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01/T 158-2022 应急避护场所设计规范
DB4401/T 158-2022 Design specifications for emergency shelters and protective area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2年05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2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060.21
CCSP40
DB4401
广州市地方标准
DB4401/T158—2022
应急避护场所设计规范
Designspecificationforemergencyshelter
2022-05-09发布2022-06-01实施
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401/T158—2022
目次
目次.......................................................................................................................................................................I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设计规定.........................................................................................................................................................2
4.1一般要求.................................................................................................................................................2
4.2场所分类.................................................................................................................................................3
4.3场所开放时间要求.................................................................................................................................3
4.4控制要求.................................................................................................................................................3
4.5设防要求.................................................................................................................................................3
4.6选址与竖向要求.....................................................................................................................................4
4.7设计内容.................................................................................................................................................4
5生命线系统设施配套功能.............................................................................................................................4
5.1配套功能.................................................................................................................................................4
5.2设置要求.................................................................................................................................................5
6应急交通.......................................................................................................................................................11
6.1应急出入口...........................................................................................................................................11
6.2疏散救援通道.......................................................................................................................................11
6.3应急直升机使用区...............................................................................................................................11
6.4应急交通组织.......................................................................................................................................11
7应急标识.......................................................................................................................................................12
7.1标识分类...............................................................................................................................................12
7.2标识设置要求.......................................................................................................................................12
