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2990.1-2019 毒蘑菇识别 第1部分:急性肝损害型毒蘑菇
DB13/T 2990.1-2019 Toxic Mushroom Identification Part 1: Acute Liver Damage Toxin Mushroom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9年07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B16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2990.1—2019
毒蘑菇识别
第1部分:急性肝损害型毒蘑菇
2019-07-04发布2019-08-01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3/T2990.1—2019
前言
DB13/T2990《毒蘑菇识别》分为下列几部分:
——第1部分:急性肝损害型毒蘑菇;
——第2部分:急性肾衰竭型毒蘑菇;
——第3部分:胃肠炎型毒蘑菇;
——第4部分:神经精神型毒蘑菇;
——第5部分:溶血型毒蘑菇;
——第6部分:光过敏性皮炎型毒蘑菇。
本部分为DB13/T2990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师范大学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石家庄学院、河北省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立安、赵立强、张金秀、姚清国、刘倩倩。
I
DB13/T2990.1—2019
毒蘑菇识别第1部分:急性肝损害型毒蘑菇的识别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急性肝损害型毒蘑菇的术语和定义、河北主要毒蘑菇类型、中毒症状和形态识别特
征。
本标准适用于急性肝损害型毒蘑菇的识别。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728—2006食用菌术语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毒蘑菇
指误食后导致人体出现中毒反应的野生蘑菇。
3.2
蘑菇毒素
指毒蘑菇中含有的危害人体健康、引发人体出现中毒反应的有毒化学物质。
3.3
鹅膏肽类毒素
指鹅膏属、盔孢伞属和环柄菇属一些种类含有的鹅膏毒肽、鬼笔肽类等蘑菇毒素。
3.4
急性肝损害型中毒
指食用毒蘑菇后引起的转氨酶剧增、肝功能异常,最终导致肝脏等器官衰竭的中毒现象。
4主要毒蘑菇类型
引起急性肝损害型中毒的蘑菇种类主要包括:鹅膏菌属(Amanita)、环柄菇属(Lepiota)、盔
孢伞属(Galerina)的一些种类。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YY/T 1269-2015 血液透析和相关治疗用水处理设备常规控制要求 2015-03-02
- YY/T 1266-2015 适用于过氧化氢灭菌的医疗器械的材料评价 2015-03-02
- YY/T 1280-2015 牙科学 义齿黏附剂 2015-03-02
- YY/T 1265-2015 适用于湿热灭菌的医疗器械的材料评价 2015-03-02
- YY/T 1278-2015 医用超声设备换能器声束面积测量方法 2015-03-02
- YY/T 1267-2015 适用于环氧乙烷灭菌的医疗器械的材料评价 2015-03-02
- YY/T 1284.1-2015 牙科镊 第1部分:通用要求 2015-03-02
- YY/T 1270-2015 心肺转流系统 血路连接器(接头) 2015-03-02
- YY/T 1268-2015 环氧乙烷灭菌的产品追加和过程等效 2015-03-02
- YY/T 1281-2015 牙科学 种植体 手动扭矩器械的临床性能 2015-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