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2690.5-2017 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 第5部分:钴、锰、铅、镍、铜、锌、铝、铬、镁、镉、钒、铁量的测定
GB/T 12690.5-2017 Chemical analysis methods for non-rare earth impurities of rare earth metals and their oxides—Part 5:Determination of cobalt,manganese,lead,nickel,copper,zinc,aluminum,chromium,magnesium,cadmium,vanadium and iron content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
2017年10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虔东稀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赣州艾科锐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江阴加华新材料资源有限公司、包头稀土研究院、宜兴新威利成稀土有限公司、定南大华新材料资源有限公司、国家钨与稀土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起草人:
- 姚南红、鲍叶琳、温斌、刘鹏宇、祁生平、刘兵、倪菊华、刘竹英、李小军、单丽娟、朱许磊、黄南生、王寿虹、张志鑫、包香春、徐娜、陈文
- 出版信息:
- 页数:18页 | 字数:34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77.120.99
H14(3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2690.5—2017
代替GB/T12690.5—2003
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
化学分析方法
第5部分:钻、¥孟、铅、镖、铜、锌、铝、
锯、镁、镉、飢、铁量的测定
Chemicalanalysismethodsfornon-rareearthimpuritiesofrareearthmetalsand
theiroxides—Part5:Determinationofcobaltmanganeseleadnickelcopper
zincaluminumchromiummagnesiumcadmiumvanadiumandironcontents
2017-10-14发布2018-02-01实施
GB/T12690.5—2017
■>r■—>—
刖弓
GB/T12690《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共分为18个部分:
——第1部分:碳、硫量的测定高频-红外吸收法;
——第2部分:稀土氧化物中灼减量的测定重量法;
—-第3部分:稀土氧化物中水分量的测定重量法;
—-第4部分:氧、氮量的测定脉冲-红外吸收法和脉冲-热导法;
——第5部分:钻、猛、铅、鎳、铜、锌、铝、铅、镁、镉、锐、铁量的测定;
——第6部分:铁量的测定硫氧酸钾.1,10-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
——第7部分:硅量的测定钳蓝分光光度法;
——第8部分:钠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9部分:氯量的测定硝酸银比浊法;
——第10部分:磷量的测定铝蓝分光光度法;
—-第11部分:镁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2部分:牡量的测定;
——第13部分:钳、鹄量的测定;
—-第14部分:钛量的测定;
——第15部分:钙量的测定;
——第16部分:氟量的测定离子选择性电极法;
——第17部分:稀土金属中锯、钳量的测定;
—-第18部分:皓量的测定。
本部分为GB/T12690的第5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12690.5—2003《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铝、铅、猛、
铁、钻、鎳、铜、锌、铅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方法1)钻、猛、铅、鎳、铜、锌、铝、锯的测
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方法2)》。
本部分与GB/T12690.5-2003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扩大了方法1的适用范围,增加了镁(Mg)、镉(Cd)、锐(V)含量的测定(见表1);
-修改了方法1部分元素的测定范围下限,其中铝(A1)的测定下限由0.010%改为0.0010%,铅
(Cr)、铁(Fe)、鎳(Ni)、铅(Pb)的测定下限由0.0050%改为0.0010%,钻(C)、铜(Cu)的测定
下限由0.0020%改为0.0010%(见表1);
—增加了方法1中部分元素的分析谱线,包括错(Pr)、侈(Sm)、弑(Tb)、镐(Dy)、钦(H)、餌
(Er)、^(Tm)、^(Yb)、^(Lu)中的非稀土杂质分析谱线(见表5);
——修改了方法1中被测元素的进样浓度(见2.5.4.3);
——增加了方法2中镁(Mg).镉(Cd)、飢(V)的测定(见表2);
-修改了方法2中部分元素的测定下限,其中铅(Pb)、鎳(Ni)的测定下限由0.0002%改为0.0001%,
