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2091-2015 紫外线水消毒设备 紫外线剂量测试方法

GB/T 32091-2015 Ultraviolet equipment for water disinfection—Ultraviolet dose testing method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2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32091-2015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5-12-10
实施日期
2016-06-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紫外线消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99)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使用紫外线水消毒设备进行消毒时,对紫外线剂量测试的基本要求、微生物选择和设备要求、生物验证测试程序、测试数据分析与报告和测试质量控制。本标准适用于紫外线水消毒设备在各种不同运行条件及水质条件下紫外线剂量的测试和验定。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清华大学、国家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深圳市海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新大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安力斯环保设备公司
起草人:
刘文君、乔炜、何唯平、孙文俊、黄永衡、陈健、蔡晓涌
出版信息:
页数:20页 | 字数:36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11.080.01

Z04w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彖标淮

GB/T32091—2015

紫外线水消毒设备紫外线剂量

测试方法

Ultravioletequipmentforwaterdisinfection—Ultravioletdosetestingmethod

2015-12-10发布2016-06-01实施

幅畿勰畫曹1警彎畫发布

GB/T32091—2015

目次

前言in

i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要求1

5微生物选择和设备要求3

6生物验证测试程序4

7测试数据分析与报告6

8质量控制7

附录A(规范性附录)紫外灯管老化系数测试方法9

附录B(规范性附录)紫外线灯套管结垢系数测试方法10

附录C(资料性附录)紫外线设备剂量测试实验检验清单11

附录D(规范性附录)受试微生物的分析方法14

附录E(规范性附录)准平光检测方法16

GB/T32091—2015

U—1—

刖s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紫外线消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99)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清华大学、国家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深圳市海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

新大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安力斯环保设备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文君、乔炜、何唯平、孙文俊、黄永衡、陈健、蔡晓涌。

m

GB/T32091—2015

紫外线水消毒设备紫外线剂量

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使用紫外线水消毒设备进消毒时,对紫外线剂量测试的基本要求、微生物选择和设

备要求、生物验证测试程序、测试数据分析与报告和测试质量控制。

本标准适用于紫外线水消毒设备在各种不同运条件及水质条件下紫外线剂量的测试和验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0001.4—2001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

GB/T32092—2015紫外线消毒技术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32092—2015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基本要求

