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3883-2020 大型游乐设施使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

DB37/T 3883-2020 Guidelin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risk class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use of large amusement facilities,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a system for detecting and managing potential accidents and hazards

山东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3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7/T 3883-2020
标准类型
山东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0-03-31
实施日期
2020-05-01
发布单位/组织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3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3

AOO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3883—2020

大型游乐设施使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

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

Detailedruleforthemanagementandcontrolsystemandforthesystemofscreening

forandeliminationofhiddenrisksoflargeamusementfacilitiessafety

2020-03-31发布2020-05-01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7/T3883—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省特种设备协会、山东省坤河旅游开

发有限公司泉城欧乐堡梦幻世界、泰安方特欢乐世界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娟、张波、肖宏川、谢清德、王杰德、田家鹏、孙烁、张琛。

I

DB37/T3883—2020

引言

本标准依据大型游乐设施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安全技术规范规定及山东省地方标准《安全

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

系通则》《特种设备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的要求,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相关标准、

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大型游乐设施安全风险管理技术和经验,融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

准化等相关要求,结合山东省大型游乐设施使用管理现状编制而成。

本标准制定的目的是规范和指导山东省内大型游乐设施使用单位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

查治理工作,有效管控风险,杜绝或减少各种隐患,最大限度地减少大型游乐设施安全事故。

II

DB37/T3883—2020

大型游乐设施使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

实施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山东省内大型游乐设施使用单位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的

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文件管理、持续改进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内大型游乐设施使用单位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0306—2017游乐设施术语

TSG08—2017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

DB37/T2882—2016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37/T2883—2016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

DB37/T3078—2017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DB37/T3079—2017特种设备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

3术语与定义

GB/T20306—2017、DB37/T2882—2016、DB37/T2883—2016、DB37/T3078—2017、DB37/T3079

—201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大型游乐设施large-scaleamusementdevice

大型游乐设施是指用于经营目的,承载乘客游乐的设施,其范围规定为设计最大运行线速度大于或

者等于2m/s,或者运行高度距地面高于或者等于2m的载人大型游乐设施,用于体育运动、文艺演出和

非经营活动的大型游乐设施除外。

3.2

大型游乐设施使用管理单位usingunitoflargeamusementfacilities

大型游乐设施使用管理单位(以下简称使用单位)属于《特种设备安全法》定义的大型游乐设施运

营使用单位的范畴,具体是指具有大型游乐设施使用管理权的单位(注1)或者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的自然人,一般是大型游乐设施的产权单位(产权所有人),也可以是产权单位通过符合法律规定的合同

关系确立的大型游乐设施实际使用管理者。

大型游乐设施自行管理的,所有权人为大型游乐设施使用单位;大型游乐设施委托其他单位管理的,

受委托方为大型游乐设施使用单位;用于出租的,出租期间,出租单位为大型游乐设施使用单位。

1

DB37/T3883—2020

注:单位包括公司、子公司、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和具有营业执照的分公司、个体工商

户等。

3.3

公众聚集场所publicassemblyoccupancies

公众聚集场所是指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车站、机场、客运码头、商场、餐饮场所、体育场馆、

展览馆、公园、宾馆、影剧院、图书馆、儿童活动中心、公共浴池、养老机构等。

3.4

安装installation

安装是指采用组装、固定、调试等一系列作业方法,将大型游乐设施部件组合为具有使用价值的大

型游乐设施整机的活动;包括移装。

3.5

改造rehabilitation

改造,是指通过改变主要受力部件、主要材料、设备运动形式、重要几何尺寸或主要控制系统等,

致使大型游乐设施的主体结构、性能参数发生变化的活动。

3.6

修理repairs

修理,是指通过设备部件拆解,进行更换或修理主要受力部件,但不改变大型游乐设施的主体结构、

性能参数的活动。

重大修理,是指通过设备整体拆解,进行检查、更换或修理主要受力部件、主要控制系统或安全装

置功能,但不改变大型游乐设施的主体结构、性能参数的活动。

3.7

维护保养maintenance

维护保养,是指通过设备部件拆解,进行检查、系统调试、更换易损件,但不改变大型游乐设施的

主体结构、性能参数的活动,以及日常检查工作中紧固连接件、设备除尘、设备润滑等活动。

3.8

大型游乐设施检验机构inspectionandtestingorganizationforspecialequipment

大型游乐设施检验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机构)是指依法从事大型游乐设施定期检验、监督检验、型

式试验等检验活动的技术机构。检验机构应当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核准,取得检验项目为大型

游乐设施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证》后,方可从事大型游乐设施检验活动。

注1:本标准所指监督检验是指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核准的检验机构,根据《游乐设施监督检验规程(试

