管理范围的林木,禁止其它法人和自然人在工程管理范围种植;因地制宜选择植物品种,

做好绿化美化工作,保护堤防生态环境;

h)根据林木病虫害发生、发展和传播蔓延的规律,防治植物病虫害;保持绿化地面卫生,消灭越冬

虫卵、蛹,烧毁落叶虫婴、虫茧,及时清除衰弱、病害严重的植物;

i)编制年度害堤动物防治计划,定期开展生物隐患检(普)查,发现兽类、蚁类等隐患时,应及时

防治;

j)建立健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按照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建立完整的技术档案,及时整理归档各

类技术资料;

k)及时修复或补充设置各种管理设施,按各种设备、工器具的操作程序正确使用并定期检查和养护,

发现故障及时维修;

l)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及新设备,逐步实现堤防工程

管理机械化、信息化;

m)开展职工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4.3堤防工程管理单位应根据所管理工程的情况和要求,建立健全各项技术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a)管理人员技术岗位责任制;

b)计划管理制度;

c)维修养护项目管理制度;

d)请示报告和工作总结制度;

e)防汛工作制度;

f)运行值班和交接班制度;

g)巡视检查制度;

h)观测工作制度;

i)各类设备检修规程和操作规程;

j)物资和器材使用管理制度;

k)安全生产和安全保卫制度;

l)事故处理报告制度;

m)技术档案归档与管理制度;

3

DB32/T3935—2020

n)职工教育与培训制度;

o)环境保护制度;

p)目标考核与奖惩制度。

4.4养护与维修应遵循“经常养护、及时维修、养修并重”的原则,养护维修后,其标准不应低于原设计

标准。

4.53级及以上堤防宜增设工程视频监视、安全观测、信息管理等信息工程,逐步实现堤防工程管理的现

代化。

4.6对河道管理范围内涉水建设项目的主要检查内容为:

a)涉水建设项目的运行有无影响河道工程及设施的完好和安全;

b)涉水建设项目有无未经许可同意的改建、扩建行为和涉水有关活动;

c)涉水建设项目的运行有无污染和破坏河道管理范围内的环境;

d)涉水建设项目所占用水利工程及设施有无损坏、老化;

e)行洪期间涉水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占用范围有无人员看守巡查,有无备足相应防汛物料;

f)对涉水建设项目的监管和巡视检查做好记录,对每个项目单独建立档案。

4.7堤防工程管理单位应建立工程大事记,对堤防工程管理中发生的重大技术问题,应详细记录并归入技

术档案。

4.8堤防工程主管部门及管理单位应当落实堤防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保障堤防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

工作正常开展。

5检查与观测

5.1检查

5.1.1堤防工程检查范围应包括堤防工程管理范围。

5.1.2堤防工程检查包括外观检查和内部探测检查。

5.1.3堤防工程应建立统一的测量控制系统,测量控制系统的起测点和工作基点,应布置在堤防背水侧地

基比较坚实、易于引测且不受堤防位移影响的地点。

5.1.4堤防工程检查可分为日常检查、定期检查、特别检查,必要时开展专项检查。

5.1.4.1日常检查:主要指外观检查,堤防管理人员应每天对所管堤段检查一次;堤防工程的管理单位每

月组织的检查应不少于一次。汛期应根据汛情增加检查次数,具体频次根据堤防的重要性、所处位置及其

运行状态等因素确定。检查项目和内容见附录A.1。

5.1.4.2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分为汛前检查、汛期检查和汛后检查。汛前、汛后应至少进行一次堤防工程

检查,遇特殊情况应增加检查次数。当汛期洪水漫滩、偎堤或达到警戒水位时,应对工程进行巡视检查。

检查项目和内容见附录A.2~A.4。

5.1.4.3特别检查:当发生洪水、暴雨、台风、地震等工程非常运用情况和发生重大事故时,应及时进行

4

DB32/T3935—2020

特别检查。必要时应报请上级主管部门组织有关单位共同检查。检查项目和内容见附录A.5。

5.1.4.4专项检查:堤防工程的管理单位应不定期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险工、险段及重要堤段进行堤身、

堤基探测检查或护脚探测。检查项目和内容见附录A.6。

5.1.5日常检查、定期检查、特别检查和专项检查的检查项目和内容如下:

5.1.5.1日常检查

a)堤身外观

1)堤身断面及堤顶高程是否符合设计标准;

