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T 147.5-2013 海洋监测技术规程 第5部分:海洋生态

HY/T 147.5-2013 Code of practice for marine monitoring technology—Part 5:Marine ecology

行业标准-海洋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14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HY/T 147.5-2013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行业标准-海洋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3-04-25
实施日期
2013-05-01
发布单位/组织
国家海洋局
归口单位
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3)
适用范围
HY/T 147的本部分规定了海洋生物生态的样品采集、试验、分析、资料整理等方法的技术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近岸、近海、远海海域的生物生态的监测。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
起草人:
韩庚辰、樊景凤、马永安、姜文博、张振冬、林凤翱、李洪波、梁斌、许道艳、邵魁双、李冬梅、刘永健、刘述锡、袁秀堂、闫启仑、柳圭泽、王立俊、刘长安、冯志权、王真良、刘娜、于占国、黄楚光、高阳、李秀芹、韦桂秋、易斌、肖瑜璋、陈嘉辉、李海涛、熊小飞、董燕红、吴施卫、卢楚谦、程祥圣、刘材材、孙亚伟、秦玉涛、李益云、夏永健、樊立静、纪焕红、黄辉、郜钧璋、忻丁豪、宋晨瑶、崔文林、齐衍萍、张琪、王泰森、王小清、李钦亮、赵升、孙蓓蓓、张清波
出版信息:
页数:148页 | 字数:286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07.060

A45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

/—

HYT147.52013

海洋监测技术规程

:

第部分海洋生态

5

Codeofracticeformarinemonitorintechnolo—

pggy

:

Part5Marineecology

2013-04-25发布2013-05-01实施

国家海洋局发布

/—

HYT147.52013

目次

前言…………………………Ⅴ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浮游病毒总数———染色计数法…………2

5沉积物中病毒总数———染色计数法……………………4

6弧菌总数———平板计数法………………6

肠球菌———最大可能数法()和滤膜法……………

7MPN6

8粪大肠菌群———测试片法………………6

分级叶绿素———荧光法………………

9a11

14

10分级初级生产力———C同位素法…………………15

11赤潮甲藻孢囊———光学显微镜法……………………18

12微微型浮游植物———荧光显微镜计数法……………18

13微型浮游生物———显微镜个体计数法………………20

14小型浮游生物———显微镜个体计数法………………24

15鱼类浮游生物———体视显微镜计数法………………24

16珍稀濒危动物调查———调访观测法…………………27

17滨海湿地植物———野外勘查法………………………30

腹泻性贝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18ELISA33

麻痹性贝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19ELISA33

20麻痹性贝毒———高效液相法(HPLC)………………33

记忆缺失性贝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21ELISA36

神经性贝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22ELISA36

23金黄色葡萄球菌———测试片法………………………36

24沙门氏菌———微孔板试剂盒法………………………39

25李斯特菌———测试片法………………42

26真菌———测试片法……………………45

海水中副溶血弧菌———聚合酶链式反应()法…………………

27PCR47

海水中创伤弧菌———聚合酶链式反应()法……………………

28PCR49

海水中河流弧菌———聚合酶链式反应()法……………………

29PCR50

海水中溶藻弧菌———聚合酶链式反应()法……………………

30PCR51

海水中哈氏弧菌———聚合酶链式反应()法……………………

31PCR52

海水中霍乱弧菌———聚合酶链式反应()法……………………

32PCR53

/—

HYT147.52013

海水中鳗弧菌———聚合酶链式反应()法………

33PCR54

海水中甲肝病毒———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

34RT-PCR55

海水中诺如病毒———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

35RT-PCR55

海水中星状病毒———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

36RT-PCR55

海水中轮状病毒———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

37RT-PCR57

海水中腺病毒———聚合酶链式反应()法………

38PCR58

海水中肠道病毒———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

39RT-PCR59

虾类桃拉病毒———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

40RT-PCR60

虾类白斑综合征病毒———聚合酶链式反应()法………………

41PCR60

鱼类淋巴囊肿病毒———聚合酶链式反应()法…………………

42PCR60

鱼类虹彩病毒———聚合酶链式反应()法………

43PCR61

贝类帕金虫———雷氏液体巯基醋酸盐培养基培养()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法……

44RFTMPCR61

贝类单孢子虫———聚合酶链式反应()法………

45PCR61

微生物分子鉴定———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法…………………

46RFLP61

粪便污染源微生物示踪监测———重复性基因外回文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法………

47REP-PCR64

赤潮藻种分子鉴定———荧光原位杂交()法……………………

48FISH68

49海洋污染物生物毒性检验———发光细菌法…………70

50海洋污染物生物毒性检验———藻类检验法…………73

51海洋污染物生物毒性检验———多毛类检验法………76

52海洋污染物生物毒性检验———软体动物检验法……………………80

53海洋污染物生物毒性检验———甲壳类检验法………82

54海洋污染物生物毒性检验———棘皮类检验法………85

55海洋污染物生物毒性检验———鱼类检验法…………87

56海洋沉积物生物毒性检验———端足类检验法………89

()