8应急转换.......................................................................................................................................................12
附录A(规范性)应急避护场所图形符号......................................................................................................15
I
DB4401/T158—2022
前 言
为规范广州市应急避护场所设计工作,根据2018年广州市地方标准制定项目的通知(穗质监函
[2018]670号),标准编制组经过充分调研,认真总结国内已有经验,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
广州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广州市应急避护场所的设计除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广东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本文件共8章和1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设计规定、生命系统
设施配套功能、应急交通、应急标识、应急转换,附录A应急避护场所图形符号。
本文件由广州市应急管理局负责日常管理,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文件由广州市应急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至广州市交通规划研
究院有限公司(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广卫路10号,邮政编码:510030),或发送电子邮件至
1020215820@,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景国胜、马小毅、谢加红、王其东、由梦童、吴希颖、方舟、曹辉、肖伟智、
刘玮、胡劲松、杜刚诚、张海霞、卞芸芸、李密滔。
主要审查人:李欣、闫永涛、赖文波、廖开怀、郭艳华、毛宇丰、郑勇。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II
DB4401/T158—2022
应急避护场所设计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应急避护场所设计规范的术语和定义、设计规定、生命线系统设施配套功能、应急交
通、应急标识和应急转换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广州市域范围内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应急避护场所的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68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T10001.1-2000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GB/T24362-2009地震公共信息图形符号与标志
GB5000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1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
GB50763-2012无障碍设计规范
GB51143-2015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
GJB3502-1998军用永备直升机机场场道工程建设标准
CJJ83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
MH5013-2014民用直升机场飞行场地技术标准
JGJ/T163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DB4401
DB13/T1378-2011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志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应急避护场所emergencyshelter
在市民聚集地附近,以应对地震、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为主,兼顾其他突发事件的应对,具有一
定规模的、配套相应生命线系统设施的室外场地和室内场所,用于城市居民防灾避险、临时安置,并可
供政府组织开展救灾工作。
3.2
1
DB4401/T158—2022
中心应急避护场所centralemergencyshelter
规模较大、功能较全、安全度高、承担区域疏散调度和临时救援中心功能的应急避护场所,承担区
域性应急避护场所功能,兼顾固定、紧急应急避护场所功能,按管理级别对应为市级应急避护场所。
3.3
固定应急避护场所residentemergencyshelter
供市民较长时间(通常3天以上)避难和进行集中性救援并具备一定生活保障和指挥功能的场所,
按管理级别对应为区级或街(镇)级应急避护场所。
3.4
紧急应急避护场所emergencyevacuationandembarkationshelter
供市民就近紧急疏散和临时安置(通常为灾害发生前后3天内)并具备基本生活保障、救援及指挥
的临时性场所,也是受灾人员集合并转移到固定避护场所的过渡性场所,按管理级别对应为社区(村)
级应急避护场所。
3.5
应急交通emergencytransportation
用于抢险救灾、人员疏散和应急物资运输的陆、海、空交通通道或救助线。
3.6
生命线系统设施配套功能lifelinesystemfacilitiessupportingfunctions
用于保障人员避护时所需的供电、供水、医疗卫生、物资供应、广播、通信等配套设施功能。
3.7
应急标识emergencysignage
用于指引应急避护场所位置、标明应急避护场所功能设施的标识,包括场所周边标识、内部标识。
3.8
有效避护面积effectiverefugearea
应急避护场所内,扣除水域、建(构)筑物倒塌影响区域、陡坡、密林等不能用于人员安全避护的
面积外,可用于人员宿住、人员活动及其应急功能设施的面积。
3.9
临时防疫医疗设施improvisedepidemicpreventionmedicalfacilities
临时防疫医疗设施是指为应对类似SARS、H1N1流感和新型冠状病毒肺(CoronaVirusDisease2019,
COVID-19)等传染病而建设的应急防疫临时医院和方舱医院等。
4设计规定
4.1一般要求
应急避护场所应充分利用公共设施,将城市公园、广场、绿地、学校、体育场所、会展设施、福利
设施、街道(社区)中心、大型露天公共停车场、公共地下空间等室内外空间及设施,通过配置必要的
应急功能,整合形成应急避护场所。应急避护场所设计应贯彻以人为本、安全可靠、因地制宜、平灾结
2
DB4401/T158—2022
合、易于通达、便于管理的原则。
4.2场所分类
应急避护场所根据其应急功能配置、避护规模、使用时效可分为中心应急避护场所、固定应急避护
场所和紧急应急避护场所三个等级。应急避护场所的等级、性质、规模等内容应以批准的国土空间规划、
城乡应急空间规划、应急避护场所建设规划为依据。
4.3场所开放时间要求
应急避护场所的设计开放时间不宜超过表1的规定。
表1应急避护场所的设计开放时间
适用场所中心应急避护场所固定应急避护场所紧急应急避护场所
保障性能固定避护固定避护紧急避护
避护阶段长期长期中期短期临时紧急
最长设计开放时间(天)100100301531
4.4控制要求
中心应急避护场所需兼备区域性应急避护场所的功能,各类应急避护场所的控制要求应符合表2
的规定。
表2各级应急避护场所控制要求