4.1方法及程序

紫外线水消毒设备剂量测试方法及操作程序应符合GB/T20001.4-2001的要求。

4.2测试内容和控制参数

4.2.1测试内容

4.2.1.1紫外线水消毒设备应对受试微生物进灭活测试,其中管式消毒设备应进全尺寸测试,渠式

消毒设备应对消毒设备模块进测试。

4.2.1.2使用紫外线准平光束仪测试受试微生物剂量-反应川I线。

4.2.1.3数据分析和紫外线有效剂量的计算。

4.2.2控制参数

4.2.2.1在测试过程中检测、控制和记录的主要参数应包括流量、流速、灯管布置、紫外线强度、被测试

水体的吸光度,紫外灯管和其他重要配件的丁作状态和损坏情况,紫外线水消毒设备进出水管(渠)的构

造等主要参数。

4.2.2.2紫外线水消毒设备厂商应提供紫外灯管老化系数、结垢系数、紫外线水消毒设备的理论剂量计

算结果等信息。

1

GB/T32091—2015

4.3测试设备目标剂量要求

4.3.1饮用水紫外线水消毒设备剂量要求

验证剂量范围应为20mJ/cm2~8OmJ/cm2(MS2剂量)。

4.3.2污水紫外线水消毒设备剂量要求

验证剂量范围应为5mj/cm2〜25mj/cm2(T1剂量)。

4.3.3再生水紫外线水消毒设备剂量要求

验证剂量范围应为50mj/cn?〜100mJ/cm2(MS2剂量)。

4.4测试工况选择

紫外线水消毒设备可调整的参数应包括流量、紫外线穿透率和紫外灯管的输出功率。

紫外线水消毒设备剂量验证测试应包括3组不同流量和3组不同紫外线穿透率。

当紫外灯管的输出功率可调时,还应包括灯管3组不同的输出功率。

4.5实际工程设备安装应满足验证要求

4.5.1现场条件

4.5.1.1紫外线穿透率

实际运时的紫外线穿透率不应小于验证时的紫外线穿透率。

4.5.1.2流量

实际运时的流量不应大于验证时的流量。

4.5.1.3流态

实际运时的流态应与验证时的流态一致。

4.5.1.4紫外灯输出功率

实际运时的紫外灯输出功率不应小于验证时的紫外灯输出功率。

4.5.2设备要求

安装过程中消毒设备的尺寸、灯管型号、镇流器型号、灯管数量和灯管布置等应与紫外线水消毒设

备验证时的参数一致。

4.5.3安装要求

4.5.3.1管式消毒设备

应保证实际运行的紫外线水消毒设备剂量大于或等于生物验证剂量。对于管式消毒设备,消毒设

备入口前应安装一段直管,其长度应比验证时的入口直管增加5倍于管径的长度。

4.5.3.2渠式消毒设备

应保证实际运时进入水消毒设备的水力学状况优于剂量验证时的状况。

2

GB/T32091—2015

5微生物选择和设备要求

5.1微生物选择

对于饮用水和再生水消毒设备的剂量验证,应采用MS2作为受试微生物;对于污水消毒设备的剂

量验证,应采用T1或者粪大肠杆菌作为受试微生物。T1和粪大肠杆菌适用的剂量范围为

2.5mJ/cm2〜25mj/cm2,MS2适用的剂量范围为10mj/cm2〜120mj/cm2。

5.2测试设备要求

5.2.1设备布置

测试所选择管路的水力学状况不应优于实际工程的水力学状况,保证测试剂量不高于实际工程的

紫外线水消毒设备剂量。紫外线水消毒设备的剂量测试系统布置如图1所示。

说明:

1—■—受试微生物投加口6静态混合器

2——紫外线穿透率调节试剂投加口7——进水取样口

3——源水;8——紫外线水消毒设备;

4—-—计量泵;9—;11水取样口。

5提升泵;

图1紫外线水消毒设备剂量测试系统布置

5.2.2取样口

对于管式紫外线水消毒设备,进水取样口和出水取样口与消毒设备之间应连接一个L型、T型或

者S型弯头。

对于渠式紫外线水消毒设备,进水取样口和出水取样口应距离消毒设备5倍于渠道宽度的距离。

5.2.3紫外灯管

紫外线水消毒设备验证用灯管应具有详细的型号、工作参数、尺寸、压力等级、发射光谱、光电转化

率、生产厂商等信息。验证用灯管应采用运时间大于100h以上的灯管,以保证其能够产生稳定的紫

外光辐射。采用中压灯的紫外线水消毒设备应配有过热安全切断开关。

3

GB/T32091—2015

5.2.4紫外线光强计

对于管式紫外线水消毒设备,除了验证用传感器外,还应配有2个校准过的紫外线光强计,在消毒

设备传感器同一安装位置紫外线光强计读数的平均值与验证用传感器读数的误差应小于10%。

采用中圧灯的紫外线水消毒设备,应安装有效杀菌光谱紫外线光强计。

6生物验证测试程序

6.1一般要求

生物验证应在紫外线水消毒设备特定的流量、紫外线穿透率(UVT)、光强的条件下测定水消毒设

备对微生物的灭活率曲线。受试微生物对紫外线剂量-灭活率曲线应在实验室条件下用准平光束仪

来确定。通过对微生物的灭活效果、实验室的紫外线剂量-灭活率曲线、紫外灯管老化系数和结垢系数

来确定紫外线水消毒设备的有效剂量。

紫外线灯老化系数的测试应符合附录A,紫外线灯套管结垢系数的测试应符合附录B。实验开始

前和进行过程,可参照附录C。

6.2对源水的检测

用于水消毒设备验证的源水,不应含有化学消毒剂余量(如余氯),当源水中含有化学消毒剂时,可

采用中和试剂(如硫代硫酸钠)对化学消毒剂进中和。水体中的中和试剂残余浓度不应对水体的紫外

线穿透率产生影响。

6.3系统的调试运

开启水泵和紫外线水消毒设备,通过调节入口阀门、出口阀门或水泵的功率,得到水体目标流量。

取样开始和结束时检测的目标流量误差不应超过5%。

6.4受试微生物的投加和紫外线穿透率的调节

根据投加微生物的原液的浓度、期望的灭活率、水体流量等参数,计算受试微生物的注射速度和所

需的原液体积。同时记录受试微生物开始投加的时间及投加速度。

调节水质紫外线穿透率的试剂可选择咖啡、木质素磺酸(LSA)或者腐植酸。根据紫外线穿透率调

节剂的浓度、目标紫外线穿透率、水体自身紫外线穿透率、流量等因素计算其投加量。同时记录投加开

始时间和投加速度。取样开始和结束时检测的水质紫外线穿透率误差不应超过1%。

6.5系统运行稳定状态测试和混合测试

6.5.1稳定状态测试

取样前应对系统进行稳定状态测试。首先应根据整个测试系统的水容量和测试的流量,计算系统

的水力停留时间(RT),往水中投加紫外线穿透率调节剂,开始计时为0时刻,每间隔RT在进水取样口

和管路末端取样测试其紫外线穿透率,计算同一取样时间两个取样点紫外线穿透率的比值,从0时刻到

比值趋近于1的时间即为系统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