锌(Zn)、铝(A1)的测定下限由0.0005%改为0.0003%,铅(Cr)的测定下限由0.0005%改为
0.0001%(见表2)0
本部分由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9)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虔东稀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中国有色金属T业标准计
T
GB/T12690.5—2017
量质量研究所、赣州艾科锐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江阴加华新材料资源有限公司、包头稀土研究院、宜兴新
威利成稀土有限公司、定南大华新材料资源有限公司、国家鹄与稀土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姚南红、鲍叶琳、温斌、刘鹏宇、祁生平、刘兵、倪菊华、刘竹英、李小军、单丽娟、
朱许磊、黄南生、王寿虹、张志鑫、包香春、徐娜、陈文。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8762.4—1988,GB/T8762.6—1988;
GB/T11074.4—1989;
——GB/T12690.14—199O.GB/T1269C.19—199O.GB/T12690.24—1990;
——GB/T12690.5—2003
D
GB/T12690.5—2017
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
化学分析方法
第5部分:钻、¥孟、铅、鎳、铜、锌、铝、
锯、镁、镉、帆、铁量的测定
1范围
GB/T12690的本部分规定了稀土金属中钻、镒、铅、镰、铜、锌、铝、铭、镁、镉、飢、铁含量及其氧化
物中氧化钻、氧化猛、氧化铅、氧化鎳、氧化铜、氧化锌、氧化铝、氧化饼、氧化镁、氧化镉、氧化锐、氧化铁
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稀土金属中钻、猛、铅、鎳、铜、锌、铝、箔、镁、镉、锐、铁含量及其氧化物中氧化钻、氧化
猛、氧化铅、氧化鎳、氧化铜、氧化锌、氧化铝、氧化箔、氧化镁、氧化镉、氧化机、氧化铁含量的测定。共包
含两个方法:方法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方法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方法1测定范围
见表1,方法2测定范围见表2。
表1
氧化物测定范围(质量分数)/'%氧化物测定范围(质量分数)/%
氧化钻0.0010〜0.10氧化铝0.0010〜0.10
氧化猛0.0010〜0.10氧化箔0.0010〜0.10
氧化铅0.0010〜0.10氧化镁0.0002—0.10
氧化鎳0.0010〜0.10氧化镉0.0010〜0.10
氧化铜0.0010〜0.10氧化帆0.0010〜0.10
氧化锌0.0010〜0.10氧化铁0.0010—0.50
表2
氧化物测定范围(质量分数)/'%氧化物测定范围(质量分数)/%
氧化钻0.0001〜0.050氧化铝0.0003〜0.050
氧化猛0.0001〜0.050氧化饼0.0001〜0.050
氧化铅0.0001〜0.050氧化镁0.0001〜0.050
氧化鎳0.0001〜0.050氧化镉0.0001〜0.050
氧化铜0.0001〜0.050氧化机0.0001〜0.050
氧化锌0.0003〜0.050——
2方法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2.1方法原理
试样以硝酸溶解,在稀硝酸介质中,直接以氟等离子体光源激发,进行光谱测定°
1
GB/T12690.5—2017
2.2试剂和材料
2.2.1硝酸(卩=1.42g/mL),UL级。
2.2.2盐酸(q=1.19g/mL),优级纯。
2.2.3过氧化氢(30%),优级纯。
2.2.4硝酸(1+1),UL级。
2.2.5盐酸(1+1),优级纯。
2.2.6钻标准贮存溶液:准确称取0.2000g金属钻[s(Co)$99.9%]于200mL烧杯,加10mL水,加
20niL硝酸(2.2.4),低温溶解,冷却至室温,溶液移入200ni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
液1mL含1.0mg钻。
2.2.7猛标准贮存溶液:准确称取0.2000g金属猛[w(Mn)$99.9%]于200mL烧杯,加10mL水,加
20mL硝酸(2.2.4),低温溶解,冷却至室温,溶液移入2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
液1mL含1mg猛。
2.2.8鎳标准贮存溶液:准确称取0.2000g金属鎳粉[3(Ni)$99.9%]于200mL烧杯,加10mL水,
加20mL硝酸(2.2.4),低温溶解,冷却至室温,溶液移入2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
溶液1mL含1mgW
2.2.9铜标准贮存溶液:准确称取0.2000g金属铜[s(Cu)$99.9%]于200mL烧杯,加10mL水,加
20mL硝酸(2.2.4),低温溶解,冷却至室温,溶液移入2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
液1mL含1mg铜。
2.2.10铁标准贮存溶液:准确称取0.2000g金属铁粉[n(Fe)$99.9%]于200mL烧杯,加10mL
水,加20mL盐酸(2.2.5),低温溶解,冷却至室温,溶液移入2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此溶液1mL含1mg铁。