行)》规定,对大型游乐设施安装、改造、重大修理过程进行的验收检验。(引自<游乐设施监督检验规程(试

行)>)

注2:定期检验是指检验机构根据《游乐设施监督检验规程(试行)》对在用大型游乐设施定期进行的检验。

注3:大型游乐设施型式试验是指在制造单位完成产品全面试验验证的基础上,由经核准的承担型式试验的检验机

构根据《大型游乐设施型式试验规则》的规定,对产品是否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而进行的技术资料审查、安全

性能试验,以验证其安全可靠性所进行的活动。

2

DB37/T3883—2020

3.9

风险点risksiteofspecialequipment

风险点是指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

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风险点有时亦称为风险源。大型游乐设施使用单位的风险点是单台大

型游乐设施及与大型游乐设施相关的作业活动。

3.10

危险源hazard

危险源是指与风险点相关的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

行为,或它们的组合。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

类。其中,根源是指单台大型游乐设施、部件及其附属设施;状态是指单台大型游乐设施的使用状态和

环境的状态等;行为是指使用单位主要负责人、大型游乐设施安全管理负责人、大型游乐设施安全管理

员、大型游乐设施操作人员以及乘客的行为。

3.11

事故隐患hiddenriskofworksafetyaccident

事故隐患是指使用单位违反大型游乐设施安全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状态、人的不

安全行为和管理及环境上的缺陷等。

4基本要求

4.1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使用单位依据《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和本实施指南中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标准及风

险评价方法,进行大型游乐设施的风险辨识、评价、确定风险等级,明确分级管控的责任部门、责任人,

落实管控措施,形成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使用单位根据风险管控清单,按照大型游乐设施相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以及《特种设备事

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的要求,形成隐患排查的内容标准,确定隐患排查的类型和周期,进行隐患

排查。

使用单位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提高隐患治理科学性、针对性的前提条件;隐患排查治理是以

风险管控措施为排查重点,是控制、降低风险的有效手段。两者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实现有效控制风

险、预防事故的目的。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风险分级管控挺在隐患形成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

挺在事故发生前面,有效遏制事故发生。

4.2落实主体责任

使用单位是大型游乐设施使用的安全责任主体,应确定内设机构,组织实施大型游乐设施风险分级

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规定其职责、目标与任务;对设有承担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职责的大型游乐设施安

全管理机构的使用单位,可以由其承担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大型游乐设施使用单位负责大型游乐设施使用的日常管理、风险防范、应急处置等,应当履行大型

游乐设施的运行、维护保养、修理、更新、改造、检验、安全技术评估等管理职责,检查确认大型游乐

设施显著位置的安全注意事项、检验标志以及使用标识、维护保养标识等,按照安全技术规范配备大型

游乐设施安全管理人员。

3

DB37/T3883—2020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的要求,按照《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等特种设备安全相关法律、

法规、规章和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确定使用单位主要负责人、大型游乐设施安全管理负责人、大型游

乐设施安全管理员和大型游乐设施操作、修理等有关人员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中的职责。

注1:符合下列条件的使用单位,应当设置大型游乐设施安全管理机构,逐台落实安全责任人:使用10台以上(含

10台)大型游乐设施的。

注2:使用单位应当配备大型游乐设施安全管理负责人。大型游乐设施安全管理负责人是指使用单位最高管理层中

主管本单位大型游乐设施使用安全管理的人员。设置安全管理机构的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负责人,应当取得相

应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资格证书。

注3:设置安全管理机构的使用单位以及使用大型游乐设施的使用单位应当配备专职大型游乐设施安全管理员,并

且取得相应的特种设备(大型游乐设施)安全管理人员资格证书。

注4:大型游乐设施应当由持有相应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人员操作(大型游乐设施操作)和修理(大型游乐设施修

理)。每台套每班在岗操作人员1人。修理人员:A级设备每台套每班在岗1人;B、C级设备1至7台套每班

在岗1人,8至14台套每班在岗2人,15台套以上,每班在岗3人。

5风险分级管控

5.1风险点确定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DB37/T3078—2017)中关于风险点的定义,使用

单位的风险点即为单台大型游乐设施及其相关的作业活动,风险点名称可以用单台大型游乐设施的名称

来命名。按照《特种设备目录》,填写包含种类、类别、品种、型号、数量、位置等基本信息的《风险

点登记台账-大型游乐设施》,形式可参照附录A。

5.2危险源辨识分析

5.2.1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时,使用单位应当贯彻大型游乐设施安全管理“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一预案”和

正确操作、精心维护的要求,按照《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导则》列出的事故特征,对该台大型