2)堤顶是否坚实平整,堤肩线是否顺直;有无凹陷、裂缝、残缺,相邻两堤段之间有无错动;

是否存在硬化堤顶与土堤或垫层脱离现象;

3)堤坡是否平顺;有无雨淋沟、滑坡、裂缝、塌坑、洞穴,有无杂物垃圾堆放;有无害堤动物

洞穴和活动痕迹;有无渗水;排水沟是否完好、顺畅;排水孔是否顺畅;渗漏水量有无变化

等;

4)堤脚有无隆起、下沉,有无冲刷、残缺、洞穴;

5)混凝土有无溶蚀、侵蚀、冻害、裂缝、破损等;

6)砌石是否平整、完好、紧密;有无松动、塌陷、脱落、风化、架空等。

b)堤身内部

应检查有无洞穴、裂缝和软弱层存在等。

c)护堤地和堤防工程保护范围

应检查背水堤坡和堤脚以外有无管涌、渗水等。

d)堤岸防护

1)坡式护岸

——坡面是否平整、完好,砌体有无松动、塌陷、脱落、架空、垫层淘刷等;护坡上有无杂草、

杂树和杂物等;

——浆砌石或混凝土护坡变形缝和止水是否正常完好;坡面是否发生局部侵蚀剥落、裂缝或破碎

老化,排水孔是否顺畅。

2)坝式护岸

——砌石护坡坡面是否平整、完好;有无松动、塌陷、脱落、架空等现象;砌缝是否紧密;

——散抛块石护坡坡面有无浮石、塌陷;

——土心顶部是否平整;土石接合是否严紧;有无陷坑、脱缝、水沟、獾狐洞穴。

3)墙式护岸

——混凝土墙体相邻段有无错位;变形缝开合和止水是否正常;墙顶、墙面有无裂缝、溶蚀;排

水孔是否顺畅;

——浆砌石墙体变形缝内填料有无流失;坡面是否发生侵蚀剥落、裂缝或破碎、老化;排水孔是

否顺畅。

5

DB32/T3935—2020

4)护脚

——护脚体表面有无凹陷、坍塌;护脚平台及坡面是否平顺;护脚有无冲动。

5)河势有无较大改变,滩岸有无坍塌。

e)穿(跨)堤建筑物及其与堤防接合部

1)穿堤建筑物与堤防的接合是否紧密;是否有渗水、裂缝、坍塌等;

2)穿堤建筑物与土质堤防的接合部临水侧截水设施是否完好;背水侧反滤排水设施有无阻塞;

穿堤建筑物变形缝有无错动、渗水、断裂;

3)跨堤建筑物支墩与堤防的接合部是否有不均匀沉陷、裂缝、空隙等;

4)上、下堤道路及其排水设施与堤防的接合部有无裂缝、沉陷、冲沟;

5)跨堤建筑物与堤顶之间的净空高度能否满足堤顶交通、防汛抢险、管理维修等方面的要求;

6)检查穿(跨)堤建筑物有无损坏;按照有关规定对穿(跨)堤建筑物机电设备进行检查。

f)防渗及排水设施

1)防渗设施保护层是否完整,渗漏水量和浑浊度有无变化;

2)排水沟进口处有无孔洞暗沟,沟身有无沉陷、断裂、接头漏水、阻塞,出口有无冲坑悬空;

减压井井口工程是否完好,有无积水流入井内;

3)减压井、排渗沟是否淤堵;

4)排水导渗体或滤体有无淤塞。

g)堤防工程附属设施

1)观测设施

——观测设施是否完好,能否正常观测;

——观测设施的标志、盖锁、围栅是否丢失或损坏,观测房是否损坏;

——观测设施及其周围有无动物巢穴。

2)交通与通信设施

——堤防工程交通道路的路面是否平整、坚实,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要求;

——堤防工程道路上有无打场、晒粮等;

——未硬化的堤顶道路有无交通卡等管护措施;

——堤顶交通道路所设置的安全、管理设施及路口所设置的安全标志是否完好;

——堤防工程通信网的各种设施是否完好,能否正常运行;

——堤防通信网的可通率是否符合要求;

——堤防通信设施和通信设备的配置是否符合要求。

3)其他附属设施

——堤防上的千米里程牌、百米桩、界牌、界标、警示牌、护路杆等是否有丢失或损坏;