附录规范性附录记录表……………

A96

()、

附录资料性附录生理盐水和细菌真菌计数表…………………

B129

()()

附录规范性附录被检样品中细菌最可能数表…………

CMPN132

()、、

附录规范性附录浮游生物样品编号生物量测定计数………

D133

()

附录规范性附录比色卡…………

E135

()

附录规范性附录沙门氏菌确认检验流程图……………………

F136

()

附录规范性附录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确认检验流程………

G137

()

附录资料性附录法检测种弧菌电泳模拟图……………

HPCR7138

()、

附录资料性附录法检测种病毒电泳模拟图…………………

IPCRRT-PCR10139

()———

附录资料性附录受试生物日本大螯蜚………

J140

图粪大肠菌群测试片直接计数法检测程序……………

18

图粪大肠菌群测试片计数法检测程序………

2MPN10

/—

HYT147.52013

图文昌鱼年龄结构模式图……………

330

图金黄色葡萄球菌测试片直接计数法检验程序……………………

437

图金黄色葡萄球菌测试片计数法检验程序…………………

5MPN39

图微孔板试剂盒法快速检测沙门氏菌流程…………

640

图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测试片检验程序…………

744

图霉菌与酵母菌的检验程序…………

846

图E.1沙门氏菌微孔板试剂盒检测法结果判读比色卡………………135

图F.1沙门氏菌确认检验流程图………………………136

图G.1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确认检验流程…………137

图法检测种弧菌电泳模拟图……………

H.1PCR7138

图、法检测种病毒电泳模拟图…………………

I.1PCRRT-PCR10139

表水样采集层次………………………

111

表各种网具规格及适用对象…………

225

表植物群落样地描述调查表…………

331

表各类麻痹性贝毒检出限参考表……………………

435

表用于荧光原位杂交试验的探针情况………………

569

表氯化汞工作液稀释配制系数………………………

671

表A.1浮游病毒及微微型浮游生物海上采样记录表…………………96

表A.2浮游或沉积物病毒直接计数记录表……………97

表A.3叶绿素采样记录表………………98

()

表A.4叶绿素萃取荧光法测定记录表………………99

、、

表A.5初级生产力粒度分级采样过滤测定记录表………………100

表A.6微微型光合浮游生物细胞数量记录表………101

表A.7微型浮游生物海上采样记录表………………102

表A.8微型浮游生物样品登记表……………………103

表A.9水样浮游生物标本个数计数记录表…………104

表A.10微型浮游生物标本个数计数记录表…………105

表A.11微型浮游生物数量统计表……………………106

表A.12微型浮游生物种类名录………………………107

表A.13鱼类浮游生物海上采集记录表………………108

表A.14鱼类浮游生物标本登记表……………………109

表A.15鱼类浮游生物计数记录表……………………110

表A.16鱼类浮游生物数量统计表……………………111

表A.17海洋珍稀濒危游泳动物观测记录表…………112

表A.18海洋珍稀濒危游泳动物观测结果统计表……………………112

表A.19珍稀濒危海鸟类样点观测记录表……………113

表A.20珍稀濒危海鸟类样带观测记录表……………113

表A.21文昌鱼现场采样记录表………………………114

表A.22文昌鱼种群结构室内分析记录表……………114

表A.23滨海湿地植物调查记录表……………………115

表A.24海水中病原性弧菌检测记录表………………116

表A.25海洋病毒记录表………………117

/—

HYT147.52013

表A.26鱼类淋巴囊肿病毒检测记录表………………118

表A.27生物毒性检验现场采样记录表………………119

表A.28发光细菌急性毒性测定试验记录表…………120

表A.29发光细菌法测定环境毒性的分级标准………120

表A.30藻类毒性试验记录表…………121

表A.31百分率与概率单位换算表……………………122

表A.32藻类毒性试验数据统计换算登记表…………123

表A.33海洋生物毒性试验记录表……………………124

表A.34海洋生物毒性试验数据统计换算登记表……………………125

表A.35端足类毒性试验生物结果记录表……………126

表A.36端足类毒性试验物理结果记录表……………127

表A.37端足类毒性试验生物结果统计表……………128

()

表B.1细菌真菌测试片直接计数表…………………130

表B.2细菌测试片MPN计数表………………………131

表被检样品中细菌最可能数()表…………

C.1MPN132

/—

HYT147.52013

前言

/《》:

HYT147海洋监测技术规程分为七个部分

———:;

第部分海水

1

———:;

第部分沉积物

2

———:;

第部分生物体

3

———:;

第部分海洋大气

4

———:;

第部分海洋生态

5

———:、;

第部分海洋水文气象与海冰

6

———:。

第部分卫星遥感技术方法

7

本部分为/的第部分。

HYT1475

本部分按照/—给出的规则起草。

GBT1.12009

本部分由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提出。

(/)。

本部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

:、、

本部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

、。

测中心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

:、、、、、、、、、、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韩庚辰樊景凤马永安姜文博张振冬林凤翱李洪波梁斌许道艳邵魁双

