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2/T 1401.42-2023 山地旅游 第42部分:资源评定与保护
DB52/T 1401.42-2023 Mountain Tourism - Part 42: Resource Evaluation and Protec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3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2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3.022
CCSA12
52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52/T1401.42—2023
山地旅游第42部分:资源评定与保护
Mountaintourism—Part42:ResourcesAssessmentandProtection
2023-12-04发布2024-06-01实施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2/T1401.42—2023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山地旅游资源调查...................................................................2
5山地旅游资源保护性评价.............................................................3
6山地旅游资源保护...................................................................6
附录A(规范性)山地旅游资源基本类型................................................10
附录B(规范性)山地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表............................................16
附录C(规范性)山地旅游资源保护方案表..............................................18
I
DB52/T1401.42—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DB52/T1401《贵州山地旅游标准体系》的第42部分。
本文件由黔西南州人民政府提出。
本文件由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兴义民族师范学院、黔西南州市场监督管理
局、黔西南州文化体育广电旅游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朱鹤、张书颖、李显、贺登位、许礼静、黄廷梅。
II
DB52/T1401.42—2023
山地旅游第42部分:资源评定与保护
1范围
本文件提供了山地旅游资源调查、山地旅游资源评价、山地旅游资源保护的建议,为山地旅游资源
保护提供指导。
本文件适用于山地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及保护。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6571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范系统要求
GB/T18972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GB19079(所有部分)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
GB/T34311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总则
LY/T1726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价技术规范
LY/T2089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评价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山地旅游资源mountaintourismresources
山地范围内能对游客产生吸引力,并可被旅游业合理利用,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
各种事物和现象。
3.2
山地旅游资源单体objectofmountaintourismresources
山地范围内可作为独立观赏或利用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单独个体,包括“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
和由同一类型的独立单体结合在一起的“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
3.3
山地旅游资源调查investigationofmountaintourismresources
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对山地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的研究和记录。
1
DB52/T1401.42—2023
3.4
山地旅游资源保护性评价protectiveevaluationofmountaintourismresources
在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规模、质量、承载力、开发条件、存续现状等方面进行科
学的分析和评估,构建保护指数,为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4山地旅游资源调查
4.1山地旅游资源分类
山地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法依照附录A执行。
4.2程序与方法
4.2.1在保证成果质量的前提下,注重整个运作过程的科学性、客观性、准确性,做到内容简洁和量
化。
4.2.2应成立山地旅游资源调查组,调查组成员应具有地质地貌、旅游环境、历史文化、建筑园林、
森林生态等有关专业知识并了解该调查区域的基本情况,由调查组完成调查工作。
4.2.3调查组需完成全部旅游资源调查程序,包括调查培训、调查资料准备、调查方案设计、实地调
查和《山地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表》(附录B)相应内容的填写。
4.2.4调查开始前应对调查组人员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包括但不限于:
a)山地旅游资源的相关定义和识别;
b)调查资料的收集、分析和整理;
c)调查的重点和开展的方式;
d)相关仪器(GPS、全站仪等)的使用方法;
e)相关图件的制作;
f)山地旅游资源评价和计分的方法;
g)附录B的填写。
4.2.5调查以资料收集和现场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4.2.6调查资料收集基于已有资料,包含但不限于:政府文件、学术研究成果、规划资料、教材、口
述资料、实物标本资料、文物普查资料、方志等。准备调查资料与工具,包括:
a)与旅游资源单体及其赋存环境有关的各类资料,包括地方志书、旅游区与旅游点介绍、规划
b)专题报告、专题地图、影像、报道、照片等;
c)实地调查所需的各类设备如简易测量仪器、影像设备等;
d)山地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表见附录B。