——堤岸防护工程的标志牌和护栏有无损坏、丢失;

——堤防沿线的护堤屋(防汛哨所)或管理房有无损坏、漏雨等。

6

DB32/T3935—2020

h)防汛抢险设施和物料

1)重点堤段是否按规定备有土料、砂石料、编织袋等防汛抢险料物;

2)重要堤段是否按规定备(配)有防汛抢险的照明设施、探测仪器和运载交通工具;

3)各种防汛抢险设施是否处于完好待用状态,防汛仓库是否完好。

i)植物防护工程

1)防浪林带、护堤林带的树木有无老化和缺损;是否有人为破坏、病虫害及缺水;

2)草皮护坡是否被雨水冲刷、缺损、人畜损坏或干枯坏死;

3)草皮护坡中是否有荆棘、杂草或灌木。

5.1.5.2定期检查

a)汛前检查

1)堤身断面及堤顶高程是否符合设计标准;

2)堤岸防护工程应通过查勘河势,预估靠河着流部位,检查护脚、护坡完整情况以及历次检查

发现问题的处理情况;

3)当穿堤建筑物的底部高程在堤防设计洪水位以下时,其为防洪所设置的闸门或阀门是否能在

防洪要求的时限内关闭,并能正常挡水,必要时进洞检查。

b)汛期检查

应按防汛指挥机构所规定的巡堤查险内容和要求进行。

c)汛后检查

应检查堤身损坏情况、险情记录和洪水水印标记保管及施测情况,检查观测设施有无损坏,检查

堤岸防护工程发生的沉陷、滑坡、崩坍、块石松动、护脚走失等情况。

5.1.5.3特别检查

a)事前检查

在洪水、暴雨、台风到来前,应对防洪、防暴雨、防台风的各项准备工作和堤防工程存在的问题

及可能出险的部位进行检查。

b)事后检查

应检查洪水、暴雨、台风、地震等工程非常运用及发生重大事故后堤防工程及附属设施的损坏和

防汛料物及设备动用情况。

5.1.5.4专项检查

a)堤身有无洞穴、缝隙、松土层;

b)水下护脚有无损坏、冲失;

c)穿(跨)堤建筑物与堤防接合部有无缝隙或不均匀沉陷。

5.1.6检查的开展、方法、记录等应符合下列要求:

5.1.6.1日常检查应由堤防工程基层管理所(段)进行;定期检查、特别检查及专项检查应由堤防工程管

理单位组织实施,检查人员应相对固定,分工明确,各负其责。

7

DB32/T3935—2020

5.1.6.2外观检查可通过眼看、耳听、手摸和相应的工具、仪器进行;内部探测检查宜采用有效的探测技

术和设备进行,应根据需要,采用人工探测、电法探测、钻探等方法,电法探测隐患应符合SL436的相关

规定,并宜与钻探结合进行。

5.1.6.3堤防工程检查应有清晰、完整、准确、规范的检查记录(包括图片或录像),堤防工程的管理单位

应结合具体情况,制定检查记录表,日常检查、定期检查、特别检查、专项检查等的记录表格式见附录A。

5.2观测

5.2.1工程安全观测应有专门设计,委托有资质单位开展,明确观测方案、技术要求、投入的仪器设备等。

5.2.2观测应保持系统性、连续性,观测成果应准确无误。

5.2.3埋设的观测设备、设施,应安全可靠,经久耐用。

5.2.4堤防工程观测项目分为一般性观测项目和专门性观测项目。

5.2.4.1一般性观测项目包括:堤身变形观测(沉降观测、水平位移观测、表面变形观测),水位、潮位观

测,堤身浸润线观测,堤基渗透压力、渗透流量观测等。

5.2.4.2专门性观测项目包括:近岸河床冲淤变化观测、护岸工程变化观测、河道水流形态及河势变化观

测、滩岸地下水出逸情况观测、裂缝观测、减压导渗工程渗控效果观测、波浪观测等。

5.2.4.3堤防工程管理单位应根据工程级别、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条件、建成时间及管理运用要求,确定

工程观测项目,制定观测计划。

5.2.5堤身变形观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5.2.5.1沉降观测

a)观测断面桩点的设置可利用沿堤顶埋设的里程碑,亦可专门埋设固定测量标点,观测点宜布

设在堤顶、堤坡、平台、堤脚、穿堤建筑及其结合部;地形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堤段,应适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