2.2.11铝标准贮存溶液:准确称取0.2000g金属铝箔[w(Al)A99.9%](预先用稀盐酸浸泡,经无水乙醇
清洗,用红外灯烘干)于200mL烧杯中,加10mL水,加20mL盐酸(2.2.5),滴加2mL硝酸(2.2.4),
低温溶解,冷却至室温,溶液移入2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1mL含1mg铝。
2.2.12锌标准贮存溶液:准确称取0.2000g金属锌粒[w(Zn»99.9%],置于300mL烧杯,加20mL
盐酸(2.2.5),低温溶解,冷却至室温,溶液移入2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1mL
含1mg锌。
2.2.13铅标准贮存溶液:准确称取0.2000g金属饼[w(Cr)$99.9%]于200mL烧杯,加10mL水,
加20mL盐酸(2.2.5),低温溶解,冷却至室温,溶液移入2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
溶液1mL含1mg锯。
2.2.14铅标准贮存溶液:准确称取0.2000g金属铅[w(Pb)>99.9%]于200mL烧杯,加10mL水,
分次加入20mL硝酸(2.2.4),低温溶解,冷却至室温,溶液移入2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
匀。此溶液1mL含1mg铅。
2.2.15镁标准贮存溶液:称取0.3317g经800°C灼烧的氧化镁[w(MgO)>99.9%]于200mL烧杯
中,加10mL盐酸(2.2.5),加热至溶解完全,冷却至室温。移入2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
匀。此溶液1mL含1mg镁。
2.2.16镉标准贮存溶液:准确称取0.2000g金属镉Ew(Cd)>99.9%]于200mL烧杯,加10mL水,
加20mL硝酸(2.2.4),低温溶解,冷却至室温,溶液移入2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
溶液1mL含1mg镉。
2.2.17锐标准贮存溶液:称取0.4592g偏锐酸镀(优级纯)Ew(NH4VO3)^99.9%]于200mL烧杯,
溶于适量水中,用硝酸(2.2.4)中和至酸性,溶液移入2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
1mL含1mg锐。
2.2.18稀土基体溶液:称取10.0000g经950'C灼烧1h的单一稀土氧化物Ew(RE()/SRE())>99.99%,
2
GB/T12690.5—2017
m(》RE())$99.5%,w(Co)<0.0001%,w(Mn)<0.0001%,w(Pb)<0.000l%,w(Ni)<0.0001%,
w(Cu)<0.0001%,w(Zn)<0.0001%,w(A1X0.0001%,w(CrXO.OOO1%,w(MgXO.OOO1%,
w(Cd)<0.000l%,w(V)<0.0001%,w(FeXO.OOO1%],置于500mL烧杯中,加50mL硝酸
(2.2.4),低温加热至溶解完全,取下冷却。移入100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
1mL含100mg单一稀土氧化物。
2.2.19混合标准溶液I:分别移取钻标准贮存溶液(2.2.6)、猛标准贮存溶液(2.2.7)、鎳标准贮存溶液
(2.2.8)、铜标准贮存溶液(2.2.9)、铝标准贮存溶液(2.2.11)、锌标准贮存溶液(2.2.12)、铅标准贮存溶液
(2.2.13)、铅标准贮存溶液(2.2.14)、镁标准贮存溶液(2.2.15)、镉标准贮存溶液(2.2.16)、锐标准贮存溶
液(2.2.17)各10.00mL溶液移入200mL容量瓶中,加20mL硝酸(2.2.4),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
溶液为混合标准溶液1,1mL含钻、猛、铅、鎳、铜、锌、铝、箔、镁、镉、锐各50Mg
2.2.20混合标准溶液n:移取混合标准溶液I(2.2.19)20.00mL于100mL容量瓶中,加10mL硝酸
(2.2.4),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为混合标准溶液II,1mL含钻、猛、铅、镰、铜、锌、铝、珞、镁、
镉、飢各10Mg0
2.2.21铁标准溶液I:移取铁标准贮存溶液(2.2.10)20.00mL于200mL容量瓶中,加20mL硝酸
(2.2.4),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为铁标准溶液I,1mL含铁100“g。
2.2.22铁标准溶液H:移取10.00mL铁标准溶液I(2.2.21)于100mL容量瓶中,加10mL硝酸
(2.2.4),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为铁标准溶液H,1mL含铁10“g。
2.3仪器设备
2.3.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分辨率<0.006nm(200nm处)。
2.3.2氮等离子体光源,使用功率不大于2kW
2.4试样
2.4.1氧化物试样于105匸烘1h,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立即称样。
2.4.2金属试样应去掉表面氧化层,取样后立即称样。
2.5分析步骤
2.5.1试料
称取0.5g试样(试样2.4),精确到0.0001g
2.5.2测定次数
称取两份试料(2.5.1)进行平行测定,取其平均值。
2.5.3空白试验
随同试料做空白试验。
2.5.4分析试液的制备
2.5.4.1将试料(2.5.1)(除氧化钵外)置于100mL烧杯中,加水润湿,加入5mL硝酸(2.2.4),低温加