游乐设施及其运行过程中潜在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辨识范围应考虑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

和管理因素四个方面,其中:

——人的因素应包括大型游乐设施安全管理负责人,大型游乐设施安全管理员和大型游乐设施修

理、操作人员的持证情况、安全培训、人员配置等;

——物的因素应包括大型游乐设施维护保养状况、运行区域及警示标识、设备基础、安装及连接、

动力装置、机械传动、乘人设施、电气控制装置、安全保护装置、安全防护等;

——环境因素应包括设备使用强度、使用频率等设备环境以及温度、湿度等自然环境等;

——管理因素应包括大型游乐设施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安全技术

档案等。

注:三落实:落实管理机构、落实责任人员、落实规章制度(以文件的形式明确);两有证:大型游乐设施有《特

种设备使用登记证》、大型游乐设施作业人员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一检验:大型游乐设施依法进行监

督检验、定期检验;一预案:制定大型游乐设施专项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

5.2.2危险源引发的事故特征及后果

4

DB37/T3883—2020

依据《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导则》,大型游乐设施相关的事故特征主要包括坠落、剪切、

打击、触电、碰撞、挤压、故障、受困等;引发的后果可包括人身伤害、人员受困、财产损失、影响信

誉等。

5.2.3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使用单位宜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进行危险源辨识:

——由熟悉大型游乐设施及其相关运行作业活动、大型游乐设施修理保养项目、大型游乐设施隐患

排查内容等相关内容的大型游乐设施安全管理负责人、大型游乐设施安全管理员、大型游乐设

施修理人员、大型游乐设施操作以及行业专家等人员组成辨识小组;

——收集有关大型游乐设施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规程、标准、制度,以及围绕大型游

乐设施发生的事故、相关事故和突发事件资料,作为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依据;

——以“可能导致的事故特征及后果”为线索,按照设备管理、大型游乐设施的区域和结构对危

险源(危害因素)进行分类划分,确定检查项目。针对每一检查项目,列出检查要求和标准,

对照检查要求和标准逐项检查并确定不符合检查要求的情况和后果等,提出改进措施,编制《安

全检查表分析(SCL+LS)评价记录》(格式可参考附表1),具体要求可参照《特种设备风险

分级管控体系细则》(DB37/T3078—2017)附录B。

5.3风险评价

5.3.1风险等级评价方法

危险源的风险等级是利用风险评价方法来进行判定,对于辨识出的危险源,使用单位进行风险评价

时,应考虑人、设备和财产等三方面存在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的影响,并结合单位实际,明确后果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和风险度取值标准,确定适用的风险判定准则,进行风险评价,判定风

险等级,并完善《安全检查表分析(SCL+LS)评价记录》。

具体可参照《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DB37/T3078—2017)“附录C:风险矩阵(LS)

评价法”。

5.3.2风险等级确定原则

5.3.2.1单台大型游乐设施风险等级是以该台大型游乐设施的全部危险源中辨识结果最高的等级确

定。风险等级按照从高到低分为5级:1、2、3、4、5,其中,1级为最高风险,5级为最低风险。

5.3.2.2以下情形的危险源,其风险等级直接判定为1级:

——缺少安全装置或者安全装置失灵而继续使用的。

——未经检验检测或经检验检测判定为不合格而继续使用的。

5.4风险控制措施

5.4.1制定管控措施。在前期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进行风险分析,针对可能存在的不同风险,制定切

实可行、便于操作、风险可控的管控措施。

5.4.2工程技术措施包括:

——开展定期检查、检验、定期修理保养和隐患排查工作;

——设置警示标识、警示用语和乘客须知,提高安全乘坐意识,降低风险;

——自身技术力量不足时,可以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通过相应技术手段来降低风险。

5.4.3管理措施包括:

——制定实施安全操作规程等;

5

DB37/T3883—2020

——建立各种安全管理制度,督促进行落实,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人等;

——配备足够数量的大型游乐设施作业人员;

——相关人员持证作业。

5.4.4培训教育措施包括:

——员工入职培训;

——每年再培训;

——安全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继续教育;

——相关标准更新发布后,积极参加学习培训;

——其他方面的培训。

5.4.5个体防护措施包括劳保用品等。

5.4.6应急措施包括:

——紧急情况分析、应急方案、现场处置方案的制定、应急物资的准备;

——通过应急演练、培训等措施,确认和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能力,以防止和减少安全不良后果。

