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4506.28-2010 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28部分:16个主次成分量测定
GB/T 14506.28-2010 Methods for chemical analysis of silicate rocks—Part 28:Determination of 16 major and minor elements content
基本信息
本部分适用于硅酸盐岩石中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全铁(以TFe2O3表示)、氧化镁、氧化钙、氧化钠、氧化钾、二氧化钛、氧化锰、五氧化二磷、氧化钡、三氧化二铬、镍、铜、锶和锆量等主、次成分量的测定,也适用于土壤和水系沉积物中上述成分量的测定。
硅酸盐岩石中主、次成分量的测定范围见附录A。
发布历史
-
1993年06月
-
2010年11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 起草人:
- 王苏明、颜茂弘
- 出版信息:
- 页数:10页 | 字数:15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73.080
D5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彖标准
GB/T14506.28—2010
代替GB/T14506.28—1993
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28部分:16个主次成分量测定
Methodsforchemicalanalysisofsilicaterocks—
Part28:Determinationof16majorandminorelementscontent
2010-11-10发布2011-02-01实施
GB/T14506.28—2010
刖吕
GB/T14506《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由以下30部分组成:
——第1部分:吸附水量测定;
——第2部分:化合水量测定;
——第3部分:二氧化硅量测定;
——第4部分:三氧化二铝量测定;
——第5部分:总铁量测定;
——第6部分:氧化钙量测定;
——第7部分:氧化镁量测定;
——第8部分:二氧化钛量测定;
——第9部分:五氧化二磷量测定;
第10部分:氧化猛量测定;
——第11部分:氧化钾和氧化钠量测定;
——第12部分:氟量测定;
第13部分:硫量测定;
——第14部分:氧化亚铁量测定;
——第15部分:锂量测定;
——第16部分:钏量测定;
——第17部分:總量测定;
——第18部分:铜量测定;
——第19部分:铅量测定;
——第20部分:锌量测定;
——第21部分:镰和钻量测定;
——第22部分:锐量测定;
——第23部分:饼量测定;
第24部分:镉量测定;
——第25部分:钮和铸量测定;
第26部分:钻量测定;
——第27部分:镰量测定;
——第28部分:16个主次成分量测定;
——第29部分:稀土等22个元素量测定;
——第30部分:44个元素量测定。
本部分为GB/T14506的第28部分。
本部分代替GB/T14506.28—1993«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主、次元
素》。
本部分与GB/T14506.28—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补充了名称为16个主次成分量测定;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I
GB/T14506.28—2010
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提岀。
本部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O
本部分起草单位: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苏明、颜茂弘。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4506.28—19930
n
GB/T14506.28—2010
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28部分:16个主次成分量测定
警示——使用本部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部分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
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范围
GB/T14506的本部分规定了硅酸盐岩石中主、次成分量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硅酸盐岩石中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全铁(以TFe2().表示)、氧化镁、氧化钙、氧化
钠、氧化钾、二氧化钛、氧化猛、五氧化二磷、氧化顿、三氧化二饼、锦、铜、總和错量等主、次成分量的测