4.2.7对具有旅游开发前景,有明显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的山地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调查,对以下
资源不予调查:
a)存在形式差,不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
b)与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相违背的;
c)开发后有损于社会形象的或可能造成环境问题的;
d)影响国计民生的;
e)某些位于特定区域内,不可为旅游利用的。
4.2.8调查区域在与旅游开发规划相配套的前提下,一般按照行政区进行划分(如在市州一级的调查
中,可将市州划分为调查区域,在区县一级的调查中,可将区县划分为调查区域),针对旅游资源综合
体,可参考相关旅游发展规划或指导文件要求进行分区调研。
2
DB52/T1401.42—2023
4.2.9其他旅游资源调查要求按照GB/T18972执行。
5山地旅游资源保护性评价
5.1总体要求
5.1.1按照本文件的旅游资源分类体系对山地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评价。
5.1.2采用打分评价方式完成,注重评价的客观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评价分两级,包括
初评和复评。初评由山地旅游资源调查组完成该项工作,参与评分人员应完成旅游资源调查程序,并根
据本标准的要求,进行技术培训。初评过程的相关资料需保存并提交山地旅游资源保护专家委员会用于
复评参考。
5.1.3复评由山地旅游资源保护专家委员会完成,专家组成员需具备地质地貌、旅游环境、历史文化、
建筑园林、森林生态等专业知识背景,复评专家委员会人数一般不应少于5人。
5.2评价指标
山地旅游资源保护评价体系见表1。
表1山地旅游资源保护评价体系
计分
项目指标
100~7575~5050~2525~0
全部或其中一项全部或其中一项全部或其中一项全部或其中一项
具有极高的观赏具有很高的观赏具有较高的观赏具有一般观赏价
资源本体价值价值、游憩价值、价值、游憩价值、价值、游憩价值、值、游憩价值、
(0.39)使用价值、历史使用价值、历史使用价值、历史使用价值、历史
价值、科学价值、价值、科学价值、价值、科学价值、价值、科学价值、
文化价值等文化价值等文化价值等文化价值等
旅游价值
珍稀奇特程度在世界范围内罕在全国范围内罕在全省范围内罕
(0.41)较为多见
(0.28)见见见
规模丰度单体规模巨大/单体规模较大/单体规模一般/单体规模较小/
(0.15)集群密度极高集群密度较高集群密度一般集群密度稀疏
知名度和影响
具有世界级影响具有全国级影响具有省域级影响具有市县级影响
力
力力力力
(0.18)
边界与主干道距边界与主干道距
交通可达性边界与主干道距边界与主干道距
离在500m到离在1000m到
(0.22)离在500m范围内离大于5000m
1000m范围内5000m范围内
适游期或适游
开发潜力超过300天/适宜超过250天/适宜超过150天/适宜超过100天/或适
范围
(0.27)于所有游客于80%游客于60%游客宜于40%游客
(0.18)
可承受开发强可开发范围占整可开发范围占整可开发范围占整可开发范围占整
度体的比例超过体的比例在15%体的比例在5%到体的比例不足
(0.27)30%到30%15%5%
3
DB52/T1401.42—2023
表1(续)
计分
项目指标
100~7575~5050~2525~0
近10年未发生过近10年未发生过近10年未发生过近10年发生过严
严重级别以上灾严重级别以上灾严重级别以上灾重级别以上灾害
开发潜力灾害发生频度
害,及近5年未发害,及近5年未发害,但近5年发生或近5年严重级
(0.27)(0.33)
生过严重级别灾生过严重级别灾过严重级别灾害别灾害发生次数
害害不超过3次在3到5次之间超过5次
旅游开发程度
几乎未开发少量开发部分开发全部开发
(0.15)
资源完整性有少量变化,但
保持完整有明显变化有重大变化
(0.24)不明显
生态承载能力10人~35人35人~50人
存续现状<10人/100m2>50人/100m2
(0.19)/100m2/100m2
(0.32)
环境保护与危
没有受到任何环受到轻度环境污受到中度环境污受到重度环境污
害
境污染与危害染与危害染与危害染与危害
(0.20)
安全性存在较少的安全存在较大的安全存在很大的安全
没有安全隐患
(0.22)隐患隐患隐患
全年空气质量指全年空气质量指
全年空气质量指全年空气质量指
数(AQI)达到优数(AQI)达到优
数(AQI)达到优数(AQI)达到优
的天数超过的天数超过
的天数超过70%/的天数超过60%/
90%/80%/
气温在10℃~气温在10℃~
康养适宜性气温在10℃~气温在10℃~
30℃之间超过30℃之间超过
(0.63)30℃之间超过30℃之间超过
40%/30%/
60%/50%/
附加值年平均负氧离子年平均负氧离子
年平均负氧离子年平均负氧离子
(0.20)浓度超过2000浓度超过1000
浓度超过5000浓度超过3000
个/cm3个/cm3
个/cm3个/cm3
周边500m内有超周边500m内有超
周边500m内有超过3处重点保护过3处特色保护周边500m内有超
资源集聚性
过3处核心保护资源/周边500m资源/周边500m过3处一般保护
(0.37)
资源内有2处核心保内有1处核心保资源
护资源护资源
5.3计分方法
5.3.1山地旅游资源的保护指数(PI)的大小反映旅游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程度,数值大小在0~
120之间
5.3.2山地旅游资源的保护指数的值越大则山地旅游资源的保护的重要性越大、优先度越高,值越小
则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度越小。
5.3.3山地旅游资源的保护指数(PI)按公式1进行计算:
4
DB52/T1401.42—2023
3
(1)
PI(wiVi)·····································································
i1
式中:
Vi——表示第i个项目的综合得分;
wi——为项目i在旅游资源的保护指数中的权重系数。
5.3.4每个项目的综合得分为指标分数乘以相应系数的折算值,总分值为100分,按公式2进行计算。
公式(2)的三部分指标分别反映了山地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开发潜力和存续现状。
n
()(2)
Viwjj······································································
ji
式中:
Vi——表示第i个项目的综合得分;
wj——为指标j在该项目中的权重系数;
n——为该项目中的指标数量。
5.4评价程序
5.4.1由调查组将收集的资料统一编号、存档,并将汇总信息填写至附录B中。
5.4.2在调查组对相关资料分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GB/T 31562-2024 铸造机械 清洁度测定方法 2024-09-29
- GB/T 44492.2-2024 地理信息 覆盖的几何与函数模式 第2部分:覆盖的实现模式 2024-09-29
- GB/T 29038-2024 薄壁不锈钢管道技术规范 2024-09-29
- GB/T 2428-2024 成年人头面部尺寸 2024-09-29
- GB/T 1984-2024 高压交流断路器 2024-09-29
- GB/T 4894-2024 信息与文献 基础和术语 2024-09-29
- GB/Z 44604-2024 分析仪器系统维护管理 2024-09-29
- GB/T 44689-2024 人造板及其制品气味分级及评价方法 2024-09-29
- GB/T 44529-2024 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 射频MEMS环行器和隔离器 2024-09-29
- GB/T 44672-2024 体外诊断医疗器械 建立校准品和人体样品赋值计量溯源性的国际一致化方案的要求 2024-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