、、、、、、、、、、、、、

李冬梅刘永健刘述锡袁秀堂闫启仑柳圭泽王立俊刘长安冯志权王真良刘娜于占国黄楚光

、、、、、、、、、、、、、

高阳李秀芹韦桂秋易斌肖瑜璋陈嘉辉李海涛熊小飞董燕红吴施卫卢楚谦程祥圣刘材材

、、、、、、、、、、、、、

孙亚伟秦玉涛李益云夏永健樊立静纪焕红黄辉郜钧璋忻丁豪宋晨瑶崔文林齐衍萍张琪

、、、、、。

王泰森王小清李钦亮赵升孙蓓蓓张清波

/—

HYT147.52013

海洋监测技术规程

:

第部分海洋生态

5

1范围

/、、、。

HYT147的本部分规定了海洋生物生态的样品采集试验分析资料整理等方法的技术要求

、、。

本部分适用于近岸近海远海海域的生物生态的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7海水水质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GB4789.4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

GB4789.30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埃希氏菌计数

GB4789.38

/:

海洋调查规范第部分总则

GBT12763.11

/—:

海洋调查规范第部分海洋生物调查

GBT12763.620076

:、

海洋监测规范第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

GB17378.33

:

海洋监测规范第部分沉积物分析

GB17378.55

—:

海洋监测规范第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

GB17378.720077

GB18668海洋沉积物质量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GB19489

:

海洋灾害调查技术规范第部分海洋生态灾害调查

3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浮游生物lankton

p

,,,。

缺乏发达的运动器官没有或仅有微弱的运动能力悬浮在水层中常随水流移动的生物包括浮

。:

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两大类浮游生物依个体的大小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粒径小于2m的称微微型

μ

();();

浮游生物icolankton粒径为2m~20m的称微型浮游生物nanolankton粒径为20m~

ppμμpμ

();

的称小型浮游生物或粒径为的称中型浮游

200mmicrolanktonnetlankton200m~2000m

μppμμ

();,();

生物mesolankton粒径为2000m~20mm之间的称为大型浮游生物macrolankton粒径大于

pμp

()。,()。

20mm的称巨型浮游生物mealankton此外鱼类浮游生物ichtholankton即为鱼卵和仔稚鱼

gpyp

[/—,]

GBT12763.62007定义3.10

3.2

距离抽样distancesamlin

pg

,,。

利用不同距离和生境内的鸟类辨识技术在一定范围或距离内估算鸟类数量收集生态种群数据

1

/—

HYT147.52013

抽样方法包括样点法和样带法。

3.3

样点法ointcount

p

,,

在一定时间内观察者于固定的观察点对鸟类进行观察计数的方法可以用于估计鸟类种群的相对

,。、

密度也可与距离估测结合计算绝对密度该方法适用于调查高度可见的鸣叫的以及在广阔生境中的

,。

鸟种一般用于调查雀形目鸟类

3.4

样带法linetransect

,,,

在一定时间内观察者沿固定的线路行进并对线路两侧所见到的鸟类进行观察计数的方法行进

、,,。

方式在陆地上可以是沿样带行走驾车在海上可行船或在空中飞行该方法适用于调查高度开放生

,。

境中的鸟类也适用于调查离开海岸的海鸟和水鸟

3.5

微生物源示踪microbialsourcetracking

,。

以某些具有代表性的微生物作为示踪因子对环境样品中的污染物质进行跟踪溯源的监测技术

3.6

基因指纹图谱库enefinerrintlibrar

ggpy

,。

将独有的基因片段作为特异性的指纹标记用以判断基因来源而构建的比对用数据库

3.7

沉积物毒性检验sedimenttoxicittest

y

通过将试验生物直接暴露于沾污沉积物的方法来确定沉积物中污染物质的生物效应。

3.8

加标siked

p

在实验室通过在清洁沉积物或海水中按一定浓度加入一种或几种具有潜在毒性化学物质的过程。

3.9

上覆水overlinwater

yg

沉积物毒性检验试验中加入试验容器里面固相沉积物上面的试验海水。

4浮游病毒总数———染色计数法

4.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海水中浮游病毒的丰度检测。

4.2方法原理

,、。

荧光染料SYBRGreenI与病毒核酸嵌合在荧光显微镜蓝色光激发下呈针扎状亮绿色根据颗

粒大小分辨浮游病毒。

4.3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应符合以下要求:

)落射荧光显微镜;

a

):、、;

b抽滤装置包括滤器支架抽滤瓶和真空泵

):,,、;

c衬垫滤膜醋酸纤维滤膜直径25mm孔径0.45m0.8m

μμ

):,;

d氧化铝滤膜直径25mm孔径0.02m

μ

2

/—

HYT147.52013

):,,

离心管用溶液浸泡以上经滤膜过滤的蒸馏水漱洗并

e5mL~15mL5%HCl1d0.02m

μ

高压灭菌;

)无色指甲油。

f

4.4试剂及其配制

试剂及其配制要求如下:

):;

a戊二醛溶液市售分析纯级

):,;

bSYBRGreenI市售冷冻暗保存

):;

c10%p苯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关联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