5.5风险分级管控

5.5.1风险分级管控实施

使用单位根据确定的评价方法与风险判定准则对单台大型游乐设施进行风险评价分级后,按照A.2

《风险等级对照表》规定的对应原则,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

黄蓝”四种颜色表示,并对该台大型游乐设施实施分级管控。

风险辨识和评价后,在《安全检查表分析(SCL+LS)评价记录》的基础上,增加“管控层级”、“责

任人”后,形成《风险分级管控清单》,逐级汇总、评审、修订、审核、发布、培训、实现信息有效传

递。

5.5.2重大风险大型游乐设施确定原则

根据大型游乐设施使用管理的特点,除5.3中危险源已被判为1级的大型游乐设施外,属于以下情形

之一的,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大型游乐设施,用红色标识,公司级管控:

——超过设计使用年限的大型游乐设施;(包括通过改造和重大修理延期使用的大型游乐设施)

——A级大型游乐设施;

——发生过多次故障的大型游乐设施;

——发生过事故的大型游乐设施;

——负有监督管理职能的部门认定为重大危险源的大型游乐设施。

5.5.3风险告知

5.5.3.1使用单位应结合风险评价的结果,将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告知内部员工,并进行风险分析结

果记录和管控措施的培训,使其掌握本岗位所涉及的风险点和危险源,包含大型游乐设施的风险等级、

危险源的风险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部门、责任人等信息。

5.5.3.2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在大型游乐设施值班室设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公告栏

(参见附录B);在大型游乐设施醒目位置设置安全乘坐说明、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置于乘客注意

的显著位置,提醒乘客等有关人员。

6隐患排查

6

DB37/T3883—2020

6.1隐患排查

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是使用单位对风险管控措施的持续有效性进行排查确认,是安全管理和风险管控

的重要内容,使用单位应组织大型游乐设施安全管理人员、大型游乐设施修理、操作人员以及其他相关

人员对大型游乐设施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确认,对管控措施不到位的隐患进行排查。

6.2隐患分类

6.2.1使用现场类隐患

使用现场类隐患包括设备设施、场所环境、作业人员操作行为等现场其他方面存在的不符合特种设

备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相关规程制度等要求的问题或缺陷,排查类型清单参见附录E。

6.2.2基础管理类隐患

基础管理类隐患是指大型游乐设施使用单位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及程序等方面存在的缺陷,排查类

型清单参见附录F。

6.3排查类型、周期和组织级别

6.3.1日常排查

指使用单位每日对在用大型游乐设施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的过程。大型游乐设施可由大型游乐设施

修理、操作人员进行日常排查。在日常排查时,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采取紧急

措施,并按照规定程序向安全管理负责人和有关负责人报告。排查人员:持证的大型游乐设施安全管理

员、大型游乐设施修理、操作人员或经过使用单位专业培训的人员;排查周期:每日;组织级别:安全

管理员负责。

6.3.2专项排查

指使用单位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开展的专项隐患排查工作,可以分为定期排查、投诉排查、重点时段

排查和事故类比排查等:

——定期排查是指使用单位结合大型游乐设施修理保养周期和检验周期以及单位实际情况,定期开

展的隐患排查工作。使用单位可以结合设备修理保养和检验单位检验过程,由大型游乐设施安

全管理员同步开展定期排查。当使用单位自身能力不足时,可以聘请专业机构或人员来协助进

行专项排查工作。排查周期:根据单位实际情况;组织级别:安全管理员负责;

——投诉排查是指使用单位收到乘客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对大型游乐设施的投诉后开展的隐患排查

工作。排查周期:随机;组织级别:安全管理员负责;

——重点时段排查主要是指法定节假日前对大型游乐设施安全状况、安全管理情况、应急预案情况

等进行检查,特别对各级管理人员、修理人员、操作人员在班在岗以及安全措施、应急预案的

落实情况等进行重点检查。排查周期:法定节假日前;组织级别:由单位主要负责人参与;

——事故类比排查是对使用单位内部发生事故或故障、同类使用单位发生大型游乐设施事故后进行

的举一反三的安全检查。排查周期:随机;组织级别:安全管理负责人参与。

6.4隐患治理

6.4.1一般隐患治理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立即上报进行整改。

7

DB37/T3883—2020

由大型游乐设施安全管理员、大型游乐设施修理人员、操作人员或者有关人员发现隐患后,使用单

位自己或者设备制造厂家或者聘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整改。能够立即整改的隐患应立即组织整改,

整改情况要经安全管理员进行确认;难以立即排除的应及时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限期整改。

6.4.2重大隐患治理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无法立即整改排除,需要停机,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

方能排除的隐患。以下情形可列为重大事故隐患:

——未按要求设置大型游乐设施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大型游乐设施安全管理人员的;

——未按规定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的;

