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8745-2002 武夷岩茶

GB 18745-2002 Wuyi rock-essence tea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被代替 页数:1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 18745-2002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被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2-06-13
实施日期
2002-08-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归口单位
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化工作组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高清火、叶华生、姚月明、王顺明、修明、陈树明、梁东、周银茂、叶勇、张秀春
出版信息:
页数:12页 | 字数:22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67.140.10

X5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s18745一2002

武夷岩茶

Wuyirock-essencetea

2002一06一13发布2002一08一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匡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j+

=r,1

Gs18745-2002

月A青

本标准为全文强制性标准。

本标准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及GB17924--1999((原产

地域产品通用要求》而制定。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化工作组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协会、福建省标准化协会、武夷山市茶叶学会、武夷山市质量技术

监督局。

本标准卞要起草人:高清火、叶华生、姚月明、王顺明、修明、陈树明、梁东、周银茂、叶勇、张秀春。

GB18745-2002

武夷岩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武夷岩茶的术语和定义、原产地域范围、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标

签、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批准保护的武夷岩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

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CUB/T5009.12食品中铅的测定方法

GB/T5009.13食品中铜的测定方法

GB/T5009.19食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的测定方法

GB/T5009.20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

GB7718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GB/'1'8302茶取样

GB/T8304茶水分测定

GB/T8306茶总灰分测定

GB/T8311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GB11767茶树种子和苗木

GB14876食品中甲胺磷和乙酸甲胺礴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

GB/T17332食品中有机抓和拟除虫菊醋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

NY5017无公害食品茶叶

SB/T10035茶叶销售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SB/T10157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武突岩茶Wuyirock-essencetea

在独特的武夷山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选用适宜的茶树品种进行繁育和栽培,用独特的传统加工工

艺制作而成,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

4原产地域范围

4}1武夷岩茶原产地域范围限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批准的范

围。根据原料产区的不同划分为两个产区:武夷岩茶名岩产区和武夷岩茶丹岩产区,见附录A

GB187452002

4.2武夷岩茶名岩产区为武夷山市风景区范围,区内面积7-ok.1,即:东至崇阳溪,南至南星公路,西

至高星公路,北至黄柏溪的景区范围。

4,3武夷岩茶丹岩产区为武夷岩茶原产地域范围内除名岩产区的其他地区。

5分类

51武夷岩茶品种分类

传统品种包括水仙、肉桂、武夷菜茶、矮脚乌龙等。

5.2武夷岩茶名极分类

名极包括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半天腰、北斗等。

53武夷岩茶产品分类

产品分为大红袍、名极、肉桂、水仙、奇种。

6要求

6.1自然环境

6.1.1地理与气候特点

武夷山西北地势高,且群峰耸立,能阻挡北部寒流的侵袭,气候温暖,具有亚热带气候特征。四条溪

流和峰峦、丘陵相互交错形成独特的微域气候,空气湿润、多雾。

6.1.2日照

年可照时数4425h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2000h左右。

61.3气温

年平均温度18"C-18.5C,无霜期长。

614降水

年降水量在2000mm左右,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左右。

6,.5土壤

武夷山土壤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地土壤,大部分茶区的土壤为火山砾石、红沙岩及页岩,土壤中

许多植被残体遗留土中,日益堆积,使表层腐植层较厚,有机质含量高,pH值为4-60

616植被

植被繁茂,常见的植物群落如杉、苦储、白栋、马尾松、芒箕骨、蔗类。

6.2茶树种苗繁育

茶树种苗应采用无性繁育

6.2.1茶树短穗扦插育苗

6.2.1.1母树的选择

应选择品种纯正、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良母树

6.2.1.2母树的培育

。)秋末冬初结合深耕改土,重施有机肥,增施过磷酸钙。

b)供夏秋插的母树在春茶萌芽前、供冬插或翌年春插的母树在秋茶萌动前轻修剪。

c)幼龄茶树和重修剪、台刘更新复壮的茶树,结合树冠培养进行定型修剪。

d)定型修剪后施迫肥

。)冬季喷施石硫合剂,积极推广使用生物农药。

f1铺草攫盖,蓄水防旱

6.2.1.3剪穗扦插

6.2.1.3.1插穗选择

选择品种纯正、茎枝红棕色半木质化、粗壮、腋芽饱满、无病虫害的枝梢。

GB18745-2002

6.2.1.32剪穗

a当新梢出现红棕色、半木质化时进行剪穗。

t、

曰产.对不同品种分别剪穗,去除杂种穗

c插穗应带有一片叶一个腋芽。

d、剪口要平滑,斜面与叶向相同,上端剪口距叶柄处3mm-4mm,应随剪随插。

6.2.13.3扦插

a)春插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夏插在6月初至7月上旬,秋插在9月至10月,以夏梢秋插

为宜

b)将苗床充分喷湿,待稍干不粘手时,按划好的行距扦插

c)扦插行距、株距合适,叶缘叶尖以不重迭为宜

d)直插或将叶片稍翘起斜人土,叶面应顺风向。叶柄、芽应露出土面,叶片不能粘土,插后即遮荫,

喷水至培养土湿透。

6.2.2出圃规格

扦插苗木出圃规格按GB11767执行。

6.3栽培技术

6.3门划种植行

I)梯面宽1.5m的梯层茶园种一行,距梯埂外沿80cm-90cm平行划种植行。

b)梯面宽2.7m以上的梯层按行距1.2m-1.5m划种植行,种植行可与梯层不平行

6.3.2挖种植

定制服务

    关联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