类别有效避护面积人均有效避护面积疏散距离责任区服务人口
级别(hm2)(m2/人)(km)规模(万人)
中心应急避护场所≥10≥4.5————
长期≥5≥4.5≤2.5≤15
固定应急避护
中期≥1≥3≤1.5≤5
场所
短期≥0.2≥2≤1.0≤3.5
紧急应急避护场所≥0.2≥1≤0.5——
DB4401
4.5设防要求
4.5.1应急避护场所设防应符合下列规定:
a)在遭受不高于防御标准灾害的影响下,应急避护建筑和应急避护设施不应发生严重破坏,且能
及时恢复;临时设置的应急避护设施应能顺利安装和启用。
b)在遭受高于防御标准灾害的影响下,应急避护建筑和应急避护设施应确保避护人员的生命安全,
且避护功能应能及时恢复。
c)对于临灾时期和灾时启用的应急避护场所,应保证承担应急避护功能的建筑和设施不发生危及
避护人员生命安全的破坏。
d)对于应急避护场所内与应急功能无关的建筑工程设施和设备,不得影响应急避护场所应急功能
的发挥,不得危及避护人员生命安全。
4.5.2应急避护场所预定抗震设防烈度标准不应低于7度。
3
DB4401/T158—2022
4.5.3应急避护场所的设定防御标准所对应的风灾影响不应低于10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对应的风灾影
响,防风避护场所设计应满足临灾时期和灾时避护使用的安全防护要求,龙卷风安全防护时间不应低于
3h,台风安全防护时间不应低于24h。
4.5.4位于防洪保护区的应急避护场所的设定防御标准应高于当地防洪标准所确定的淹没水位,且避
洪场地的应急功能区的地面标高应按该地区历史最大洪水水位确定,且安全超高不应低于0.5m。
4.5.5应急避护场所排水工程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中心、固定应急避护场所周边区域的排水设计重现期不应低于5年,紧急应急避护场所周边区
域的排水设计重现期不应低于3年。
b)室内场所的建筑屋面排水设计重现期不应低于5年,室外场地不应低于3年。
c)应急避护场所排水设计应保证在100年一遇的台风暴雨条件下,场所内用于避护的建筑首层地
面不被淹没。
4.5.6应急避护场所的排水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50014和GB50015的规定。
4.6选址与竖向要求
4.6.1应急避护场所的室外场地宜利用公园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生态绿地、学校操场、大型
露天停车场、城市广场、人防疏散基地等进行设计。
4.6.2用于应急避护场所的城市绿地,其内部的绿化植物应在满足其应急避护功能的基础上,避免次
生灾害发生。
4.6.3应急避护场所的室内场所宜利用学校教学楼、学校食堂、体育馆、公共服务设施的人防工程、
地铁车站等公共建筑。
4.6.4应急功能区应选址在场地地质结构稳定、地形较平坦、地势较高、空气流通、周边道路畅通、
交通便利、具备一定防灾基础设施的适宜地段。且应符合以下的规定:
a)应避开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危险用地。
b)不应布置在周围建(构)筑物倒塌影响范围之内,且应避开高压线走廊区域。
c)不应设置在稳定年限较短的地下采空区。
d)应避开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存放点、严重污染源以及其他易发生次生灾害的区域;距次生灾害危
险源的距离应满足国家现行重大危险源的有关标准要求。
e)与周围易燃建筑等一般次生火灾源之间应设置不小于30m的防火安全带;距易燃易爆工厂仓库、
供气厂、储气站等重大次生火灾或爆炸危险源距离不应小于1000m。
4.6.5应急功能区的竖向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CJJ83的规定,满足地形排水、车辆行驶、人员通
行、防洪排涝等要求。
4.6.6应急避护场所内的道路和建筑物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50763-2012的设计规定。残障人数应
按照场所内避护人数的0.5%计算。
4.6.7应急功能区应根据自然地形坡度采用平坡、台阶或混合式设计,工程处理后的坡度应小于8%。
工程处理的土方宜就地平衡,并根据设计计算土方工程量,包括开挖土方量、外运土方量或运入土方量。
4.7设计内容
包括应急功能布局、应急生命线系统设施配套功能、应急交通、应急标识等基本内容。
5生命线系统设施配套功能
5.1配套功能
4
DB4401/T158—2022
5.1.1包括应急指挥、应急宿住、物资储备及设施、消防设施、供电设施、供水设施、医疗卫生设施、
应急厕所、淋浴盥洗间、专业救灾队伍场地、通信设施、环卫设施、排污设施、大型应急户外显示系统、
应急通风设施等。
5.1.2应急避护场所生命线设施配套功能应满足表3要求。
表3各级应急避护场所配套功能配置表
适配场所
序号功能
中心应急避护场所固定应急避护场所紧急应急避护场所
一应急指挥●●●
二应急宿住●●●
三物资储备及设施●●○
四消防设施●●●
五供电设施●●●
六供水设施●●○
七医疗卫生设施●●○
八应急厕所●●●
九淋浴盥洗间●○—
十专业救灾队伍场地●●—
十一通信设施●●○
十二环卫设施●●—
十三排污设施●○—
十四大型应急户外显示系统●——
十五应急通风设施●●●
注:“●”表示应设或应优先采取;“○”表示宜设或宜采取;“—”表示可选设或选用。
5.2设置要求
5.2.1生命线系统设施配置
各项生命线系统设施配置应满足表4要求。
表4生命线系统设施配置表DB4401
大适配场所
类小项序
功能项目配套设施
序号中心应急避护场所固定应急避护场所紧急应急避护场所
号
1指挥场所●●○
一应急指挥
2场所管理区●●●
3室内住宿区●○—
二应急宿住4室外棚宿区●●●
5公共活动区(休息区)○○—
物资储备6应急物资供应点●●○
三
及设施7物资储备库房●○—
5
DB4401/T158—2022
表4生命线系统设施配置表(续)
大适配场所
类小项序
功能项目配套设施
序号中心应急避护场所固定应急避护场所紧急应急避护场所
号
物资储备帐篷、食品、急救包等
三8●●○
及设施应急物资
9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37/T 3935.2-2020 食用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第2部分:平菇 2020-04-26
- DB35/T 1901-2020 地理标志产品 岵山荔枝 2020-03-30
- DB37/T 3935.3-2020 食用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第3部分:木耳 2020-04-26
- DB37/T 3934-2020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远程评审技术规范 2020-04-26
- DB37/T 3937-2020 有机肥中铅、镉、铬、镍、铜、锌、砷和汞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2020-04-26
- DB37/T 3935.4-2020 食用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第4部分:双孢蘑菇 2020-04-26
- DB37/T 3935.1-2020 食用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第1部分:香菇 2020-04-26
- DB35/T 1902-2020 远程监督系统政务服务效能数据汇集技术要求 2020-03-30
- DB37/T 3939-2020 植保无人飞机施药安全技术规范 2020-04-26
- DB37/T 3936-2020 油料产品中铅、镉、铬和镍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2020-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