热至溶解完全,冷却至室温,移入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待测。
2.5.4.2将试料(2.5.1)(氧化肺)置于100mL烧杯中,加水润湿,加入10mL硝酸(2.2.4),滴加过氧化
氢(2.2.3)低温加热至溶解完全并蒸至溶液呈黄色,不再有小气泡出现,冷却至室温,移入50mL容量瓶
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待测。
2.5.4.3被测元素质量分数>0.0050%时,移取10.00mL(2.5.4.1或2.5.4.2)溶液于100mL容量瓶
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3
GB/T12690.5—2017
2.5.5系列标准溶液的配制
将混合标准溶液I(2.2.19)、混合标准溶液D(2.2.20)和铁标准溶液I(2.2.21)、铁标准溶液D
(2.2.22)及稀土基体溶液(2.2.18)按表3、表4分别移入100mL容量瓶中,加入10mL硝酸(2.2.4),用
水稀释至刻度,混匀,制得各标准溶液,待测。
表3
标液各被测元索浓度/Sg/mL)
基体浓度/(yg/mL)
标号FeCMnPbNiCuZnAlCrMgCdV
110000000000000000
2100000.10.10.10.10.10.10.10.10.10.10.10.1
3100000.20.20.20.20.20.20.20.20.20.20.20.2
4100000.50.50.50.50.50.50.50.50.50.50.50.5
51000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
6100001.51.51.51.51.51.51.51.51.51.51.51.5
当被测元素质量分数〉0.0050%时,使用按表4配制的标准曲线系列。
表4
标液各被灰元索浓度/Sg/mL)
基体浓度/(yg/mL)
标号FeCMnPbNiCuZnAlCrMgCdV
11000000000000000
21000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310000.2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
410000.5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
510001.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
610005.01.01.01.01.01.01.01.01.01.01.01.0
2.5.6测定
推荐分析线见表5。
表5
LaCePrNdSm
元索
分析线/nm分析线/nm分析线/nm分析线/nm分析线/nm
C237.862228.616.238.892238.892.228.616237.862.228.61623&892
Mn259.373259.373.257.610257.610.259.373293.930.257.610257.610.260.569
Pb280.200280.200280.200.283.306280,200.283.306261.418
Ni222.547222.547.232.504232.504.222.547232.504232.504.222.547
C\i324.754213.598,224.700224.700.213.598224.700.204.379324.754.204.379
Zn213.856213.856206.200.213.856213.856213.856
167.020.309.271.167,020.237.312.167.020.308.215.167・020、237.312、
Al167.020.226.909
396.152257.510226.90930&215
4
GB/T12690.5—2017
表5(续)
LaCePrNdSm
元索
分析线/nm分析线/nm分析线/nm分析线/nm分析线/nm
206.149.267.716
Cr205.552267.716.206.149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GB/T 16886.13-2001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3部分:聚合物医疗器械的降解产物的定性与定量 2001-09-24
- GB/T 1962.2-2001 注射器、注射针及其他医疗器械6%(鲁尔)圆锥接头 第2部分:锁定接头 2001-09-18
- GB/T 16886.9-2001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9部分:潜在降解产物的定性和定量框架 2001-09-24
- GB/T 18454-2001 液体食品无菌包装用复合袋 2001-09-18
- GB/T 1962.1-2001 注射器、注射针及其他医疗器械6%(鲁尔)圆锥接头 第1部分:通用要求 2001-09-18
- GB/T 16886.7-2001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7部分: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 2001-09-24
- GB 1797-2001 生丝 2001-09-26
- GB/T 16886.1-2001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部分:评价与试验 2001-09-24
- NY 469-2001 葡萄苗木 2001-09-27
- GB/T 18456-2001 包装容器 1m3金属中型散装箱 2001-09-18