——未按规定要求配备和使用大型游乐设施操作修理人员的;

——未按规定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的;

——未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的。

应将重大隐患内容、存在岗位、隐患形成原因、治理期限及治理措施要求等信息向相关人员进行通

报。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应当会同使用单位安全部门及时组织评估,并编制事故隐患评估报告书。评估

报告书应当包括事故隐患的类别、影响范围和风险程度以及对事故隐患的监控措施、治理方式、治理期

限的建议等内容。

根据评估报告书,大型游乐设施安全管理负责人应组织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治理方案应当

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a)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b)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c)治理的费用和物资;

d)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e)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f)防止整改期间发生事故的安全措施(含应急措施)。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大型游乐设施安全管理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对隐患治理情况进行验收,并填

制《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台账》(格式参见附录G)。

7文件管理

使用单位应完整保存体现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

至少应包括风险管控制度、风险点台账、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隐患排查

治理制度、隐患排查项目清单、隐患排查治理台账等内容;涉及重大风险、重大事故隐患时,其辨识、

评价、整改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改进记录和验收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

8持续改进

使用单位每年至少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或更新。使用单位

应当根据非常规作业活动(更换重要零部件、寿命到期设备大修改造)、新安装的大型游乐设施等适时

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根据以下情况对双重预防体系的影响,及时针对变化范围开展分析,更新

相关信息:

——法律法规、标准规程及规范性文件变化或更新;

——企业组织机构及安全管理机制发生变化;

8

DB37/T3883—2020

——发生事故后,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

——补充辨识出新的危险源、风险点;

——风险程度发生变化后,需要对风险管控措施进行调整。

重大风险信息更新后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9信息化管理

根据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利用微信或互联网技术,建立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运行管理信息系

统,并与当地安监部门相关监管信息系统相连接。

9

DB37/T3883—2020

AA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分析记录表格

A.1风险点登记台账-大型游乐设施

风险点登记台账见表A.1。

表A.1风险点登记台账-大型游乐设施

(记录受控号)单位:№:

位号/所是否为公众聚

序号风险点名称种类类别品种型号备注

在位置集场所

大型游单车滑行

1蓝火过山车滑行车类是-

乐设施车系列

大型游海盗船系

2海盗船观览车类是

乐设施列

填表人:日期:审核人:日期:

填表说明:

1、风险点名称:以设备名称填写;

2、种类、类别、品种,按《特种设备目录》要求填写。

A.2风险等级对照表

风险等级对照表见表A.2。

表A.2风险等级对照表

管控级别

判定方法

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低风险

采用风险矩阵(LS)法1级2级3级4级5级

风险色度红色橙色黄色蓝色蓝色

10

DB37/T3883—2020

BB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安全检查表分析(SCL+LS)评价记录-大型游乐设施

安全检查表分析评价记录详见表B.1。

表B.1安全检查表分析(SCL+LS)评价记录-大型游乐设施

S:发生

L:发生

序检查可能导致的事故特征事故的评价管控备

危险源(危害因素)控制措施事故的R(L*S)

号项目及后果后果严级别级别注

可能性

重性

管理部分

大型游乐设施安全管理人员、修理人员、操

倒塌、火灾、溺水、建立大型游乐设施安全管理人员与

作人员:

人员持证失控、坠落、剪切、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11.应持证人员未持证;43123级黄

情况打击、触电、碰撞、定期检查作业人员证件有效期;

2.作业证不在有效期内;

挤压、受困或故障3.建立岗位责任制度

3.作业内容与证书项目不相符。

倒塌、火灾、溺水、建立大型游乐设施安全管理人员与

人员安全未按规定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培训未覆盖相失控、坠落、剪切、作业人员培训制度;

2

培训情况关人员打击、触电、碰撞、定期对作业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并

挤压、受困或故障保留相关培训记录,存档影像资料;

11

DB37/T3883—2020

表B.1安全检查表分析(SCL+LS)评价记录-大型游乐设施(续)

S:发生

L:发生

序检查可能导致的事故特征及后事故的评价管控备

危险源(危害因素)控制措施事故的R(L*S)

号项目果后果严级别级别注

可能性

重性

未按规定配备相关作业人员:

1、操作人员:每台套每班在岗操作人员1人。倒塌、火灾、溺水、失控、按规定配备足够的持证作

32、修理人员:A级设备每台套每班在岗1人;B、坠落、剪切、打击、触电、业人员,当发生人员变动

C级设备1至7台套每班在岗1人,8至14台套碰撞、挤压、受困或故障时,及时考取新证

每班在岗2人,15台套以上,每班在岗3人。

人员配置未按规定配置安全管理负责人: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