定,也适用于土壤和水系沉积物中上述成分量的测定。
硅酸盐岩石中主、次成分量的测定范围见附录A。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14506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部分。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14506.1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第1部分:吸咐水量测定
3原理
试料用无水四硼酸锂熔融,以硝酸鞍为氧化剂,加氟化锂和少量漠化锂作助熔剂和脱模剂。试料与
熔剂的质量比为1:8。在熔样机上于1150°C〜1250°C熔融,制成玻璃样片。在X射线荧光光谱仪
上进行测,除镰、铜、總和钳用康普顿散射线作内标校正基体效应外,其余各分析元素均用理论a系数
校正元素间的吸收-增强效应,根据荧光强度计算主、次成分的。
4试剂
本部分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均使用分析纯试剂和符合GB/T6682的分析实验室用水。
4.1无水四硼酸锂:在700°C灼烧2h。
4.2氟化锂:在105匸烘2h〜4h0
4.3硝酸鞍:在105°C烘2h〜4h。
4.4漠化锂溶液(15g/L)o
5仪器
5.1钳-金合金堆堀(95%Pt+5%Au),规格:30mLo若试料在堆竭中熔融后直接成型,则要求皓堀底
面内壁平整光滑。规格:上端内径45mm,下端内径33mm,高25mm0
5.2钳-金合金铸模(95%Pl+5%Au),规格:上端内径34mm,下端内径32mm,高3mm。铸模材料
厚度约1mm,使其不易变形。铸模定期用粒度为14的金钢砂软膏抛光,使玻璃片易从铸模中剥离
而不破裂。
1
GB/T14506.28—2010
5.3熔样机:自动火焰熔样机或高频电感熔样机。
5.4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端窗铐靶X射线管,功率3kW0
5.5天平:二级,感0.1mgo
6试样
6.1试样粒径应小于74/2mo
6.2试样应在105°C预干燥2h〜4h,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6.3对易吸水的岩石,应取空气干燥试样,在称样的同时按GB/T14506.1进行吸附水量的测定。最
终以干态计算结果。
7分析步骤
7.1测定数
同一试料,在同一实验室,应由同一操作者在不同时间内进行2次〜3次测定。
7.2试样
称取0.7g试料,精确至0.1mg0
7.3验证试验
随同试料分析同类型的标准物质。
7.4测定
7.4.1样片的制备
7.4.1.1混合
将试料(7.2)置于25mL瓷竭中,加入5.200g土0.001g无水四硼酸锂(4.1),0.400g±0.001g
氟化锂(4.2)和0.30g+0.01g硝酸鞍(4.3)搅拌均匀,移入钳-金合金堆坯中。
7.4.1.2烘干
于装有试料的堪堀(7.4.1.1)中,加入1mL漠化锂溶液(4.4),置于电热板上烘干。
7.4.1.3熔融
将堆竭置于自动火焰熔样机上,盖上堆竭盖,以丙烷气为燃气,氧气助燃,于1150°C〜1250匸熔
融10min~15min。熔融过程中要转动堆竭,使粘在用•坯壁上的小熔珠和试料进入熔融体中。每隔一
定时间,熔样机自动摇动堪堀,将气泡赶尽,并使熔融物混匀。
7.4.1.4浇铸
7.4.1.4.1熔融物在铸模中浇铸成型。熔样机自动将1甘坯内熔融物倾入已加热至800°C的铸模中。
移离火焰,通压缩空气冷却。已成型的玻璃圆片与铸模剥离。
7.4.1.4.2熔融物在堆塌内直接成型。熔融物也可在1甘坯内冷却直接成型。玻璃样片与堆堀自然
剥离。
7.4.1.5样片的保存
取出样片,贴上标签,放于干燥器内保存,防止吸潮和污染。测量时,只能拿样片的边缘,避免X射
线测量面的沾污。
7.4.2标准化样片的制备
选择某些分析元素含量适中的国家一级标准物质作为标准化试样,以下按(7.4.1.1)-(7.4.1.5)
步骤制备成样片。
7.4.3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7.4.3.1测量条件
在X射线管电压为50kV,电流为50mA,粗狭缝,视野光栏直径为30mm条件下,各主次成分
分析元素的测量条件见表1。
2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SJ 3083.3-1988 冲裁模通用模架 压板 1988-03-28
- SJ 2992.2-1988 组合冲模 转盘 1988-03-28
- HB 6786-1993 2000倍气动量仪用内径测量头(D>18~24) 1994-06-01
- SJ 3064-1988 冲裁模通用模架 导套 1988-03-28
- QJ 2220.5-1994 涂层电绝缘性能测试方法 工频、音频和高频下介质损耗角正切的测试方法 1994-04-27
- JB/T 3055-1991 螺母自动冷镦机 基本参数 1991-06-22
- SJ 3115-1988 冷冲模 导板模上模座 1988-03-28
- QJ 1896.6-1990 24°导管连接件(补充部份) 过隔板45°弯管接头 1990-02-13
- QJ 2365-1992 六角头头部带孔螺栓 1992-03-24
- SJ 3086.2-1988 冲裁模通用模架 圆凸模 1988-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